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一十章 北美东进计划

第八百一十章 北美东进计划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0 11:52:07

随着大楚帝国国内朝报司下属的各家官方报纸,陆续报道了在非洲南非地区发现了超级金矿的消息。

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打算移民的群体,也把南非地区列为了自己的移民候选地。

而一些心急的人,更是第一时间就买了船票前往南非。

公开的报道,大幅度的刺激了移民数量,更刺激了前往非洲移民的数量。

以往的时候,虽然移民数量也非常多,但是基本都是选择去南洋或北美洲,别说非洲了,就算是印度去的人都不多。

目前大楚帝国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乃是地理气候上和帝国本土差不多的北美地区,尤其是气候更温和,更适合种植的南部区域,主要集中在金山府区域。

帝国移民对北美的倾向,要远远大于距离本土更近的南洋各地。

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组织移民二十几年,但是现在南洋各地区的移民数量加起来,也没比北美洲多到哪里去。

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几个主要移民区,如吕宋群岛,马六甲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西部区域这几片直辖领地,这些地方都有着差不多同样的特点,那就是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可以达到二十大几度。

比如吕宋岛的年平均气温,可以达到二十七度……这个吕宋岛在一大片南洋地区里,其实都算是相对靠北的了。

而更南边的爪哇岛等地方更热!

这一大片地方,除了少数特殊地方,比如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里的最大军事基地以及商业港口,同时也是马六甲省巡抚驻地新加坡,这地方好一点,因为气候相对特殊一些,年平均气温大概二十三四度。

但是南洋的其他大部分地方,终年气温都是二十大几甚至三十度以上,并且降雨量非常大,日照又相当充足!

这种气候最终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高温、潮湿、多雨三位一体的热带雨林气候……嗯,人在这种气候下,基本上和蒸桑拿差不多,不习惯这种气候的人去了哪怕什么都不干,待久了都得大汗淋漓。

这种热带雨林气候区域,也导致了当地蚊虫毒蛇泛滥,人们生病的概率比较大。

然后楚国人还发现这些破地方,各种台风暴雨多得不得了,而且经历的台风规模都很大,动不动就是超大规模的台风侵袭沿海区域。

而频繁的暴雨也导致了当地看似土地肥沃,但实际上如果缺乏足够的水利设施,那么也很难展开大规模的农业种植。

比如早已经被大楚帝国直接吞并的越南地区,刚开始的时候罗志学君臣们还觉得自己占了个好地方,毕竟光从地图上看。

这些地方里有不少的沿海平原,也有大量的沿河平原……结果占领了这些地方,开始朝着这些地方大规模移民后,才发现这鬼地方那是真的难搞。

尤其是升龙一带的红河三角洲,这鬼地方和南边的湄公河三角洲一样,尼玛不说是年年洪涝了,而是一下雨就洪涝……

帝国水利部门的官员来这里考察过后,脸都是黑的……这鬼地方的洪涝情况,比早些年帝国本土的淮河流域还严重的多。

真要治理好,这需要砸下去的资金可不少。

但是没办法,就算再难搞也要搞不是,毕竟这地方已经是属于帝国本土省份了,而且在这些地方生活的民众,也都是帝国子民了。

当初吞并这些地方的时候,当地可没多少土着,如今当地大部分人口,其实都是帝国组织迁移过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和当地原有的少量土着进行通婚融合后。

所谓的安南人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场合里了。

\b为了保障帝国子民的稳定生活,帝国最近十年来在安南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利建设,这才让红河三角洲地区以及更南边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成为了粮食产区。

冷知识,古代以及近代的越南地区,他们虽然有着不少的沿海平原,还有几个处于海口平原,气候也是多雨,看似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

但实际上越南地区在现代以前,一直都是个极其缺粮的地区。

为什么?

因为三天两头下暴雨,河流动不动就暴涨,然后改道造成洪涝……

如此也导致了很多看似废物的沿河平原区域,实际上都不是什么良好的粮食产区!

一直到了现代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当地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这才让越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提上来。

倒是更南边的暹罗,他们的农业条件要更好一些,不仅仅自己够用还能出口。

很早的时候,大楚帝国的就从暹罗大量进口当地的粮食了。

整体来说,南洋地区虽然距离本土更近,但是受限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不咋地,因此帝国的移民很多是不太喜欢去这些地方的。

他们更倾向于去北美洲,或者干脆去印度……自从大楚帝国把欧洲殖民者从印度大陆驱逐出去后,接管了欧洲人留下的几乎所有的沿海殖民地区,同时也自行从当地的土着手中获得了大片的地区,最终在印度地区建立了多片的直辖领地。

这些直辖领地有不少的气候和农业条件都不错,因此国内不少移民也会前往。

不过基本也都集中在锡兰岛、印度南部以及东部区域,其他地方还是比较少。

西亚,北非地区就更少了,这些地方暂时连一个直辖领地都没有。

如今,大楚帝国却是在非洲南部地区设立了一个马普托府直辖领地,而且当地还有大量的黄金以及农业条件也很不错,当即就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前往。

承顺三十二年末的两个月里,就有超过两万人移民乘坐船只,以自费移民或官方移民的方式前往非洲马普托府。

他们将会从成为大楚帝国在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地区里的第一批大规模移民。

相对比之下,同样是作为直辖领地的南非府开普敦地区,过去一年里所接受的移民也不过五千多人而已!

而实际上南非府当地的农业条件还要更加优秀一些。

由此可见,黄金对人们的吸引力。

就和当初人们被金山府的黄金所吸引,短短几年内就涌入了十几万人口一样,如今的马普托府也正在经历同样的情况。

短时间内,甚至可能会有超过十万移民前往当地,试图通过寻找黄金一夜暴富。

不过实际上想要靠普通的淘金一夜爆发,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目前马普托府的超级金矿,也就是茨瓦内金矿已经被收归国有,非洲巡抚衙门和当地的非洲税务厅进行商议过后,决定对茨瓦内金矿进行开采权拍卖。

最终开采权被西洋武装贸易公司以绝对的价格优势所获得。

往后二十年里,西洋武装贸易公司将会全权负责该金矿的开采事务,并每年向官府上缴固定数额的费用外,每年开采出来的黄金需要缴纳高昂的黄金开采税,同时缴纳完税收后的利润所得,还需要分润一份给马普托府官府。

这个超级金矿未来开采出来的黄金,大部分都会以开采权费用、黄金开采税、分配利润的方式,被收归国库。

实际上剩下的部分,看似归属西洋武装贸易公司……但实际上西洋武装贸易公司,人家也是属于全资官办企业。

说白了,开采出来的黄金以及利润,大部分都会归属官方所有。

和民间资本,更和那些淘金客没啥关系。

不过那些淘金客们,其实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寻找淘金的,根据初步的勘测报告,茨瓦内当地的金矿可不止只有当地一座超级金矿,而是一整个黄金矿带。

为了开发当地的黄金,当地官府将会陆续对当地的可能存在金矿的地带,进行陆续的拍卖。

如此,国内不少的矿务公司,尤其是本身就经营海外矿产开发的企业也是不少跑了过去进行开发。

哪怕是淘金客,其实也可以购入少量地方的勘测开采权,然后进行淘金……

实在不行,你自己到荒山野林进行淘金,也没人能管你不是。

总体来书,淘金客一夜暴富的极少,但也不是没有……只是大部分人去了只能失望,或者辛辛苦苦淘金,最后也没存下几个钱,真正的利润都被各种企业和商人们赚走了。

而这些对于帝国官方而言,影响都不大,反正大楚帝国高层需要的是更多的黄金储备,支撑本国的金本位货币。

同时控制更多的黄金产区,避免那些土着们随便一铲子就挖出来大量的黄金,然后拿着黄金从帝国购买大量的工业产品。

\b这也是大楚帝国采取间接金本位的缘故……一定程度上控制金本位的货币体系,为那些土着们所用,拿着一大堆黄金来采购大楚帝国的工业产品。

毕竟大楚帝国严格意义上来说,对土着们的需求并不是什么黄金,而是各种工业原料,农产品……黄金不能吃不能喝的,它只是一种交易等价物而已。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对于大楚帝国而言,那些土着国家们就别开采什么金矿了,直接种粮食,种棉花,挖工业矿产什么的就行了,然后拿着工业原料和农产品出口给楚国,楚国再给它一堆间接金本位下的楚元纸币,然后土着们再拿着这些纸片找大楚帝国采购工业产品。

由此形成一个经济循环!

如果土着们直接挖黄金,然后拿着黄金来采购大楚帝国的工业产品……大楚帝国岂不是亏大了?

所以大楚帝国要采取金本位,并且想要长期维持金本位制度下的闻见,也不让那些土着们占便宜,那么控制住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黄金产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实际上目前也的确如此,大楚帝国控制了大量的黄金产区,并且使用现代化的工业化勘测,开采黄金。

目前每年产出两百多吨黄金呢,而其他土着国家,全部加起来一年撑死了也就几吨。

大楚帝国过去三十年来的黄金产量,超越了过去人类数千年来的所有黄金开采总量,这可是很恐怖的数字。

南非地区的马普托府的黄金产区,就是帝国维持金本位制度的重要一环,所不能有任何闪失的。

所以大楚帝国才会直接从中央层面推动南非地区的移民以及黄金开发。

而这种情况在进入承顺三十三年后更是如此,大楚帝国的多家官办矿务企业,陆续宣布进驻马普托府投资黄金产业。

\b两广矿务公司的行动最迅速,他们的勘测人员最先抵达马普托,不用多久就得出了他们自己的初步勘测结论,随即大手笔向当地官府竞拍了大片土地的黄金勘测和开采权。

仅仅是三个月后,他们的第一个黄金矿区就被建立起来了。

\b紧接着,更多的金矿被陆续发现,短短一年不到,茨瓦内内就发现了大小二十多座金矿。

大量的黄金开采所用的机械设备开始沿着河流,陆地涌入其中。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以及大量人员涌入其中导致的物资运输困难,马普托府也正式申请了在当地筹建一条铁路,以连接马普托和茨瓦内。

这事却是引起了帝国高层一定范围内的争议,毕竟目前来说,大楚帝国还没有在海外修建铁路的先例呢。

过去十几年里,大楚帝国的铁路建设,一直都是集中在本土区域,虽然成绩也很不错,已经先后修建了好几万公里的铁路,但是资金和人员依旧比较紧张。

所以之前也一直没能顾得上海外地区的铁路开发,顶多就是有一些海外地区企业自行搞的矿区,港口铁路这些非公共铁路。

但是最终这事还是被罗志学直接给敲定了下来,如果海外直辖领地有这个需求,并且预计铁路能够回本乃至盈利的话,那么就可以适当的修建铁路。

毕竟铁路可以加快当地的开发,让帝国更好的控制当地,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掌控能力。

至于资金问题,继续发行铁路建设债卷就是了……反正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已经欠了一屁股的铁路建设债务,也不差再多几千万楚元的债务了。

甚至在海外建设铁路的话,成本其实还要更低一些,虽然铁轨什么的都要从本土运输过去,但是基建成本却是可以大幅度压缩!

在本土里修建铁路,那些修建铁路的工人可都是本国子民,有着最低工资保障不说,还需要注重各种安全生产,这要是修路死了人,赔钱不说,而且还很容易让负责官员丢掉官帽子。

但是在海外领地里,却是不存在这种问题。

因为在海外领地嘛,你总不能让大老远移民过去的本国子民去修铁路啊……不管是出于成本考虑还是出于政治风险考虑都不能这么干。

所以海外地区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使用的劳工一直都是各种低成本的土着劳动力。

不管是用军方的战俘,还是使用的劳务公司的土着免费劳工,又或者干脆是雇佣普通的土着劳工,成本都非常低廉的。

而这年头的铁路成本,其实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基建费用,把这一部分节省下来后一对比,就发现在海外修建铁路,比在本土修建铁路还便宜。

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罗志学亲自下旨,批准了马普托铁路的筹建计划,同时还顺带批准了,之前就申请过多次的美洲金山铁路。

甚至罗志学亲自做出了指示,美洲那边的铁路建设,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放大胆子,加快步子!

把铁路从金山府一路往东边修……修到北美洲东海岸去。

这美洲西海岸不是河流少,移民难以依托河流深入北美洲内陆,更别说前往美洲东海岸嘛!

那我们就修一条铁路过去!

轮船和火车,本来就是大楚帝国对外扩张,为华夏民族争夺更多生存空间的急先锋吧。

轮船先不说,铁路这东西,本身就有战略铁路的说法,大楚帝国之前就一路修到了中亚,正是靠着西北铁路-中亚铁路这条铁路大动脉,才让大楚帝国真正掌控了偌大的中亚,并朝着这些地方大量移民。

现在,大楚帝国准备在北美洲也干一次!

搞一条贯穿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战略铁路,借此把整个北美洲都拿下来。

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军队带头向前,对土着进行大规模的武装驱逐,以彻底保障拟定铁路沿线的安全。

同时铁路公司在后方组织修建铁路,铁路同时也可以为东进的军队提供充足的后勤补给。

铁路修建好后,官方组织大量的移民前往,并在铁路沿线以及河流沿线等地开辟移民定居点,把周边地区进行实际性的全面掌控。

\u001b一边打仗,一边修路,一边移民,这就是帝国高层定下的北美战略。

针对这一场北美建设开发战略,帝国高层最终敲定了整个计划的方案,这个方案被称呼为:北美东进计划!

罗志学亲自取的名字,借此致敬在外人看来臭名昭着,但是在美国人看来伟大无比的西进运动!

为什么是致敬?

因为北美东进计划,在楚国人眼里也必将会是伟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