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这是大明,它也配?

皇宫内喜气洋洋,吕太后亲自去天界寺上香,马皇后不甘于后,直接拉去了十几车的好东西。

朱允炆不知道自己得了一子一女佛祖有什么功劳,一个个往天界寺送东西,到头来还不是便宜那些光脑袋的?

贤妃诞下一子,朱允炆起名为朱文堂,堂正。

伊真儿诞下一女,朱允炆起名为朱青菡,如莲。

朱允炆很是高兴,对于朝廷中事的一些小事也不再过问,直接交给了内阁与六部,整日里待在后宫里,陪着贤妃、伊真儿与孩子。

解缙、杨士奇都是处理政务的能手,诸多事处理的很是合理,像是弹劾朱高炽太胖,穿衣服起皱不合礼仪,指责国子监总是要钱,没个节制,工部缺少木料,户部不给钱,耽误京师营造,西疆省提议与帖木儿帝国开设互市,换取粮食以充军……

有些无伤大雅的事,干系不重大的事,朱允炆必然会同意的事,解缙、杨士奇就直接批复,然后递送武英殿,只等朱允炆审阅之后用印,便可发至通政司。

内阁为朱允炆争取到了清闲的日子,可惜,这些清闲十分有限。内阁解缙、杨士奇都是知道轻重与分寸的,什么事可以直接批复,什么事需要奏请,什么事需要当面商量,这都需要具事而定。

王仲和造反的消息传入京师,如此大事件内阁自是不敢擅专,也不敢直接批复,只好求见朱允炆。

朱允炆将安全局送来的急报看过之后,交给内侍,然后起身前往武英殿。

礼毕后,朱允炆落了下来。

解缙、杨士奇见朱允炆有些疲惫,不由地关问几句,无外乎是保重龙体之类。

朱允炆打了个哈欠,笑着说:“无妨,只不过是熬夜多了些,说来奇怪,这婴儿浑身无力,站都站不起来,可夜里哭起来可是能折腾。”

解缙与杨士奇深有同感。

杨士奇拿出一份文书,递了上去:“皇上,收到福建急报,王仲和于建安城造反,建宁左卫、右卫已成叛军。”

“召铁铉、杨荣、刘儁、徐辉祖。”朱允炆看向内侍吩咐之后,又对解缙、杨士奇说:“不久之前,安全局也送来了王仲和造反的情报,主政一方的布政使,竟也想要学唐朝刺史割据一方,呵,他还真是胆大妄为。”

解缙、杨士奇也很是不理解,太平天下,就凭着你王仲和几句忽悠,称兄道弟,钱财勾结,就能把所有人给绑在一起了?

这种结党造反,连接彼此的只是细微的绳子罢了,可造反的结果,面对的可是纯铁的锁链。王仲和走到这一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铁铉、徐辉祖、杨荣等人受召入殿,商议对策。

解缙有些担忧:“王仲和毕竟经营福建多年,党羽众多,其此番造反怕声势不小,朝廷应发京师讨伐,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朱允炆微微皱眉,解缙在军事方面缺乏洞察力。

杨士奇表现得倒相当平静:“臣以为动用京师就没这个必要了吧,水师就在东南集结,只要命水师上岸作战,以天子之师讨伐逆臣叛军,如日照初雪,消融只在片刻。”

徐辉祖不同意:“王仲和手中已经有了万余军士,若依靠其他省卫所,未必能建全功。臣愿领五千骑兵去讨伐王忠和!”

铁铉看着积极请战的徐辉祖,狠狠瞪了一眼,你有什么好嘚瑟的,谁不知道王仲和带领的是乌合之众,也就是欺负欺负老百姓,真遇到主力军队,必是不堪一击,想要抢功劳,你徐辉祖也太不要脸了吧,你家该低调低调了。

“皇上,臣以为不需劳京师远征,只需命水师与江西都司,东西夹击即可。”

铁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允炆微微点头,看向沉默的杨荣:“如此大事,你不出点主意?”

杨荣笑着说:“若是大事,皇上也不会哈欠连连了。想来在皇上心中,王仲和叛乱不值一提,各中事或不需我们操心,郁巡抚在福建,凭他的才能,想必能稳妥处置。”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杨荣这双眼毒辣的很,他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在于,他即懂人心思,还懂军略,当这两点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大部分判断都是站得住的。

段云出京,岳四海出京,都是朱允炆越过兵部、五军都督府直接下旨安排的,铁铉、徐辉祖并不知情,他们以为朱允炆尚毫无防备与后手,但杨荣却不同,他看出了朱允炆的轻松,对王仲和问题的不屑。

朱允炆抽出了一份文书,在手中摇晃了下,说:“福建之事,郁新必能处置。朕今日召你们而来,所要讨论的要事并非是福建之事,而是大琉球岛之事。”

解缙、杨士奇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神中的惊讶。铁铉与徐辉祖低头思索了下,也明白过来,朱允炆应在福建留了后手,郁新的背后不是空无一人。

不过,皇上啊,你确定讨论的是大琉球岛,而不也是小琉球岛?

铁铉小心翼翼,提示朱允炆:“水师东南备战,一旦出兵,小琉球岛指日可下。据最新情报,小琉球岛西部平原和东部沿海平原,适合种植水稻,可一年二熟、三熟,可作为一粮仓之地……”

朱允炆摆了摆手,打断了铁铉:“朕说的并非是小琉球岛,而是大琉球岛,是中山、山南、山北三国的大琉球岛,你们且看看这一封文书吧。”

解缙接过文书,展开看了看,不由地面露惊讶之色,转给杨士奇等人看过,众人皆是有些震惊。

朱允炆面色变得严肃起来:“这是山南国国王汪应祖亲笔所书,请求大明拯救山南、中山、山北百姓。国书之中提到了一点,想必你们也看到了,汪应祖说,陈祖义海贼团就藏匿在中山国,背靠中山王武宁制造大船,意欲吞并山南、山北,并威胁大明水师!卿等如何看?”

徐辉祖咬牙切齿:“陈祖义!皇上,水师在南洋调查多年,在东南追索多年,一直都没有找到陈祖义的踪迹,不成想他一直都藏匿在中山国。按朝廷文书,凡藏匿陈祖义海贼团之人,是为大明之敌人,凡藏匿陈祖义海贼团之国,是为大明之敌国!”

“对待敌人,唯有刀兵!对待敌国,唯有战争!臣恳请皇上,念及阳江战死的军士,念及被掠走多年的阳江造船厂匠人,命水师转向,先灭中山国,再图谋小琉球岛!”

铁铉看着汪应祖的国书,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按理说,琉球三国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谁愿意吞并谁,谁想要灭了谁,那都是他们自己的命,大明不方便直接介入。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陈祖义的出现已经让事情变得失控。

中山国就那点地盘,人口还不如北直隶一个大的县多,他们拿什么财力、匠力去制造大船?再说了,你们都用小木船用了不知多少年了,突然改用大船,这不合适啊。

如果说背后没有一批高明的船匠,这是说不通的。恰巧,大明的一批船匠被掠走了,不管是不是真的,这件事必须由大明水师亲自去调查,派遣官员找武宁对话,那是没任何作用的。

可如果发兵攻打中山国,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恐怕很大,南洋诸国会不会认为这是大明新一轮的扩张与占领,他们会不会过于担忧大明,继而从服帖转为畏惧,畏惧到了极限,就是战争。

南洋不能乱,那里山多林多,环境潮湿,乱起来可不好平乱,到时候远航贸易不好整,再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海贼,就麻烦了。

铁铉忧虑朝廷攻取中山国的影响,慎重地说:“皇上,臣知陈祖义极有可能藏匿在中山国,水师必群情激奋,意欲讨伐之。然虑思长远,朝廷是否可以只取陈祖义而不取中山国,以避免南洋震动。”

朱允炆看向铁铉,冷冷地说:“中山国国王武宁明明知道朕的旨意,他清楚收留陈祖义的后果,可他依旧选择这样做了,这是一个藩属国对待宗主国的态度与做派吗?窝藏贼寇,还是大明三令五申必杀之贼寇,他武宁敢做,就应该敢承担后果!”

铁铉哀叹一声:“若是如此,南洋诸国恐怕不安啊。任谁看大明水师咄咄逼人,强势灭国,也会忐忑难眠,到时恐起风波,不利贸易往来。”

朱允炆对铁铉的看法很是不赞同,他是文臣,过于信仰怀柔以收天下人心,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丛林法则。

大明想要成为超级强国,超绝于其他西方诸国百年、四百年,乃至长远,就必须改变过于怀柔的一面,展示自己霸道的一面!

忤逆大明,大明还得陪着笑脸凑上去,说你别生气,别生气,有事好商量?!

不!

朱允炆不需要缺钙,不需要眼睁睁看着有人打了大明的百姓,只能气得拍桌子,摔椅子,抗议,再次抗议,谴责,严重谴责!

这是大明,是大明王朝,区区一个小小的中山国也敢欺负大明?

呵,它也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