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九百二十五章 超越时代的 炮击

第九百二十五章 超越时代的 炮击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8 05:19:09

承顺三十八年十一月八日,楚军顺利抵达巴黎城下,不仅仅有地面陆军,还有多艘海军战舰,其中包括八艘内河炮艇以及两艘近海巡逻舰。

本来海军是没打算让近海巡逻舰进入塞纳河执行作战任务的,带过来只是用于执行近海作战任务,尤其是日常封锁任务的。

不过进入了法国后,根据内河炮艇部队在前方的水文测绘,发现塞纳河的通航情况非常不错,一直到巴黎的水深航道能够达到平均三米。

而远征军派往欧洲执行作战任务以及后续常驻的近海巡逻舰,乃是海军专门为海外地区打造的通安级巡逻舰,满载排水量三百五十吨,因为是专门为了海外地区打造,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在必要时候进入江河,同时很多海外地区没有配套的大水深港口等因素,吃水设计本来就比较浅,只有两米五的吃水。

从吃水情况以及重心布局来看,这款巡逻舰实际上是介于海船和内河船只的一款战舰,适当保持了航海性能的同时,又降低了吃水增加了一定的火力。

而在轻载的情况下,通安级巡逻舰的吃水甚至能够控制在两米左右,火力配属也比较强悍,前炮座为一门一百毫米舰炮,后炮座乃是一门七十五毫米舰炮,此外还配属了四门三十五毫米单管速射舰炮作为副炮。

强调的在保持一定航海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吃水,确保能够在海外地区更大的适用性,此外保持比较强悍的舰炮火力,以便在必要时候支援陆军作战。

同时考虑到海外部署,可能会遇到缺乏煤炭的情况,该级舰在一系列新建造的浅水炮舰/巡逻舰里还比较罕见的保留了帆装,必要时候可以采用纯风帆动力推进。

该级舰在承顺三十三年首舰服役,因为采用的是铁肋木壳包钢船体,动力系统也是采用成熟,或者说老旧的双胀蒸汽机,因此成本比较低,而海军也大量需要这种低成本适合海外部署的巡逻舰,因此建造数量很大,目前几个批次已经建成了四十多艘……这种通安级巡逻舰其实也是海外地区里最常见,更是那些土著们最多接触的楚军新式战舰。

至于那些真正的远洋战舰,比如那些一千多吨的护卫舰以及都奔着三千吨去的巡洋舰乃至战列舰,这些远洋战舰虽然也遍布全球但实际上这种大家伙一般都承担着战略任务,不会轻易靠近土著的港口乃至进入内河,所以那些土著们看见的机会要少的多。

反倒是类似通安级巡逻舰这种几百吨的近海巡逻舰,在海外的土著控制区里出现的频繁非常高。

因为塞纳河的水深条件很不错,最后海军方面最终决定抽调两艘通安级巡逻舰以轻载的方式驶入塞纳河,前往巴黎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这一次巴黎作战任务,海军的任务也不会比陆军轻。

看似地面上的战斗都是陆军打的,但是海军提供的火力支援可是一点都不少。

之前楚军的一路深入,就是有着内河炮艇部队随时提供火力支援,以及更加重要的保障后勤运输的安全。

如今总数两万多人的地面部队在巴黎方向的作战,他们需要的粮食以及弹药等各种补给品,都是需要海军通过塞纳河运输保障的。

这也是海军这一次前往法国作战,除了带着一大票战舰以及常规远洋运输舰外,还带着不少的内河蒸汽拖轮,还有不少从西班牙那边直接征召的一些木制帆船。

进入法国后,也就地俘虏或征召了大量当地的风帆船只。

楚军如今的后勤补给运输,就是靠着蒸汽拖轮牵引着后头一堆的欧洲当地的木头帆船往返于塞纳河上。

除了维持后勤补给外,海军更是把两艘近海巡逻舰也派到了巴黎方向,准备给海军提供远程火力支援。

虽然巡逻舰的舰炮只有一百毫米以及七十五毫米,看似口径不大,但是海军的舰炮可都是长身管加农炮,有效射程可比陆军的野战炮大多了,可以轻易的覆盖整个战场,观瞄较射热气球的辅助下,可以轻易的对敌军的后方纵深目标,比如军营,弹药库等重要目标进行针对性的炮击。

那些法国人再怎么高估楚军,但是依旧没有想到,他们以为非常安全,距离前线甚至有三四千米远的后方地带,实际上也处于楚军的火力覆盖之下。

八日一大早,早早抵达预定阵地的两艘通安级巡逻舰,就升起了热气球,热气球上的观察员用望远镜横扫整个巴黎,然后通过传声筒向下方的战舰传达了目标参数。

数分钟后,根据诸多数据计算出来了设计参数的两艘巡逻舰开始装填,并抬起了炮管。

十多秒后,一声巨响响起……一发一百毫米的圆柱弹体高爆弹就飞向了天空,以较高的弹道曲线横跨了足足六公里,直接落入了法军的一片疑似军营的建筑当中。

数秒后,又有一发炮弹落下。

两艘近海巡逻舰,利用一百毫米长身管舰炮所带来的优秀射程,直接发起了现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的超远距离炮击。

而这个炮击距离,是法国人战前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过的!

他们甚至都没有对这些所谓的大后方的军事目标进行伪装或防炮措施……毕竟按照这个年代的土著们的想法,这都距离前线五六千米了,这种距离除非前线大军惨败,不然根本不可能再遭到什么炮击。

但是楚军却是通过实战告诉他们,时代已经变了……战争的模式也变了。

你们以为的安全后方,实际上已经不安全了。

不得不说,热气球和长身管加农炮的组合在当代里,是最佳搭档。

有了热气球的高空观瞄,嗯,还得是加上高倍数望远镜的观瞄,那么火炮超远射程就能够很轻易的发挥出来,都不用什么派遣侦查部队前出进行侦查引导,直接升起气球,居高临下观瞄就行了。

楚军在正式的步兵进攻,甚至是常规炮兵发起炮击之前,就先动用了舰炮对敌军的纵深目标先一步发起打击,并且因为法军在后方的准备严重不充分,进而导致了极大的损失。

楚军的观察手没有看错,他们发现的还真是法国人的一个预备部队的军营,旁边还有一座野外军械仓库,里面有不少的弹药。

而这一切,都被楚军的前期炮击给摧毁了……

仅仅是一场远程炮击,就导致了法军当场损失数百人,另外还有一座小型弹药库被炸毁。

就这,实际上前线的战斗都还没有爆发了。

不仅仅如此,楚军的远程炮击并没有结束,实际上这只是个刚开始而已。

海军的舰炮开始利用更远的射程,对敌军的纵深目标,尤其是法国人自以为安全的三千米以外的目标进行密集炮击。

不用多久,地面的陆军的部队也开始对法国人的前部防线发起密集炮击。

第二十七军的一百五十毫米轻型榴弹炮,发出了登陆欧洲后的第一次怒吼,一百五十毫米的榴弹不断的轰击在法军前线阵地上,让法国人在战前自诩已经足够坚固的阵线不断的被摧毁。

首当其中的是法国人的诸多固定炮兵阵地被摧毁的七零八落……这些部署了大量滑膛炮的炮兵阵地乃是法军在巴黎防御作战里的重要一环。

虽然这些都是滑膛炮,但是法国人依旧非常重视,毕竟这是法国人手里仅有能够在远距离攻击楚军的武器了,尤其是其中三十多门从楚国人进口的115毫米滑膛野战炮,因为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千二百米,更是被他们当成了战略武器……可惜的是战斗刚开始就被楚军炮火给摧毁了。

嗯,没错,法军里用的最先进的滑膛炮,乃是从楚国进口的铁制滑膛炮……实际上不仅仅火炮,他们使用的滑膛枪里最先进的滑膛枪,也是从楚国进口的五万多支燧发枪。

也不仅仅法国这样,实际上之前楚国人打的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他们也大量装备了楚**械!

不为啥,就因为楚国人出口的这些军械质量好,性能好。

在大楚帝国执行欧洲贸易自由计划之前,楚国对欧洲的主要出口货物里,武器装备是非常重要的货物种类,以各种燧发枪,滑膛炮为主,然后还有军刀等诸多乱七八糟的武器或后勤物资。

这些楚国出口武器装备,在欧洲里其实很普遍……基本有点实力的欧洲国家都装备了来自楚国的武器装备,只是数量多寡的区别而已。

不过普遍也都没有全数装备,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楚国人的军械都挺贵的,他们一般都是采购部分楚国武器装备主力精锐部队或嫡系部队,其他普通部队就装备本国自产的垃圾货色。

法国人也不例外……

保卫巴黎的八万法军里,有三万人装备的燧发枪是楚国人出口的十三式燧发枪……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乃是目前楚国出口步枪里的中高端型号了,价格比较贵,但是性能也更好,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的击发率。

即便是出口的燧发枪,但是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十三年式燧发枪的,很多土著国家也采购楚国人的燧发枪,但其实都是二年式燧发枪那种中低端型号!

没错,已经拥有三十多年历史,击发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早就已经退出楚军现役,连民兵都不再使用的,在国内直接扔进垃圾堆里的二年式燧发枪依旧还在出口……而且还是目前的主力出口枪械。

素来以出口各种燧发枪的两广武器公司,依旧保留了规模比较大的二年式燧发枪的改装/生产线,源源不断的生产或改装旧枪卖给那些没有什么燧发枪生产能力的土著国家,不少欧洲国家都还在采购这种二年式燧发枪装备普通部队,然后和所谓的高端燧发枪,也就是十三年式燧发枪形成高地搭配。

销量极大!

别说燧发枪了,就算是火绳枪其实大楚帝国都还在生产……而且出口数量虽然比燧发枪少一些,但是也不少,火绳枪这东西在印度以及非洲里卖的很不错,价格也贵,利润超级高。

反倒是比较高端一些十三年式燧发枪因为价格比较贵,出口量少一些。

至于火帽击发枪,大楚帝国依旧没有放开出口限制,暂时没有任何出口……虽然这东西在楚军里已经快要彻底退役了,但毕竟还没有完全退役不是,所以这东西暂时不可能出口的。

法国人拿着从楚国进口的燧发枪和滑膛炮,并把这些武器当成核心武器来抵抗大楚帝国的进攻,听上去就很喜感,但这却是现状,而且是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区的现状。

这也和楚国人出口军械没啥顾忌,甭管你是不是敌人或者是潜在敌人,只要你给钱我就敢买……

就连俄罗斯人,这个严格上来说和大楚帝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二十几年,直到现在双方都还没有签订和平协议的国家,其实也大规模进口并使用楚国的武器装备。

实际上两国很早就没有处于大规模战争状态了,楚国一路打到乌拉尔山脉后就主动停止了继续西进……主要是距离大后方太远,而且铁路还没有修到前线,后勤运输太难……所以干脆就先停止了继续西进,等待后头的中亚铁路修到乌拉尔山脉再说。

俄罗斯方面都是一直想要寻求和大楚帝国签订和平协议,但是大楚帝国没搭理他们……

如今双方的关系其实很奇怪,大楚帝国一方面和对方保持各种贸易,甚至是军械贸易,另外一方面又不和他们签订正式的停战协议之类的,偶尔还打一打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至于为啥?

主要是大楚帝国的高层一直都不认为帝国和俄罗斯方面处于大规模战争状态,没必要专门签个什么和平协议,麻烦费事浪费藩务经费……

如果你说这种小打小闹的武装冲突算是很正式战争……那么类似的事情帝国每年都要干无数次,要是每个土著国家或部落挨打了然后都跑过来找帝国求和签署和平协议,帝国礼教部藩务司的官员也不用活了……得累死他们!

藩务司的官员们也很苦逼的,在帝国内的政治地位本来就不咋地,平日里的办公经费也少,编制人员也少,偏偏还要全球跑……所以为了节约办公经费,更是为了让有限的藩务司官员不至于活生生累死,所以很多时候藩务司的官员们其实是不承担什么土著国家的正式政权,更别说什么和对方堂而皇之的签署什么协议了。

要不然随便来一个阿猫阿狗的土著小屁国,就要和帝国进行正式的外交接触,如果多来几次外交谈判,往来的船票费就不少……

藩务司表示这样的外交关系不要也罢……

反正要打的时候直接打过去,不打的时候就回家,该做的生意甭管有没有停战协议,是否处于战争之中都会做。

主打的就是一个节约藩务经费!

这就搞的很多土著国家很无奈……有时候你想割肉求和都找不到人……

当然了,这只是对于一些小国家比如非洲那一票乱七八糟的土著以及印度土著,或者是楚国方面不愿意签署停战协议的大国家,比如俄罗斯。

如果是西班牙,法国这些国家,楚国还是会很正式的和他们签署各种协议的……前提是对方答应签署这些比卖国还惨的协议。

法国人就不愿意签,然后就挨打了!

十一月八日的这一场炮击作战,法国人按照传统管理连楚军的人影都没见到就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非常狠的炮击。

等到傍晚时分楚军的炮兵部队以及舰炮部队鸣金收兵,法国人悲催的发现自己连楚国人的步兵都没看到,就已经损失惨重。

被寄予厚望的滑膛炮兵部队,一共上百门各种野战炮一炮未发,就被摧毁的差不多了,这火炮的损失其实都还是小的,毕竟楚军发射的都是半穿甲弹或爆破弹,对炮管这种铁家伙其实损失不大,顶多就是炮架被砸坏,但是很多火炮换个炮架其实也能用。

但是炮兵阵地以及炮兵本身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而炮兵损失大量,就算火炮还完好也很难发挥什么大作用了。

更别说法国人还不一定有能力从被摧毁的炮兵阵地里,从废墟中把保存比较完好的炮管挖出来,然后再配上新炮架继续作用。

前线的炮兵阵地损失巨大,后方的损失同样也大,隔着前线几千米外的各种兵员,仓库都是被摧毁严重。

甚至巴黎城内的普通城区也是遭到了楚军一定的炮火袭击,导致大量的建筑损毁。

值得一提,这年头的巴黎城其实不大,而法军数量又多,因此法军的布防其实并不是说直接龟缩在城内,而是围绕着城池进行的。

防御体系的主体并不是城池本身,而是围绕着城市的一系列外围防御堡垒,炮台等工事。

至于八万兵力都龟缩在小小的城池内……楚军表示这种目标更好打,直接覆盖炮击整个城市就行了,甚至都不用进城。

如何在楚军猛烈炮击中保卫小面积的古代城市,实际在楚国统一战争时期里,明军就已经给出解决方案了:在城市外围修建大量的防御节点,并联系起来,同时挖掘大量壕沟,构筑防榴炮工事;尽量把防御纵深延伸出去,要不然躲在城内迟早都是被活生生炸死的命。

毕竟这年头的城市……嗯,除了楚国自身以外,各种土著国家的城市规模其实都很小的,几万人的城市就已经大城市了。

很多中小城市其实还是传统古代的那种堡垒城市,就是有着城墙保护的那种,这种城区面积普遍都很小,楚军一个炮灰覆盖下去,能从城东打到城西……

而且城区内的建筑对士兵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保护作用。

这年头各土著国家的城市大部分都是木头建筑,只有少量石头建筑,都是一些教堂、行政建筑,而民间建筑其实都是木质建筑,对抗炮火的能力几乎为零。

这一点在欧洲地区尤其明显……相反在西亚,北非一带地区,他们的土著城市石头建筑比较多……主要是那片地方缺乏木材,所以建筑只能用石头。

但是欧洲又不缺乏木材!

所以在近代以前的欧洲城市,其实和东亚古代城市差不多,都是以木头建筑为主。

欧洲城市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并且出现了水泥之后,各种石头,混凝土建筑才大量出现,如此在二战期间才能够在欧洲战场上看见大规模的城市巷战。

而在古代,根本没有巷战这么个说法……进攻方放一把火过去就把城市给全烧了,用不着打巷战!

只是欧洲那边保存下来的古代石头建筑,尤其是教堂,城堡之类的比较多,就给后世部分人一个错觉,欧洲人自古以来都是石头建筑多,实际上不是这样……你没看见欧洲人的古代木制建筑,那是因为这些木制建筑都没能保存下来……

在十七世纪的当代法国也不例外,巴黎城里的诸多建筑里,除了极少数宗教,行政建筑是石头的外,其他的大量普通建筑其实都是木头建筑,面对楚国人的猛烈炮击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其他绝大部分土著城市,比如不久前楚军攻克的勒阿弗尔,这个港口城市在楚军炮击之后,烧了足足三天的大火……为啥能烧三天,就是因为木头建筑多啊!

这是材料供应以及生产力的问题,和建筑风格,审美之类的没啥关系。

你说古代乃至近代华夏木头建筑多,但是你再看近代后的华夏城市,清一色的钢筋水泥丛林……随便来一个那都是巷战的天然战场。

嗯,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现代国家的城市……

而面对楚军的猛烈炮击里,尽管楚军前期的炮击并没有针对城区里的普通建筑……毕竟弹药也挺贵的,打击军事目标还不够用呢,不会随便浪费在一些没啥危害的普通建筑上。

但是楚军炮兵也不都是炮术精良,火炮的精度也不是都能控制的非常准,所以打击一些城区军事目标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有炮弹打偏然后击中诸多的普通建筑。

这些木头建筑没啥抵抗炮击的能力不说,而且还很容易起火……

于是乎,等第二天炮击巴黎的时候,巴黎城区好多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持续的炮击,惨重的死伤,燃起的大火,这些都不断的压迫着法国人的神经。

而最让他们感到恶心的是,直到如今,楚国人的步兵依旧没有发起进攻,基本都待在大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之外,连人影都见不着……

这一场所谓的巴黎战役开始到现在,法国人从头到尾都是单方面承受炮击。

这种光挨打不能还手的场景,法国人自然无法接受。

所以第二天傍晚的时候法国人发起了反击,他们派出了骑兵试图快速袭击楚军前线的炮兵阵地。

这意味着,已经持续两天的巴黎站意思,双方的士兵终于是要近距离接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