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三十二章 孙旭闯松江(一)

第八百三十二章 孙旭闯松江(一)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江南原野,一辆蒸汽火车,冒着澹澹的白雾,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不断的朝着东方前进。

早上的冬日阳光泼洒到黝黑的火车上,散发出原始的工业色彩。

\b在这辆有着十多节又大又长车厢的客运列车上,众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旅客带着不同的心思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孙旭也是众多旅客中的一员!

此时的他坐在列车前方的一节车厢里,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澹澹的煤烟味,窗户缝隙里还沾染着黑色的煤灰。

这是整辆列车里,最靠近火车头的客运车厢,噪音大,烟尘大,但也是票价最便宜的车厢!

烧煤炭的蒸汽火车,越靠近火车头位置那么乘坐感受就越差,因此列车前面的几节车厢一般都是最为廉价的三等座票。

往后是二等座票,一等座票,列车最后面的几节车厢,才会是一等卧铺或二等卧铺。

\b只不过火车的长途卧铺价格昂贵,可不是孙旭这样兜里没什么钱的人能够坐得起的。

坐在哐哐哐当响,不时还发出轻微抖动的火车上,孙旭的视线透过窗户,看向了铁路外的原野。

这江南的原野让他有些不太敢相信,这已经是寒冬时分了。

在他的老家陕北里的冬天,寒冷无比,也没有多少绿色,有时候一场大雪后满地都是白色的。

但是在江南,外头的原野依旧有大片的绿色植物。

仅仅是从窗外原野的颜色,就能够看的出来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别。

并且铁路线经过的地方,时不时还能看见城市和村镇,这里的人好多,而且房屋建筑也多,高大气派的建筑更多。

这也让孙旭对自己的江南之旅更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孙旭希望等自己到了松江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赚更多的钱寄回家,这样爹妈也不用这么辛苦,自己那个自幼就聪明好学的弟弟也就不用整天想着辍学务工了。

\b自己的弟弟这么聪明,而且学习成绩这么好,不该高中都没有上完就辍学的,再不济也要读到高中毕业。

至于大学,孙旭就没指望自家弟弟能上大学了,并不是说考不上,而是大学学费太贵,自家弟弟虽然聪明好学,但是也没到能够拿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地步……

哪怕他弟弟学的是理科,理科奖学金名额比较多。

但是……很多穷人家甚至中产之家的学子也会选择读理科……因为学费便宜,同时奖学金名额更多。

这读的人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

至于文科……那就更别指望了。

文科奖学金的名额极少,偌大的国子监大学,每年招收的文科全额奖学金学生不过四五个人而已,半奖学金名额才十几个,剩下的都是自费生,一年三百八十楚元,这不算是食宿费用!

每年至少三四百楚元的学费……别说孙旭这样的穷人家,哪怕是普通中产之家供一个自费文科大学生,那也得破产……

理科的话,虽然竞争也大,但是至少还有点希望。

孙旭琢磨着以他弟弟的成绩,想要在四年制大学拿奖学金是没指望了,但是那些三年制师范学校还是有希望的。

嗯,说的不是全额奖学金,而是名额更多一些的半额奖学金。

大楚帝国里各省都有三年制的师范学院,学费相对便宜一些,自费生每年大概百来楚元也就差不多了,如果还能够拿个半额奖学金,孙旭和他爹玩命赚钱,再加上以前的积蓄,再借上一些钱,咬咬牙也能够供得起。

但凡能够读出来一个大专,那么他弟弟的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

别说大专了,就算是现在把高中上完,顺利拿到毕业证后,那么他弟弟的人生也会比自己顺畅的多。

因为高中学历的话,已经足以进入绝大部分企业了,甚至都能够去参加院试科举了。

在帝国里要报考科举,会试和乡试,需要大学学历才能够报考,但是地方院试只需要高中毕业就可以报考。

帝国经过了多年的科举改革,如今的科举和前朝时代的科举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大楚帝国目前的科举分三类。

会试,四年制本科毕业,三十五岁以下的全国学子都可以参加,中举后一般直接分配到京畿各部任职,比如大名鼎鼎的翰林院,每年都会从会试里择优录取几个人。

会试,旨在培养高级官员,中举者起步高,升官快,天花板也高。

乡试,三年制大专以及四年制本科毕业的本省学子,三十五岁以下都可以报考,一般分配到省各级衙门任职以及部分分流到地方各府衙门里任职,晋升中高层官员的概率也是比较大。

院试,高中或三年制职业学院毕业,三十五岁以下的学子都可以报考,中举后一般分配到各县、镇基层衙门任职,低,升官慢,天花板也非常低,除了少数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外,其他人一辈子都迈不过正七品这个门槛。

院试这东西,在大楚帝国里本来就是为了招募普通科员的……

但即便是一个九品,八品的普通科员,这样的人在大楚帝国社会里也是属于正儿八经的中等阶层了。

收入谈不上多高,但是绝对比普通工薪强得多,还有各种福利待遇,工作也轻松体面,社会地位高,还有完善的各种法定节假日等等。

\b而且哪怕品级低,那也是官,正儿八经吃皇粮的,只要不犯下大错,或者违法乱纪什么的,这饭碗丢不了……

当然,如果你搞的太过,或者得罪人了,可能会被调到冷门清水衙门,或者劳苦无比的衙门,逼你主动致仕。

毕竟官员又没有和国家签订劳动合同……对工作岗位也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力,上头派你去干啥你就得干啥,不愿意干可以辞官滚蛋……

就和帝国每年送到海外任职的众多官员们一样,这些官员也不乐其去海外啊,但是上头就是让你去,你有啥办法,除非你辞官不干。

在当代的大楚帝国里,科举入仕,哪怕只是当个小小的科员,这依旧是绝大部分年轻人的梦想。

而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在当代大楚帝国里是完全可行,并且大规模存在的。

毕竟帝国存在才三十多年,阶层远远没有到固化的程度,同时还处于社会发展大变迁的工业革命时期……对于普通人,乃是贫困子弟而言,只要你努力好学又有一定的天赋,出人头地的机会还是有的。

比如大楚帝国里两大军官学校,其内的学生大半学子其实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其中有些甚至是贫困子弟。

相当多一部分,都是一路全额免费奖学金读上来的普通子弟。

而帝国的军校也不用学费,甚至入学就成为现役军人,直接发放工资。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楚帝国里,无数普通优秀子弟,做梦都想要报考两大军校的缘故……

至于非优秀子弟……这梦就别做了,两大军校可比各所大学,哪怕是国子监大学都难考。

孙旭自己是不行了,他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出来当学徒工作了,但是他弟弟却是有希望的。

他老孙家能不能翻身成为体面人家,就指望着他弟弟了。

只是,哪怕是想要读三年制的大专,哪怕是理科学费更低,哪怕是能够拿半额奖学金,这学费支出少说也得数十楚元一年,再加上食物费用,这对于孙家而言依旧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b孙旭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做的皮鞋很不错,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收入其实也不算少了,比普通打工要多不少,但是过去这些年为了供养他们兄弟两读书,依旧是囊中羞涩。

后来孙旭没读书去工作,在当地的一个小机械厂当学徒,学习修理各类纺织机械,只是学徒是没啥工资的,只有个零花钱。

等孙旭的弟弟今年上了高中后,这家里的压力就更大了。

他弟弟也是个懂事的,今年已经提了好几次说不上学了,尽早出来工作,拿着初凭找一份普通文职工作也是可以的。

但是每一次提都是被孙父拒绝,一个月前甚至为这事大发雷霆,说什么他苦了一辈子,不敢吃不敢穿,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让我们老孙家出一个大学生,以后过上体面的生活。

说什么他弟弟要是敢退学,就打断他的腿,断绝父子关系云云。

最后,他弟弟泪流满面的收拾了东西回了学校!

孙旭想了很久,最后去弟弟的学校找弟弟谈了一番话,让他安心读书,至于学费问题,他和父亲会解决的,让他不用担心。

和弟弟聊完后,孙旭就辞去了原来小工厂的工作,收拾了行李坐上了火车!

他要去松江找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

他在老家里的小机械厂当了数年学徒,也刻苦好学,已经算是出师了,不过就算出师了,他所在的小机械厂也不能给他一份工资多高的工作。

毕竟小地方的小厂,本身就规模不大,也不怎么赚钱,就算赚钱,人家老板也不会这么大方给你一个刚出师的新机械修理师多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照当地的平均水平给,每个月不过三元八角。

这钱虽然比普通工人高了不少,但对于孙旭来说还是不够!

这一家老小要生活,日常开支本来就不小,再加上弟弟读书,哪怕弟弟现在拿着部分的奖学金,但是高中学费和食宿费用也不少。

更别说还得存钱给弟弟准备大学的学费!

这平时连吃顿肉都不舍得,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买肉回来。

看着年不过四十几,但是头发却已经泛白,面孔沧桑的父亲,孙旭最终还是决定外出去松江找一份工作。

他有个发小前年就去了松江工作,也和他保持了往来的书信,发小在书信里说,松江那边的工资水平很高,哪怕是普通没技术的工人,一个月都能拿三四楚元。

像孙旭这样的技术工种,工资更高!

而且各种机械工厂也很多,这些工厂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发小说经常可以看见有机械工厂贴出来招聘机械师的启示,有些薪资都能够达到十多楚元以上呢。

发小已经不止一次的劝说他来松江了,说什么窝在老家里能有什么前途,你学的还是修理机械,老家里就这一家小机械厂,你连工作不顺心了,连跳槽的地方都没有……

孙旭也知道,发小为了劝说自己去松江,言语可能多有夸张,什么机械师十多楚元这种话不能信……不用想都知道这肯定是那些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机械修理师才能有的价格,

他一个学了几年,独立上手不过一年的修理师想要这个薪资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在松江也不可能!

但是……发小有句话说的也没错,松江那边机会多,前景大,工资也肯定比老家那边更高。

所以,他还是给发小回了信,说自己不日将会前往松江寻找工作。

发小很快来信,说让他尽快来,放心来,来了后先住在他那边,等找到工作再搬走。

如此情况下,孙旭辞别了家人,独身一人踏上了前往松江的火车。

为了省钱,他买的还是最便宜的三等坐票……这三等坐票的滋味可不好受。

连睡觉都没办法躺下来睡。

这好说好歹,火车总算是进入了江南省。

又熬了一天后,孙旭乘坐的火车终于抵达了松江北站。

提着自己的包裹,孙旭跟着人流下车后,看着前方灰蒙蒙的天空,身体虽然因为长时间坐车显得疲困无比,但是精神上却是极为亢奋!

松江,我来了!

随着下车的人流从站台继续往前,进入了火车站后,他发现这火车站是真的大,而且人流众多!

他在老家里上火车的时候,老家的火车站规模挺小的,往来旅客也不算多。

中途也经过不少大型火车站,不过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火车站,哪怕是之前经过的京师江浦车站,规模都没这么大!

人流量也没有松江上海北站大!

在当代的大楚帝国里,松江北站,那才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人流最密集的火车站。

这背后支撑的是,是大楚帝国里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多,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松江!

如今的松江,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万,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而且这三百多万人口,农村里的第一产业人口占比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城镇人口,依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口为生。

这里有着大楚帝国里最密集的人口,也有着最密集,种类最齐全的各种工厂。

基本上,但凡市面上有的东西,你基本都能在松江找到,不管是各种工业产品,还是海外来的各种新奇玩意,基本都能找到。

作为对比,大楚帝国的首都金陵城,现在人口也就八十多万而已……甚至连百万都不到。

这是因为金陵城在大楚帝国的高层城市布局里,并不是一个工业城市,除了一个金陵兵工厂外,没有什么大型工厂了。

金陵城在大楚帝国里的定位就是政治文化中心,并不是什么经济中心,更不是工业中心。

\b因为工厂少,人口整体比较分散,这也是国内大城市里环境最好,最适合居住的一个城市。

其他大城市,比如说松江……其市中心可真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为大量的工业用煤及数量庞大的居民用煤燃烧排放所导致的大气污染,让松江市中心的天空从年头到年尾都是灰蒙蒙的,晚上连星星都看不见几颗。

还有为了维持数百万人口的生活需求以及数量庞大的企业运转,松江城内有着数量庞大的马匹,每天拉动着无数的马车活动在城市的角落。

而马匹的排泄物可非常多,马粪都还好,可以收集后处理,但是马尿的话不好处理了,因为马尿可以自然蒸发干掉…这一点点没事,但是几十万匹马天天这么拉尿,然后马尿的骚臭味散发到空气里……那就很恐怖了。

以至于这年头的大城市空气里除了煤焦味外,还有一股浓郁的无法散去的马尿骚臭味!

松江府里的马匹数量有多少

具体数量很难说,但是几十万匹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这些马匹因为繁重的劳动,往往寿命也不长,这意味着松江府每年都要清理大量的马匹尸体!

承顺三十五年的松江城,是一座被煤焦味,煤尘、马粪、马尿、马尸所包围的城市……不仅仅松江城如此,其实其他的人口密集工业城市城市基本也差不多。

这是近代工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但是取暖做饭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短途交通运输方式又没有出现进步的必然结果。

当你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生产运输动力,作为做饭取暖染料的时候,你就要忍受空气里的煤焦味以及煤尘……

当你大量使用马匹作为短途交通运输主要动力的时候,就要忍受马粪马尿马尸。

罗志学为什么不愿意在金陵城搞工业,并且还要把人口密度搞的很分散啊……就是因为他不想自己活在煤焦味、马尿骚臭味里。

要想改变这一切,只能是技术技术进步,比如使用汽车作为交通运输动力,再使用煤气天然气作为做饭取暖染料等。

至于现在的大楚帝国,自然是达不到的这些技术要求的,所以这年头的大楚帝国大城市,环境基本都不咋地,松江城尤甚!

有些人甚至悲观的认为,松江城继续这么下去,恐怕再过五十年就会被马粪彻底掩盖……而且马粪的厚度至少得两米厚……

只是这些孙旭一时半会的感触还不深,他如今只被松江城的庞大和繁华所震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