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五十七章 北巡之安庐

第七百五十七章 北巡之安庐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4 22:22:53

罗志学很早的时候就想要去大江南北各处视察了,但是考虑到出巡的巨大影响,兴师动众,耗费庞大而不得不作罢。阑

古代皇帝也好,罗志学也好,他们想要出巡的话都是非常麻烦的事。

其随行队伍的规模会非常庞大,文武官员可能会达到数千人,并且还会有大量军人随行,整个出巡队伍的规模动不动都是好几万人的。

这几万人,如果是清一色的军人也就算了,军队行军嘛,只要沿途补给跟得上那么就问题不大。

但是皇帝出巡……各方面的利益规矩是非常多的。

比如皇帝出巡的途中,沿途所经过的地方都需要行宫以落脚住宿……你总不能让皇帝去住客栈不是。

这行宫修建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哪怕是可以使用现有的官方或民间等建筑改为行宫,然而依旧需要进行修改,以便在礼制上符合皇帝的行宫规格。

而在途中的时候,你不能让御驾走在破破烂烂的普通官道上吧,这意味着需要把沿途的道路进行整修,在御驾经过之前,还需要撒黄土撒水,免的尘土飞扬。阑

这一项项加起来,那么所需要耗费的经费可不是个小数目,并且耗时也非常久。

因此在铁路开通之前,罗志学的外出视察,一般不走陆地,而是走水路比较多……走水路比较快,而且对沿途的压力也比较小,整体耗费比较小。

如承顺十七年,罗志学首次前往视察浙江地区,其视察路线就是沿着先沿着长江南下前往镇江,然后通过京杭运河前往苏州,再抵达杭州。

抵达杭州后,才换乘马车前往宁波,顺带还视察了驻防在宁波的舟山海军基地。

但是铁路开通之后,外出视察就比较方便了,承顺二十四年的时候,罗志学首次乘坐专列视察了镇江、常州、苏州、上海沿线。

承顺二十六年,罗志学沿着江南大铁路西行,视察了当涂、池州、安庆、九江。

这两次的视察虽然去的地方不多,走的距离也不远,但是也总算是让大楚帝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专列出行视察经验,建立起来了一整套更加完善的视察体系。阑

为此,铁路总公司方面打造了多辆专供皇帝出行用的专列,这些专利并不是都在金陵城,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是考虑到很多地方的铁路线,在地图上看似连接在一起,但是因为江河的阻拦,铁路并没有直接贯通,还需要火车渡轮或驳船。

其中的长江就阻断了大楚帝国的南北铁路网!

宽阔的长江再加上通航需求,以至于大楚帝国想要在长江大桥上建起来一座跨江铁路桥困难重重。

从承顺十几年开始就不断的进行论证,设计,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靠谱的设计方案。

而且随着时间的过去,长江内通航的船只吨位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也是导致了长江跨江大桥的难度越来越高……

分管长江防洪灌既、航运等事务的协办大臣许崇之在承顺二十七年的新一轮金陵长江大桥论证会议里,明确要求金陵长江大桥的必须要具备通航万吨海轮的能力,在丰水期的时候,依旧需要具备通航五千吨海轮的能力。

否则……别指望能够通过长江管理总署的审批。阑

这建设一条几千米长的铁路大桥,这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的基础工程建设能力而言,本来就是意味着超级大的难度了,这还需要加上如此庞大的通航能力需求,这意味着需要极高的通航净高高度,更长的跨度。

正是因为要求太高,技术能力又暂时跟不上,因此短时间内大楚帝国是缺乏在深水大江河,尤其是有通航大吨位需求的江河上建设大桥的。

如果没有太大的通航需求,同时水深也不太过分的话,单纯的桥梁长一些,那倒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说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锻铁桥梁,就算是石拱桥都能修出来……

可惜,很多重要地段的铁路大桥,它不能这么修。

如此也导致了很多地方里的铁路线,中间会被江河所阻拦。

如金陵城里的中原铁路和江南大铁路就不能连在一起。阑

同样的还有汉阳那边的楚北铁路,也没办法和九衡铁路相连。

九江的九衡铁路也没办法和江南铁路相连。

浙北那边的杭州到宁波的铁路,也被曹娥江所拦腰而断。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早些年的时候铁路总公司那边也没什么好办法,直接是在江边两岸设立专门的接驳站台,把货物和旅客通过蒸汽轮船转运过江,过江后再换乘对岸的火车。

这两年,铁路总公司那边也尝试发展了火车渡轮。

通过直接建造专门的大型蒸汽火车渡轮,并在渡轮上铺设铁轨,让需要过江的火车直接驶上火车渡轮,运载过江后再驶入对岸的铁路线。

第一艘渡轮之前承顺二十七年在金陵城里已经率先投入尝试运营,不过因为新技术,同样一旦出现事故的话损失会极为庞大。阑

因此这种火车渡轮,目前只在金陵城里使用,并且只用运输货轮,不会用于运输满载旅客的客运列车。

这要是客运列车在过江的时候出现什么事故,那死伤的可就是动不动几百人啊,没人能够承受如此重大的事故责任的。

因此铁路总公司也好,长江管理总署也好,应天府也好,这些主管部门的官员们都非常谨慎……不敢轻易让火车渡轮直接用于客运列车的运输。

这普通客运列车都不敢搞,御用专列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有这个胆子让罗志学的御用专列,开上还处于试验当中,技术不算成熟的火车渡轮上的。

这要是出了问题,一家子的脑袋都不够砍的。

所以在御用专列上,铁路总公司干脆在独立的铁路网里,都单独准备一辆。

这些御用专列这几年陆续订购并建造,目前北方铁路网拟用,配置在不同铁路网,总计三十多辆御用专列已经陆续到位,目前正在进行后续的各项严苛测试以及试运行当中。阑

御用专列出行,自然是不会和普通货车一样走,而是需要专门制定运营计划表,同时需要沿途火车站,地方巡警机构等进行严密的配合。

为了二十九年即将展开的北方大视察,铁路总公司、各地方官府已经是早早进行了各项的准备工作。

各项准备工作持续了半年左右,等到承顺二十九年六月下旬的时候,才是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如此罗志学才开始先乘坐渡轮过江,随后在江浦火车站登上了御用专列,带着一千多名各式官员以及第一近卫师开始北巡。

罗志学登上御用专列之前,还稍微打量了这辆专列,仅仅是外观上就能够看的出来和之前前几次在泛江南地区进行视察的时候,所乘坐的专列不一样。

之前所乘坐的专列都是火车刚出来的那几年里所打造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停留在火车发展早期阶段。

火车头看起来还非常的原始简陋,车厢虽然看似使用了大量黄金,珍贵木料等奢华材料,但是车厢的底盘等核心技术其实还是不咋地。阑

毕竟就算是御用专列,铁路总公司方面也只能依托现有的火车头、火车车厢进行设计改造啊,改造大多也只是外观,内饰方面的改造,再然后就是增加更多的安全措施。

在设计和建造上不顾忌成本问题,因此可以用上质量更好的零部件,组装更为严格等等。

毕竟不是重新设计并建造一整套的火车技术,因此整体上看上去还是非常的原始的。

但是现在罗志学所看到的御用专列,哪怕是在外观上看起来都知道和原来的火车有比较大的区别。

作为动力的火车头,要比原始的火车头更庞大,随行人员介绍说这种火车头是最近一年才量产并服役的广三型火车头。

由广州机械公司设计研发并生产,采用了广州机械公司自产的最新型的火车用蒸汽机,也是该公司的第三代火车头,对比前两种火车头,不仅仅动力输出更为庞大,而且燃煤效率更高。

采用这种火车头后,火车都不用和早期的火车一样,前进数十公里就需要加煤加水了。阑

简单来说就是搭载同样数量的煤炭和澹水,其续航距离要更远,提升了火车的平均运行速度,降低了运营成本。

而且更庞大的马力,也能够拉动更多的货物或旅客。

车厢上,单节车厢要比旧式车厢更长……最早期的火车,运行的时候看似动不动就搭载十多节车厢,但实际上每一节车厢都非常短的。

而现在呢,新式的列车,其车厢的数量大部分还是维持在十多节左右,短途客车更是往往只有七八节这样子。

但是每一节车厢的长度却是比早期的车厢长了好几倍。

这意味着,同样的一辆列车,其运输的货物或旅客比以往要多了好几倍,大幅度提升了火车的运输量。

而这些都是因为广三系列火车头所带来的。阑

没有这种新式火车头的澎湃动力,可没办法让铁路网的运输量大幅度增加。

仅仅是从外观上,罗志学就能看见火车技术在最近**年来的快速提升。

等进入了车厢内部后,则是感觉更为深刻。

哪怕是火车车厢的宽度,因为受到铁路轨距的影响、桥梁、隧道等尺寸的影响,哪怕技术进步了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还是和原来的车厢一样宽。

但是车厢长度的增加,却是直接增加了单节车厢的空间。

会议车厢里,虽然座椅比较多,但是依旧可以容纳数十名臣子。

罗志学的寝室车厢也非常的宽敞。阑

随着技术的进步,同时设计理念的变化,火车的车厢长度增加,这是普通人对火车技术进步最为明显的感觉。

等御用专列开始运行,罗志学脚下的车厢虽然也在轻微晃动,但是震动不大,如果是坐上御用车厢里的弹黄沙发上,那么基本感觉不到车厢的轻微震动。

这比之前的御用专类好多了……以前的御用专列震动很大,哪怕是坐在弹黄沙发上,甚至铺设厚实的天鹅绒,但是依旧有非常明显的震动感。

然而现在的新御用专列上,坐下的罗志学却是基本感受不到震动,整体的乘坐感受比那几辆最新技术工艺打造的御用马车还要好一些。

这说明御用专列的减震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罗志学在御用专列的不同车厢上转了一圈,感觉这御用专列比自己预估的还要好一些。

当然,这个好并不是说装饰多么的华丽,陈设多么昂贵,罗志学不太关注这些东西,反正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自己的御用专列肯定会用上最顶级的装饰和陈设。阑

罗志学更加关注的还是火车本身,不管是火车头还是车厢,他都很关注。

观看的时候,他还发现御用专列上有着两套的刹车系统……一套是老旧的每节车厢都独立的人工刹车系统。

就是每一节车厢都配属一套制动系统以及一名制动员,火车司机发出信号后,制动员拉下闸把进行制动。

但是除了人工刹车系统外,御用专类上还使用了一种统一由司机控制的空气制动系统。

铁路总公司的工程师介绍说,这是松江府华亭精密机械公司所研发生产的一种空气制动系统,由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空气压缩机以及气缸活塞,连接管道所组成。

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通过火车头的动力带动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把压缩空气,通过连接管道传输到每一节车厢的空气活塞里,空气活塞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推动闸瓦进行刹车。

这套系统暂时只在少数新建造的新火车上使用,御用专列也采用了这种新型制动方式。阑

不过空气压缩制动毕竟是个新技术产品,为了避免失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哪怕是采用了压缩空气制动的火车,依旧会保留每一节车厢的独立人工制动,以确保安全。

对此罗志学也是微微点头,铁路总公司的这种谨慎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毕竟火车这东西,如果刹不住车的话,那么问题可大了,客运专列的话动不动就会死伤几百人,哪怕是货车一旦翻车,那也是个大麻烦,比如会导致铁路停运一段时间等等。

所以在安全这个问题上,是半点问题都不能出的。

坐在安全舒适的专列上,看着铁路线外的原野,罗志学尽管知道随着自己的专列出行,沿途的地方官员们肯定会把自己所能够看到的原野情况搞好一些。

翰林院内务科上个月就给他报告过,说是不少铁路沿线上的地方官府正在铁路沿线大搞面子工程。

比如给专列经过的火车站,沿途建筑什么的进行外观上装修……阑

甚至还有的官员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在铁路沿线周边的一些农田进行大开发,为的就是让罗志学看见一片井然有序的肥沃麦田的盛况。

而几个预定会下车去视察的城市,更是去年开始就做各种准备的,整修城市内的基础交通,对城内建筑的外观进行整修,对城内的一些贫困人口居住比较多的区域进行集中整治,修建一些重大的面子工程等等。

对这些罗志学都心知肚明,但是他也没说什么,只是通报下去各地方不得大兴土木,更不允许为了迎驾而铺张浪费。

但是话是传下去了,文件也发下去了,但是地方官员顶多就是收敛一些,或者用更加隐秘的方式进行而已。

不少人可都等着圣驾抵达的时候,给罗志学留下一个好印象,好升官发财呢。

御用专类抵达的第一站除州就是如此……这刚进火车站呢,罗志学就看出来了这火车站肯定是刚翻修过……一尘不染不说,而且几乎所有能够看见,容易更换的东西都是新的……

这可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而且已经启用了六年之久,根本不可能保证如此赞新的模样。阑

想要达到罗志学所看到的崭新模样……那肯定是从头换到尾了。

看到这一幕,罗志学叹了口气!

哪怕是自己之前已经下令不允许铺张浪费,更不允许为了迎接大兴土木了,然而依旧挡不住地方官员们想要在自己面前表现一番的野心啊。

只是……很多官员们明显是把努力用错了方向。

对于罗志学来说,你花大把经费翻新火车站,把所有能更换的东西更换一遍,罗志学看见了非但不喜欢,反而会觉得你无能……

有这钱,你多修一条路,多架设一座桥,多办一所小学更来的实在。

可惜,这大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做到。阑

在除州的视察,罗志学并没有停留多久,只是小半天的功夫而已,很快专列就希望往凤阳而去了。

离去前,他也没有批判除州当地的官员们,这好歹是把经费花在了火车站的翻新上,火车站毕竟是公共设施,用修缮的名义也能勉强说得过去……顶多就是修缮的时间巧合了点,刚好在罗志学来视察之前!

这要是批判的话,后面见到那些面子工程的时候,自己岂不是要当场杀人?

不至于!

离开除州后,御用专类继续前行抵达凤阳。

到凤阳的时候,这边的火车站就正常多了,虽然也是打扫的一尘不染,也有过一些简单的整修,不过没有除州火车站那么夸张,把能更换的都能更换了。

对此罗志学面露微笑,对着一群来迎驾的安庐省巡抚、布政使等省官员以及当地凤阳府的官员微微点头。阑

这有了对比之后,就让罗志学觉得当地的官员还是没有那么浮夸的。

所以才给了个笑脸。

而后续对凤阳的视察持续了一天,虽然是走马观花一样只看了凤阳当地的一片工业区,进入了两家当地的主要大型企业,再顺路看了看城郊的一片农田,还有城内的一个新建立起来,说是很热闹,带动了不少小商贩生计的大型集市。

然而走马观花这样的看,再加上之前一些文件报告,还是能够让罗志学感受到了凤阳当地最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还算不错。

随着黄河人工改道后,昔日频繁受到洪涝糟害的淮河流域的沿岸情况就变好了许多,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而中原铁路开通后,凤阳虽然不是铁路枢纽,但是也是有着一个重要的大型火车站,凤阳火车站,后续通过淮河流域的河运,可以辐射整个府大部分区域。

因此中原铁路开通后,给凤阳府当地带来了明显的交通优势,最近五年来,凤阳府当地工业产值增速喜人。阑

工业产值上来了,工人群体大了,城市居民多了,这第三产业自然而言也就发展起来了。

因此结束视察后的傍晚时分,在御驾专列会议室里举办的一场小规模会议上,罗志学还是肯定一番安庐省以及凤阳府地方官员们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尽可能的把地方经济的发展再上一层楼。

结束凤阳的视察后,休息一晚,罗志学的御用专利在第二天一大早就继续启程前往徐州。

昔日的徐州可能就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交通节点,同时作为南国门户的战略地位重要一些。

嗯,大楚帝国陆军常年在这里部署了一个乙等师的兵力以拱卫江北。

但是经济民生就很一般了,虽然也获得了京杭大运河的一些便利,但是明朝时代乃至大楚帝国的铁路时代之前,京杭大运河在江北地区的主要枢纽,乃是扬州以及淮安这两大城市。

然而等到中原铁路以及陇海铁路在这里交叉而过后,徐州瞬间就变成了重要无比的交通枢纽。阑

既有京杭大运河、还有两条干线铁路交叉而过,让徐州府在交通上乃是实打实的五省通衢,工业部在这里拟定了不少的投资计划,其中不少还是比较重要的国防工业以及民生产业。

如钢铁,化工、机械再到武器工业。

同时黄河人工改道后,作为黄河中下游沿岸城市的徐州,其洪涝也是大幅度减少,农业生产迅速提升。

这两者相加,就让徐州成为了大楚帝国最近几年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城市之一。

徐州作为战略交通枢纽,南国门户,未来的江北地区工业中心、经济重镇,也是罗志学这一次北巡的重点视察城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