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四十三章 郊区

第八百四十三章 郊区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王立清的马车在路上走走停停,遇上没有路口的直路还好一些,虽然车多但是还能保证一定的速度。

但是遇上路口的话就需要等不少时间了。

\b不过虽然要在交通巡警的指挥下轮流过路口,速度并不快,但是总比十多年前没有相关交通法的时候要快多了。

王立清还记得十多年前的松江城,马车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交通状况更加糟糕,主要是当初并没有太完善的交通法,路口也没有交通巡警进行指挥,因此行人,马车拥挤在路口,谁也不让谁,根本就无法通行。

也正是因为当年松江城里的交通状况,尤其是路口通行问题太严重,最终才促成了松江府先是出台了地方性的交通规则,一年后大楚帝国正式立法,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交通法。

嗯,并不是古代那种礼仪性,全靠人们自觉的仪制令,而是非常严肃的正式法律,违反要坐牢的那种……

在法律上强行规定了马车要进行登记注册,尤其是充当公共交通的公共马车以及出租马车,必须进行营业登记,驾车的马夫要通过职业考试,获得公共马车驾驶执照后,才准许驾驶公共载客马车。

同时要求所有进行商业运营的马车运营企业,不管是货运还是客运的企业,都只能雇佣拥有马车驾驶执照的车夫驾驶马车,后来又延伸到了任何机构自用或运营的马车,其车夫都必须拥有执照。

至于私人的……一时半会的还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很多农村地方,人家农夫随便套个车就上路了,你想管也管不着不是。

不过到后来,那些有钱人家为自家的私人马车,请专业车夫的时候,也会要求车夫拥有驾驶执照,比如王立清的车夫,人家就是有官方交通机构颁发的公共马车驾驶执照。

马车出行,或者马匹出行的时候,车夫或骑马人,必须时刻都在马车身边,随时控制安抚马车,避免马匹可能的受惊,车夫或骑马人离开马匹的时候,必须要把马匹用缰绳套牢固定,不能让马匹随意走动。

同时针对商业运营的马车,要求运营机构购买保险,用以可能出现的事故的第三方以及乘客的赔付。

这年头,马车也会翻车的,马车也能撞死人的……

一方面是规范马车的管理,另外一方面则是制定了完善的道路行驶规则,明确规定靠右行驶,超车前,必须提前响铃铛提前前方马车,并且只能从左侧超车。

夜间行车,马车必须亮灯……不是为了让你看清楚道路,而是为了让远处的马车、马匹能及时看到你……不至于直接撞上来。

\b通行路口的时候,如果没有交通巡警指挥的情况下,必须转弯让直行,双方都直行通过路口的时候,让右先行。

再加上其他的诸多规定,构成了大楚帝国里的第一部专门的交通法,规范了骑马(包括其他牲口)、马车(畜力车)的行驶,提升了公共交通安全。

当然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往乱糟糟,挤成一团的路口情况得到了好转,骑马,马车,行人在路口的时候,各自按照通行规则进行通行,而且在交通繁忙路段,巡警机构还会设立交通指挥巡警,直接进行现场指挥。

\b所以别看现在王立清乘坐马车要走走停停,尤其是在通过路口的时候,有时候甚至需要等好几轮的交通巡警信号才能够顺利通过。

但这已经是非常难得,对比十几年前更是有了全面的改观。

要是换成了十几年前的那种乱七八糟,全靠人们自觉礼让的情况,以当代松江城里海量的马车,能够直接把整个松江城彻底堵死。

\b只是想要彻底解决还是不容易,毕竟松江人口太多,太密集,并且当代受限于建筑技术,没有什么高层住宅,城市人口的居住密度比较低,继而导致城市面积太大,人们出行的时候比较依赖马车。

对此,松江府汇集了诸多交通专家们的意见就是: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运输能力!

除了继续加大建设轨道马车的运营里程和数量外,也准备规划建设城市火车。

相对于普通的公共马车,轨道马车的单马运载量更大。

比如双马拉动的普通四轮公共马车,载客数量普遍在十六人到二十人左右,少数运营繁忙的线路,可能会投入一些载客数量三十人左右的大型公共马车,只不过对道路要求很高,同时因为马匹负担太重,跑不了多久就需要换马。

至于为什么不采用四马的大型马车,这是因为采用四马的话,马匹一多控制更加困难……在交通环境更复杂的城市里其实很难大规模应用,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太多,搞不好就要出什么事故。

所以城市里的公共马车也好,货车也好,其实都是双马,四马的极少,还有一些双轮马车,干脆是单马居多。

比如很多双轮出租马车,都是单马\b,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华亭安氏马车制造公司生产的‘安氏出租马车’,别看人家只是个双轮马车,但实际上是个正儿八经的技术产品,重量轻,而且性能非常好,乘客和车夫上车后,车辆的受力点基本都在车轮上,马匹受力很轻,可以跑的比较轻松。

这种马车的车夫并不是在前头驾车,而是在乘客座位的后方驾车……这倒不是说什么对马车性能更高,纯粹是车夫如果在前头的话,乘客在后头,这年头的马车速度也不快,基本都是马匹步行,人家乘客直接跳车逃费了,你车夫都还不知道呢……

所以当你看到车夫在马车的尾部驾车,这种基本都是出租马车,车夫在后头是为了让乘客保持在自己的视线里……防止乘客跳车逃费。

那啥,大楚帝国虽然是第一强国了,自诩体面的人也多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体面人。

\b如今这种安氏出租马车样式的出租马车,几乎占据了松江城以及其他城市里出租马车的绝大部分。

当然也有一些双马四轮出租马车,不过这玩意的车费更贵,一般人也坐不起,这种双马四轮出租马车,一般都是多名乘客一起出行,不过更多的还是一些有钱人出行的时候所乘坐。

普通中产,做一次都要心痛好久!

城市里的出租马车,公共马车普遍是单马或双马,私人马车其实也差不多,四马的还是比较少见的。

倒是跑郊区路线,还有一些长途路线的公共马车或货车,倒是采用四马的比较多……这是因为郊区或城际道路可没什么沥青路或水泥路,往往都是碎石路、煤渣路甚至有些干脆是土路。

这马少了,拉起来太吃力,也跑不了多远,所以四马的比较常见。

普通\b双马的四轮公共马车,载客数量不多,想要单纯增加载客量又存在着其他问题。

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来了干脆效彷早期的马拉轨道车辆,搞轨道马车。

轨道马车这东西,大楚帝国里可不陌生,火车的前身其实就是轨道马车,早些年的时候在码头港口,矿区等有着庞大货物运输需求的地方很常见。

但是用在城市载客,在这之前倒是没有怎么尝试过。

而松江城这边的高级官员,已经是被一团糟的交通情况给折腾的麻烦死了,所以听到这种城市轨道马车后,也就动了心思准备搞了。

前几年尝试开了一条轨道马车路线后,发现还挺不错的。

因为轨道的存在,让马车轮子的摩擦力更小,这意味着单马的运输量可以做的更大。

于是乎,载客四十人左右的轨道马车就开始陆续出现在松江的一些繁忙路段。

轨道马车,运输量比普通公共马车提升了至少两倍,而且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事故率只有普通马车的百分之十几,最重要的是速度也更快……可以达到十公里左右的运营时速!

这年头的普通公共马车,其实运营速度只有几公里每小时,速度很慢的!

而且轨道马车,因为马匹负担更轻一些,因此路线的运营距离也可以更长……要不然的话,就只能和之前的那些大型公共马车一样,随便走一段就要换马了,影响运营效率。

人家公共马车公司,也要考虑成本和运营效率的。

当然,轨道马车的成本也更高,毕竟要在街道上铺设钢轨……这也导致了目前松江城里的轨道马车,其价格反而是高于普通马车的……同样的路程,公共马车要六文钱的话,那么轨道马车就需要十分钱。

两者的价格对比,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左右。

不过即便如此,一些中等收入的人士在出行的时候,也更愿意乘坐轨道马车,因为更快,更安全,同时也更舒适一些。

这年头普通公共马车和轨道马车之间的区别,大概就是后世绿皮火车和高铁之间的区别吧。

但是很多中产人士就算想要乘坐轨道马车,也坐不上啊……因为这玩意投资也比较大,松江公共马车公司一时半会的也无法在所有地方都开通,得一步一步来逐步开通。

而且轨道马车投资大,运营成本也更高,因此一些人流量不大的地区也不会开通的。

反正都有公共马车,而且还更便宜,并且这公共马车也是人家公共马车公司自家的……可犯不着自己跟自己搞恶性竞争。

西城区这边虽然人也算多,很多时候也堵车,但是整体的人口密度还是不如其他几个城区。

如今松江城了,最堵车的是北城区,也就是苏州河以北的城区,那是松江城里真正的市中心,大量上也建筑云集,同时更北边一些还有大量的大型企业,人口密集,而且规划建设的也比较早,很多道路并不算大。

这路小,车多人多,这也就导致了北城区的交通老大难问题。

相对来说,西城区因为发展时间迟一些,人口比较少,工厂虽然也有,但远远没有北城区那么夸张,也没有南城区多,经济相对落后一些,但是堵车情况也没这么严重。

同时整体的空气质量其实也稍微好一点,这也吸引了不少和王立清这样的富豪人士,把家安在西城区郊外……

至于真正的市中心,尤其是北城区那地方……打死他们也不去住啊。

还有后世人可能会特别喜欢黄浦江江景……这年头楚国富豪们可不喜欢住在江边,要不然你一睁眼,就能看见无数船只的烟囱冒出来的烟雾朝着你飞过来!

因为松江城的高度发达经济,黄浦江也是大楚帝国里最繁忙的水道,这每时每刻都有冒着煤烟的船只往来,而岸边的一些码头上各种蒸汽船只密密麻麻,而蒸汽船只启动后,往往需要先进行加压才能够航行,这意味着很多蒸汽船只启动后,就在码头上冒烟……一些大型轮船在原地冒烟好几个小时,才能够把水蒸气的压力提上去,最后慢吞吞的开船走人。

船只烟雾多不说,而且江边还有大量工厂,早些年进行开发的时候,为了方便货物运输,早期企业基本都是沿江修建,而这些往往也是大型工厂,使用的动力蒸汽机又多又大!

这江边里密密麻麻的工厂,这一天到晚都是冒着滚滚浓烟!

所以别人家的江面是起雾,看起来特有江南水乡的感觉。

但是松江的江面是冒烟……还别说,光看的话其实还挺好看的,能够经常享受身处雾海的感觉!

所以在一些没什么风的季节里,松江城里就会频繁起雾,而工厂密集的市中心江边尤甚。

而在有风的季节里,这江风如果风向不对的话,就会把滚滚浓烟直接吹到你家里来。

如此地方,别说王立清这些富豪了,就算是普通高收入群体都不愿意住。

所以,在后世人看来很不错的市中心江边地带,或者是其他一些城区中心,在这年头的大楚帝国里是没什么有钱人住的,住的都是一些普通市民……而且也不便宜。

最近十年左右,松江城里也兴起了公寓模式的住宅,这些公寓普遍以四层楼高,基本都是中、小户型,如小面积两居室,一居室等。

嗯,这种公寓一般都福利性质的建筑,不能卖的,都是官府特批批准后,由特定慈善类企业购入地皮按照标准修建公寓,然后只能用于出租,并且承诺利润不超过百分之五……这些公寓建筑和运营企业,往往是官府特批,由官府主导投资,部分企业,富豪等捐助的慈善基金投资。

因为这玩意主要用于缓解城区用地紧张,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还有的是为了解决城市里已经出现的贫民窑问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大楚帝国里首度尝试的住宅福利措施,只不过是采取了限定利润的商业化运营。

值得一提,虽然这些公寓也不算便宜,但是这些公寓住的往往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比如孙旭这样的……

至于真正的有钱人了,就算是普通高收入群体,乃至成家立业的中产家庭,但凡有条件都不会住在这种地方,人家住郊区去了。

他们往往会选择距离城区比较近的郊区的一些社区,住在一些环境更好,面积也更大的多层公寓,或者干脆是一些连排的小楼,住得好一些,上班也比较近……这种房子也是松江城里单价最贵。

至于更有钱的,自然是各种环境更高的郊区独栋院落,甚至豪宅庄园了……

这也是目前松江城这个特殊大城市里比较特殊的房产价格布局,那就是市中心的房产价格看似比其他城市的贵得多……但是松江近郊区的面向中产阶层的住宅更贵!

而远离城市的远郊区,地皮价格更便宜一些,但是距离市中心也远啊,这普通中产可没有私人马车,日常往来上班都不好解决……所以这些看似地皮便宜的远郊区,普通中产们也住不起!

这些近郊区,往往是王立清这样的富豪们的首选……毕竟富豪们一般都有私人马车,不用担心出行问题,甚至沿途道路要是不行,他们甚至能自行建设社区内部的沥青路,或者干脆捐钱给地方让他们修路。

这种远离城市的远郊区社区,才是松江城里真正的顶级社区,里面都是清一色的庄园豪宅!

嗯,王立清住的就是这种!

别问,问就是他老婆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