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四十四章 神童和政绩

第八百四十四章 神童和政绩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经济结构乃至房地产的价格,都是有着极大的差别的。

如今的大楚帝国里的城市房产价格就是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时期,和传统农业时代里不一样,也和后世现代工业时期不一样。

大楚帝国里当代大型城市,也就是松江这样的城市其房地产结构是非常具备时代特色的。

\b在后世现代里,地产价格高的往往都是环境良好,周边配套设施良好的行政、商业金融中心区域,如纽约曼哈顿,东京千代田,汉城江南,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富人云集。

但是在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初时期里,别说富豪了,就算是常规高收入群体人家都不会住在真正的市中心……当然,这并不代表富豪们在市中心没有豪宅,其实也有,只是不常住,只是在进城办事的时候才会去暂住而已。

为什么?

其他乱七八糟的理由都有,但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市中心的环境太尼玛糟糕了!

近代工业时期里的工厂动力采用的蒸汽机烧煤,民间取暖做饭烧的还是煤炭……这意味着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里,每天都在燃烧无数的煤炭,进而产生海量的废气。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半业的伦敦之所以有着大名鼎鼎的雾都称呼……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次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上百万甚至更多人口的每天出行需求,再加上每时每刻都有着庞大的生活需求,再加上工厂密集所带来的庞大货物运输需求,在没有汽车的年代里。

这些人们的出行需求以及物资需求,都需要海量的马车来维持城市内的短途运输。

海量的马车意味着海量的马匹……马匹意味着马粪马尿以及马匹尸体。

煤炭以及马匹,这两玩意再加上近代里基本没有的工业污染理念或能力,各种工厂污染物毫无保留的直接排放到城市内的各种排水渠,河流内。

这些都直接导致近代大城市环境不咋地!

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伦敦上一年到头都被浓雾所笼罩,泰晤士河里肮脏发臭,有着无数的垃圾乃至动物尸体,各种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别说喝或者进去游泳之类的,不习惯的人在特殊天气,比如高温蒸发水汽,但是又无风的情况下,你靠近河道都得被熏晕……

而这可不是单独的现象,而是大城市的普遍情况,同时代的巴黎,柏林,纽约基本都差不多,市中心的环境都非常糟糕……

各种市中心的建筑看似宏伟,但实际上不适合人类生存,比后世某地方的雾霾可严重多了。

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富豪,高收入人士甚至有条件已经成家立业的中产阶层都更倾向于常年住在郊外,一些大富豪甚至干脆住在远郊。

市中心对于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一座庞大的工厂,那是用来赚钱的地方……可不是用来享受生活的地方。

这是生产力所导致的直接结果!

近代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必然会扎堆集中到大城市里,然后大量工厂带来的庞大的城市人口,催动了近代百万工人人口级别的大城市的出现。

然后又带来了一系列工业和生活污染问题!

这个过程在开启工业化的大楚帝国里同样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并且在三百多万人口,同时人口依旧在快速增长中的松江城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三百多万人口的松江城,其实已经人口非常密集,交通、环境问题很严重了,然而每一天都有大量和孙旭这样的人从全国各地不断的涌入到松江城里。

帝国的多个官方机构预测,五年后,也就是承顺四十年,松江府的人口有可能会达到五百万左右,而且增速并不会停止……可能会一直高速增长到承顺五十年,到时候松江城的人口甚至有可能突破到上千万。

虽然帝国里不少人觉得这个预测非常夸张,但是罗志学却是觉得一点都不夸张……1850年伦敦人口大概两百多万,而到了1910年,伦敦人口就达到了七百多万!

大都市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周边地区的人口、资金、物资的虹吸效应是非常大的,更不要说松江这种国内第一大超级城市了。

\b而如此庞大的人口增速,尤其带来的庞大交通、环境压力也是时刻都压在了松江府的高级官员头上。

\b新任松江府知府李玄兵更是看着一系列的预测报告沉默不语……手中的这份一系列预测报告里让他颇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说什么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速以及工厂企业增速等情况,如果不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松江城都不用等到承顺五十年……撑死了十年后就会被彻底马粪淹没……至少一米厚!

虽然知道这是那些专家学者们为了吸引官方目光而故意做出的一些夸张描述,实际上不太可能出现,但是李玄兵依旧忍不住想象到了自己的知府衙门被马粪淹没的场景!

太尼玛吓人了!

而且最重要的,作为松江知府,李玄兵可不能像那些富豪们一样,常年住在郊外,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进城。

他李玄兵得常年累月的呆在松江府的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环境污染也最为严重的中城区,这地方原来就是上海县城,后来松江知府也迁移到了上海,整个松江城的后续发展,其实就是围绕着原先的县城进行发展的……

北边就是苏州河以北的北城区,南边是陆家浜以南城区,西边就是静安寺以西的西城区,至于东边……那就是黄浦江了啊!

而黄浦江以东区域的话,暂时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只有小规模的当地自行开发,还属于郊区范围,嗯,主要是和城区隔着一条黄浦江,但是黄浦江上没有任何一座桥梁!

黄浦江上没有桥梁,并不是因为大楚帝国的桥梁技术不咋地,连一条几百米的桥梁都修不起来……而是想要在不影响黄浦江航运通行的情况下,修建一条跨江大桥非常困难,因为这对桥梁的净空高度要求会非常高。

人家航运界早就提出来了要求,你想要修桥可以,但是你至少要保障十米以上的通航高度,百米的主航道宽度……

那些桥梁设计师一看,你麻痹……还修个毛线,老子要是有这技术水平,早就把金陵长江大桥给修出来,闻名全国,甚至有可能因此授爵了,还玩个蛋的黄浦江大桥。

大楚帝国交通部每隔两年就会召集一批桥梁专家们,论证金陵长江大桥的建设可行性……这两年又两年,十几年过去了,愣是没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建设方案来。

罗志学都亲自过问好几次,结果然并卵,修不起来就是修不起来……那都不是成本,钱的事,而是技术就没到那程度,硬要搞也搞不来。

以至于在桥梁界里都传出了小道消息,说谁要是能够把金陵长江大桥给修起来,极有可能会获封爵位,而且还是男爵以上的爵位,一旦获封,子孙后代在男爵之后,也有可能通过考核承袭爵士的爵位。

大楚帝国的功臣爵位体系里,除了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等级的真正贵族爵位外,还有专门设立的勋爵以及爵士两级荣誉贵族头衔。

其中的勋爵比较特殊,该爵位没有爵位俸禄,也没有任何的政治特权。

早期的勋爵头衔非常特殊,那个时候是专门为了初始爵位伯爵以上,减等承袭至男爵被削爵后,给直系继承人所准备的荣誉头衔,该头衔没有俸禄和特权,但是可以世袭头衔……

不过目前大楚帝国里的伯爵以上贵族们,暂时还没有任何一家到没到减等承袭至男爵后被削爵的,所以勋爵的爵位很长时间都没有授予出去。

统一之初,罗志学为了安抚功臣,也是为了顺利收回将领的军权,不至于出现什么意外情况,罗志学对大部分开国功臣都有着特殊的优待,军功授爵者相当多都授予了原爵承袭三代,或两代,一代的特殊恩典。

\b如今帝国开国也不过三十五年,大规模授爵还是在承顺五年以后,就算有些贵族命短,死得快,继承人也死得快……但就算死得快,这原爵承袭死光了,但是还可以继续减等承袭嘛,这又可以熬好几代人呢。

总不能短短二三十年里,就死掉四五代人嘛……再倒霉也不至于这样啊!

所以早期勋爵的爵位虽然设立了,但是并没有授予出去。

相应的,由于子爵、男爵这两级低级贵族普遍只有一代或两代,因此出现削爵为民的情况非常多,为了给予一定的安抚,罗志学前些年把勋爵的授予范围扩大,从初始伯爵以上扩大到所有的贵族体系里。

任何一家贵族,在男爵爵位之后的继承人,都可以获得荣誉性的,没有任何俸禄或政治特权的勋爵头衔,后续还可以继续直系世袭,并不会削除……

这个头衔的意思就是:我直系祖上是贵族……

除了勋爵外,罗志学后来又设立了爵士的爵位。

爵士在大楚帝国里,并不属于严格的贵族爵位,而是不可以世袭,后代也无法获得勋爵头衔的终身制的头衔,但是虽然不可以世袭,后代也无法获得勋爵头衔,然而爵士的含金量其实不差,因为这个头衔是有俸禄以及更重要的政治特权的。

大楚帝国好歹也是个皇权国家,既然正儿八经搞出来了贵族体系,这贵族自然也有着一定的政治特权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经过官方认可的贵族世子(包括没有实际爵位可以继承的男爵世子,子爵世子),从军的话,高中毕业者可以免考直接进入三大军校读书(相当于授准尉)。

从政的话有高中或中专学历以上者,可以免考直接为官,高中或中专学历正九品起授,大学学历八品起授。

当然,前期是世子好歹得有个高中或同等的中专学历。

不然也是白搭!

不过这对于贵族家庭来说不算什么,如果出生在贵族家庭里,享受着顶级的资源,连个高中都上不了,还去当官干啥……还不如混吃等死呢,免的哪一天就连累家族被抄家灭族。

因此哪怕是不算在传统贵族序列里的终身爵士,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哪怕是很多大贵族家庭里的次子们,因为自身没有继承权也会费尽心思想要弄一个终身的爵士头衔……只不过大部分很难成功就是了。

爵士头衔,一般授予功勋显着的军人,政绩突出的文官,在各自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话说,皇家理工学院里的教授以及讲师们,除了少部分男爵以上的传统贵族以及刚留校没几年的年轻讲师外,其他的资深讲师以及教授们几乎清一色都是终身爵士……

换句话来说,皇家理工学院里的老师们,几乎清一色的贵族,比军方还夸张!

由此可见大楚帝国对科研的重视态度!

在大楚帝国里,读书那是真的能够改变自己以及家族,甚至后代命运的。

而对于一些有天赋又有努力的天才们而言,只要你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显露出来天赋,那么真的,啥事不用管,直接一路奖学金读上去,非但不用花钱,地方官府礼教机构为了自己的政绩,还会给你各种好处便利,奖学金至于给你父母安排工作什么的都会有。

要是你能一路读书上去,最终考上皇家理工学院……当地负责教育的官员比你爹妈还高兴!

那都是政绩啊!

明朝那会有注重神童的社会风气,而在大楚帝国里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注重甚至都不是民间推动的,而是官方推动的……或者说是罗志学早年所推动然后留下来的习惯。

三十年前一穷二白的时候,罗志学为了搞科研开发之类的,直接建立了皇家理工学院,然后从全国范围内搜刮高智商的天才,然后扔给他们一堆乱七八糟的教材,让他们自学自教!

当年为了搜刮天才,那可是给各地方府县们直接定任务,给奖励的……你必须给朕找一两个天才出来,找不到就打板子,找到了就给奖励。

然后还持续了好几年,这慢慢的虽然后来皇家理工学院正规化,开始从高中生里直接招生了,但是这种习惯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辖区里出现多的大学生会被视为上好的政绩,如果能够出现一个皇家理工学院的学生,那就是更是大政绩了。

所以地方官员们才会那么重视发掘培养天才。

不为别的,只为了升官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