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洋半岛战略启幏哉檝

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洋半岛战略启幏哉檝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0 11:52:07

大楚帝国对南洋半岛地区的大开发计划,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包括一连串后续的城区、交通设施以及水利设施、医疗设施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需要提前安好后各行政区域划分,官员安排。

\b这些都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资源安排。

毕竟大楚帝国对南洋半岛的开发,并不是说直接占领后维持殖民统治就行的。

大楚帝国是打算把整个南洋半岛地区,当成未来的本土进行开发的,以求让南洋半岛地区,成为大楚帝国未来的重要经济农作物,比如橡胶以及各种水果,还有最重要的大米的来源地。

南洋半岛地区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当地气候其实很不错,对部分农作物的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尤其是水稻。

一年三熟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了,前期是要先把水利设施给解决了,要不然当地一下雨就洪涝,也没办法大规模种植粮食啊。

\b总结起来就是投资不小,但是投资进去了未来的收益也非常大。

这一点大楚帝国在安南地区的升龙省、顺化省已经得到了证明,尽管大楚帝国为了解决当地,尤其是红河下游地区、湄公河下游的洪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

但是这些水利设施修建出来后,当地的大量土地却是瞬间变成了最上等的良田,粮食产出量非常高。

目前这两个南方的新省份,准确的说是红河沿河平原、湄公河下游平原地区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在南方地区的新产粮区以及粮食输出区。

\b如此情况下,后续大楚帝国如果能够拿下暹罗和缅甸的话,同样也能够大规模的开发暹罗地区的中北部平原以及湄南河平原地区,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好,本身就是暹罗地区的重要产粮区。

如果再把水利设施修起来,那么粮食产量还能再翻几番,成为帝国新的南方粮仓。

缅甸南边的尹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也是南洋半岛地区最为重要的产粮区之一,占据了整个缅甸地区半数以上的粮食产量。

原时空二战之前,缅甸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每年出口的稻米占据全球稻米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乃是名副其实的稻米出口大国。

而这些出口的稻米,基本都来源于缅甸南部的尹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

由此可见该地的重要性!

当然了,这说的是发展潜力,如果只说现在的话,上述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三角洲、暹罗北部、缅甸尹洛瓦底江三角洲这些地区哪怕全部都加起来,其粮食产量也远不如大楚帝国一个辽东省!

就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其实也比不过大楚帝国的很多省份,比如大楚帝国投资巨资进行东北大开发的东北地区,整个开发计划,那可是奔着年产五千万吨粮食去的……这可是没有化肥以及杂交水稻的年代!

年产五千万吨粮食很恐怖的!

按照人均四百公斤的标准,足以养活一亿两千五百万人口!

而上述南洋半岛地区,哪怕是得到了充分开发,在没有化肥和杂交水稻的当代,帝国农林部预计粮食产量也不过四千万吨而已。

很多人会有个错觉,觉得南洋地区才是产量大国……实际上不是,南洋地区的很多国家虽然是粮食出口国,但是他们的总产量其实都不咋地。

后世越南地区粮食产量、泰国粮食产量、缅甸粮食产量,基本都在三四千万吨左右,而后世华夏地区,随便拉出一个省来都是差不多这个数字,甚至更多。

比如后世华夏第一大粮仓黑龙江,年产粮食可是七千多万吨,这说的可不是一整个东北,只是一个黑龙江省!

排名第二的是中原河南,有六千多万吨!

而很多人印象里只是一片大草原和沙漠,不出产粮食的内蒙,年产却有将近四千万吨……全国排名第六!

传统的江南鱼米之乡江苏,后世现代粮食产量其实不高,其实只有三千八百多吨,湖广之一的湖南更少刚好就三千万吨左右……当然了,这个不是因为地形气候不行,而是缺乏现代大规模种植技术,农民不种粮食转种各种经济农作物,甚至直接抛荒的原因。

这种情况在大楚帝国里其实也存在!

在目前的大楚帝国里,包括江南省在内的泛江南地区依旧是大楚帝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只不过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泛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纵然每年都在提升,然而提升幅度并不大,很多农民家庭相对于种植赚钱不多的粮食,更加倾向于种植一些经济农作物,比如棉花,桑树等。

最近几年一些有志之士,甚至提出了一个很吓人的口号,那就是江南地区出现了‘棉桑吃人’的情况!

意思就是农民不种粮食种棉花和桑树。

同时大楚帝国的人口快速增长,泛江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也非常快,乃是大楚帝国里人口最密集的一个地区。

所以目前的泛江南地区,虽然粮食产量还是最多,但实际上已经不是粮食输出地了,而是变成了粮食输入地。

每年都要从湖广地区、华北地区乃至东北地区大量输入粮食。

如今大楚帝国里,最主要的粮食输出地乃是湖广地区,包括楚北、楚南、汉天这两省一陪都,当代的湖广地区其实人口不多,但是粮食产量极大,加上大楚帝国持续三十年的重点开发,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名。

其次是东北地区,主要是辽东以及新开发的黑水省这两省,这两个地方也属于地广人稀,而且还有富饶的东北黑土地,同时又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或马耕种植,因此人均粮食产量极大,已经成为了帝国的重要粮仓之一。

至于中原河南以及华北的山东、河北这三个省份,当地的粮食产量其实也不少,不过当地人口复苏的也很快,当地消耗也大,因此产量虽然也多,但输出的比较少。

一个地方能不能成为粮食输出地,供应其他重点区域,其实看的并不是总产量,而是人均产量以及人均消耗量。

总产量就算多,但是人均产量不咋地,人均消耗又大,会出现自己吃都不够,哪有多余的供应外地啊,比如后世华夏,粮食产量够夸张了吧,但是我们人也多啊,所以别说出口了,每年都还得进口大量粮食呢。

(实际上我们还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每年出口粮食不少,但是同时我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约一点六亿吨,这个进口数额远远超过出口数额)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进口大量主粮以及辅粮,同时出口一定的粮食加工产品,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进口的大部分粮食被我们消化了,但是还有一部分进口的粮食,并不是单纯的进口,而是属于粮食加工贸易,前脚进口,后脚加工成了卖出去。)

当然了,这说的是我们的特殊情况,现实里很多国家明明人均粮食产量不行,也不进口粮食,还大把出口粮食,比如印度!

他们粮食总产量比华夏少得多,人口又超越了华夏,人均粮食产量才两百多公斤,而国际人均粮食安全标准是四百公斤……

但是,重点来了,他们是世界上的第六大粮食出口国,有时候排名还能上到世界第五呢,更重要的是……世界前十粮食进口国里,你可找不到印度的名字……

人均两百多公斤,还大量出口……恐怕只有老天爷才知道印度人怎么活下来的!

后世的先不说,且说大楚帝国本身,因为本土大量人口的增长,而杂交水稻以及化肥工业,乃至农药方面的突破也不大,亩产不高。

这就导致了虽然本土粮食持续增加,但是人均粮食增长的速度并不快,人均粮食消耗一直在三百大几公斤的水平徘回。

这就迫使大楚帝国一方面加大本土地区,比如东北地区,湖广地区,中原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甚至蒙古地区的粮食开发。

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从海外地区获得粮食。

北美是一方面,而南洋则是另外一方面。

南洋地区的粮食总产量,现在虽然可能不咋地,未来开发完全了估计也远不如东北地区,但是那些地方可都是新地方啊,搞好了再养活几千万国民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怎么说呢,这就等于天下又掉下来年产几千万吨粮食,是可以大大缓解帝国本土的粮食需求的。

这就是南洋半岛大开发的背景,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养活更多的国民,让国民们吃饱饭而已。

如此背景下,大楚帝国通过了南洋半岛大开发计划,并准备一系列的措施。

而这些开发措施施行之前嘛,还有件事得先搞!

那就是得先把当地的土着给解决了。

如今的南洋地区,可不是所有地方都属于大楚帝国的地盘,安南,柬埔寨,马六甲半岛地区都是属于大楚帝国的直属领地,已经设省了。

但是还是有着一个暹罗王国以及缅甸王国呢。

在搞南洋半岛大开发之前,得先把这两个土着国家给灭了先。

而所谓的南洋半岛大开发……其实也就是指开发这两个土着国家的地盘。

想要开发,自然要先把地盘给抢过来!

承顺三十三年十一月,大楚帝国陆军开始前期的军事准备,陆军号称将会为这一场军事行动投入二十万兵力,绝对会让内阁那边花的八百万楚元物有所值。

至于海军……缅甸和暹罗两国根本没啥海军,到时候随便派点近海以及内河炮舰过去就行了。

而陆军所谓的二十万大军,其实也是扯澹……就这两个土着国家根本用不着陆军动用二十万大军,撑死了也就四五万人而已。

这二十万大军,人家陆军是把周边省份的驻军都给全部算上去了!

真要动用二十万大军,这八百万楚元可不够,不说在后面加个零,但是至少也要翻四五倍……

而陆军显然不可能自掏腰包亏本打仗,毕竟这一次南洋半岛大开发计划,可是内阁那边折腾出来的计划,陆军那边其实不太想打……毕竟南洋半岛那破地方,陆军是真心不想去。

之所以还说成二十万,也只是哄一哄内阁那边,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八百万花的值而已。

真正参与作战的,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人,包括两个甲等师,一个乙等师,再加上一些当地殖民地里的丙等守备部队。

具体有驻防云南省的甲等战备师第八师、驻防马六甲省的甲等战备师第十四师、驻防顺化省的乙等常备师第三十七师。

此外还有殖民地曼谷县守备营、达贡守备营这两个殖民地里的丙等守备团。

当然,除了陆军外,还有海军部队,海军也打算派一个陆战团参战,捞点战功。

至于近卫军更是不可能缺席,什么地方打仗什么地方就有近卫军,因此近卫军也会派一个四千人规模的混成旅过去参战。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再加上一些司令部,独立炮兵部队,总兵力约莫六万人。

这些兵力大部分都是驻防在当地的战备部队,只要一道命令下去就能直接执行任务,近卫军的话特殊一些,还要从本土京畿调过去,但是采用蒸汽轮船进行运输的话,其实也不用太久,个把月时间也就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参战部队里,部分部队装备了最新式的十八型步枪以及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

云南那边的第八师、马六甲的第十四师,各有一个营装备了十八步枪,同时还配属了一个哨的七十五毫米后装线膛野战炮……这两支部队都是属于典型的甲等战备部队,又是驻防在边疆地区随时面临战事,自然是优先装备新武器。

只不过陆军那边拿到的后装线膛武器还比较少……因此这两支部队都只有一个营装备了新步枪,主要还是为了进行适应性训练,充当全军的种子!

陆军现在采购的新式步枪少,纯粹是觉得新步枪太贵,四十多楚元一支的新步枪,他们真心没办法现在一口气全部装备了。

陆军还想要等近卫军和海军采购了后,摊薄了成本再来捡便宜……

倒是近卫军那边非常豪气,目前已经装备了四万多支,并且后续还有五万多支的订单,不仅仅能够把整个近卫军尽数装备,还能留下一部分充当日常以及作战的损耗补充,顺带充当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近卫军嘛……一些近卫军将领们,看陆海军将领的眼神都跟看叛军一样……天天觉得陆海军会造反。

所以不顾价格,率先装备新式武器,并囤积大量全新的武器装备也是他们的老传统。

这一次派出来的这个近卫军暂编第三混成旅,清一色的后装线膛武器,并且该团演练了一年多的新时代战术,不仅仅有近卫军内部新提出来的全新散兵战术,还有后装线膛时代里的步炮协同战术。

这一次近卫军那边也是想要拿暹罗以及缅甸王国练练手,试验试验自己这几年琢磨出来的新武器以及新战术。

希望在实战中找到优缺点,优点放大,缺点改进。

其实陆军那边也是类似的想法,想要通过这一场战争来试验新武器和新战术,只不过陆军的新武器装备不如近卫军的多,试验起来也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因此这一次战争带有浓郁的试验性子,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自家数量少,但是装备先进,战术打法和普通陆军不一样的参战兵力,被陆军那群混蛋胡乱使用。

近卫军那边的高层经过商讨后,派出了一位重量级的将领担任该混成旅的指挥官:徐家庆近卫少将。

按照楚军的传统来说,一个混成旅规模的兵力其指挥官通常是准将的,而且这个混成旅,一般说的还是六七千人规模的混成旅。

近卫军这个暂编第三混成旅,只有四千多人的规模……按照以往的规矩撑死了也就是一个混成团的番号而已,指挥官一般是上校,少数情况下是准将。

但是为了避免麻烦,近卫军直接给安排了一个混成旅的番号,派了个少将过来。

摆明车马告诉陆军那边:别想着指挥我……

陆军对此呵呵一声,几个大老们一商量,得,既然你们近卫军想要捞功,又不想和我们插手,干脆你们自己单独负责一个战场好了。

于是乎,经过一番商量好,近卫军暂编第三混成旅,将会从曼谷直接登陆,负责该地区的战事,曼谷当地的陆军守备部队给你们打下手,负责后勤事务。

而陆军的乙等常备师第三十七师,将会从顺化湄公河三角洲方向向西发起进攻;马六甲地区的甲等战备师第十四师从马六甲往北发起进攻,嗯,同时打缅甸和暹罗!

云南的甲等战备师第八师,从云南往南打。

海军的一个陆战团,则是登陆缅甸达贡,和当地守备部队,在确保达贡安全的情况下,往北发起进攻。

这一场战争,将会在五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直接打穿这两个土着国家,不给这两个土着国家充足的反应时间,迅速的消灭他们的主力部队以及政权,避免战事长期化,陷入泥潭……

这要是打的拖拖拉拉,很容易就出现变化了……可别觉得楚军装备好,战斗力高就一定能赢,战争这东西有太多的变数了。

原时空里英国人打阿富汗,打南非布尔人可都是吃过大亏的,美国人也不例外,在越南里陷入过泥潭,空有先进装备甚至兵力优势,但是依旧打的很难受。

大楚帝国的高层将领们,可不会因为自家装备好,部队战斗力强就轻视任何对手。

六万人的大军一次性派出去,这就证明了楚军对这些土着们的重视。

如果这还不够,后方还有大量的战略预备队。

陆军说的二十万大军,其实也不全是忽悠内阁……人家真的准备了不少的战略预备队,如果战事出现了变化,这些战略预备队也是随时能排上去的。

只是大概率用不上而已。

南洋半岛大开发的基本方针后,军事上的战略部署也有了,甚至大体的战术计划也有了。

接下来就是具体施行了!

承顺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三日,近卫军暂编第三混成旅,在徐佳琪近卫少将的率领下,在吴淞军事基地登上了众多轮船,并由近卫军自家的八艘战舰护航南下!

嗯,没看错,是近卫军自家的战舰进行护航。

人家近卫军也是有舰队的,而且规模不小!

不仅仅是有舰队,近卫军还有空军呢,他们装备了大楚帝国里的第一支热气球部队,用以要地防守的高空目视警戒,火炮较射等。

大楚帝国的近卫军,可是陆海空三兵种齐全的混合部队,具备完全的独立作战能力的。

而这,也是近卫军防备陆海军造反的底气所在!

当然了,对此陆海军的将领们,呵呵一笑……还不知道谁才是帝国里的潜在反派呢。

为了防备近卫军动乱,陆军里目前少量装备的后装线膛武器,可都部署在江南省。

海军最近几年搞出来的几艘大吨位近海战列舰,基本也在松江海军基地趴着呢。

陆海军的不少人都是想着未来一旦近卫军出了问题要造反,直接杀回京畿护驾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