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九百一十章 归家和不孝儿

第九百一十章 归家和不孝儿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8 04:04:44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正文卷第九百一十章归家和不孝儿四辆马车组成的车队一路出了小县城,很快就行驶在砂石泥土路上。

四辆马车里,宋二牛独自坐着豪华马车,并由他的专职车夫驾车,两个侍女乘坐一辆,管家和随从乘坐另外一辆,还有一辆马车装着大量的行李箱,而四个安保人员有三人驾车,还有一人则是和管家随从们坐一辆车。

宋二牛这一次回老家,可没有想过什么低调,而是怎么有牌面这么来……要不然也不会带着这么多人一起回来。

不带多点人,怎么撑得起场面啊!

而诸多行李也承担着同样的角色,这些行李里除了日常用品外,还有很多宋二牛的衣服以及配饰等等。

身为一个体面的百万富翁,在不同的场合下自然需要不同的着装。

出席传统风格的宴会,就要穿传统的丝绸汉服。

如果是出席商务会议等带有商业气息的场合,那么就会穿上等细羊绒打造的职业装。

在家中普通会客的话,则是穿职业装或汉服等。

光是不同场合里所用的正式礼服,就带了十多套……

\b然后还有侍女,随从,安保人员的随身行李……人家也需要替换衣服不是。

再有就是从美洲携带的一些美洲特产以及礼物,这些都是给父母以及大哥一家子,还有诸多族亲们所准备的。

这么多东西不仅仅需要一辆马车专门运输,顺带其他两辆马车的尾部也绑上了不少的行李箱呢。

\b人多,东西多的情况下,也就需要四辆马车了。

宋二牛又财大气粗,看不上租车行里的廉价马车,直接新购买了四辆新马车连带八匹拉扯的丰州马……价格对于普通人而言自然非常昂贵,但是对于宋二牛而言却是不算什么,加起来其实也不过数百楚元而已,小意思。

这样的车队行驶在乡间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引来了诸多往来人员的瞩目。

透过玻璃窗户,宋二牛看见周边的人纷纷瞩目乃至让行,嘴角不由得浮现了微笑……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庸俗的人,他很喜欢如今的这种场面。

当年在美洲累死累活,甚至冒着被那些罪犯们抢劫等诸多风险,跑到金矿区里去做生意,摆摊都得带着火枪……后续小有身价了也没有混吃等死,而是继续累死累活把生意做大做强,期间不知道受了多少苦难!

当年刚开拓外地市场,到各地推销自家的帆布工装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次被\b人轰出门呢……他流了这么多的汗水和眼泪,受了那么多的白眼和委屈。

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而赚钱为了什么?可不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成为一个人上人嘛!

所以,回老家显摆一二又怎么了,哪怕为此花费了老大一笔钱……往来船票,随从们的花费,再加上礼物花费,还有后续在老家里各种显摆的花费,这加起来估计得大几千楚元。

但是他宋二牛乐意!

\b而如今道路两旁旁人的瞩目,让他宋二牛感觉到这钱没白花。

车队一路前行,虽然走的是砂石乡村土木,不过速度倒也算快,毕竟他老家所在的地方本身地形平坦,道路建设费用比较低廉。

过去三十几年里大楚帝国在道路建设上是持续不断的,哪怕是乡村道路基本也会铺设砂石或煤渣,道路也算是比较宽敞,可以轻松让两辆马车并行。

所以车队一路速度算是比较快,也就是中途有一段平缓上坡的道路稍微多花了些时间。

大概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的车队就出现在了一座村子里。

这就是宋二牛的老家,一个名为双山村的小村子,村子坐落于一个小山谷里,左右各有一座海波不过一两百米的小山头,这也是村名的来源,有两座座小山,所以就被称之为双山村。

\b双三寸在前明时期其实没多少人,因为兵荒马乱导致原来的村落早已经荒废,土地抛荒,只剩下几户人家而已。

帝国收复附近地区后,这里以及周边大片的地区都是因为荒芜或抄没等因素,大部分都变成了官田,然后才陆续有人因为租种官田或分期购买官田而陆续迁移到这里安家落户。

分期购买官田政策,这是一项在大楚帝国统一战争时期里非常成功的政策,因为当初大楚帝国从前明王朝的官府以及权贵以及顽抗士绅,抗税分子手中抄没了大量的土地。

那个时候,大楚帝国官方官府保有的官田,占据了控制区里耕地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

如何处理这些官田也成为了大楚帝国早期农业政策的一大核心问题,最开始的时候大楚帝国尝试过直接分田政策……后来发现不靠谱……获得了免费分田的老百姓们并没有对你感恩戴德,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更没有因此而站在大楚帝国这一边,明军打过来的时候,该跑路还是跑路,该带路的还是会带路……

甚至连农业税都不乐意交!

太过轻易,甚至不用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东西,人们是不会有任何感激心理的,甚至在知道楚国人的免费分田政策后,楚国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免费分田,并且分田的时候丑态百出,尽显人性的丑陋。

为了争夺更好的免费土地,相互之间抄家甚至打架,乃至最后阴阳怪气怪到楚国官府头上来……

再者,当时的大楚帝国官方还在施行军功分田政策……然后将士们发现,自己累死累活,上阵厮杀冒着生命危险要服役好几年,才能够分得一份军功田,而那些普通老百姓屁事不用干也能够获得免费的土地……一下子心里就不平衡了。

最后罗志学亲自拍板,取消免费分田政策,能够免费获得土地的只有开国时期的立功将士。

大量的官田继续由官府掌控,然后租给无地农民,这就是大楚帝国早期里影响深刻的‘改分为佃’政策。

\b随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推出了分期官田购买政策,准许租种官田的人分若干年付款,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官田,分期款项则是由当年收获的粮食里支出。

\b这就是帝国早期农业政策里,更为重要的“分期购田”政策。

随后又出台了政策,购买的官田不能自由转让,只能由直属亲属继承,如果要卖,也只能按照市价卖回给官府,重新变成官田。

而官田在大楚帝国的耕地占比是非常高的,关内十八省地区里的官田比例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后续还不断有地主的土地选择出售给官府,或者是被抄没,而一旦变成官田后哪怕后续再分期出售,那么这种田地也不能自由转让了。

\b这种官田属性的土地不能自由转让,只能由直属亲属继承或者出售给官府,官府回收土地后,再出租或者分期出售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土地兼并。

\b这说的还是关内十八省地区,如果是东北,漠南,西北,中亚,西伯利亚等新占领地区,除了极少数私人拥有的土地外,\b基本是清一色的官田……哪怕是免费分给了新移民耕种,但是这土地移民其实只有使用权,也能让子孙后代继承,但是不能卖给他人!

毕竟官方限制的其实不是继承权,或者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限制的是土地兼并而已。

抑制土地兼并,这是罗志学施政过程里的一系列农业政策,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很多措施看似没啥关系,但实际上都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

\b防止土地兼并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给占据帝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一条最后的保底退路:再不济也能回农村种田,虽然单靠种田想要吃饱穿暖比较难……但总不至于饿死。try{ggauto;} catch(e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