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四十三章 全球扩张开启

第七百四十三章 全球扩张开启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7 19:26:25

松江府苏州河北岸地区,即上海县下设的洪口工业区。

此地不简单,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松江府里最具火力,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重要工业区,汇集了帝国内众多大名鼎鼎的大企业的总部或办事处以及工厂。

松江海军造船厂,上海兵工厂,松江钢铁厂,江南机械公司,李氏制铁下属的李氏机床公司,苏秦纺织公司的上海生产基地等一系列的重要工厂都设立在这里。

除了众多大型企业外,最重要的这里会汇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

和国内很多大型工业区只有大型企业工厂不一样,松江府下属的几个工业区,如虹口工业区,黄浦工业区,华亭工业区除了拥有大量大型企业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

利用便利的水运交通,这里能够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工业原料、金融资金,同时又能够把生产出来的各种货物通过河运运输出去销售。

如此便利的交通条件,让松江府在大楚帝国早期发展当中占尽了地理优势,不仅仅官方资本在这里大量兴办企业,民间资本也是在这里大兴土木广泛投资。

而这些投资又进一步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口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加入,如此又促进了各类第三产业。

发展到承顺二十七年的今天,松江府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里经济实力最为强悍的一个州府,在各方面的数据都是第一。

这里生产了大楚帝国里最多的船舶吨位,并生产了大楚帝国半数以上的战舰吨位。

还生产了大楚帝国里四分之一的布制品,生产了大楚帝国三分之一的生丝,各种工业产业也是多不胜数。

经济总量上比应天府和汉天府两个府加起来还要多……人口上也是非常庞大,看似地方小,但是这破地方汇集了足足三百多万人口,比葡萄牙、荷兰这些欧洲殖民大国的总人口还要多。

而民众收入上也是独占鳌头,承顺二十六年根据松江府自身的统计调查,当地的普通工人平均年收入能够达到七十五楚元,而技术性工人的收入更高,比如钢铁厂、造船行业里的技术性工人,他们的年收入能够达到上百楚元甚至是两百楚元。

当地民众,嗯,主要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准,要大幅度领先于大楚帝国里的其他州府。

这些都是得益于当地异常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体系。

而当地的优良工商业条件也是海军以及工业部把海军蒸汽机工厂也设立在当地的洪口工业区的重要原因。

设立在当地的话,招募各种高技术人才都比较容易,同时旁边就是海军的最为重要的供应商,即松江海军造船厂,组装出来蒸汽机后就可以直接就近运输安装,不用大老远的进行运输折腾。

同时因为松江府刚好位于三大蒸汽机厂商的中间节点,可以更方便的接受来自天津机械公司、广州机械公司、当涂机械公司各自生产的零部件,降低运输费用。

诸多条件,海军部以及工业部就把海军蒸汽机工厂这家组装工厂设立在松江府。

当然了,工业部也好,海军也好,都不可能从头开始建立一家蒸汽机工厂,哪怕这家蒸汽机工厂只是一家组装工厂,自身没啥零部件的生产能力,然而这依旧不是那么容易搞的,也需要大量的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

别以为组装蒸汽机就很简单,实际上难度也非常大……尤其是海军所需要的蒸汽机,那可都是大型的舰载蒸汽机,功率动不动几几千甚至上万匹马力的,这些大型蒸汽机光是组装起来就不容易。

所以新挂牌成立的海军蒸汽机工厂,实际上是以联合蒸汽机工厂为前身。

这个联合蒸汽机工厂,实际上就是承顺二十一年所成立,由广州机械公司以及各大造船厂共同投资所建立的工厂。

当时因为广州造船厂凭借着优先供应合同,直接垄断了广州机械公司的舰载高压蒸汽机产能三年之久,而当时的天津机械公司以及当涂机械公司一时半会的也拿不出来高压蒸汽机。

其他造船厂为了获得高压蒸汽机生产他们的轮船,同时广州机械公司当时自身产能也不高,又也想要尽可能的占领更多的市场,双方一拍即合,当即成立了这家联合蒸汽机工厂。

不过当年成立的时候,这家联合虽然具备生产能力,但是技术来源都是广州机械公司,这家联合蒸汽机工厂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一家很单纯的加工厂,自身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

成立的头几年里还算不错,给各方投资者都赚了不少钱。

但是随着天津机械公司、当涂机械公司陆续解决高压蒸汽机的技术难题,并绕过了广州机械公司的专利壁垒后,高压蒸汽机市场一下子就转变为三大蒸汽机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州机械公司自身的产能已经上来了,而且和广州造船厂的优先合同也是已经结束了,如此情况下广州机械公司自然不可能把蒸汽机的利润还要分给那些造船厂们一份。

在内部各方投资者不和,外部竞争激烈,而且广州机械公司还停止了技术支援的情况下,联合蒸汽机工厂不能再生产更先进的高压蒸汽机,因此也就没落了下来。

而野心勃勃的李氏制铁公司趁机低价收购了该工厂,试图借鸡生蛋,由此进军高压蒸汽机市场。

李氏制铁公司之前就宣布进军高压蒸汽机领域,组建了研发团队进行研发,后续又收购了联合蒸汽机工厂。

按照这么来看,是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都有了,但实际上然并卵……

真正进入这个市场后,李氏制铁才发现高压蒸汽机行业的技术壁垒实在是太高……李氏制铁公司招募组织了足足五百多名研发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一开始他们信心很足,觉得自己有钱有钱,大把钱砸下去,五百多名顶级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怎么也能够把高压蒸汽机给搞出来。

但是随着研发计划陆续展开,李氏制铁公司的高官们看着一项又一项需要研发的技术,每个月不断增加的海量研发经验,头皮都发麻了……

他们发现自己要造高压蒸汽机的话,从气缸到锅炉,再到传动系统,甚至连接管道等等都要重新研发,以避免侵权,因为现在高压蒸汽机里的几乎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工艺都是三大蒸汽机厂商的专利……需要绕过去的技术专利多达上千项。

这说的还是最基础的高压蒸汽机,还不算三大蒸汽机厂商最新研发的一些核心技术,比如多胀技术,水管锅炉这些,也就是说需要攻关绕过去的专利壁垒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

如果想要搞出来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压蒸汽机,所需要的研发经验将会是个天文数字,并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很漫长。

因为他们要做的其实并不是研发高压蒸汽机,而是需要绕过去其他公司的专利壁垒。

单纯高压蒸汽机的话,这东西人家广州机械公司好多年前就搞出来了,原理大家都知道,技术能力强悍一些的机械工厂都能给你直接加工生产出来一台比较原始的高压蒸汽机。

但是这没用,因为会侵犯专利,无法投入到市场商用。

李氏制铁公司想要进军高压蒸汽机市场,要做的其实是绕过三大蒸汽机厂商的专利壁垒,找到一整套新的技术路线。

简单来说,人家用a方案搞蒸汽机,你就不能用a方案,只能找其他办法……而且需要绕过去的并不是一套,而是三套技术方案……三大蒸汽机厂商,各自有各自的技术方案以及专利壁垒。

最恶心人的是,三大蒸汽机厂商有时候搞出来一些其他新方案,这些新方案有些会他们自己用,但是有些不咋地的他们自己虽然不用,但还是会去申请技术专利……为的就是堵死后来者的路。

这就很恶心人了……

作为后来者的李氏制铁公司,需要绕过去的都不是一套技术方案,而是十几套,个别细节上需要绕过去的技术方案更是几十套之多……三大蒸汽机厂商把路都给堵死了。

面对如此严密的专利壁垒,李氏制铁公司虽然在高压蒸汽机领域里投入巨大,但迟迟都没能获得重大技术突破,

当广州机械公司在高压蒸汽机方面的专利授权到期后,他们虽然有工厂,但是却是连落后的高压蒸汽机都不能生产销售了……

自研不顺利,找三大蒸汽机厂商获取专利授权也是困难重重后,李氏制铁公司彻底失去了进军高压蒸汽机领域的信心……

高压蒸汽机领域作为大楚帝国里技术门槛最高,专利壁垒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李氏制铁公司想要横插一脚进去,这甚至都不是钱能够搞定的事。

半年前李氏制铁公司就开始兜售这家工厂了,虽然没技术,但是好歹有厂房和一大批机械设备,还有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不是,好歹值点钱。

最终这家工厂被工业部以及海军部所看重……收购过来作为海军专用的蒸汽机组装工厂。

反正海军蒸汽机工厂有技术授权,也不打算自己研发,只需要大型蒸汽机的生产组装能力,因此联合蒸汽机工厂对于李氏制铁而言没啥用,但是作为一家之前主要生产民用舰载蒸汽机的工厂,对于海军而言却是够用了。

当收购桉确定下来,李氏制铁公司的高层人员撤离联合蒸汽机工厂的时候,满脸的不甘以及无奈。

过去二十多年来,发展顺风顺水的李氏制铁公司,第一次栽跟头,而且一栽就是个超级大跟头。

过去六七年来,陆续在高压蒸汽机领域里投入了超过百万的资金,结果毛都没捞着一根。

如此重大的投资失利虽然不至于让家大业大的李氏制铁公司伤经动骨,但是也是得缓好几年了。

镇定思痛之下,李氏制铁公司打定注意,以后不跟着别人屁股后头玩了,要玩就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玩。

比如造船、机床、普通机械设备依旧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打算在这些领域里继续做大做强,尤其是目前非常红火的造船行业更是打算投入重金,准备打造国内第一座万吨级干船坞。

李氏制铁在高压蒸汽机领域的败退,并没有影响到国内高压蒸汽机领域的发展,毕竟国内三大蒸汽机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本身就是高压蒸汽机发展的最佳动力。

为了抢夺市场,他们一个个都是在研发以及生产领域里投入重金进行研发。

而这些研发成果,最终又能转移到海军蒸汽机工厂来。

按照海军和三大蒸汽机厂商的协议,海军是能够订购他们的最新型各种专利产品,然后组装为舰载蒸汽机,专供海军军舰使用的。

海军蒸汽机工厂挂牌成立后,第一个项目就是为融合三大蒸汽机现有的独家专利产品,打造一款大型的军用舰载蒸汽机,拟定用于在建中的汉天级战列舰的二号舰,也就是应天号上。

不过变更了设计的应天号,从舰炮到动力乃至船体设计其实都和汉天号完全不一样了,因此继续归类为汉天级战列舰其实也不妥当,已经算是一种新的战列舰了。

除了为后续新战列舰提供动力外,还拟定为其他的新型军舰提供动力,比如丰州级巡洋舰的后续舰,准确的说是釜山号巡洋舰的改进型锦州级巡洋舰提供动力。

锦州级巡洋舰,根据釜山号巡洋舰改进而来,釜山号巡洋舰虽然也装备了前装线膛炮,但这款战舰之前设计的时候,只计划装备滑膛炮的。

而线膛炮在具体使用以及作战上,都和滑膛炮都比较大的区别。

因此海军根据这一情况的变化,再加上动力以及其他船体技术上的进步,改进设计出了锦州级巡洋舰。

其吨位进一步扩大到了两千八百吨,拟定装备多门一百五十毫米前装线膛炮为主炮,装备多门七十五毫米舰炮为副炮。

其动力上,将会使用全新的海军蒸汽机工厂里的组装产品,因此航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让该级舰能够达到十四节的航速。

因为蒸汽机技术更先进,所占用的体积和重量空间都比较小,同时因为海军更加注重续航以及适航性,为此不惜减少火力,这也让该级舰获得了更大的煤炭以及澹水搭载空间。

该级舰在纯蒸汽动力下,以八节航速行驶,其续航能力能够达到三千海里。

这将会是大楚帝国海军里,第一款能够真正靠着蒸汽机进行远洋航行的战舰,其意义非凡。

不经加煤,从吴淞海军基地出发,可以覆盖整个北部沿海海域,即鄂霍次克海,甚至抵达白令海海域。

从扶桑北部出发,走北太平洋航线,只需要在阿留申群岛里的补给港口加一次煤炭澹水,那么就能够横穿太平洋抵达北美的西雅图。

走中太平洋航线,中途只需要在中途岛、檀香群岛进行补给,那么也能够横渡太平洋抵达北美的旧金山港。

从本土香港海军基地出发,能够往南覆盖整个南海海域。

从南洋大型海军基地新加坡出发,可以直接横渡印度洋,抵达锡兰岛的科伦坡港,以科伦坡为后勤基地,能够覆盖整个孟加拉湾以及阿拉伯湾,同时覆盖南印度洋大半海域。

往西能够抵达北非,甚至马达加斯加岛,往东能够抵达新加坡或澳洲。

如此庞大的纯蒸汽机动力续航距离,足以让这款锦州级巡洋舰无视季风和洋流,极大的扩大了活动范围以及时间。

这是大楚帝国海军真正称霸海洋的基础所在,要不然的话,就只能和以往一样沿着各处海岸航行,连横穿大西洋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进入无风带……

而为了确保足够的续航能力,这也是锦州级巡洋舰虽然吨位扩大了,但是装备的舰炮数量,并没有比釜山号巡洋舰强到那里去。

战舰嘛,火力防护动力等各方面都需要占据重量和空间,一方面强了,另外一方面自然也就弱了。

除了新式的锦州级巡洋舰外,新型的护卫舰上也将会使用新型的蒸汽机。

这种新的护卫舰,实际上就是龙川级护卫舰的放大版本!

尽管龙川级护卫舰已经有八百多吨的满载排水量了,但是在实际作战过程里,尤其是印度战役期间,海军发现这种护卫舰在远洋航行、作战的时候依旧吨位太小,以至于非常的颠簸不说,而且横摇太厉害以至于火炮命中率非常低。

同时这八百多吨的吨位里还要加装蒸汽机,但是煤炭和澹水却是无法搭载太多,以至于蒸汽机的续航距离实在太差,只有区区几百公里而已。

为此,海军方面迅速就暂停了该级舰的后续生产,直接改进了设计!

改进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增加远洋适航性以及续航距离,为此航速以及火力都是可以牺牲的。

改进后的这种护卫舰,被称之为常熟级护卫舰……说是护卫舰,但实际吨位已经超过了一千吨,达到了一千两百吨……放在同时期欧洲那边,那都是战列舰的吨位了。

而吨位的扩大,才真正让护卫舰这种舰种具备了优良的远洋航行以及作战能力,以满足大楚帝国海军新时代的需求。

什么是新时代的需求?

那就是远洋航行以及作战。

大楚帝国海军成立早期,作战水域基本都在沿海,后来扩大到南海海域,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楚帝国的海军们其实都在沿海活动,周边都有着不少海军基地的。

一直到印度战略之前,其实大楚帝国海军对远洋航行以及作战能力的需求并不是太高,这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轮船设计。

大楚帝国早期的蒸汽轮船设计,基本不怎么考虑纯蒸汽机续航距离,基本都是单纯的提升航速为主。

然而印度战略施行以后,大楚帝国海军动不动就要横跨印度洋,机动距离动不动就几千公里,这样一来那些几百吨的护卫舰就不堪用了,而大型战舰随着大型化,风帆也是不够用了。

所以今年开始,海军方面设计战舰的时候,就不得不注重战舰的纯蒸汽机动力续航距离问题了。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提升船体吨位,增加煤炭和澹水的数量也就成为了必然。

改进设计后的常熟级护卫舰,将会成为大楚帝国海军后续几年大规模生产的标准护卫舰,并让大楚帝国海军里的护卫舰,首次真正意义上具备远洋航行、作战的能力。

随着战舰的大型化,同时大吨位战舰的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未来大楚帝国海军的主要战舰,还是会由巡洋舰以及护卫舰所组成,至于战列舰……成本高,而且最关键的是战斗力过剩,大楚帝国海军已经是放缓建造大吨位战列舰的节奏了。

毕竟当你用一艘一千吨左右的护卫舰,就能够吊打对面土着的风帆战舰的时候,也用不着**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钢铁战列舰了。

因此海军未来数年的造舰重心,其实不是预计满载排水量**千吨的战列舰,而是那些两三千吨的巡洋舰以及千把吨的护卫舰。

同时也会缩减数百吨的小型战舰的数量,主要是这些小型战舰不适合远洋航行作战,搞太多也没什么用。

未来只会在近海、内河舰队里保留一些小型战舰,不过也不会是护卫舰,而是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这些舰种,主要用于海外地区的近海、内河巡逻,对陆支援炮击任务。

纵观大楚帝国海军的造舰方向,尤其是注重远洋适航性,续航能力,基本上也就能够看的出来大楚帝国海军的整体战略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区域性防御性海军朝着全球性远洋进攻海军而去。

同样也意味着大楚帝国不再局限于近距离的南洋地区的殖民扩张,而是把殖民扩张的目标放在了印度,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区域。

大楚帝国发起全球性殖民扩张的日子,已经快到了。

在如此大背景下,一支从印度孟买出去的大楚帝国海军探索舰队,也越过了北非海域,朝着非洲东海岸南部而去!

他们要探索非洲东海南南部的海域情况,为后续在非洲开辟殖民据点,乃至最终占领南非而做前期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