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五十章 抢功的骑兵

第七百五十章 抢功的骑兵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5 22:03:04

哈萨克汗国的抵抗,比大楚帝国前线诸多将领们预料的要弱的多。

或者说,和他们开始一厢情愿的预料的不一样!

这些前线将领们,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是很多人基本都有一个野望,那就是想要借着这一场战争立下军功,更进一步。

因此他们很多人是想要对面哈萨克人抵抗的……嗯,当然,也不能抵抗的太激烈。

最好是对面抵抗,但是又抵抗力不咋地,乖乖给自己当军功。

然而,这只是前线一些具体带兵将领们的想法,而实际上在第一集团军高层乃至帝**方高层,甚至是大楚帝国的参务大臣们看来,如今的场景才是预料之内。

大楚帝国为什么会选择在现在对哈萨克人发动攻势啊?

一方面是印度战略初步完成,大楚帝国在海外不需要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没有了大规模耗费,同时在西伯利亚方向也是全面压制俄罗斯,牢牢控制着鄂毕河流域。

也就是说,大楚帝国在进入承顺二十八年后,就没什么大规模战事了……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开辟新的战线。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哈萨克汗国内部陷入了混乱分裂当中,自从他们的上一代汗死了后,为了争夺汗位直接陷入了内乱,内乱数年后哈萨克汗国内部实际上已经分裂为大小十多个部落,这些部落的头领们一个个都自称为汗,谁也不服谁。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大楚帝国方面的挑动,第一个起兵反叛的部落,使用的可都是清一色的大楚帝国出口武器。

没有大楚帝国的挑拨,他们内部根本不可能乱的这么快。

当哈萨克汗国内部陷入了混乱之后,也给了大楚帝国方面更好的机会。

跑到中亚去打一个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统一的游牧民族,哪怕是对于目前的大楚帝国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毕竟游牧民族都是奉行全民皆兵的策略,是个青壮都能骑马,拿着弓箭和弯刀上战场。

如果是农耕民族的话,区区一百多万人口,撑死了也就武装一万多人规模的常备军,战争动员的话顶多能够动员出来三五万兵力。

然而游牧民族的话,一百多万人口的哈萨克汗国,常备军就有**万,战争进行动员的话,完全能够拉出十五万到二十万规模的大军来。

这数量多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会引起质变的。

而楚军在西域一线以及后方陕甘地区部署的主要兵力乃是第一集团军,而第一集团军虽然兵力不少,然而受限于吐鲁番当地的粮草供应能力以及漫长补给线的缘故,在吐鲁番省地区长期驻防的兵力也就十万人不到,其中相当多一部分的兵力还要驻防在吐鲁番内部的诸多地方,比如吐鲁番城、哈密、瓜州、沙洲、喀什等地。

这些驻防兵力,一边弹压内部,同时南疆部分的兵力还负责防备南边的土着,此外也在进行军事屯垦。

这些内部驻防的兵力其实很难大规模调动用于中亚方向的作战,第一集团军如果想要进攻中亚的话,满打满算也就只能调动六七万人。

而考虑到中亚的地形以及后勤补给等诸多问题,实际上真正能用来交战的也就两个骑兵军,即第二骑兵军、第四骑兵军,至于步兵和炮兵部队看似有用,但实际上都是用来打扫战场以及驻防要地的。

毕竟对面的哈萨克人可都是游牧民族,其兵力以骑兵为主……打起来的话人家可不会跟楚军玩什么城市攻防战,而是会在广阔的草原,戈壁滩上玩骑兵为主的野战。

只靠四万骑兵,想要收拾十几二十万的哈萨克骑兵,说实话有些难度,哪怕楚军的骑兵部队装备好,战斗力强也有难度。

所以大楚帝国方面过去多年里,对哈萨克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渗透乃至策反,最终才让哈萨克内部动荡了起来。

这动荡起来后的哈萨克汗国,那么就好打了。

这也是为什么楚军杀入哈萨克汗国境内后,当地土着抵抗这么软弱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分散了……根本无法统一起来对抗楚军。

而那些几千人,顶多几万人的单独某一个部落可不是楚军的对手。

更别说很多部落因为内部的仇恨和间隙,同样也是为了自保等缘故,在战争一开始就主动投降,然后站在了楚军这一边,直接掉过头来打其他的哈萨克部落。

整体场景,和当年大楚帝国征服漠南蒙古非常的类似。

如此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大楚帝国陆军第一集团军的两个骑兵军杀入了哈萨克草原后,一路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抵抗,甚至有不少哈萨克部落主动投靠了大楚帝国,成为了楚军的新打手。

承顺二十八年五月,楚军第二骑兵军两万多骑以及一路上投奔过来的几支哈萨克部落所派遣的一万多骑兵兵临突厥斯坦城下。

城内的哈萨克人恐慌无比!

五月十三日,楚军针对此城发动了进攻,不过这一次的进攻都是第二骑兵军在外围独占以及提供火炮支援,进攻的主力还是那些投奔过来的哈萨克人。

这不是楚军偷懒故意送附庸军去送死,而是楚军用来攻城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第二步兵师以及一个独立炮兵团都还在路上呢。

而楚军第二骑兵军的将领们,可没想过靠着自己随军携带的那点六十五毫米野战炮和九十毫米野战炮去强行攻城。

没那必要!

等十天半个月步炮部队抵达后再攻城也不迟,至于现在的进攻,只是试探性进攻而已,在步兵和炮兵抵达之前,先把城内的虚实给摸清楚,然后等步兵和炮兵抵达后,争取一战而下。

但是出乎楚军将领预料的是,不知道是投奔过来的哈萨克人战斗力太凶勐,还是城内守军战斗力太渣。

这一攻城竟然还真是把突厥斯坦城给拿了下来。

说实话,这让楚军的将领们很不习惯……因为在他们看来,攻城嘛,那必须是非常严肃的,己方少说也要拉上百来门火炮,其中至少还得有十几二十门的大口径火炮。

这样攻城的时候,才有充足的火力支援,打起来才像话!

然而这些哈萨克人呢,只在己方提供了二十多门骑兵炮的火力支援下,竟然就拿下了城池!

而且战术战法也是看起来古老的很……进攻一方的哈萨克人竟然还是用身披盔甲的步兵,扛着长梯发起冲锋,后方还有一票人用弓箭提供支援,最终依靠肉搏战杀上城头,经过了一番血战后才占据了城头。

说实话,这种以重甲步兵为核心玩城头近身厮杀的攻城方式,楚军已经至少二十年都没有玩过了,更不会想到都啥年代了,竟然还会有人这么玩攻城,以至于很多楚军将领观战的时候都看愣了……

在预料之外,投诚的一万多哈萨克人干净利索的拿下了突厥斯坦城……在后方带着第二步兵师冒着风沙赶路的第二步兵师师长何景山陆军少将听闻这个消息后,气的破口大骂,说前头的第二骑兵军不讲武德,竟然敢跟他抢功劳!

明明战前都说好了……嗯,各种利益和战功都分配好了,两个骑兵军负责野战,攻城的事则是第二步兵师来。

结果第二骑兵军不讲武德,直接攻城抢功劳,他何景山自然是很不爽的。

气急败坏的何景山,还手书一封直接告状到了集团军司令部那边,说第二集团军那边违背了作战计划,不听从命令云云。

人家第二骑兵军的军长杜茂师中将也是觉得冤枉……我哪有攻城……我就是轻轻的派人去试探了一番,是为了给你们第二步兵师做火力侦查的。

甚至我都没有让第二骑兵军的本部骑兵下马步战攻城,只提供了区区二十来门骑兵炮,试探进攻的步战都是投诚过来的一万多哈萨克打的。

但是鬼知道对面这么不经打,一波试探进攻而已,对面就直接跪了。

这能怪我?

因为这事,骑兵和步兵乃至炮兵方面还起了不小的争执,口水仗一直打到集团军司令部,甚至都引起了金陵城内步兵将领和炮兵将领,联手对骑兵将领进行了一番讨伐。

陆军内部的三大兵种的将领们,因为这事可是没少吵架。

但是这些后来的陆军内部争吵,却没有影响到哈萨克方向的战争进度。

拿下了突厥斯坦城后,楚军主力沿着锡尔河继续西进,同时分兵一部分南下塔什干。

这一次第二步兵师方面,说什么也不让骑兵打头阵了,而是自己干了上去。

塔什干的哈萨克守军虽然也有几千人,但绝对不会是第二步兵师的对手,于是乎承顺二十八年六月十三日,楚军第二步兵师攻克了塔什干,随后迅速控制了周边地区。

六月二十七日,沿着锡尔河西进的第二骑兵军击溃哈萨克西部十几个大小部落所组成的四万骑兵联军,歼灭了哈萨克汗国里最后的一直大规模的有组织抵抗力量。

这一战,也算是彻底粉碎了当地土着的抵抗,紧接着众多的当地土着部落要么向西逃亡,要么就地投降归顺。

七月,大楚帝国正式设立两河省,巡抚驻地为土耳城(土耳克斯坦、突厥斯坦城);一同设立的还有鄂毕河省,巡抚驻地为托博城(后世秋明州一带),原来的大片哈萨克汗国所统治的草原以及南部地区,北部加入了鄂毕河省。

哈萨克的东部区域则是加入了吐鲁番省,剩下的两河流域以及南部塔什干地区,还有部分西部区域,则是归属新设立的两河省。

随着哈萨克草原被一分为三,哈萨克汗国作为一个政权,乃至历史也会随之彻底灭亡。

紧接着大楚帝国迅速组织了大批移民从关内地区前往中亚地区屯垦,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免费授予大片的土地,这吸引了很多陕甘地区生活困苦的无地、少地民众。

从陕甘乃至中原前往中亚虽然距离遥远,但是国内民政前往移民的兴趣却是要比海外还要大,也更积极。

毕竟出海移民,哪怕只是去南洋移民的话,也会给人一种非常遥远,甚至分隔两地的距离感。

而去中亚的话,哪怕陆地距离好几千公里,然而很多人还是觉得依旧同出一片蓝天之下。

当然还有很多人也知道,西北铁路正在修建当……现在从陕甘、中原地区去中亚是要很久,路也不好走,但是等到铁路开通后可就方便多了。

按照火车的速度,等到西北铁路开通后,往来中亚的突厥斯坦城和长安,其实也就十来天的事。

所以相对于移民去海外,国内大部分人更愿意去中亚移民。

毕竟中亚虽然也是西域,但也就是距离遥远而已,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并不算太差,尤其是中亚中南部区域的两河流域,还是很适合生存的。

帝国官方一边组织移民过去屯垦,一边也动用前线的驻军进行军事屯垦,同时沿着大小河流开始修筑各种堡垒城市。

时不时还派出骑兵部队对那些不肯臣服,不肯按照大楚帝国的命令进行定牧乃至屯垦的部落进行扫荡。

经过一番大战后,哈萨克当地的土着部落不少死在了战争当中,其实楚军并没有在战争当中杀多少人,主要还是他们自己人杀的比较多,一些投诚楚军的部落,和那些没投诚的部落之间本身就是有着巨大的仇恨,这打起来心狠手辣的很。

当初进攻土耳克斯坦城(突厥斯坦城)的时候,攻入城的哈萨克人可是没有丝毫留手,把城内的残余守军,官僚贵族乃至平民们都杀了个精光…如果不是楚军拦着,估计他们都要一把火把这城市给烧了。

他们之间的内斗,造成了当地大量人口的减少。

还有不少部落则是迁移逃亡到西边的俄罗斯控制区内,还有一些逃入南边的希瓦汗国以及布哈拉汗国。

这些都导致了哈萨克地区的土着人口数量,已经从之前的一百二三十万左右迅速下降到了七八十万人的规模。

针对这些土着人口,大楚帝国方面的政策和当年对待漠北诸部以及准格尔残部差不多。

先是打乱部落体系,设立州府县镇等体制,然后把各部落进行拆分,融合。

然后再把其中的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总之不让他们留在原来的土地上,反正大楚帝国的地方足够大,很容易就能迁移安置几十万人口的。

而这点人口被迁移到其他地方后,瞬间就会被淹没在大楚帝国的庞大人口数量当中,最终被彻底融合。

至于未来两河省的主要人口构成,自然会由从陕甘乃至中原等地迁移过来的新移民构成!

伴随着交叉移民安置的,还有大量的移风改俗,通婚等融合教化政策。

这个过程里,也不是所有土着都愿意听从帝国的安排,总有人觉得自己很牛逼可以对抗帝国,甚至不惜武装对抗,就和当年的西南以及青康地区的土司们一样……

而现在你再看看西南以及青康地区们……可没有了土司的踪影。

在如今的两河省等地区也一样,对于这种新控制领地,大楚帝国的态度一向来都是非常的强硬的,老老实实听从安排,接受融合,那么以后就是自己人。

不老实甚至武装反抗那么也不会有丝毫的留情。

一边军事镇压,一边交叉移民,一边强制融合,不用几年时间,大楚帝国就能完成这一地区的彻底掌控。

再过上十几二十年,哈萨克草原地区就是大楚帝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