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三十章 乡镇小工业模式

第八百三十章 乡镇小工业模式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御前演习结束之后,罗志学就近视察了当地的发展情况。

前两天重点看周边地区的农村情况,农业发展。

安庐地区的农业发展还是可以的,粮食产量有着比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黄河人工改道后,再加上持续多年淮河流域大量投入的基础水利工程,让淮河流域洪涝情况大为好转,从以往的年年小涝,三年大涝变成了风调雨顺。

淮河流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安庐高官江以北地区的发展源泉。

这也让安庐地区的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粮食产量提升巨大。

罗志学沿着铁路,视察了几个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后,对安庐巡抚衙门的农业生产工作表示了肯定。

同时也能对安庐省最近这些年围绕着农村地区所展开的一系列小工业表示了肯定。

这粮食产量增加了,让民众吃饱了,还要想方设法探索让农民们的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何让大的农民们增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乃至困难的问题。

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比如推收益更高的经济农作物,组织农村多余劳动力前往经济发展地区进行劳务输出等等,其实都是办法之一。

但是,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方式还是当地发展工商业,增加当地的工作岗位,就地吸收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当地农民获得更多的的额外收入。

\b只是发展工商业搞工厂,哪有这么容易啊!

全国各地的官府都搞,但是说实话真正能够搞起来的并不多,尤其是安庐这地方……地理位置有些尴尬!

安庐横跨长江两岸,而帝国长江两岸的工业布局,刚好完美的绕过了安庐……安庐西边有汉天府的大冶工业区,东边有应天府的当涂工业区……再加上还有发展的还算不错的九江以及南昌。

更不要说更东边的江南地区如同超级漩涡一样,吸收着周边地区的资金和人才以及各种资源。

然后最近这些年安庐的东北部地区,又新崛起了徐州这个新型工业城市,就连北部中原的郑州也发展的挺好的。

唯独安庐……完美的错过了大楚帝国过去三十五年来任何一次工业腾飞!

早些年都还好,工商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安庐那边搞了个淮南煤矿以及铜陵铜矿,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轻工业发展,经济数据倒也能看的过去。

那个啥,那年头大家都不咋地,而且还有一大票处于战后恢复阶段,曾经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北方省份作为对比,还有一些西南地区的偏僻落后省份垫底。

因此大楚帝国成立的前十多年里,安庐省地区虽然没啥大发展,但是凭借着早发优势,再加上长江水运优势等等,发展勉强还行,经济总量最好的时候,一度处于第八名的位置。

排前头的是江南、浙江、应天、汉天、楚北、楚南、江西……光看这份排名,就知道哪怕很早的时候,安庐经济发展就已经非常尴尬了!

因为你细看这份排名,就会发现这些地区除了浙江外,其他都是长江沿岸地区……而长江安庐地区里,安庐的经济发展是垫底的那一个!

安庐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这一点工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目前安庐地区,除了一个淮南煤矿和一个铜陵铜矿外,就没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大型企业了。

而这两个企业,还是属于典型的矿务企业……挖矿卖资源的那种。

至于机械制造这些搞的不咋地,而轻工业发展也不行。

整个工业布局看着似乎啥都有……但是啥都不咋地。

如此一来,这发展速度自然也就不咋地了,虽然整体的经济总量是持续增长的,但是奈何其他省份增加的更快了。

几个经济强省\/直辖府,如江南,应天、汉天、东、河北等地就不说了,就算是普通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当快,并且把安庐抛后头。

如楚北,楚南,江西,浙江等地。

就连曾经遭到巨大破坏的陕西,人家靠着西北重地的地理优势,倾力发展西安,硬生生搞出来了一个西北重工业基地,经济数据迅速超越安庐……

还有后来者的辽东省,这个二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地方,靠着当地的丰富资源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北方地区里的经济重地。

你发展快,但是别人发展的更快,这就显得你落后了不是!

安庐地区就是如此,这看上去发展的似乎不错,每年经济数据也增长,但不知不觉的,本土诸省的经济排名里就排了下游……

甚至一些悲观的人士认为,如今这个局面继续这么下去,恐怕不用几年都要被新纳入帝国本土腹地统治的南洋的部分省份给超越了……比如马六甲省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人少地多,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说的别的,靠着一个新加坡人家做一做港口贸易生意都能活的很滋润。

面对这种困局,安庐地区这几年也是探索了诸多不同的发展途径。

\b比如重点布局安庐的新省城合肥的工业发展,通过承接应天府以及江南地区的一些工业转移来发展当地。

应天府以及江南地区的工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不可避的会导致当地的一些企业成本上涨,而安庐地区本身就是劳动力输出省份,当地用工便宜,并且安庐本身也是一个大市场,就近当地设立工厂的话,对于企业而言也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b这也让安庐地区最近几年的工业发展有所增速。

不过罗志学最关注的并不是安庐巡抚衙门,围绕合肥打造新兴工业城市的路子。

这种所谓的新兴工业城市,重点城市战略大楚帝国里已经太多了……几乎每一个省都会想方设法发展工业,为此不惜通过搬迁省城,重点扶持一个城市等等。

铁路时代到来后,过去十几年里为了经济发展而搬迁省城的省份,可不少数……安庐可不是唯一的一个。

东北辽东,省城从辽阳迁移到了沉阳、辽北的省城从吉林迁移到了长春,黑水的生产从双江城迁移到滨江(哈尔滨),高丽半岛的东海省也从北部平壤迁移到了更南边的汉城。

江北的省城则是从淮安迁移到了徐州。

河南省府从开封迁郑州。

这种情况大楚帝国里不算特殊,甚至都算得上普遍……这说的还是省城,如果是府城以及县城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少府县开通铁路的时候,因为原先的府城或县城远离铁路,铁路总公司也不肯迁就,或者是其他发展因素的缘故,都搬迁过府城或县城。

安庐地区换个省会,当代的大楚帝国里稀疏平常,甚至后续有必要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再换一个……

通过换省城的方式,用铁路进行更好的发展,这很正常。

对于安庐省而言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少最近这些年安庐地区的主要工业产值增加了不少,其中合肥的贡献值是非常大的。

可见搬迁省会,并重点扶持合肥的发展方式效果还是有!

但还是那句话……帝国不止安庐一个省,这么做的也不仅仅只有安庐,实际上大部分省份都这么干,而且干的比安庐还更好。

如此一对比之下,发展的还算不错的合肥罗志学看来其实也就那样了。

他甚至翻看了一遍合肥当地的企业名单……愣是没找出来一家自己熟悉的大企业的名字,这说明了合肥这么多年的发展,依旧没能培育出来一家具备全国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如今的安庐地区里,规模最大,产值最大的企业,依旧是淮南矿务公司,其次是铜陵矿务公司……前者挖煤的,后者挖铜炼铜的!

还别说,人家这两家矿务企业搞的挺好的,淮南矿务公司乃是帝国目前长江流域地区里,最大的煤矿开采企业,不仅仅淮南有大型煤矿,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的煤矿。

\b铜陵矿务公司名字虽然不起眼,但实际上却是帝国早中期里最重要的铜矿生产企业,其铜产量承顺二十年的时候,足足占据了全国铜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三,不过近些年可就大幅度下降了。

\b其庞大的铜产量,不仅仅用来铸造数量庞大的铜币,更用来铸造各种青铜火炮。

哪怕到了现随着各地的铜矿陆续被发现并开采,铜陵矿务公司的铜矿产量已经法占据这么大的全国产量比例了,但是依旧不可小看……

\b正是靠着这两家庞大的矿务企业,以及所带动的关联产业,安庐地区的工业产值才没那么难看……,勉强保证了帝国诸多省份里中游的位置,要不然,分分钟沦为下游。

再不努力,都要被南边的西给赶超了……人家西帝国早期阶段,都还忙着清剿各种乱七八糟的土司,哪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啊……为了清剿土司,弹压动荡,帝国早年甚至都把西的省会,从北边的桂林迁移到南边的南宁去……不为别的,就为了更好,更近的打击各种土司力量。

打击完了各种土司后,这才开始搞经济发展……发展速度也是中规中矩,谈不上多好,但是也算不上多差……然而就是这么默默闻的一路发展,不声不响就把经济总量提升到了帝国诸多省份里的中游水准,和安庐地区都差不多了。

这安庐好歹也是位于帝国腹地,长江两岸,隔壁就是京畿重地应天府呢,结果经济总量却是被传统意义上的南荒地区西给即将赶超了……

别看人家西南边荒地带,但是最近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其实很不错,稳扎稳打。

早些年西巡抚地区的工业发展其实也不咋地,各种小打小闹,搞一搞各种乱七八糟的轻工业,小机械产业什么的,也没啥大企业,工业产品以对内销售为主。

但是人家也有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地理环境很适合甘蔗生长吗,由此发展出来了很不错的制糖糖工业。

而糖这东西,古代就不说了,哪怕是近代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宗货物,价格也不便宜,这种植甘蔗以及制糖都是很赚钱的行当。

西巡抚那边下了狠心搞制糖工业以及甘蔗种植业,如今那边有着全国最大的制糖工厂,嗯,第二和第三名也人家那边……目前的西乃是帝国里最重要的食用糖种植、加工基地。

\b依托甘蔗种植以及制糖工业,西经济发展迅速抬头,并关联发展了一系列的工业。

如今人家西那边还谋求拥有一个自家的出海口,试图让东把廉州府割给西,好让西拥有一个出海口……只不过此事估计法成行。

如果是帝国刚成立那会,通过直接的行政干预还有希望,反正那个时候其实廉州归属哪个省区别都不大,大家都没啥意见。

但是现……帝国成立都三十几年了,再搞这种大规模的行政区域变更就很困难了。

这可不是地图上随便画一画就行了,这背后牵扯着诸多的地方利益。

如今的廉州府,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廉州府,人家还有一个宁县呢……这宁县有什么?有迄今为止大楚帝国里规模最大,最优质的烟煤矿!

宁煤是大楚帝国海军指定唯一的优先用煤,但凡有的选,人家海军的战舰就只用宁的烟煤。

同时宁煤还是众多航运公司优先的动力煤炭供应商!

这宁烟煤,值老鼻子钱了

为了这宁煤,安南归顺设立升龙省,升龙省就和东打了好多年官司,就想着把宁县要过去。

这天天看着人家自家隔壁挖煤吃香喝辣的,自己却天天对着荒山野地啃沙子,升龙巡抚肯定会有想法啊……

但是人家东都把宁煤这块肥肉吃进嘴里十几年了,哪会轻易吐出来啊。

\b而作为管辖宁县的廉州府,光是靠着一个宁煤矿每年就大把赚钱,财政收入富裕的很。

再者,廉州的煤,海南的铁,乃是构成东自身钢铁产业的核心基础,你要把廉州的宁煤挖走,就等于直接打断东钢铁产业的一条腿,人家东巡抚是要跟你玩命的。

\b升龙省要宁煤,西要廉州出海港……这当代的大楚帝国里基本都是不可能的事。

就连罗志学都不支持……这地方格局都形成三十几年了,还折腾干啥啊……没事找事呢。

因此,西那边想要拥有一个自家的出海口,恐怕没啥可能了,不过这也不影响西的货物对外运输。

这廉州哪怕属于东,西的货物,尤其是食用糖依旧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到廉州港,然后装船运输到各地港口。

西那边有着自己的优势,也有着自己的难处,但就算这样,也是经济发展紧咬着安庐省的尾巴,并且随时都有赶超的势头。

这让安庐地方的官员们担忧比……这经济排名继续下降的话,他们担心影响自己的前途,尤其是安庐巡抚……

此君上任不过四年,安庐的经济总量排名就已经下滑了两名……再下滑下去,他都得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直接革职了。

为此,他也是想方设法发展经济,此外也想搞一些凸显政绩的事情。

经济总量搞不了,那么他就搞提高民众收入……于是乎,这就搞出来了所谓的‘乡镇小工业模式’。

通过扶持鼓励乡镇地方筹办小规模企业,以发展地方经济,同时就地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

这让罗志学非常有兴趣!

那些大企业固然重要,但是多种多样的小微企业更重要!

因为后者,其实才是提供主要就业,养活更多人口的经济模式!

你一家超级企业,撑死几十万员工……但是这样的超级企业,全国能有几家?一个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而且基本都是综合类企业,生产基地遍布全国的,比如李氏制铁,苏秦纺织。

\b并且这些超级企业,基本也都集中主要工业城市里。

但是大楚帝国的城市何其多……不可能每一个城市都有这么多的大企业的。

帝国的经济主体,尤其是提供就业和税收的主体,其实还是大量的中小规模企业。

比如很多不起眼,但实际上经济体系里非常重要,提供了大量城市就业的第三产业。

更别说数量繁多的小型工厂乃至作坊了。

而罗志学,最近几年比较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

人家安庐巡抚,明显也是研究过自家陛下最近这些年的政治倾向的,这搞出来的所谓乡镇小工业模式,明显就是针对下药,奔着罗志学的喜好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