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能赚钱的朝报发行公司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能赚钱的朝报发行公司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8 04:04:44

主管朝报司的礼教部,是非常重视松江商报这种地形时效性报纸的筹办的,并且对此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要不然这事也不需要在参务会议里进行专门的讨论,帝国那几个最顶级的重臣们争论好半天后才敲定下来可以尝试着,收着办的基调。

而礼教部具体负责这事的官员们也是非常谨慎,具体事项上办的非常谨慎,试图牢牢的把松江商报这种地方时效性报纸的基调。

而帝国高层们,尤其是帝国皇帝罗志学,对礼教部的谨慎举动还是比较满意的,也不枉费罗志学这么多年一直都如此重视礼教部,多次提拔礼教部的尚书担任参务大臣,而平常时候礼教部尚书就算没能担任参务大臣,但基本也都是常年稳居协办大臣的位置。

这个礼教部还是没让罗志学失望!

大楚帝国里所谓礼教部,和后世里的诸多机构其实都不太不一样,从具体职权上来说,似乎是负责礼仪以及教育的机构,但实际上远不止于此。

大楚帝国的礼教部,一开始脱胎于传统王朝的礼部。

何为‘礼’,这指的并不是什么礼仪,虽然说各种礼仪性场合这些东西也是在礼教部的工作范围。

但实际上传统文化里的‘礼’在含义上要更加广泛,也更加的深入一些。

在这里要理解一句话,那就是传统的华夏文化里有这么个说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就是祭祀,就是属于传统意义上‘礼’的范畴。

同时诸多人说的‘周礼’,也属于这个礼的范畴,这个礼指的是什么,是‘制度’,甚至可以说是法律。

华夏文化里的礼,某种程度上指的的是是制度……而不仅仅是什么礼仪这些东西。

而具体表现出来的祭祀以及各种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祭祀以及各种制度,来体现皇权的权威。

什么是皇权?

皇帝能穿十二章龙纹衮冕,而臣子以及平民不能,这就是皇权!

天子驾六,其他人不能……这就是皇权。

还有其他的诸多限制……

诸多所谓的礼仪以及制度,并不是说体现有多文明,彬彬有礼,而是体现上下尊卑有别!

体现的是彼此间的区别:天子是天子,臣是臣,民是民……

如皇帝才能穿龙袍,其他人都不可以!

\b这才是传统华夏文化里的‘礼’。

而在具体的施行以及后续演变里,礼的具体体现‘祭祀’则是演变为明确皇帝乃至政权合法性的重要程序。

所以你会看见古代很多封建王朝里的帝皇,会经常搞祭祀泰山这种看似没啥意义的事,并且搞的极为隆重,乃至劳民伤财。

这为的其实就是向全天下宣传自己的正统合法性。

\b大楚帝国里的罗志学,实际上也去过泰山祭祀,目的和以往诸多朝代里的皇帝前往泰山祭祀差不多,都是为了宣扬大楚帝国政权以及罗志学帝位的合法性。

此外大楚帝国里还有至关重要的春祭,包括天子亲耕在内的一系列仪式。

在这些仪式里大楚帝国是非常重视,而且政治意味非常浓郁的,在这些祭祀的场合里,罗志学这个皇帝要穿最传统,规格最高的十二章的龙纹衮冕……也只有他才能穿这种十二章的龙纹衮冕。

这一套穿着的帽子比较有特殊,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帽子上有着前后珠帘的服装。

这么一套服饰,也就是十二章龙纹衮冕,传统华夏文化里规格最高的皇帝着装,一般只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等重大场合。

一年到头也就穿那么几次,平常时候你可见不到皇帝穿这玩意。

\b由此可见祭祀的重要性,而掌管祭祀事务的礼部为什么能够成为传统封建王朝里的六部之一,礼部尚书乃是朝中重臣的缘故\b。

而到了大楚帝国这里,礼部被改革为礼教部,职权进行了明确,同时职权进一步扩大化!

除了祭祀这个体现帝国以及皇帝合法性的重要职权外,还明确了教育事务以及科举事务都归属礼教部管辖。

前者为国育才,后者为国选才,都是再重要不过的职权了。

除了这些外,后来又设立了朝报司,加入了后世人认知里的宣传职权。

而教育、科举、朝报这三个司的职权汇总起来,大体上就可以统称为‘教化’,这就是大楚帝国里礼教部相对于传统王朝里礼部的最大区别。

传统礼部,某种程度上来说务虚比较多,所以传统意义上是属于清贵职务……而清贵的另外一面,也就意味着平日没啥事……没啥实权。

但是大楚帝国的礼教部不一样,这个机构在大楚帝国里是属于第一梯队的权重机构,并且随着帝国持续的对外扩张,其教化职权也在不断地深化。

因为大楚帝国里的教化政策,可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所谓宣传,而是有实际举动的……具体可以参考当年攻占高丽半岛后,礼教部为了让当地迅速归化,派驻了多个工作组,在当地驻军、巡警的配合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化政策。

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反正是当地有无数人在这一场‘教化’中化为历史的尘埃。

而成果是在当地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官话教育,几乎收缴并焚毁了所有能够搜集到的当地的书籍,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服饰以及发型习惯。

同时还进行了高强度的强制性迁移、通婚。

等到承顺三十七年后的今天,在大楚帝国里,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纯粹的所谓高丽人。

半岛上的高丽人,作为一个民族已经被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甚至他们的文化连片言只语都没有留下……因为大楚帝国把所有能够搜集到的书籍资料全部一把火给烧了,连备份保存都没有留下。

今天的高丽半岛,早已经成为了切切实实的大楚帝国的领土,上面生活的人们都是楚国人,哪怕是一些通婚混血的后代,你要说他们是高丽人,而不是楚国人,他们得跟你翻脸……

说谁是蛮夷土着呢?找打是吧!

后世诸多现代国家搞的什么文化入侵之类的,在大楚帝国的教化政策面前都上不了台面……礼教部的官员们如果看到后世的那些大国的宣传的手段,定然是极度鄙视的:效率太低,成效太小,没啥子卵用……

教化这玩意吧,得这么玩!

来,我教你,听我口令:装填,瞄准,开火……

简单而直接,哪来这么多弯弯绕绕的。

礼教部的教化工作,尤其是在新扩张地区,海外地区的教化工作一向来都是非常高效而成效巨大的。

当然了这么一套简单粗暴的东西只适用于针对海外,而在本土地区,面向楚国人自身的时候自然不能这么搞。

毕竟民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b对自家人自然不能乱搞……一个税务部就已经够惹人讨厌的了,再来说采取强硬手段的礼教部,这帝国分分钟得玩崩。

因此在大楚帝国内部里的教化工作,还是以比较温和的教育和宣传为主。

这也是大楚帝国当年设立朝报司,同时又对报纸保持着警惕态度,办个地方时效性报纸都瞻前顾后,还特地从京畿派人到地方亲自督办的缘故。

松江商报,就是在这么个时代大背景下设立的。

这个松江商报,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民众对商业信息,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的需求,通过主动提供这些信息,避免压制的太狠了,民间有不法分子看见其中的市场需求以及利润,铤而走险私下办报,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效果。

所以帝国高层更加倾向于主动提供渠道进行疏导,而不是一味的压制,毕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都多少年的老话了,帝国里的一大票大臣们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其中道理。

\b另外一方面嘛,商报这玩意对地上的工商业经济运行发展,的确是一定的帮助的。

及时通畅的商业信息,能够各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比如某一种商品,在外地已经卖不出去,供大于求了,当时当地的商家却是因为信息不通畅,信息来源有限导致得知的时间比较晚,这期间里继续大力生产,最终导致更大规模的供大于求,造成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一旦破产还会导致失业产生。

\b同时诸多商家,对产品的宣传也有着非常庞大的需求,而在报纸上进行宣传这是早已经得到证明的事实。

但是大楚帝国里的报纸之前就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大楚朝报,哪怕是把各省省办的朝报也算上,但是具体到一个地方里,其实也就只能看到一个全国版以及省版的朝报,并且这两者还是同时印刷发行的……发行间隔也比较大,目前是五天一期。

大楚朝报受限于信息通讯落后,又要报纸信息安全,这能够做到周报的模式u已经非常不容易的。

同时大楚朝报里不管是全国版还是省版,都是属于非常严肃的官方报纸……上面刊登的消息绝大部分都是官方想要发布出去让民众得知的消息,大多都是一些政策类消息。

其次则是一些科普内容以及文学内容。

而商业广告则是非常少,毕竟朝报的发行是属于行政行为,每年都有足额的经费的,同时朝报收费虽然便宜,但是订购量足够大啊……光是官方机构的订购,以及官员们的自行订购,以及士绅商人群体的订购,这些固定订购量就非常庞大了……同时中上层人士普遍也会订购朝报。

怎么说呢,对于这些群体而言,你可以对上面的诸多内容没啥兴趣,甚至觉得看这玩意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但是你却是必须通过这个渠道知晓大楚帝国上到参务院,京畿各部,再到各省甚至府的各种政策里信息,职务变动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时候可是关乎身家性命的!

因为订购量庞大,所以朝报的采编和发行虽然成本很高昂,但是多少能够通过发行收费收回来一些成本!

同时朝报司还会出版发行诸多的书籍,主要是一些政策类书籍,同时还有一些教育类的书籍以及纯文学书籍……这里头收益非常庞大。

承顺三十六里出版发行的一本汇集诸多名家的散文集,年销量就达到了上百万本……这些散文集,都是各文学大师投稿到朝报上发表的文章。

这仅仅是朝报司发行的其中一本书而已……而发行量更多的乃是各种教辅用书,出版发行各种教辅书也是礼教部的一大职能或者说捞钱的渠道!

全国那么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甭管你是谁,都得人手一大堆礼教部出版发行的各种教辅书。

而礼教部的诸多教辅书籍的出版发行,都是由朝报司来负责的。

所以……人家朝报司的出版业务是很赚钱的……这些出版业务赚的钱可以用来补贴大楚朝报的发行亏损。

嗯,这也是当年礼教部把几乎所有教辅书籍的出版业务都移交给朝报司下属的‘大楚朝报’的原因……就是为了补贴朝报的发行亏损。

所以朝报司办报虽然看似亏损,但实际上人家不差钱……朝报司可不仅仅是一个什么宣传行政机构,而是一个集报纸发行、图书出版的综合性文化集团。

\b采取的商业和行政并行的独特运行机制,朝报司是纯行政机构,但是报纸的印刷和具体发行,还有各种书籍的出版发行,实际上是交给朝报司下属的‘大楚朝报发行公司’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大楚朝报的运营主体,严格上来说,并不是朝报司,而是大楚朝报发行公司,只不过大楚朝报发行公司上头还有一个朝报司而已。

同时朝报司里的主要官员们,也都兼任朝报发行公司的主要职务,两者里的任职官员是高度重合的。

朝报发行公司的总督办,实际上就是由朝报司常务副处长兼任,朝报发行公司的总编辑,也是朝报司的一个副处长兼任。

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行政和商业并行体制,在大楚帝国里也是很少见的。

这种独特的运营机制,导致了大楚朝报在运营上,虽然每年都会出现严重亏损,但是发行公司本身却是不差钱的……可以通过图书出版业务赚回来一大笔钱,有的时候甚至会因为赚得太多,朝报那边又亏不出去,搞的朝报司都不知道拿剩下的利润该干啥,把几个官员可都为难的着急的不得了……

毕竟你这也不是需要盈利的商业公司,而是一家行政和商业并行的非盈利机构,任务不是赚钱,而是搞宣传……你赚那么多钱干嘛?掉钱眼去了?

最后他们一琢磨,直接给朝报的发行价格来了一波降价以此扩大发行量,达到更好的教化成绩,同时又能把钱给亏损出去了,双赢!

如此情况下,大楚朝报对于商业广告,是保持着可有可无,大部分时候宁愿不要的态度。

就算刊登广告,一般也都是只刊登大型官办企业的广告,而且广告内容都是需要进行详细的审核才能刊登。

至于普通企业……是别指望在上头刊登广告了,普通企业连人家朝报司的门往哪开,该找什么负责人都不知道…………人家朝报司,乃至朝报公司就没设立广告部门。

但是,民间各企业,甚至是大量的中小型官办企业,尤其是关系不够深厚的地方财政投资主办的一些官办企业,他们也有在报纸上刊登商业广告的强烈需求……

哪怕是中小型的官办企业,他们想要找朝报刊登广告,那都是不可能的事……两者的政治地位差太多,朝报根本不搭理你。

这年头的大楚朝报,包括省版在内,对于绝大部分楚国人而言是高高在上的……

你看得见,但是你摸不着!

别说是普通人了,哪怕是知府之流的中级地方主政官员,想要找朝报都是摸不着门……

大楚朝报发行公司不差钱,同时又因为过于浓厚的官办属性,而且在地方上还清高的不得了,那些朝报官员根本就不待见那些地方官员……这让广大商家们想要找朝报刊登广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他们刊登广告,为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又有着强烈的需求……最近几年出现了众多发传单模式的商业推广,这让朝报司方面非常警惕,并且持续多年的进行严厉打击。

传单嘛,今天你能发商业广告,明天你就能用同样的方式发一些非主流声音的宣传。

对于任何不在自己掌控之下的渠道,朝报司都是要坚决进行打击的。

所以在大楚帝国里搞小贴纸广告或发放宣传单,你在固定张贴栏里贴还行,小规模散发一些商业宣传单之类的还行。

如果大规模印制散发,是一种风险非常高,轻者判刑挖矿流放,重则枪毙的犯罪行为。

但朝报司的人也知道堵不如疏,所以他们干脆自己办一个地方时效性报纸,来缓解市场上的实际需求,并且继续把渠道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如此就有了孙旭现在所看到的松江商报,一共有双开八版内容,头版自然是万年不变的各种大政策宣传,随后则是常规的商业动态报道,如大企业的变动,市场变动之类的,再过来则是朝报老传统的文艺以及科普内容,然后则是各种细分的招聘、商业合作广告。

这些版面之间,除了头版外,其他的都穿插着一些商业性广告,其中不乏带插图的大篇幅的商业广告。

孙旭对那些广告什么的没啥兴趣,他主要看的还是松江商报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各种商业动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