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六十四章 进军欧洲和贸易自由

第八百六十四章 进军欧洲和贸易自由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承顺三十六年八月初,应天府金陵城皇宫。

罗志学在当天里召开了一次御前经济会议,主要是听取了今年上半年的一些国内经济状况的发展。

主要听取的是出口情况。

尽管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想要拉动经济增长,国内消费远远要比出口更加重要,但是出口依旧非常重要。

这一点是和近代历史上的诸多国家的发展也是类似的。

近代很多工业国家的崛起都是依靠出口贸易,通过大量的出口从他国赚取大量的利润,然后再从农业国家或殖民地收购大量的工业原料,农产品等运回国内,维持工业体系的运转以及增速,顺带提升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

比如近代英国,日本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依靠国际贸易。

只不过大楚帝国的经济结构对比原时空很多近代工业国家比较特殊……虽然说出口也有,也挺赚钱的……但是对经济的影响的比例一般,对经济影响最大的,还是国内的消费。

这主要是大楚帝国本土市场的消费能力远远不是那些土着国家的消费能力能够相提并论的。

对很多工业产品而言,其实在国外都没啥市场……基本都是以国内消费为主,大楚帝国的大部分行业的发展增速,从来都不是因为出口而带动的,而是因为内部需求而带动的。

数亿人口,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农村人口,再加上数量庞大,消费能力更强的城市人口,他们对各类工业产品的需求是海量的,远远超过国外土着的消费能力。

这,才是真正带动大楚帝国各类工业产品迅速发展的市场。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说纺织品,这玩意的出口比例就相对大一些……毕竟衣食住行,衣服这东西,哪怕是你再穷也得穿不是,顶多就是穿的衣服便宜一些甚至破烂一些。

而很不巧,大楚帝国的纺织品其他不好说,但是在价格上具有超级大的优势……

没办法,大楚帝国的各类纺织品都是采用机械生产的,效率数百倍于国外土着的手工土布,具有极大的性价比优势,而且质量往往还不差,甚至更好一些。

这也是大楚帝国的布匹能够畅销全球,陆续进入地球每一个角落市场的缘故,哪怕是欧洲地区如今也出现了大量楚国的机制布……

楚国的机制布能够畅销全球,原因无他,楚国机制布便宜……尤其是大楚帝国大量使用蒸汽机,建造了更大吨位的远洋海船,运输成本进一步下降后,楚国的各类工业产品在海外销售的成本,还要进一步下降。

性价比高,同时土着就算消费能力差一些,单个国家的人口少一些,但是众多土着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至于消费能力差……再差他也得穿衣服不是。

比如印度也有上亿人口……这上亿人口哪怕是最低等的贱民,消费能力极低,但是依旧成为了大楚帝国目前最大的纺织品,包括其他诸多工业产品的倾销地。

印度半岛当地的手工纺织产业早就被大楚帝国给击垮了……当地的土着王公们一度试图反抗,连带莫卧儿帝国也试图反抗,搞什么贸易保护主意,但是被大楚帝国的印度驻军收拾了几次,灭掉了几个土着邦国后也就都老实了。

毕竟本土手工纺织业的生意,也不是他们的全部利益,更不是他们全部人的利益,手工纺织业商人以及背后权贵们的损失,不可能让当地所有的土着权贵来承担的……更不要说,相当多一部分的当地土着权贵们,实际上就是楚国人的贸易代理人。

楚国人再牛逼,他也不可能把布匹亲手卖给每一个的当地土着……楚国人实际上是搞批发的。

把货运运输到沿海、沿河港口,再批发卖给当地的土着商人们。

当地的土着的商人们会把布匹等来自楚国人的各类货运运输到各地方进行销售。

而这年头想要做这种大宗而且很赚钱,同时又影响极大的贸易……这没点实力可不行,所以楚国人在土着国家里的贸易代理人,往往都是当地的权贵。

嗯,这种人因为和楚国人做生意,并赚取了大量的利润,然后他们很自然的就会维护楚国商品的利益。

当一些地方的手工业群体以及背后的权贵们,试图掀起抵制楚国商品倾销的时候,不用楚国人自己动手哦,这些买办们自己就先派军队镇压下去了……这些买办们控制的军队往往还是清一色的楚械。

毕竟都是楚国人的商业合作伙伴,楚国人往往也会以相对优惠的价格为他们提供大量军械,并且提供的军械性能往往还会更好一些……当然了,这其实也是国内武器行业方面扩大海外市场的重要举措。

那个啥,武器这东西,也不是你东西好就一定能卖出去的。

通过当地买办的手先把武器卖出去,然后再利用武器的性能优势或价格优势逐步扩大当地的武器市场,最终把整个地区的武器市场都收入囊中,这是大楚帝国海外军火商人们的一贯策略……

中途往往也少不了顺带挑动几次战争什么的。

而挑动战争的时候,这些军火商人很喜欢和其他行业的商人,比如那些纺织商人们一起挑动当地人对楚国布匹的抵制,最好弄成暴动……再趁机让买办手底下的军队出动镇压……

既能把当地残余的手工纺织作坊清扫一空,顺带还能为自家武器打个广告,然后占据当地的全部市场,一举多得。

然后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借口说自己受到了多大损失,让当事土着国家赔偿损失,割让一些领土,搞个租界,法外治权什么的……这又会得到军方以及礼教部等官方人员的支持。

属于百利无一害!

这也是为什么楚国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爆发战争的缘故……利益动人心啊!

\b商品的海外出口情况,对于大楚帝国而言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布匹,武器这些刚需行业而言。

\b经济部门汇报上来的数据让罗志学还是比较满意的,根据税务部海关总局的统计,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出口情况表现优异。

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出口商品,比如丝绸、茶叶、瓷器、布匹、武器、民用铁制品(农具,厨具,五金工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b此外其他一些特产类商品出口也挺不错的,比如香料的出口一直都挺高的……大楚帝国控制了马来半岛后就成为了香料出口国了,而在后续控制了香料群岛,乃至整个东南亚后。

几乎全世界的香料供应都被掌控在大楚帝国的手中……而且大楚帝国不仅仅在这些地方生产香料,而且通过引进、培育等方式,在国内不少地方都推广种植各种香料,这其实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需求,但是产量多了顺带也可以出口。

最后糖类也是最近几年成为了大楚帝国出口的主要商品,食用糖这东西在农业时代里,一向来都是属于大宗高价商品的类别。

大楚帝国为了满足国内食用糖的需求,在很多地方地区,尤其两广地区里大规模推广种植甘蔗,并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制糖,后来又在各地海外领地大规模搞甘蔗种植园,获得了大量的食用糖来源。

食用糖产量在最近三十年来,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持续增加,这些食用糖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也大量出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国的商品出口几乎清一色的工业产品……香料和茶叶算是个例外。

不过就算是茶叶,如今大楚帝国更多在海外推广的也是茶砖为主……主要是茶砖这玩意使用机械加工,方便大规模生产,并且更耐储存,适合长距离运输。

至于红茶,绿茶那些……密封措施不太靠谱的当代里,红茶还好一些,几个月运输时间勉强还行……但是绿茶就不行了,这玩意非常不适合海上运输,很容易发霉变质。

所以大楚帝国出口茶叶,除了很近的扶桑等地方外,在其他地方的茶叶出口很少有绿茶……但绿茶这玩意并不是说没有在海上运输的,实际上依旧很多,只不过基本都是运往大楚帝国自己的海外殖民地,比如美洲。

每年都有大量的专门运输茶叶的快速飞剪船,飞奔在太平洋上,为的就是快速把绿茶,红茶这种茶叶以最快的速度运输到美洲……没办法,楚国人自己很多都是习惯喝绿茶或红茶的,既然有市场需求,自然就会有商人专门搞这个。

至于土着嘛……说实话,印度,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的土着们,印度和西亚等地区人习惯喝茶砖……这是过去几百年形成的一些习惯,再有最近三十年大楚帝国的茶叶商人们强行推动茶砖的结果。

至于欧洲人,暂时还没什么大规模喝茶的习惯,不是没有,而是现在喝茶的人还太少,大楚帝国的茶叶代理商人,主要在欧洲推广销售茶叶的荷兰商人不太行……楚国本土的茶叶协会,已经好几次游说帝国高层,说是欧洲蛮夷各种不服王化,希望帝国王师早日杀到欧洲,为当地土着带去皇恩雨露云云!

嗯,对于大楚帝国茶叶商人而言,欧洲是最后一片还没有攻克的市场……这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

娘希匹的,那些卖布的都把布匹买到欧洲去了,为啥我的茶叶没人要?这就很不合理,大楚帝国的茶叶商人们,觉得有必要用枪炮改变一下欧洲那边的土着们生活习惯:这茶叶,你喝得喝,不喝他妈也得喝……要不然就是看不起我,看不起我大楚帝国,更看不起我帝国百万雄狮!

这也是大楚帝国当代茶叶国际贸易的一大特色:主打的就是一个强买强卖!

大楚帝国的好些商品出口,其实都不怎么走寻常路……

卖布的那群人,喜欢玩低价倾销,把人家手工作坊挤破产,摧毁当地手工布匹产业后再高价销售……这看似温和,但那是真正的吃人不吐骨头的那种。

卖武器的那群人,喜欢挑拨战争,去到哪里哪里就会爆发战争……妥妥的战争贩子。

而卖茶叶的那群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这些茶叶商人特别喜欢强买强卖……

没办法,并不是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喝茶习惯的,人家本来不喝茶的,你这茶叶运输过去也没人要啊。

虽然消费习惯能培养,那也是动不动几十年的事……楚国的茶叶商人们可等不了这么久,他们往往采用更加干脆的办法:用其他商品捆绑销售,或者干脆拿着枪炮逼着当地的权贵商人们采购茶叶,如果当地权贵商人们不想让钱都砸在手里,就得在当地玩命推销茶叶……这一来二去喝茶习惯也就差不多成了。

反正他们之前在东南亚还有印度都是这么干的……如果楚国大军杀到了欧洲,他们也不介意在欧洲这么干。

荷兰人还有英国人等几个国家的商人们,推广茶叶速度太慢了……楚国的茶叶商人们已经等不及的想要亲自上阵进行茶叶大推广了。

为此,大楚帝国茶叶协会,数次向帝国高层陈述开拓欧洲市场的重要性,并且拍着胸脯承诺,帝国一旦出征欧洲,他们茶叶协会内的数千家茶叶企业会员以及无数茶农会员,将会踊跃捐资……多了不敢说,但是几百的捐款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得益于大楚帝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们的大力开拓,大楚帝国的商品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速。

这两年因为在西亚地区,尤其是奥斯曼帝国以及波斯王朝那边的市场开拓的比较成功,因此增速要更大一些。

大楚帝国其实和奥斯曼帝国、波斯王朝的关系之前都还挺不错的,尤其是早些年大楚帝国刚涉足印度洋的时候,为了开拓西亚当地的市场,走的算是比较柔和的路线,主要找到了奥斯曼帝国以及波斯那边,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军事上的扶持。

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可是西亚-欧洲地区里第一个大批量装备燧发枪的军队,他们的燧发枪就是大楚帝国所提供的。

作为交换,奥斯曼帝国当时准许大楚帝国的商品登陆进驻埃及,通过埃及-地中海渠道贩卖到奥斯曼帝国以及欧洲地区。

波斯王朝那边也差不多,大楚帝国以武器开道,当年出售了两万多条燧发枪给波斯帝国,最后获得了在当地的贸易权。

后来关系逐步加深,持续的武器贸易,再加上当地的楚国买办集团实力越来越大,又促成了奥斯曼帝国对大楚帝国占领半岛阿曼地区的默许。

去年,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协议,正式租借尹拉克地区巴士拉港附近的科威特,同时又租借了埃及地区里的阿特奎地区

租界的这两个地方,其实采用的都是比较正常的方式,是获得了奥斯曼帝国方面准许的。

人家奥斯曼帝国为什么同意啊,自然是他们自身也有着求帝国的地方……他们想要让帝国派遣一定的技术人员,出售给他们一定的设备,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兵工厂,用来生产燧发枪和前装滑膛炮。

为此他们不仅仅主动把这两个大楚帝国方面想要了很久,但是一直没能谈拢的地方永久性租借给大楚帝国,准许帝国在这租借地里驻扎士兵自保外,还在其他一些商业市场上方面做出了让步,比如放开了更多的通商港口,准许帝国商人自由前往指定通商港口进行贸易。

帝国虽然对技术出口限制的比较严重,但是一般限制的也都是蒸汽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以及相应技术,至于原始的水动力设备没啥限制的……毕竟这玩意人家土着自己也能造,倒是对制造水动力设备以及里头采用的一些钢铁制品零部件限制的比较大。

而武器方面,燧发枪以及前装滑膛炮这些东西,大楚帝国自己就满世界卖了……直接给土着搞一个原始兵工厂问题也不大,反正搞出来了他们也得是作坊式生产,不可能在性能在成本上比得过大楚帝国自己的蒸汽机现代化工厂的。

奥斯曼帝国也没指望能够搞出来真正现代化的工厂……人家就是想着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获得一定的武器自给能力……如今燧发枪已经成为欧洲以及西亚地区的主流步兵装备了,线列战术开始大行其道了,人家奥斯曼帝国也想着自给自足……

大楚帝国的武器虽然好,但是价格也贵……最重要的是武器供应掌握在别人手里,万一哪一天被卡脖子了,岂不是要完蛋?

眼看着欧洲很多国家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生产燧发枪和枪炮,而奥斯曼帝国虽然也早早进行了彷制,但是技术一直不过关……心急之下只能找到楚国人,让楚国人帮忙了。

楚国人对此自然没啥意见,直接表示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分分钟就能够给你搞出来了技术水平比欧洲各国兵工厂更高的兵工厂来。

嗯,比欧洲各国的兵工厂水平高,但是也只能高一点点……至于产量什么的也别指望,手工生产嘛……

此外地区的战略平衡还是需要保持的,不然大楚帝国的军火商们,往哪卖武器去啊……

要知道欧洲各国也好,奥斯曼帝国也好,可都是大楚帝**火商的客户呢。

这一系列合作,最终就导致了大楚帝国在西亚地区获得了两个很重要的租界地,科威特、阿特奎。

虽然这两个租界地,目前来说只是作为商业用途,主要充当大楚帝国对奥斯曼帝国贸易的前哨站,物资中转站……至于驻军之类的那只是为了自保。

但是现在是现在,以后是以后……万一哪天帝国高层脑子一热,觉得要把整个埃及拿下来,这阿特奎就会成为大楚帝国进攻埃及地区的前哨站了。

当然,那是以后可能出现的事……现在吗,楚国人觉得和奥斯曼帝国做生意就挺好的,省心省事赚钱还多。

毕竟大楚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贸易模式,就等于是楚国人当厂家批发商,把货物运输过去卖给奥斯曼帝国的商人们,然后就不管了……奥斯曼帝国的商人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当地权贵,会很自觉的把大楚帝国的货物通过各种渠道,卖到奥斯曼帝国的每一个地方……甚至通过转口贸易出售到地中海沿岸。

\b通过奥斯曼帝国的中转贸易,也是大楚帝国商品进入欧洲地区的一个重要方式。

只是通过奥斯曼帝国的中转贸易还是还不够……尤其是如今的埃及可没有运河,从红海到地中海还需要经过陆地运输,运输量小,运输成本高。

大楚帝国有必要让自己的货物通过大西洋的非洲西海岸,大规模的输入到欧洲地区。

不再是以往的那种通过三三两两的欧洲各国的航海商人们的小贸易……这些欧洲的航海商人船只不行,运输量太小……

大楚帝国的商人们,是想着直接把自家的那种几千上万吨的蒸汽货轮绕道南非好望角,直接带着货物前往欧洲各国港口,然后把海量工业商品销售出去。

就和茶叶协会们想要的那种:直接占领整个欧洲市场!

其他行业的楚国商人们,也是对欧洲市场垂延不已……哪怕是在欧洲市场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武器行业和布匹行业,丝绸行业,瓷器行业等行业,都是希望着通过一定的军事、政治手段更全面的开拓欧洲市场。

比如说在欧洲获得若干个租界港口或干脆是殖民地,以供进军欧洲的超级中转站、跳板!

而更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手段,逼迫当地各国全面开放市场,取消各种贸易禁令,取消他们的各种垄断性质的贸易公司。

楚国的商人们,是受够了欧洲各国里乱七八糟的各种垄断贸易许可,连做个生意都只能和他们指定的公司做,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最近这些年,虽然这些殖民地公司虽然都没了殖民地,但是依旧没有倒下,反而变的更赚钱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各自国内指定的唯一能够和楚国进行贸易的企业,垄断了楚国贸易。

对他们而言,亚洲殖民地的失去,无非就是去广州进货变成了现在去南非进货的区别……而且现在因为贸易路线更短,意味着航海风险大幅度降低,贸易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这钱竟然赚的比以前还更多。

这就让楚国商人们有些不爽了……欧洲市场被这些贸易公司垄断了,意味着终端市场不受控,最关键的是他们赚取了大量本该属于楚国商人们的利益……

垄断啊,这得多赚钱的生意,但是搞垄断的不是自己……这就让人很眼红了。

所以最近两年,不少从事欧洲贸易的楚国商人们高喊着贸易自由的口号一直在游说帝国高层进军欧洲。

说什么欧洲地区的垄断贸易是对帝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极大侵犯……

欧洲各国里,有些权贵听了脸都是黑的……尼玛,我在自己国家搞垄断,剥削治下的贱民,关你屁事……

但是大楚帝国的商人们就是不乐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