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九十一章 帝国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

第八百九十一章 帝国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8 04:04:44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正文卷第八百九十一章帝国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承顺三十七年十月份举行的扩大参务会议里,针对粮食生产以及供应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更重要的是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在会议中下了明确的指示。

要求在五年内,初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让人均粮食水平从现有的三百八十公斤增加到四百公斤。

这一次会议的影响是重大的!

大楚朝报里在最新的朝报里动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一次的粮食会议,不仅仅报道会议本身,后续还报道了各大臣,各部门的一些相关举动。

各地方朝报也是紧跟风向,陆续大规模进行报道。

众多官员们,不管是京畿各部官员还是各地方衙门里的官员们,但凡是和粮食沾边的官员都是各种拍胸脯进行各种表态。

哪怕是和粮食甚至和农业没啥关系的其他领域的官员们,也是一个个上赶着进行各种表态。

就连只负责收钱的税务部也是在数天后仅仅出台了一则文件,表示要对现行的农业税税率进行研究,探索降低农业税的可行性,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种植粮食积极性。

工商部门表示,将会进一步优化粮食在流通过程里的相关流程,减轻粮食流通过程里的负担,优化粮食流通量。

其他各部门大多也是如此。

至于在这件事里关系比较紧密的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该公司督办则是公开在大楚朝报上放话:粮食总公司将会尽一切努力提升粮食供应量,确保五年内本土人均粮食水平提升到四百公斤。

同时也放出了若干具体的拟行计划,如准备建设大规模的冷冻船,以便从海外领地以及殖民地、土着控制区等海外地区广泛进口肉食,以降低本土肉食供应的压力以及降低本土培养肉食所造成的粮食消耗。

将会进一步提升大宗基础粮食的海上运输费用补贴,扩大从海外进口小麦,水稻等基础粮食的数量。

酿酒业务将会进行转型,大幅度削减主粮酿酒业务,转为土豆、玉米等对地形不挑,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作为辅粮酿酒业务,以减少主粮在酿酒业上的的浪费。

并且会在若干地方里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以扶持促进部分地区的粮食耕种热情。

总之,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将会尽一切努力提升粮食供应。

\b各部门,各地方衙门对粮食供应这一事的热情,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这也不能怪他们,主要是这事是大楚帝国罗志学,在过去多年里首次公开针对某种重大事务亲自下达明确的要求。

上一次这么干的时候,还是二十年代初期高压蒸汽机呢,他当时就亲自公开指示要加快高压蒸汽机的研发,生产以及应用。

如此才能够让大楚帝国在当年里的短短几年内,就爆发出来了超高的热情实现了一系列各种高压蒸汽机的大规模量产以及应用。

至于其他一些看似很重达的事务,实际上罗志学从来都没有公开下达过明确要求,指示该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帝国高层这个整体,随着生产力以及社会的发展而做出的自然调整。

罗志学就算涉足其中,但大多也是通过一些非公开的小规模会议,听取报道,简单做出批示等诸多不太显眼的方式去推进。

很少会大声喊出来,让全国人跟着他一起干的!

大多情况下,罗志学其实很少直接插手国内的发展!

比如铁路建设,严格上来说罗志学并没有进行太大的干预。

但即便如此,过去十多年来看似轰轰烈烈的铁路大建设,短短十几年来依旧铺设了超过十万公里的铁路!

这个数据是极为惊人的……当然这也是生产力以及庞大人口,辽阔国土情况下的必然情况,要知道原时空的美国,在1860年左右的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铺设了五万公里铁路。

而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仅仅是本土就拥有四五亿人口,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扩张,拥有大量海外工业原料供应以及倾销市场的情况下,大楚帝国的国力实际上比原时空十九世纪里的任何一个近代工业国家都要更加的强大!

十几年来铺设十万公里铁路,其实已经不算是太快了。

如果有人玩过p社的维多利亚系列,那么就会知道拥有数亿人口,地大物博,拥有大部分工业化所需资源的大清一旦开启工业化之后那绝对是世界霸主……可以横推全球的那种。

这不是国人自嗨,毕竟这游戏可是老外搞出来的。

而如今的大楚帝国,实际上比这些战略游戏里的大清更加强悍……游戏里的大清还有其他列强作为对手,还有各种游戏机制的限制和惩罚!

但是大楚帝国可没有任何对手,更不会有恶名这种扩张惩罚机制,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想要在哪里扩张就能在哪里扩张,想要搞哪里就能搞哪里。

别说东南亚,美洲,印度,非洲这些地方了,大楚帝国如今都在推进欧洲贸易计划了……都打算把整个欧洲当成经济殖民地了。

\b拥有如此强悍实力的大楚帝国,在进行各种基础建设的时候也是极其强悍的,十几年建设十万公里铁路,这其实都已经算是少的了……

主要还是基础工程的技术实力差了一些,在复杂地形里铺设铁路难度比较大,而国内本土不少地方很多也是地形比较复杂的,同时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也来自于铁路公司发行铁路债券凑集,并没有放开让民间资本一拥而上,所以铁路建设就稍微慢了一些。

如果放开民间资本一拥而上的话,这个铁路建设速度还要加快不少呢……只是民间资本修建的铁路,大概率都会集中在东部平坦地形,经济发达的地区。

至于其他偏僻经济落后地区或地形复杂的地区,大概率是不会搞的。

但是铁路又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民生设施之一,帝国是不会容忍民间资本只在容易修铁路,容易赚钱的地方修铁路,对经济落后,偏僻地区就看不见,一心发大财的情况。

帝国高层考虑到综合发展以及民生问题,所以在铁路问题上坚持不放开……这些年,大楚帝国甚至连盐务都已经逐步放开了,承顺三十五年,大楚帝国正式在盐务上采取了许可证制度,企业只要获得生产,运输,销售许可证,那么就可以从事食盐或工业用盐的相关经营。

而在食盐的零售上,更是进行了全面的放开,不再局限于专门的专营的食盐店铺,准许所有的杂货铺之类的终端零售场所,申请相应许可证后就可以进行销售。

这也就是大楚帝国盐务改革里,非常重要的“盐务许可制度”……从生产运输销售都集一身的专营制度里,进化到了现在的许可制度!

只不过食盐乃至工业用盐这个行当,已经被大楚帝国盐务公司下属的各省分公司,搞的已经薄利多销,没啥利润……所以哪怕放开了许可申请,也没多少企业进军其中……不是申请不到许可证,而是不赚钱。

这年头干啥点不好,非要去搞已经赚不到啥钱的盐业,人家资本又不傻……

谁还不知道你们盐务总公司之所以放开专营,就是因为不赚钱了啊!

真正赚钱的铁路,可没见你们这些官老爷们放开专营。

事实也差不多……主要是技术持续进步,食盐生产已经变得很简单,同时帝国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多,并且工商等常规税收贡献的份额非常大了,盐业所带来的千把万利税看似不少,但是民间抱怨的声音也不小……所以官方多年前就开始逐步放弃盐务利税,通过减免盐税,降低利润的方式,逐步压低了食盐的终端价格!

等到了现在……食盐这玩意已经非常便宜了……便宜到哪怕放开专营,大部分资本都不愿意进去这个行业的程度。

无奈之下,盐务公司也只能是继续硬着头皮继续干,依旧垄断了国内大部分的食盐以及工业用盐供应业务!

他们的垄断并不是因为他们技术多强悍……纯粹是把食盐价格做得太低,导致后来者无利可图!

有点类似后世可乐公司……人家两家可乐公司能够占据几乎可乐市场,可不是因为什么配方保密之类的,纯粹就是他们通过多年积累,早已经把产品价格做得非常低,导致后来者想要进入这个市场投资大,利润低……不,别说赚钱了,估计还得赔钱呢。

这样市场的门槛就被抬高了很多!

两家可乐公司的护城河,不是配方,也不是什么专利,纯粹就是把价格做到了极致!

大楚帝国的盐务公司也差不多,过去十几年为了影响帝国高层号召,持续压低成本,把食盐的零售价格拉低到扔地上都没人捡的程度……换二十年前可不敢想象。

但是在铁路上又不一样,在铁路一事上,大楚帝国方面依旧保持了专营制度,而且部分铁路的运营利润还很高呢……大把民间资本想要涉足其中。

因此帝国的铁路专营,就是纯粹靠着行政力量推动的。

不过即便没有民间资本一拥而上,搞出来什么铁路繁荣,但也修了十万公里呢。

这十万公里也不是个小数目了,甚至就连北美这个海外领地都开始修建铁路了,同时也是在南部非洲里修建铁路……那里大金矿深入非洲内陆,修个铁路方便运输。

\b然而……即便是铁路建设这么重大的事项,实际上罗志学在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进行太大的关注,也就是火车刚搞出来的时候关注比较多而已,后来基本就没怎么管过了……反正有大把部门管着这事,出不了什么错,按部就班的修铁路就行了。

\b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比如前两年提出来的普惠性基础教育,罗志学从头到尾也没有主动表达过什么态度。

只是臣子们自行讨论,相互妥协,利益交换之后,达成了一致方案罗志学直接批准而已。

实际上这个普惠性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政务,然而罗志学也没有太在意……毕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基础阶段的义务或普惠性教育自然而然的就弄上了,不需要罗志学专门去推动。

普惠性基础教育,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大楚帝国版本的六年义务教育……当然了,受限于财政能力有限,所以大楚帝国里的基础教育主打的是普惠,而不是全免费!

其实哪怕是后世华夏,看似早早就采取了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限于财政能力,名义上学费虽然免了,但是书杂费,食宿费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依旧不少……

更早时候就不说了,且说**十年代里对于相当多一部分农村贫困家庭,供养孩子上九年义务阶段里的小学、初中依旧是比较沉重的负担……如果多几个孩子,那么孩子上了小学就辍学也是很常见的事。

一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经济条件好了,才陆续真正意义上的免除书杂费,食宿费等费用……

先别觉得不好,实际上这已经搞得很不错了。

义务教育这东西,可是非常考验一个国家的财政能力的,对于人口小国而言,随便折腾折腾,义务教育也就能搞了。

反正不管再怎么折腾也花不了几个钱!

但是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人口大国而言,义务教育是非常花钱的。

比如后世要供应上一点五亿\u001b中小学生免费上九年义务教育……通常来说小学生补贴七百多,初中生补贴九百多……寄宿生还得再额外补贴两三百快…综合起来大概就是每人每年补贴**百块左右!

仅仅是补贴就一千多亿,而这一千多亿的补贴,还只是小头……

实际上义务教育开支的大头并不是书杂费这些东西,而是教师薪资以及学校的建设以及运营费用。

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薪资支出,一年就要一万多亿!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支出,达到了两万多亿,老师工资费用占据大概一半左右。

然后高中以及大学阶段实际上也有大量的经费支出,这个大概也是两万多亿左右……整个公共教育支出差不多是四万多亿……

这个支出,超过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全年财政收入……别说财政收入了,绝大部分国家的gdp都没这么多。

吓人吧!

\b而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搞义务教育的难度,更是一个现代化大国的实力所在!

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如果没足够的财政实力还想要搞义务教育,这不可能的。

至少换成大楚帝国这边,暂时是绝对搞不了的……那么多老师的工资都给不起!

不是大楚帝国不够强,而是生产力没到那个程度,财富积累也没到那程度,硬要搞这种全面的义务教育要么财政完蛋,要么加税强行搞,然后遍地起义……

所以大楚帝国在基础教育阶段里,施行的是普惠性教育……用更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廉价教育。

不是全免费,而是把价格拉低到一定程度,尽可能的让更多人,哪怕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接受六年的小学教育。

这年头楚国的年轻一代去城市里打工也得讲学历啊!

想要进正规一点的工厂,你都得有个小学学历,要不然人家不要你……

如何实现普惠性基础教育?

大楚帝国方面采取的措施也不多,一方面是加大财政投入,另外一方面尽可能的压缩教育成本。

加大财政投入不用说,这事一直都在干,只是钱实在有限,但是全国那么大,平分下来各地方也分不了多少,同时大部分地区的地方财政如果实力不行的话,那么经费补贴就更少了。

而压缩教育成本方面则是更重要一些,当然,这个压缩成本并不是说降低教师薪资……教师薪资本来也没多高,就是普通中等收入水平而已。

\b降低工资也容易惹来麻烦……所以帝国高层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工资不降低,但是官办学校里的教师人数却控制的比较严格……

总之,钱就是这么点,增加人数降低工资行不通,那么就只能是降低人数维持工资水平了。

一个老师带六十个学生的班级,和一个老师带三十个学生的班级,两者的教师成本直接相差一倍呢,帝国的诸多官员们又不傻,肯定是一个个都选择搞大班教育制度啊。

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赶……当然了,大班的教学质量肯定没小班的好。

但是吧……有钱你可以去私立,没必要和穷学生们挤一块占用公立教育资源,这叫为富不仁,楚国的教育官员们看着你都觉得你碍眼……

有钱你不去上私立,来官办小学干啥,抢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资源很好玩啊?

官老爷不爽了,反手就给你一巴掌!

私立学校里你要啥就有啥,你有钱甚至都可以自行请一群各科老师在家里教你,这是很多权贵家庭里比较流行的所谓家庭教育,官方对此保持鼓励态度,并且出了相应政策:哪怕你在家里自学,只要你参加小学、中学毕业考试合格,官方也能给你发个小学、中学学历证书……

很多顶级权贵家庭里的孩子,都是在家里接受小学乃至初中教育,然后才去外头报考高中乃至上大学的。

大楚帝国在教育上还是很明确的:官办小学乃至初中,各种经费补贴那都是给普通老百姓准备的;有钱人你自己花钱读私立去,别来瞎掺和……

如果来掺和了抢占普通人教育资源了,还各种叫嚷教育质量不行,老爷们就会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还有其他一些降低教育成本的措施,比如集中采购。

一开始书本费用太贵,那么就进行集中采购招标的方式,让企业进行竞争压低价格,成本的把书本价格压低到废纸价……当然了这种书本你也别指望纸张和印刷有多精美,基本纸张和印刷都是只保留在能用的水准。

但是书本的作用是传承知识,而不是卖弄精美的纸张和印刷!

印刷普通的书能学到知识,那就是一本好书!

印刷精美的书里都是一堆狗屁不通的玩意,那么就是一本破书。

大楚帝国官方为了节省教育成本,对这方面是相当认可的……如果不你同意,那么请问你打算今年给教育事业捐款多少钱?

一千万楚元还是一亿楚元啊?

什么?你没有……那你反对个屁!

比如说学校房舍新建比较昂贵,那么就是用大量现有的官方持有的建筑,比如帝国早期办教育的时候,相当多一部分学校的校舍都是使用的前明藩王府、权贵私家园林这些现有建筑。

\b就算是新建校舍,哪怕也是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成本,能用就行……什么雕梁画栋之类的额外成本一律缩减。

以至于帝国很多的学校,其实就是光秃秃的一片教师和校舍等必要建筑,而且建筑也那都是讲究实用化的建筑,基本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丑不拉几的。

你说什么体育场馆,文化场馆之类的东西,随便给片空地当操场就行了……普惠性教育还要啥子自行车啊,有学上就不错了。

嫌弃公办教育硬件设施不咋地,还是那句话:你完全可以去上那些私立学校,要啥有啥……

大楚帝国可从来都没有限制,甚至是鼓励私立办学的!

尤其是在乡村地区里,大楚帝国官方一直都非常鼓励当地的士绅、富商办私学。

除了鼓励他们亲自办学外,几乎每个地方每年都会有一次的所谓教育慈善晚宴……

这个教育慈善晚宴比较有意思啊。

一般都是地方衙门的县令、知府、巡抚这三级一把手邀请本地里的士绅富商们来吃喝玩乐……当然了,进门之前高低你得填一张捐助本地教育事业的支票!

这个数字还不能太小,你不要脸,人家官老爷还要脸呢。

你一个大老板就捐这么点,难道本官我面子就这么不值钱?

本官放下身段,亲自请你过来,陪着你吃喝玩乐,你还敢不给钱?

瞧不起谁呢?

敢瞧不起官老爷我,分分钟让你家破人亡!

嗯,这是非常富有大楚帝国特色的年度教育慈善晚宴!

突出的就是一个:你不来也得来,不捐也得捐……

其实吧,也就是前明时期里的各种捐输……只是前明时期的官员们也就是有事的时候才会搞一搞,而且还得看富商的心情。

而大楚帝国里,那些地方官员们每年都给你来一次……

要不然,你以为大楚帝国里遍地林立,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各种小学是怎么来的?

光靠官方财政可搞不起来!

大楚帝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是离不开广大士绅富商们的慷慨解囊!

这种教育慈善宴会搞了三十几年后……大楚帝国的广大士绅富商们都已经默认,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觉得理所当然了……每当到了即将举办教育慈善晚宴的时候,都会很自觉的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今年的盈利情况,邀请以及出席官员的级别,然后填下支票的数额。

甚至一些刚崛起的富商们,还眼巴巴等着这一张慈善晚宴的请柬呢!

拿到了请柬,才意味着你的财力以及社会地位得到了认可,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当地的上流社会圈子里,要不然就是一个请客都没几个上流社会人来的暴发富!

那啥,没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财力,你还拿不到请柬呢!

在教育慈善事业上,大楚帝国的官老爷们一直都保持着统一战争时期就有的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