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六十八章 衣锦还乡

第八百六十八章 衣锦还乡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孙旭和孟小姐以及随从李叔乘坐火车非常顺利,一路上不用换乘不说,而且他们乘坐的火车还是快速客运列车,时速比普通客运列车更快不说,而且只经停大站,大幅度缩短了旅行时间。

大楚帝国搞铁路建设也有十多年了,铁路也好,火车也好实际上都已经升级换代了几次。

毕竟这年头的技术发展是非常快的,承顺二十一年的时候,大楚帝国搞出来的第一代21型火车,拉动的客运列车平均时速不过三十公里。

因为当时的火车头热效率值非常低,运行的时候煤炭和澹水消耗非常大,因此跑个几十公里就需要停下来加煤加水。

这也是当年大楚帝国的铁路建设的时候,火车站设立的比较密集,间隔几十公里就有一个火车站的缘故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旅客,也是为了给火车加煤加水。

后续火车技术持续进步,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比如火车一开始是采用机械制动闸,为了确保整辆列车快速停下来,会在每一节车厢里都设置单独的机械制动闸,并配属一个制动员,需要刹车的时候,在司机的统一命令下,各个车厢里的制动员手动拉起刹车闸,实现制动。

这种方式自然存在诸多不方便,不及时,成本高等问题……不说别的,光是每一个车厢都配属一个制动员,这人工成本就不低。

后续研究人员搞出来了空气制动技术,这是一种使用空气压缩机,再使用管道把压缩空气送往各个车厢的制动系统。

刹车时,只要火车司机一拉刹车,压缩空气就会推动各车厢的汽缸活塞,将闸瓦压紧,如此便可让火车迅速停下来。

很是简单方便的一个制动系统,里头的技术难点就在于空气压缩机……不过这玩意也不是什么高技术的东西,大楚帝国在承顺十几年的时候就已经生产用低压蒸汽机带动的空气压缩机,用于工业生产。

后来技术持续进步,空气压缩机还被用于驱动凿岩机,用于大型工程施工,大楚帝国的铁路建设过程里,就大量使用空气压缩凿岩机用于隧道施工。

等到承顺二十七年的时候,大楚帝国的技术专家们,把压缩空气制动技术完善后,并经过了几年的小规模试验后,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火车上。

压缩空气制动技术,这只是火车发展历史里的其中一环,嗯,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其他的技术发展还有很多。

其中比较重要的自然是火车头的建造技术的的持续发展。

火车头的技术难点,就在于上头的核心零部件:蒸汽机。

一开始的21型火车用的蒸汽机只是普通的单缸高压蒸汽机,只是采用两台蒸汽机并联做工而已……而且当时所谓的高压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值一提!

随着机械加工,原材料水平持续提升,蒸汽机的蒸汽压力、温度持续提升,使得蒸汽机在做功一次,依旧还有大量残余能量,为了利用这些残余能力,多胀式蒸汽机自然而然的就诞生了。

这也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非常明显的逻辑变化,那就是先有原材料、加工技术的进步,然后推动某一方面的技术进步,再带动其他方面的技术进步……

你不可能说在二十年前就搞出来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不是说搞不出来三个气缸……这东西是设计问题,制造上来说没啥技术问题。

但是当时没这个必要啊,而且也没这个驱技术研发的驱动力。

因为就当时的原材料以及加工技术,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就那样,一个气缸就已经能够很充分的利用蒸汽里蕴含的动能了,再多气缸也没啥用……

多胀式蒸汽机,它必须搭配能够产生超高压的锅炉以及相应的蒸汽输送管道这些设备才能发挥出来相应的作用。

想要让多胀式蒸汽机动起来,你首先得有超高温高压的蒸汽才行……

承顺二十六年的今天,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压力已经是二十一年士气锅炉蒸汽压力的八倍之多……这个数据的变化,才是真正催动三胀式蒸汽机出现的理由。

再往前的双胀式蒸汽机之所以出现,再到现在的落后,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

这里头有个前后关系……先有原材料和精密加工技术,才有了高温高压蒸汽,有了高温高压蒸汽机,才有更多气缸的蒸汽机……

而当这些都满足了后,大楚帝国就开始大规模应用三胀式蒸汽机了,最早是应用在海军的战舰上,然后逐步应用到民用船只,主要是追求速度的客运船只上。

火车应用这些技术的时候,都已经是比较成熟,价格也比较便宜的时候了。

没办法,人家海军战舰一艘战舰随随便便几十万,对动力系统的价格承受能力非常高,一向来都是只要最好的,至于价格问题只要不是太离谱都不是问题。

但是火车不一样,这玩意是对规模民用,而且还带有普惠性质的基础交通设施,对技术成本卡的还是比较严苛的。

毕竟老蒸汽机也不是不能用,只是速度慢一些而已,而老百姓们更关注的并不是你速度提升了多少,而是你的票价涨了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里,还有不少老古董21型火车头在服役的缘故……怎么说呢,这玩意也没坏,你放着不用非要购买新的,那就有了新的支出,至于动力小一点……反正很多支线铁路的火车也不要求什么速度,三四十公里也够用了。

但是一些新火车头还是会采用新式的蒸汽机,广州机械公司生产的33型火车头就是其中的典型,这种火车头几乎用上了所有当代的新技术,在试验的时候,拉动九节大型客运车厢,模拟载重的时候,跑出来了最高九十公里的时速……

哪怕试验的时候其实采用的是轻载,同时铁路也是下坡路段,而且还是最新建造的新式铁路,这个所谓的试验速度其实没啥实际价值。

但是这个速度,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依旧是非常夸张的……

而基于33型火车头,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开发了甲字系列快速客运列车,这一系列的快速客运列车,全部以甲字开头,后面加阿拉伯数字编号。

也就是目前孙旭和孟小姐乘坐的快速客运列车,实际运营的时候,平均时速大概在五十公里。

这不是重点,五十公里看似比三四十公里时速的老火车快一些,但是也就那样了。

重点是甲系列快速列车只停靠大站,并且自身搭载更多的煤炭和澹水,不需要每跑个几十公里就停下来加煤加水。

这些都大幅度提升了甲系列快速客运列车的运营速度,进一步提升了旅客的出行速度以及舒适性……那个啥,当代旅客进行长途旅行,在火车上待几天都是常有的事,除了卧铺舱的旅客们,坐票旅客可谈不上什么旅行舒适性。

孙旭去年来松江的时候,一路坐着三等坐票过来,那滋味……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但是现在回老家的时候,他却是可以带着孟小姐直接坐上一等卧铺的包厢,尽管花费不菲,但是旅途的感受却是能够大大的改观,他们甚至还饶有心情的在火车上看书,看风景。

吃饭时间去头等旅客专用的餐车里用餐……晚上停车休息的时候,列车长还在餐车里组织了一次晚宴,美曰其名是招待了头等车厢里的旅客……但实际上晚宴是收费的,而且还死贵死贵的。

而且不去还不好,人家列车长亲自前往各包厢挨个邀请……邀请的时候人家列车长是体面人,自然不会说晚宴要收费,只是单纯的邀请你去参加晚宴……但是列车长一走,就有餐车的工作人员过来进行所谓的登记服务,顺带收晚宴的门票钱……而且还一口一个尊客,态度是客气的不得了。

如此情况下,脸皮没厚到一定程序,你还真不好意思拒绝……至少孙旭脸皮没到那程度,最后还是乖乖掏钱买单去参加了所谓的高端晚宴……吃的依旧是餐车上的便捷食物。

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和很多官办企业或机构都有同样的尿性,那都是特别赚有钱人的钱用来补贴穷人……往往会开发出来不少专门针对有钱人的消费项目,比如说这个头等车厢,头等餐车。

怎么说呢,这不从有钱人身上把钱都给赚回来,怎么补贴大量的平民廉价乘坐火车?……怎么后续继续大规模修建各种不赚钱甚至赔钱的铁路?

总不能一直靠发行债券不是,铁路债券也要还钱的啊,现在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欠的债券已经太多了……多到让普通企业仰望的程度。

多到什么程度?这年头楚国里的一些金融投资机构或者有钱人,进行稳健类投资的时候,往往会把一部分资金用以购买国债以及铁路债券。

这都和国债相提并论了,你可想而知铁路债券的规模有多大。

这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都让铁路总公司的管理层头大的很。

因此铁路公司一直都想方设法进行创收!

头等车厢以及头等餐车,还有让很多上流社会群体很无语的列车长晚宴都是这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这有了列车尾部的头等车厢的高收入,才能够维持列车前方的座票车厢的相对廉价,让一个兜里没几个钱的人也能够坐的上火车前往外地城市打工……

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措施,纯粹按照火车运营成本来进行均摊,每个人的票价都一样,那么大部分穷苦民众连火车票都买不起……更别说乘坐火车去城市打工赚钱了。

大楚帝国里的交通和教育一样,走的都是劫富济贫的路子……一小部分有钱人给大量穷人的教育和出行买单。

当然,这个过程有钱人阶层不可避免的会享受更多的社会资源。

比如现在的孙旭……舒舒服服,吃好睡好,吹个牛的话还可以说是列车长都得陪着自己吃吃喝喝,一路顺畅的抵达了西安。

而列车的前半部分,是众多的坐票车厢,这些坐票车厢里的人,在这个时候里坐火车的很多也是和孙旭一样过年回家的。

但是他们则是只能挤在拥挤的车厢里,幸运的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趴几天……甚至有的人连座位都没有,买的是更便宜的站票……

三等车厢里,几乎是人挤人,汗臭味各种味道混杂,孩子哭闹声,妇人叫骂声,男人高喝声等交织在一起,谱写着当代绝大部分大楚人出远门的真实写照。

快速客运列车一路顺利抵达了西安,因为旅途舒适,孙旭和孟小姐也不需要在当地休整,当场就换乘,坐上了前往老家陇州的火车。

这一次的路途比较短了,一共也才**十公里的路程,中间也只在汧阳经停了一站,因此虽然走这条支线的火车都是老火车,速度比较慢,但是最终也只用了三个小时就抵达了陇州。

\b走出陇州火车站,看着火车站前方熟悉的小广场还有街道,孙旭感慨万千。

时隔一年多,自己又回来了,而且还是功成名就的回来了。

走时不过几身衣服,兜里不过几楚元,坐还是三等坐票。

但是现在……他一身上好的细羊绒制造的呢料大衣,里头的是丝绸衬衣,再加上鞋子和帽子,这一身下来得二十多楚元。

更别提他已经在松江买了一栋上好的独栋房子,身边也站着一个以往他多看一眼都没资格的貌美女子。

现在的他,回来了!

兴许是感觉到了孙旭的心情变化,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她自己因为来到男友老家的紧张,孟小姐习惯性的挽住了孙旭的臂弯。

此时,一旁的李叔已经和一辆四轮出租马车的车夫谈妥了,把行李搬上去绑好,孙旭和孟小姐坐上四轮马车的车厢里,李叔则是直接踩在车厢后方,手抓着顶部的栏杆。

双马的马车很快行驶在马路上,而当孙旭走了后,旁边倒是有个年轻人一脸疑惑。

刚才的那个一看就是有钱人的公子哥,和他认识的孙旭很像……但是时间有些久了他也不敢确认,更没胆子跑到人家有钱公子哥面前来一句你是不是孙旭……

所以也只能是直接纳闷疑惑了。

孙旭倒是不知道这些,随着马车逐渐行驶,快要靠近家的时候,孙旭也是有些兴奋了。

一年多没回来,他想家了。

而一旁的孟小姐显然要更紧张一些,小手一直抓着孙旭的手,抓的还越发用力……感受到她紧张的孙旭当即安慰道:“不用紧张,我父母都是良善人,之前我已经寄信回来和他们提过婚事了,他们已经同意了婚事,一直都很期待你呢。”

孟小姐道:“我知道,我看过信了……只是,我还是紧张!”

不过就算她紧张,这该来也得来,不用多久,马车就穿过了小县城到了东城区,最后来到了一户民宅外。

这地方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普通时候可不会有什么双马出租马车过来。

所以这车一到家门口,顿时就引起了周围邻居的注意,不少人探出头来看,有几个相熟的还凑一块闲聊着。

“这谁啊?”

“来老孙家的?”

“也没听说他们家有什么有钱人的亲戚啊!”

“他们家的小儿子倒是个有出息的,今年考上了陕甘大学呢!不过还没毕业,前两天回来的时候可没这么大的谱!”

周边邻居议论之际,李叔已经下车,并在马车夫之前就打开了车门,随即孙旭下车……当孙旭下车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场面一时间有些停滞。

孙旭这人,周围邻居自然都是认知的,哪怕这情况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孙旭身上的衣服也一看就知道很贵,但是也不至于让他们认不出来。

“这是孙家大娃?”

“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孙大娃不是说去松江打工了吗?看这样子哪里像是去打工啊,是去抢钱了吧!”

“啧啧,看看这一身,比我们店里老板穿的都讲究!”

“还有这马车,这种出租马车可贵了,我们老板一年里也舍不得坐几次啊!”

众人议论之际,孙旭家的院门也打开来了……实际上孙家的院墙很低矮,上半部分还是木篱笆,在院内门口坐着晒太阳抽旱烟的孙鞋匠,也透过木篱笆瞄到了这辆一看就知道车费特别贵的四轮马车。

之前还以为是哪个有钱人经过的呢,等到在院子门口停下来后,孙鞋匠觉得有可能是去找隔壁邻居的……自家儿子?

说实话,他一时半会的真没想到,尽管孙旭已经多次写信告诉他已经升职加薪,收入不错,甚至还在松江城里买了房子,找了个要结婚的女人。

他知道自家儿子赚大钱了,但是从文字上其实很难感受到孙旭这种年入过千楚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实际性变化。

就跟原时空后世的普通人,其实也不了解高收入群体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只能是通过道听途说,再加上一些凭空想象……而这些道听途说加上想象出来的高收入生活场景,基本都和事实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要么想象的太低,要么想象的太高。

孙鞋匠就是如此,他是知道自家儿子在松江赚大钱了,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家大儿子回家的时候,坐着一看就专门坑外地有钱人的双马出租马车……而且还带着随从。

不能怪他想象力不够丰富,而是他真心没接触过这种层次的人,连看都没看过多少。

而当他眯着眼看到了下车的孙旭,又睁大了眼睛仔细看了看后,顿时就从椅子上站立起来,隔着木篱笆就大喊:“旭子?:

孙旭此时刚下车,也是头朝着家里的院子看过去,刚好看到了自家父亲喊自己,当即大声应道:“爹,是我,我回来了!”

孙父听罢,迈着小快步往外走,同时嘴里还不忘喊道:“孩子他娘,快出来,旭子回来了!”

很快就有一个戴着围裙的中年妇人快步而出,看见孙旭后大喊:“儿子!”

很快,两人就到了门口,此时孟小姐也下了车,孙旭给父母介绍道:“爹,娘,这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孟小姐!”

孟小姐此时也上身微前倾,双手合拢在胸前,同时微微曲膝行了个万福礼:“伯父、伯母万福!”

孙父见罢,笑的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好!”

孙母看见白皙貌美,穿着又体面端庄的孟小姐,带着皱纹的脸庞也挂着满脸的笑容:“姑娘,不要客气,都是自家人……快进屋,进屋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