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一十章 郁巡抚暗访

第一千零一十章 郁巡抚暗访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郁新在延平府南平县?

不,郁新早在十日之前就已经进入了建宁府境内,只不过盘查人员被安全局所控制,并没有传讯出去罢了。

郁新没有直接前往建宁府的府治建安城,而是带林旭等人前往了建阳。

建阳是大明造纸、印刷中心,这里的纸张不仅直供皇宫大内,还供着朝廷六部等衙署,更在民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南京、苏杭等地外的重要文化中心。

建阳造纸、印刷发达,是多因素的结果。

首先是自然条件充分,比如建阳北洛里和崇政里生产适宜制造纸张的竹子,造纸业高度发达,而这也就为印刷提供了支持。而在崇泰里,更有一批精良的制墨作坊,可以满足印刷所需各种墨。而在建阳,还生产梨木,这种木料又是雕版的优质板材。

其次是历史原因,别看风云变幻,天下纷乱,但建阳自唐朝后期至明代建文时期,并没有经历过几次战火,太平之地,自是吸纳了大量文人迁居,并兴办教育,带动了印刷、造纸需求。

当然,建阳在洪武年间是不错的,但并不如意,毕竟整天雕版印刷一些《大诰》、《大明律》、四书五经之类的,实在是没多少活力,想搞搞带点颜色的书朝廷又不允许,抓住还可能掉脑袋。

现在好了,朱允炆放松了管制,一些有点点露骨的书也可以刊行,加上接连几年的文教,大扫盲的推动,社学的兴办,让民间对各类书籍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才有了建阳繁荣的景象。

郁新对于建阳的情况很是满意,这里虽然被鼠-疫冲击,但建阳知府卢俊生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第一时间派人封锁了各处进入建阳的要道,并安排里长、衙役昼夜巡视,成功将鼠-疫阻击在外面,保护了建阳近十万百姓。

郁新并没有亮明身份,而是让安全局开路,进入了建阳城。

几乎每一条街上,都有书坊,什么勤有堂、尊德书堂、敬善书堂、进德斋、归仁斋等等,看似没有多少生意,但他们却都是做大买卖的,只要外地行商来了,开出一笔买卖,就足够养活书坊几个月。

郁新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慎独斋,迈步走了进去。

掌柜熊振业闲着无事,正在书坊里翻阅《洪武英烈传》,正看得津津有味,感觉眼前一暗,抬起头看了看郁新,合上书,笑迎:“难得有客来。”

郁新低头看了看,见是《洪武英烈传》,开口道:“这本书不错啊,记述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一干开国功勋与无数军士浴血奋战之事,身为后人,蒙其福泽,是应该谨记于心。”

熊振业见郁新也看过《洪武英烈传》,笑意更浓:“是啊,先烈历经千辛万苦,付出无数人的性命,这才打下了大明基业,我们坐享太平日子,是应该感激他们,忘记历史,就是罪人啊。”

郁新拍手:“好一句忘记历史就是罪人!凭着这句话,就当得起老夫一礼。”

说着,郁新作揖。

熊振业连忙还礼:“不敢当,只不过是感慨之言。这位先生有所不知,先烈走去不过数十年,这人间遗忘他们的就有了无数,甚至认为现在的太平日子是应得的,呵,他们也不想想,若不是先烈拼了命打下这江山,他们将会继续被异族奴役,说是人吧,活得没个人样,说是畜生吧,可偏偏口吐人言!”

郁新凝重地点头,若有所问:“有些人忘记了祖辈,忘记了过去的耻辱,他们不配为人!太平日子,是杀出来的,是无数军士守出来的,不是胡虏恩赐来的!可我看这建宁府,似乎隐隐不太平。”

熊振业脸色凛然:“难道说,先生是从外面进入建阳城的不成?”

郁新托词自己是京师来的医者,入建阳府看看情况。

熊振业这才放心下来,见郁新身后的人还有些距离,便压低声音说:“建阳城并无鼠-疫,先生还是早早脱身的好。”

“为何?”

郁新不解。

熊振业哀叹一声:“先生还是莫要多打听。”

郁新没有追问,打探道:“既如此,那就不打听。这书坊还过得去吧?我看街上书坊不少,人却不多,生意可还能做?”

熊振业见是询问书坊,犹如找到了人倾诉,滔滔不绝:“生意还过得去,只不过今年可能不如往年。因为封禁的缘故,许多外地行商进不来,我们的书也出不去,想要缓过气来,至少要明年了。但明年生意却未必好做啊,朝廷收了竹山,想要造纸可要缴纳一笔钱钞,购买砍竹权,而这砍竹权年年涨价,书坊怕也要涨价啊。”

朝廷收了竹山,这事并非虚假,不仅是竹山,但凡是山,是矿,都被朝廷收了。开矿需要先买开采权,这是朝廷从矿山中取利的重要方式,砍竹子,自然也需要砍竹权。

但矿山利润大,朝廷收取的钱多,竹山利润小,又事关造纸与教育大计,朝廷并没有征收多少钱,百亩竹林也就象征性地征收五两钱钞,这对于造纸业来说,完全可以承受,何况砍竹权购买一次最低五年,五年五两,根本就不算什么。

郁新看着熊振业,问:“我听闻朝廷的砍竹权并不贵重啊,一百亩五两钱钞,而且在购买期间,不更改钱钞,不重复、增加增收。”

“啥?一百亩五两钱钞,你开什么玩笑?是一亩五两钱钞!朝廷说不增加,呵,那也只是说说而已。”

熊振业如同看傻子一样看郁新。

“一亩?!”

郁新瞠目结舌,朝廷文书明明是一百亩,为何到了建阳反而成了一亩?

熊振业忧心忡忡:“前年时,一亩竹林也就二两钱钞,说好的五年,可去年就开始涨了钱,今年又涨价,明年更是直取五两钱钞,听造纸的行当诉苦,他们中一些人已经打算不干了。”

郁新担忧不已,一些造纸行业的人不干了无所谓,转行再就业,但如果形成风潮,直接波及到整个建阳的造纸业,那问题可能会很严重,就目前来说,南京、杭州、苏州、吉安等地都在发展造纸业,但没有一地可以取代建阳!

建阳的造纸业垮塌,说小一点,导致造纸、印刷、制墨等行当破产,往大了说,可能会直接影响大明文教的进程!

文教的重要载体就是教材,而教材的刊印又是以造纸为基础的,就连朱允炆都在用建阳的纸张,这里倒闭了,你让朱允炆用草纸写文书敕令吗?

“等等,你刚刚说的是一亩?”

郁新抬手打断了诉苦的熊振业。

熊振业点头,有些不耐烦:“确实是一亩啊,不过你想想,一亩二两钱钞买五年,造纸行当还是可以买得起的,毕竟毛竹生长快,每年都可以砍来用,摊平下来也用不了多少。可禁不住官府年年涨价,重复征收啊。”

郁新面色阴沉,好啊,一百亩成了一亩,还违背朝廷禁令,涨价、重复征收,这可是布政使司的罪证!

“这些事,可信吗?”

“呵,还用可信不可信,随便找一个造纸作坊打听下就知道了,不是我说,官府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都得关门啊。”

熊振业很是忧愁。

建阳纸张、书籍、墨宝等在大明其他城中有名,凭借的是其质量与较低的价格,可如果价格优势被摸抹平了,那建阳在民间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削弱,到时候外地商人流失,建阳地位将不保,继续做这营生,恐怕是入不敷出。

郁新转身看了一眼身后的郭纲,郭纲了然,走出慎独斋安排人去调查。

“我在来的路上,听闻一些百姓说,建阳知府卢俊生是一个贪婪暴虐的人,经常欺压百姓,这砍竹权连连涨价,想来也是他做的吧,怎么就没人上报朝廷查一查此事。”

郁新拿起一本书,坐了下来。

熊振业嘘嘘两声,连忙说:“这位先生可不敢冤枉好人,卢知府在建阳是个好人,砍竹权的问题一直都是由布政使司直接管辖的,与卢知府并无关系。”

“哦,那你的意思是说布政使司有问题?”

郁新锐利地目光看向熊振业。

熊振业被强大的威势所震慑,后退一步,嘴角哆嗦两下:“你,你到底是什么人,医者可不会关心这些事!”

郁新呵呵笑了笑,淡然地说:“有些医者治标,有些医者治本。我来福建,是来治本的。若你不介意,可以称呼为我郁先生。”

“郁……”

熊振业眼神猛地瞪大,朝廷高度重视福建三府鼠-疫,并派郁新巡抚福建,这种消息早就传开了。做买卖的,谁没点消息渠道。

郁新,他是郁新,内阁大臣,福建巡抚!

“郁巡抚,我,我什么都没说过,你就可怜可怜我,莫要再问了……”

熊振业不想与官府打交道,连忙推脱。

郁新一拍书面:“可怜你,谁来可怜福建无数百姓?我见你有几分学问与见地,想来还是有点骨气的吧,怎么,《洪武英烈传》都没有给你一点点敢于战斗的勇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