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四十章 地方保护主义

第八百四十章 地方保护主义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安华纺纱厂,严格上来说这是一家在国内根本算不上一流,甚至连二流水准都算不上的纺织企业。

撑死了也就三流水准……也许还不到?

这并不是说安华纺纱厂太差劲,毕竟人家安华纺纱厂好歹也是一家拥有八百多名员工,专业从事棉纱生产的企业。

而是当代的大楚帝国里,纺织行业太过强悍!

在如今的大楚帝国里,纺织行业不仅仅是国内轻工业的第一大行业,哪怕是算上钢铁,化工,造船等重工业,纺织业的整体体量也是毫无争议的排名第一!

那些名头响亮,号称工业基础的钢铁,煤炭,还有看似更加直观,体现工业强大的造船,军功,机械制造等等。

在整体的体量上,依旧不如看似低端的纺织产业。

这也是近代工业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那就是纺织产业在经济比重里占据的比例非常大。

最着名的当属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业在工业经济比重里的占比能够达到一半以上,还有一个国人很熟悉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他们都是依赖纺织工业进行崛起,然后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

\b同时纺织工业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这个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行业,通过发展纺织业,能够大幅度的拉动就业,为广大民众提供第一次产业以外的就业机会以及收入,进一步推动经济模式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进行转变。

规模庞大的纺织业,不仅仅直接雇佣大量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且纺织业本身也是大量机械产品的消费行业。

这纺织工业需要大量的各种机械设备,如纺纱机,织布机,印花机,还有最近提供动力的蒸汽机。

\b光是纺织行业所需求的庞大机械设备市场,就足以催生并养活一整套的机械制造行业!

而机械制造又需要钢铁,钢铁又需要铁矿,煤炭,进而带动最基础的矿务产业。

\b纺织工业在印染过程里,还需要大量的化学产品进行染色,原时空里的军用炸药苦味酸,这玩意一开始可是染料来着……早期的一些药物,其实也是从染料了发现的。

纺织工业对染料的庞大需求,促使了人们大规模发展各种各样的化学产品,从植物提取,再到人工合成……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布料染色而已!

劳动密集,低门槛,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又因为自身的需求而带动机械,钢铁,矿务,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这就是近代工业里的纺织行业!

原时空里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初,纺织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里的占比,依旧就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这说的可是二十世纪初,是轮船火车满世界跑,汽车已经大规模运用,飞机都已经面市,海军打仗都用无畏战舰,军队打仗都用重炮对轰的年代……即便如此,依旧无法动摇纺织产业的重要地位。

哪怕到了二十世纪后半业,纺织工业依旧是后进国家的重要产业,后世华夏开放后靠什么赚取外汇,进行产业升级啊?

纺织产业!

甚至到二十一世纪里,其他一些后进国家进行工业化的时候,也离不开纺织产业……

尽管纺织产业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里,进行了无数次的革新,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但是其重要性始终没变过。

而在还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大楚帝国里,纺织行业同样处于极为重要的阶段。

\b大楚帝国里的纺织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并且规模庞大,还培育出来了两大龙头型纺织企业。

苏秦纺织公司,这可是大楚帝国纯民营企业第一股……嗯,名义上民营企业还有李氏制铁,只不过谁都知道现在的李氏制铁只是披着民营企业的皮,实际上大部分股份都是掌控在各家官方资本机构手里。

因此,现在其实也没啥人把李氏制铁当成纯粹的民营企业。

但是苏秦纺织工业不一样,人家从头到尾,都是非常典型的民营企业,而且还是大型上市企业里非常少见的家族性企业。

苏州秦家从头到尾都牢牢掌控着苏秦纺织工业的控股权,家族持股比例直到目前,依旧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三!

要知道,当代的苏秦纺织公司,可是一家市值两千多万楚元的超级企业,在全国各省都拥有分公司,在全国拥有八大产业基地,业务遍布棉纺、丝纺、毛纺、皮革以及特种纺织,还兼有纺织品成品业务,如成衣,被服,防水布,鞋,箱包等等!

拥有的员工总数达到了八万人之多!

拥有这么一家庞大企业的控股权的秦家,乃是当代大楚帝国里名副其实的第一富豪家族!

当然了,富可敌国就不可能了……就这一千万楚元的身家,和帝国官方资本比起来不值一提。

当代的大楚帝国可不是什么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财富并不是掌控在资本家手里,而是掌控在官方资本手中。

大楚帝国内的所谓资本家,超级富豪之类的在官方资本面前,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弟弟。

但是私人家族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依旧是非常惊人的。

\b苏秦纺织工业也是一家超级企业,和汉天纺织公司一起,成为了大楚帝国里独一档的大型综合纺织企业。

而除了这两家独一档的纺织企业外,大楚帝国里还拥有海量的纺织企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民营。

当然其中一些虽然是民营企业,不过官方资本也会有所投资,只是这种投资个,基本上都是地方官府为了扶持本地纺织产业,带动就业和税收而做出的举动。

在整个帝国范围内,还拥有十多家员工规模超过万人的超大型纺织企业,如松江府里的江南纺织公司,华亭东方纺织公司,杭州府里的西湖纺织公司,北方经济重镇天津的利达纺织公司,南方经济重镇广州的珠江纺织公司,隔壁东莞府的东江纺织公司等等。

\b这个十多家大型综合纺织企业,和苏秦、汉天两大纺织公司一起,构成了大楚帝国纺织行业里的第一以及第二梯队。

再过来还有一批规模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大型纺织企业了,这些大型纺织工业也不少,每一家在各自城市,乃是省内都是大名鼎鼎的重要轻工企业,纳税大户以及就业大户。

\b很多省份,就绞脑汁度会扶持发展一个本地的大型纺织企业出来,各种优惠政策不说,而且往往还会搞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贸易壁垒……

比如官方采购,大楚帝国的各地官府在进行各种官方采购的时候,一向来都是本地优先原则。

比如巡警所采用的核心武器装备:左轮手枪……

谁都知道河北武器公司的天五式左轮手枪,是当代各种乱七八糟左轮手枪里,性能最好的,性价比也算不错,陆军、海军、近卫军连带武装税警,都是清一色的采购天五式左轮手枪作为军官配枪使用。

然而河北武器公司的天五式左轮手枪如此强势,依旧拿不下江南省、应天府、汉天府、广东、陕西等地方巡警的手枪订单!

为什么?因为人家当地就有武器公司,也生产警用左轮手枪\b……当地官府基本会优先考虑本地产品,除非产品性能实在太差,烂泥扶不上墙!

这背后涉及到的是当地的税收、就业、工业产业链发展,没几个地方主政官员会把采购资金扔给外地企业,然后眼睁睁看着辖区内的企业破产的。

而在纺织工业里,地方壁垒其实更加严重……因为纺织工业门槛低,能够带动的就业更多,对地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很多地方府县,可就眼巴巴指望着辖区里仅有的一家纺织工厂带动整个地方工业的发展。

如此情况下,当地官员没把外地纺织企业的产品给一股脑禁制了,那已经是很讲政治原则了……

否则的话,这些地方官府发起狠来,能让外地纺织公司的一根棉纱都飞不进来!

而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也是让工业发达的大城市的官员们很头痛……三天两头就喊着什么打破壁垒,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那一套。

不过普通府县的官员们对此都是冷哼一声,这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你们的大企业都要把我家里的小企业都给挤兑破产了,你们是赚了,我们可就倒霉了。

对于这种情况,京畿方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大企业的发展要照顾,小企业的发展更要照顾。

而且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展,是不能光看那几个大企业的……强如苏秦纺织公司,撑死了也不过十万员工而已。

实际上大量地方上的中小型甚至微型企业,才是提供大量就业以及税收的主体。

站在帝国高层的角度去看,其实大企业的作用也就那样!

反正大楚帝国也不需要用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竞争力更强悍的大型企业,然后和国外企业去竞争……大楚帝国的企业在国外,可没什么竞争对手。

因此相对于外部竞争,大楚帝国更在乎内部的良性竞争,因此对地方上的一些保护主义也就睁一只眼闭只眼了,只要不违法违纪,不做的太过分,比如采用一些行政手段干预外地企业在当地的经营,那么就不管那么多了。

至于人家地方官府的官方采购,人家就爱采购当地企业的产品你也不能说啥不是。

还有优惠政策也是,人家给本地企业优惠政策那是人家的事!

你要是看不过眼,你也可以跑过去在当地设立工厂,人家当地官府肯定也给你各种优惠补贴。

嗯,这也是很多大型的企业,尤其是大型纺织企业,往往喜欢在不同省份都设立生产基地的缘故……这不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你还想指望在当地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

而这也是很多地方官府乐于见成的,甚至是非常期望的!

你跑过来投资建厂,让当地有了税收,有了就业,人家当地官府肯定一百个欢迎啊。

毕竟人家当地官府的所谓地方保护主义,也不是说保护本地的资本家,而是保护本地的就业和税收。

谁给它就业和税收,它就给谁政策优惠!

只是能够跑到其他地方去投资建厂的,那都是大企业了,而对于安华纺织公司这样的三四流纺织公司,可就没这样的能力了。

之前为了打开江北省的市场,尝试和多年的合作伙伴跑到新型的纺织工业尝试南通去开设分厂,结果合作伙伴暴雷破产,直接连累到了一起合资的公司。

这一波搞的安华纺织公司灰头土脸,分成没建起来不说,而且购买用来建设工厂的地皮都陷入了债务纠纷当中。

这前后浪费了大量时间不说,还导致了一定的亏损以及潜在的较大亏损……花了他们十多万楚元购置的地皮,这最后能不能拿回来还是另外一回事呢。

毕竟他们还在和合资分公司的债权人打着官司呢,这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这一次投资失败,也是让安华纺织公司想要购置新型纺纱设备进行技术升级都非常困难。

最后还是安华纺织公司的创始人、总办王立清拉下了面子,找到了妻子拿了一笔钱,以充当购置新型纺纱设备的资金。

尽管是夫妻一体,本该说不需要把钱这事分的那么清楚的,就连王立清的妻子也是和声和气的说,我的钱就是你的钱,夫妻之间何须分你我,这钱你放心大胆的用,不够的话我这还有……

王立清妻子那是真有钱,旗下的苏州河饭店,作为松江城里也排的上名号的高端饭店生意一直都很不错,虽然经营成本也高,但是利润非常稳定。

而且还有两栋大楼每年都能拿到不菲的租金。

王立清妻子也没啥其他投资方向,拿到手的租金和饭店利润,往往又会投入到稳健的投资渠道了。

比如购买各种不动产……他老婆早些年购置不动产大赚了后,就对购买不动产特别有兴趣。

这些不动产每年又能给她带来稳定的租金收益。

这搞着搞着,王立清老婆手中的钱是越花越多……

有时候王立清自己都感叹,自己累死累活二十年搞纺纱……结果还不如自家妻子躺着收租。

不过不管怎么说,靠着妻子的借款……嗯,王立清说了,这钱是工厂里借用的,当工厂设备升级了,业务好了,赚到钱就还给妻子。

对此王立清的妻子只是微笑面对……

这下了新设备的订单后,王立清就忙着准备进行设备升级了,要想进行技术生产,光有新设备也是不行的。

还需要对工人进行培养,让他们熟悉新设备的生产,还需要针对新设备的性能,对棉纱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整,以生产出来质量更好的新型棉纱。

还有培养技术人员……好歹你要让新型设备顺利运转不出问题啊。

而孙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入职安华纺纱厂的!

招他进来,并且之所以更加看重他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就是为了让他能够最快时间的了解熟悉新型纺纱的设备,确保这些新型设备能够准时的投入到生产之中。

\b只不过孙旭也不是什么工厂的管理人员,他只是个普通的技术人员而已,自然不知道背后的诸多情况。

现在穿着一身呢料职业装的孙旭下了公共马车,到安华纺纱厂后,顺利的敲定了劳动合作。

签署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后,孙旭又被宋科长带着认识了机修科的其他几个技术人员。

随后就离开了安华纺纱厂,他要明天才会去正式上班。

离开安华纺纱厂之前,王科长问他要不要在工厂内住,在工厂住宿舍的话,不收钱,也方便,而且还有专门给技术人员提供的单人房间,不用和普通工人一样住多人的集体宿舍。

如果不在工厂住的话,那么工厂会提供每月五角钱的住宿补贴。

孙旭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打算在工厂里住的,这样更省钱,而且也不用每天上下班跑来跑去。

但是他考虑了后,最终还是决定在外面住。

当时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脑海里很突然的就浮现了在公共马车站台里所看见的那个妙龄身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