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六十九章 婚期

第八百六十九章 婚期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9:36

孙旭闯荡松江一年多回家,可谓是引起周边邻里的巨大轰动。

毕竟孙旭出门的时候还只是个穷小子,但是回来的时候却是坐着双马四轮马车,带着大包小包的各种礼物,而且还带了一个年轻貌美的‘\b朋友’回家。

这引起来了周围邻里的不少议论,这些议论里羡慕嫉妒的居多,但是也少不了阴阳怪气的,倒是好些年轻人询问孙旭在松江的工作生活情况,看他们的样子估计也是想要跑到松江闯荡一番。

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在孙旭老家里出现,实际上普遍发生在大楚帝国的诸多地方。

很多过年假期时候回到老家的年轻人,自身就会成为工作所在城市的宣传名片。

更高的薪水,更现代化的生活模式,这些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年轻人而言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相对于在土里辛辛苦苦种田,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还需要经常打零工补贴家用。

而对于未来更是能够一眼就能看到尽头。

大楚帝国当代的农村生活,尽管得益于大楚帝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的一系列政策,让几乎所有农民都拥有了自家的土地,地主阶层因为高昂的田亩税等问题陆续被迫放弃土地,出售土地后把资金投入到工商行业里,成为了帝国里新生代的工商资产阶级。

同时大楚帝国对农村地区也有诸多的扶持政策,比如各种水利设施建设,农业保护政策。

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茶叶保护法令了,茶叶保护法令里直接禁制向海外各地,包括美洲等诸多海外领地地区推广种植茶叶,进而确保本土茶农的利益。

随后跟进的还有生丝协会所主导的桑树、蚕茧保护法令,同时禁制向海外地区输出丝绸相关的桑树种植、蚕茧养殖技术。

\b同时又积极发展粮食加工,水果加工等经济农作物的加工,进而大量收购农村地区出产的各类经济农作物,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但即便如此,大楚帝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依旧不如人意。

诚然相当对明王朝时期,乃至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时期,大楚帝国的农村地区已经算得上生活富足,广大农民们基本都能吃上饭。

但是吃上饭和吃饱饭以及吃得好……这是两码事。

大楚帝国的广大农民们,其实目前来说也只停留在能吃上饭的程度,实际上距离吃饱饭都还有点距离。

承顺三十五年,根据大楚帝国农林部的统计报告,本土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耗,大概是三百七十五公斤,对比前两年略有增长……咋一听似乎也挺不错的,但是你要知道,想要真正吃饱饭的话,其实底线是人均四百公斤……超过这条线了,民众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吃饱饭。

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谈通过增加肉食、禽蛋等食物种类,让民众吃得好……这个阶段往往也是人均粮食消耗上不去,长期徘回在四百公斤左右的原因。

毕竟人的肚子就那么大,肉、蛋等吃多了,对于大米小麦等主食自然也就吃得少了。

然而,大楚帝国距离的全民吃饱饭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哪怕只差最后的人均二十五公斤,但是难度依旧非常大。

如今帝国能够维持小幅度的人均粮食消耗增长,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主要得益于南洋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北美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尤其是北美地区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多,除了满足当地需求外,剩下的粮食基本都被运回了本土,以供应本土四亿多人口的庞大消耗。

此外南洋地区的开发也不错,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以及曼谷平原等地区经过这些年的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大规模移民,已经能够大规模的产出粮食。

而产出的这些粮食剩余部分,也是被运往了本土地区。

\b海外领地的粮食大规模往本土运,这才是维持帝国本土的人均粮食消耗稳步小幅度增长的缘故。

如果没有这些来自海外的粮食……按照帝国本土的人口增长速度,再加上当代的农业种植技术里也没有化肥,粮种也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等情况,光靠本土自身的粮食产量,目前这个阶段根本就不可能维持人均粮食消耗增长……

而且庞大的人口数量让帝国高层其实很头痛,毕竟想要养活大楚帝国本土四亿多人口……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关键的是这人口数量还在往上涨。

早些年,大概就是承顺二十年左右,大楚帝国里的人口增速非常快,庞大的人口增速一度让帝国高层们担忧不已……按照这么个速度生下去,要不了二十年,帝国总人口都得破十亿!

这也是二十年代里,大楚帝国为什么如此丧心病狂的在海外进行超大规模的扩张,并推动海外移民的缘故……实在人口太多,本土粮食产量有限啊!

而这就是大楚帝国进行海外扩张和欧洲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根本区别。

欧洲国家进行海外扩张,本质是为了利润,把殖民当成了生意来说。

但是大楚帝国进行海外扩张,纯粹是为了缓解人口压力……

让帝国高层稍微心安的是,经过了十年代以及二十年代初的人口出生率超高峰后,进入二十年代后期,再到现在的三十年代后大楚帝国里的人口出生率终于没有百分之四十以上那么疯狂,而是逐渐回归理性,目前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多。

但是因为医疗水平的提升,平均寿命的提升,人口死亡率逐年降低,如此也导致了人口总量依旧在快速增长。

承顺十年代,很多夫妻都会养育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孩子的……主要是进入十年代后,帝国几乎结束了所有的国内战争,国内的各种土司,地主武装等也被清剿完毕,国内进入高度稳定和平时期,同时随着农业水利等建设发展,工商业的持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由此导致了十年代的时候,帝国的生育率非常高。

当然,那个时候很多夫妇其实也没指望过生下的所有孩子都能活到成年……农业时期里孩子夭折率非常高的,哪怕有七八个孩子,但是到最后通常也就只有半数左右能够活到成年。

但是,人们低估了大楚帝国发展卫生医疗事业的决心。

然后广大的年轻父母们就发现:预料中的高夭折率没有到来,生下的孩子,大多都能顺利成长……然后就悲催的发现养起来太难了。

再加上大楚帝国逐渐推广教育,虽然上小学也不用多少钱,但是总归也是要花钱的,这孩子一多,光是上个普惠性的小学都得不少钱。

同时人们在环境稳定后,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希望孩子能够上更好的学校,上个初中啊什么的……而这更花钱了。

很多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都好几个兄弟姐妹,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因为兄弟姐妹太多,而导致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少,甚至连吃饭都吃不饱,逢年过节里有鸡腿可以吃,一群兄弟姐妹都眼巴巴的盯着那对鸡腿!

这种记忆哪怕是在他们成年后,依旧深刻的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

因此很多人长大成年,到了婚育年龄后为了不让孩子像自己当年那样受苦,往往不会和父辈那样固执的非要生五六个乃至更多,而是选择少生几个,进而集中资源更好的培养孩子……

在大楚帝国读书还是很贵的……普通家庭哪怕不奢望让孩子上大学,但是至少也会想着让孩子上个初中,这有了中学学历后才能够找到比较体面的工作啊。

只上个普惠性的小学,那也只能进工厂的流水线当普通工人了。

这些观念上的转变,导致进入二十年代后期以后,大楚帝国的新一代年轻人在生育上比较克制,这也直接导致了\b出生率有所下降。

当然,这并不是说总人口下降了,实际上总人口依旧每年都在增长,而且增长幅度依旧不小。

只是现在增长幅度没有以前那么夸张而已……

庞大的人口,尤其是比较大的人口增速,这让大楚帝国的高层们一度非常担忧,最终引发了整个帝国支持的大规模海外扩张移民行为。

帝国高层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国内耕地不够,养不起这么多人口,那就抢国外的土地,把民众移民到海外去。

所以二十几年里,得益于大吨位的机帆船出现,航运成本大幅度下降后,大楚帝国在承顺二十年后开始,每年都朝着海外各地移民了大量的人口,而现在的移民数量依旧逐年增加,数量非常庞大。

承顺三十五年里,至少有超过四百万人口通过官方移民或贷款移民,自费移民等渠道前往海外各地谋生,主要集中在北美以及南洋地区,此外印度以及非洲也成为了移民新选项。

这可是一年四百万呢,而且还是官方统计数据,还有一些没有被纳入统计数据的非常规移民。

大楚帝国的海外移民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仅仅是北美地区,如今人口数量就超过了千万,并且每年还在快速增加当中。

哪怕是后面新开发的非洲南非地区,如今的人口数量也已经突破百万之巨……主要是南非发现金矿后,大量人口短时间内涌入……这些奔着黄金去的人发现,非洲的土地也蛮不错的,而当地官府为了吸引移民落户,免费分地那都是最基本的政策,还有其他各种补贴船票,补贴生产农具,免除前期的农业税等等措施。

\b在这年头里,一个在大楚帝国本土没啥技能也没啥文化的普通年轻人,在本土基本处于社会最底层只能挣扎求生。

但是只要你一咬牙去海外,以南非地区为例子,只要你敢去稍微内陆一些的地方,当地殖民官府都不是定量给你分地……人家是给你一匹马,规定时间里你能圈多少土地那都是你的……一个铜板都不要,而且还给你提供贷款,让你采购开发农场所必须的耕马,粮种这些基本生产工具。

换句话说,哪怕你在本土啥也不是,但是只要敢去非洲那些地方,你分分钟就能变成拥有数十甚至数百亩土地,如果是一家子移民国人,按照人头分地,分分钟就能拥有数百甚至几千亩土地。

当然了,在那种破地方,你也请不到人给你种地就是了,只能自己和家人耕种,不过使用马耕种地的话,人均耕种面积也很可观的。

不要说什么使用当地土着,免费还不要钱之类的,这是不可能的,法律不允许。

大楚帝国正式设立行政机构的海外领地,采取和帝国本土各省一样的法律标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海外领地和本土没啥区别,本土禁止奴隶,这些帝国海外领地同样也禁止。

此外在对待海外领地的人口政策上,帝国高层一向来都是老古董,顽固的很,坚持认为这些海外领地是大楚人的生存空间!

大楚帝国的土地,大楚帝国的粮食,是用来养活楚国人,不是用来养活那些土着的……奴隶也不行。

哪怕当地海外领地暂时人口不够,暂时开发不了,也不会为了些许经济利益就引入当地土着……这人不够,继续从本土引入移民就是了,多大事啊!

反正本土都人满为患,帝国高层都为此头痛不已了,每年大把人移民海外呢。

不过移民海外,这终究是底层民众,尤其是在本土找不到活路的底层民众的优先选择,但凡有机会能够在本土找到好工作,也没人愿意去海外蛮荒之地不是。

\b如果说能够在松江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体面的日子,让家人享受更好的生活,医疗,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楚国人有毛病了才移民海外。

这年头移民海外,风险还是蛮大的……比如说南非,这移民人口也有百万了,但是医生才多少?加上官府派遣的援助医生,拥有合法医疗执照的医生,撑死了几十个……

在这年头的大楚帝国,拥有合法行医执照的医生那都是高学历人才,在本土都是受人敬仰的中上阶层群体,人家在本土过的好好的,得多想不开才会去海外蛮荒之地啊?

所以海外领地的合法医生数量少的可怜,而且这些少量医生里,有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海外领地主要城市里。

然而普通移民则是生活居住在移民定居点里,这生病了有钱你都找不到医生给你看。

所以如果能够在本土过上不错的日子,也没什么人会选择移民。

比如孙旭……你现在让他移民,哪怕去的是条件比较好的北美金山府地区,人家都会拿白眼翻你……多劝几句他都会直接跟你翻脸。

\b他在松江混的好好的,你让他移民去海外……这不扯澹嘛。

不过他老家里还是有不少人移民了,过年在家几天也和以往的同学亲友们略有接触,听闻好几个家在农村的同学已经举家移民了。

对此孙旭有些唏嘘,这几个同学移民后,大概率以后是见不着了。

\b还有几个同学,则是希望去松江闯荡一番,为此请教了孙旭不少,孙旭也是知无不言,该说的都说了。

至于他们自己怎么选择,以后混的怎么样,就看个人机遇了。

春节刚过,大年初二孙旭就带着孟小姐启程前往江西,一起去的还有孙旭昔日的小学老师,这是孙旭请来的媒人。

师长为媒,这也算是佳话,一般人还请不到呢……孙旭也是混出头了让昔日的小学老师看的欣慰,这才答应了下来。

要不然谁大过年的跟你跑几千公里,往返好几天去上门求亲啊!

一行人直奔江西去,把孟小姐送回家,顺带求亲……整个过程也非常顺利。

虽然说这会才上门求亲,但实际上早就已经通过书信获得了双方父母的准许,也就是双方家庭距离实在太远,而孙旭和孟小姐又在松江工作,这往来不便,要不然早就完成相关的三媒六聘程序了。

因为距离太远,往来不便,所以相关事项也进行了比较简化……当然了,三媒六聘的程序是不能少的,至少有所简化和变通而已。

在江西待了几天,完成了各项程序后,孙旭和孟小姐也算是正式的未婚夫妇了,就连结婚的日子都定下来了,就是在下个月。

只不过考虑到孙旭要上班,工作繁忙,同时松江那边也有一群同事友人需要邀请等原因,这举办婚礼的地点是放在了松江城。

到时候双方亲友都会到松江来参加婚礼。

确定婚期后,孙旭把老师送上了返回的火车,临走前塞了个大红包……虽然老师是讲情义来做这个媒人的,谈钱就说的太俗了。但是孙旭不能让人真的跑一趟还没有任何表示,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随后孙旭先一步返回松江工作,而孟小姐则是准备在家里多待一段时间,直到下个月出嫁的时候,由孟家人送亲到松江。

敲定了终身大事后,孙旭一路东返心情很不错,一路头等舱到了松江后直接投身到工作当中。

安华纺织公司一如既往的忙……哪怕是没有和去年一样,连过年期间都还要加班,但是也只给了七天的标准假期而已,孙旭到松江的时候安华纺织公司已经开工好些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