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六十五章 欧洲自由贸易计划

第八百六十五章 欧洲自由贸易计划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承顺三十六年八月份的御前经济会议里,罗志学在听取了出口报告后,表扬了各工业部门以及礼教部藩务司、陆海军方面、海外各地方衙门在大楚帝国出口贸易上做出的贡献。

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各部门的相互合作。

希望今后各部门加大配合,尤其是国际贸易的相关部门要和藩务司、海外地方衙门以及军方进一步保持合作,建立起来高效沟通机制,切实保障帝国的出口。

之所以出口业务的会议还加上军方……那是因为这年头的商品出口,可不是说你的东西好,价格便宜就能够抢占市场的……

没有大军在前面开路,你的货物运都运不过去……更别提把货物卖到目标市场地区里。

具体可以看如今欧洲各国几乎已经全面停止了对环印度洋沿岸以及西太沿岸的贸易行动……就连西班牙人的环球贸易如今都停止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军队已经无法保障他们的货物顺利的进入这些地区,所以只能采用新的贸易模式。

准确的说是大楚帝国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主导建立的新国际贸易模式。

如今地球上的国际贸易,尤其是西方和东方之间的贸易模式是怎么样的?主要有三条线路。

第一条是依靠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地区进行中转,主要覆盖地中海沿岸,尤其是希腊,意大利等地区,整体规模其实不算太大,毕竟中间需要陆地运输,成本比较高,同时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关系不咋地,奥斯曼帝国的商人们很难大规模的撬开欧洲当地的市场。

不过这一条贸易路线是被奥斯曼帝国完全控制的,因此奥斯曼帝国依旧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利益……要不然你以为奥斯曼帝国为什么在市场以及租借地上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就是因为大楚帝国给他们带来了庞大的利益!

顺带一提,因为和大楚帝国的良好合作关系,如今奥斯曼帝国的诸多奴隶商人还抢占了大量欧洲奴隶商人的生意。

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奴隶贩子们,可以顺利的进入大楚帝国控制下的非洲东部海岸,通过和当地部落交易,或直接铺抓的方式获得大量的非洲奴隶,同时他们还能够付费帮楚军处理大量的土着战俘。

手握充足货源的奥斯曼帝国的奴隶贩子们,把大量的奴隶运往奥斯曼帝国本土之余,甚至充当了批发商,把大量从非洲东海岸获得的奴隶运输到非洲西海岸,再转卖给欧洲的奴隶贩子。

生意做的很大,利润也相当丰厚!

不用客气的说,如今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商人们,几乎控制了目前全球近半以上的奴隶供货量。

东西方的第二条国际贸易路线,就是经过大楚帝国完全控制的南非港进行,具体的贸易模式是大楚帝国的商人们从本土采购各种工业产品,包括布匹、武器、厨具、农具、日用五金、瓷器、丝绸还有茶叶、糖等产品,又从帝国海外领地里的香料群岛、马来半岛等地采购香料等特产。

这些来自本土的商品以及来自海外领地、殖民地等地方的商品被集中运输到南非,再出售给欧洲过来的各国商人……而这些欧洲各国商人其实也没什么私人商人,清一色拥有垄断经营权的各国公司,比如各国东印度公司……各国权贵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对前往南非进行贸易的商船进行严格限制,只准许他们国内拥有唯一对南非贸易许可证的公司,也就是各国东印度公司或者是最近几年来新成立的所谓南非公司等名义的垄断企业。

大楚帝国商人们,在南非把货物出售给这些各国垄断贸易企业,各国的贸易垄断企业再把货物运输到各自国家……

中途自然少不了大航海时代传统节目:海盗,自从大楚帝国占领并开辟了南非港口作为主要对欧洲贸易港口后,非洲西海岸往来的船只迅速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各种海盗,以至于当代非洲西海岸取代了加勒比海域,成为了最危险海域……海盗几乎无处不在。

之所以这么混乱以及危险,那是因为不仅仅有真正的海盗,实际上各国的贸易公司甚至海军,或多或少都会下场参与其中!

抢劫以及被抢,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传统了。

除了欧洲各国的商船自行到南非来采购外,大楚帝国同样也派出西洋贸易公司的船只前往欧洲各国进行贸易,但是帝国高层对欧洲的战略尚未明确,西洋贸易公司暂时也没有过于刺激欧洲各国,因此派出去的船只数量比较少,并且以和平贸易为主,暂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活动。

但是帝国内很多人认为这都是暂时的……因为按照大楚帝国一贯以来的海外扩张路子,基本先让西洋贸易公司或者东洋贸易公司这两家武装贸易公司过去,主要是摸清楚沿途海况、当地水文、势力构成等,再想办法搞几个落脚地……等完成了这些准备后,基本就是正规军上场的时候了。

而正规军一杀过去,那就是大片的攻城略地,直接控制整个区域。

之前大楚帝国在东南亚、扶桑、印度,西亚半岛以及非洲地区,乃至之前在北美洲地区都是这么干的。

细节兴许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思路基本都一个样。

因为海运比较方便的缘故,目前途径南非中转的对欧贸易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乃是大楚帝国对欧洲贸易的重要途径,占比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此外第三条路线经过北美洲金山的中转贸易,这一条贸易路线主要是被西班牙人所垄断了。

毕竟西班牙人目前就在美洲的墨西哥,当初大楚帝国靠谱金山城作为中转贸易岗位的时候,主要还是为了和西班牙人进行贸易。

顺带的,这个地方的中转贸易也是属于对大楚帝国购买吕宋群岛后,西班牙人失去了东方货物来源的一个弥补……你总得让西班牙人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和渠道采购到帝国的货物不是。

金山港承担的就是这么一个任务……实际上,这也是当年开辟金山港的主要任务,至于后来在这里发现金矿,又在内陆地区发现大片平原进行移民开发,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金山港,首先是一个中转贸易港口,后来才发展为移民港口城市的。

通过上述三条贸易路线,再加上一些零碎的小贸易路线,比如通过走俄罗斯控制下的陆路,大楚帝国每年都向欧洲输入大量的货物。

毕竟欧洲地区的人口也比较多的,当代的欧洲地区虽然之前经过了三十年战争的残害,人口损失比较大,然而随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欧洲地区,主要是西欧以及中欧地区的人口增速比较快。

到了目前承顺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670年,三十年战争已经结束了二十二年,人口已经恢复了相当多,现在的西欧以及中欧地区,大概就是英伦群岛、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国、荷兰、德国、瑞典那一片,人口大概有个一亿左右。

然后欧洲还有意大利半岛地区,希腊地区、波兰立陶宛联邦,半欧半亚的俄罗斯等国家。

这些全部加起来一亿多人口呢。

这人口数量可比印度半岛多了很多,此外欧洲地区的消费能力也比印度半岛更强……印度半岛虽然也有上亿人口。

只不过最近十年当地的土着王公们太好战了,三天两头就打仗,频繁的战争自然会导致当地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地估计已经没有一亿人口了。

暂且按照一亿人口来说,问题是印度玩的是种姓制度,里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没啥消费能力的底层……不是说贱民,其实印度那边的贱民数量占比并不大。

印度在种姓制度是非常特殊的,它并不是绝大部分社会里的金字塔结构,而是椭圆形结构……婆罗门以及刹帝利占据极小一部分人口,吠舍一小部分、首陀罗则是人口最多的,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再过来则是占比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贱民阶层。

由此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椭圆形社会结构。

为什么说它非常稳定?

因为除了贱民外,其他几个阶层的人都能往下压榨,哪怕是占据人口数量最多的,同时穷困的首陀罗们,他们也能压榨贱民们……获得对比的幸福感。

而过的最差的贱民,则是因为人口少,也没掌握任何生产资料或能力而无法反抗!

这是一个除了贱民,所有人都很开心,但是贱民又无法反抗的社会结构……非常的稳固。

嗯,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和美国的椭圆形社会结构差不多?

没错,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不提这些,但是整体来说,印度地区的人口消费能力对比欧洲而言,是要差得多……

因此拿下整个欧洲市场进行充分开发,也一直让帝国的商人们念念不忘……套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每一个欧洲人买上一楚元的商品,那就是一亿多楚元啊!

每当想到这句话,楚国的那些商人们都是忍不住流口水……

这也是这一次的国际贸易经济会议之后,罗志学收到了国内工商界的诸多建议,建立帝国尽早进军欧洲,以便更加深入的开拓欧洲市场,为国内工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水平,提升民众收入。

这表面里说的是堂而皇之,左一个就业岗位,有一个民众收入。

但是罗志学很清楚,有资格向帝国高层提出建议的人,可没一个普通工人……估计也没几个人真正的关心国内普通工人的死活。

作为一个拥有后世灵魂,经历过资讯大爆炸,清楚的知道资本尿性的罗志学可太了解他们了……不就是想要赚更多钱嘛!

\b为了钱发动战争,这种事稀疏平常,在原时空如此,而在大楚帝国里则是更常见。

罗志学对他们的做法也没有表示什么异议,并且罗志学也知道,这些人说的诸多理由也是真的理由。

毕竟这海外出口增加了,那么的确是能够为国内本土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民众的收入,最终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b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帝国的官僚以及资本阶层和中低层的普通民众,利益是一致的。

虽然最终利益分配的时候,大部分利益会被官僚以及资本阶层拿走,只有小部分才会落到中低层的头上。

但是怎么说呢,有总比没有好不是!

而在这种能够融合几乎所有群体利益的事情,在罗志学看来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需要大力支持的。

因此在会议结束后没几天,罗志学就召见了相关行政机构的人员,商讨深度开发欧洲市场所能够带来的收益到底有多大。

亲自下场到欧洲卖货,和目前的这种批发销售模式,对帝国的工商业到底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而工商部门给出的回答是,如果帝国亲自把控欧洲各国的贸易,把货物直接卖到各国港口城市,再扶持当地多样性的代理人,那么欧洲地区的出货量至少能够增加五倍以上!

工商部门给出的五倍出货量……如此乐观的估计让好多人都坐不住了。

紧接着国内不少的行业协会听闻帝国高层正在商讨欧洲市场开发事宜后,一个个都是踊跃表现,通过各种渠道向帝国高层传递了一个可谓是破天荒的好信息:对帝国只要干,军费我们包了!

茶叶协会再一次明确表态,一旦帝国进军欧洲,深度开发当地市场,茶叶协会愿意捐助五百万楚元军费……全部现金捐助,绝不打折!

很快瓷器协会也跟着凑热闹,他们协会内的各家企业愿意凑集一百万楚元善款,用于海外驻军的生活条件改善。

而真正的狗大户,纺织产业委员会倒是没有统一表态,但是期内的诸多大型纺织企业都陆续表示,愿意捐款……这汇总起来可比其他的小协会多多了,最少也能有个八百万楚元的捐款。

最后罗志学一算……尼玛,这各行各业对进军欧洲的热情实在太大了,光是要给的捐款就有两千三百万楚元之巨。

这看的军方的一票将领们目瞪口呆,然后就盯着这些所谓的捐款走不动道了……

两千三百万楚元呢,这都够军方购买多少新装备了……至于打仗开支……军方将领们虽然天天喊着打仗贵,但实际上所谓的进军欧洲,在军事上花费不会有多少的。

依靠海军的强悍实力,不用花几个钱就能够控制住非洲西海岸的航线,然后在欧洲搞个港口就行了……连军队其实都不用从其他地方调,直接动用非洲驻军,主要南非地区的驻军就够用了。

毕竟楚军也不是说真的杀到欧洲,把欧洲各国都灭掉……只是开辟一条新航线,然后搞个前哨站而已,预计战争规模会非常小,甚至有可能不战而胜……不是所有土着都有抵抗大楚帝国王师的勇气的。

文明程度越高,越了解楚国实力的,往往勇气也就越小……反倒是还处于原始人状态的非洲土着以及美洲土着们因为无知者无畏,反而抵抗楚军的胆子还要更大一些。

在海外如今敢袭击楚军的,基本也都是这两类人。

至于那些有一定文明程度的国家,比如奥斯曼,波斯,欧洲各国,人家看见楚军都绕着走……根本不会招惹楚军。

所以这一次如果真的进军欧洲,开辟航线,建立前线据点的话,有可能都不会爆发真正的战争,军费大概率也就是海上运输费用以及一些建设哨站的成本……估计几十万就行了。

就算对面欧洲土着不长眼,到时候随便打一仗,袭击港口再搞个登陆作战什么的,多耗费一些煤炭和弹药……撑死几百万楚元。

甚至乐观一些,不用军方自己亲自动手,单纯靠西洋贸易公司自己都就能干成……人家西洋贸易公司的公司武装部队也有几千人呢,装备也挺好的,武装商船的实力都能吊打欧洲各国海军!

这意味着两千多万善款里,军方至少能纯赚一千大几万……为此,陆军方面很快表态,开辟欧洲航线,维持帝国在欧洲的利益是陆军不容推测的责任,陆军在非洲的一万多人正规军以及三万多印度仆从军团,随时能为帝国效力。

海军方面也是迫不及待的找到罗志学,说帝国海军非洲舰队,随时都能为帝国征战,为陛下开疆扩土!

至于近卫军那边也是委婉的表示,近卫军在非洲还有一个暂编混成营,这天天打黑不熘秋的土着也没啥意思,捞不到什么大功劳……如果可以的话,近卫军可以把这个暂编混成营派到欧洲去,给这些将士们刷个资历,好等轮换回国后升迁啊……要不然的话没功劳,这支混成营回国后还真不好安排!

人家近卫军去海外就是镀金刷战功的,这战功没捞到自然不行啊……

罗志学一看,好家伙,工商界和军方一个比一个想打欧洲。

既然如此,他也不拦着……还是那句话,反正能够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为啥不做?

最重要的是,帝国还不用花钱

工商界捐款让军队打仗抢市场,这操作在大楚帝国里很常见,只不过以前都是在海外,战争规模也都比较小,影响也不大!

尤其是那些茶叶商人或武器商人们,三天两头就花钱让军队帮他们撬开某个海外市场!

最终,在中秋来临之前罗志学在新一轮的御前战略会议里,正式敲定了‘欧洲自由贸易计划’,指派若干大臣负责前期研讨相关计划内容,进行前期准备。

消息传到外界后,金陵城股票交易所里,众多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和国际贸易业务相关的企业,股价大幅度上涨。

受到出口贸易相关企业的股价上涨,也带动了其他不少企业的股价上涨。

帝国里的金融界,对这一次的欧洲自由贸易计划可是相当看好!

而这些企业股票上涨的时候,实际上帝国的欧洲自由贸易计划,也就只有一个名字而已,甚至连具体计划都还没有呢……更别提展开计划了。

哪怕一切顺利,现在国内就做出了决定,但是调派军队物资,再把人员物资以及消息传递到负责具体执行任务的非洲地区,这都得好几个月。

最乐观估计,出兵时间也得到年底去……等打仗,再传回相应的消息,估计都得明年夏天去了。

没办法,这年头跨洋通讯只能依靠船只,就是这么的慢。

但是工商界却是不可能等到明年夏天再组织生产大量货物,然后启程运输到欧洲去了,这么搞的话,估计第一批扩张后的货物登陆欧洲都得后年去了。

真要这么搞,黄花菜都凉透了……毕竟想要吃上欧洲市场这块肥肉的又不是你一家,而是国内无数家呢。

为了尽快的吃上最肥美的欧洲肉,欧洲自由贸易计划的消息一公布,国内的不少从事国际贸易个公司就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

国内最大的茶叶出口贸易公司福清茶叶公司,直接扩大了茶叶收购数量,准备再扩建几条生产线,为未来欧洲茶叶市场的急速增长进行准备。

此外紧急搜罗了一批茶叶,足足五千多吨的茶叶启程运往南非,为此还雇佣了一条上万吨的大型货轮……

这速度,比军队的筹备速度还要快!

其他出口贸易商也速度很快,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出口货物很快就从国内各个港口转船,随后马不停蹄的运往非洲南非。

这些都是为了第一时间抢占欧洲市场,想要吃下第一口最肥肉的鲜肉。

而这些举动,也传递到了国内工业甚至农业(茶叶、桑树)上……因为他们发现市面上的出现了更多的货物需求。

哪怕是目前搞新型棉纱,而且还是高端新型棉纱的安华纺织公司也一样,他们的好几个客户都在询问能不能增加新型棉纱的供应量,因为他们接到了大批用于出口的高档棉布的订单。

对此,王立清一边安抚客户,一边催着松江第三机械公司快点交付设备……

如今的新型棉纺市场里,是出口贸易商等着新型高端棉布,棉布厂商等着新型高端棉纱,而棉纱厂商等着新型棉纱设备……最终压力都传到了汉天机械公司以及一票获得专利授权的合作机械公司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