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四十章 由照身帖推测

第一千零四十章 由照身帖推测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血雨腥风的岁月里,无数冤魂不散,凝聚出来的暴戾、杀戮、复仇、野心、疯狂,在一颗颗心脏中跳动,噗通,噗通,血流入心房,又被泵送至一一条条血管,浮现在脸上,是青筋,凸显在眼里,是血丝。

毛瑞瞪着发红的眼睛,紧握的拳头很想砸碎这个世界,身后说书人赢来满堂喝彩,端茶的伙计站在远处等待招呼,楼下过往的行人脚步匆匆。

周密使抬手扶了扶帷帽,用冰冷地声音说:「你认为,我们对一个孩子下手合适吗?」

毛瑞呸了一口:「你顾忌这些,洪武朝时死了多少人,那里有多少是孩子?你以为朝廷没有杀孩子,你以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都有一个好下场吗?周密使,不要忘记了,我们办的事,绝不能有半点仁慈!」

帷帽点动了下,周密拿出一张宝钞放在桌子上,起身说:「王仲和被抓,你已经不安全了,还是早点离开京师为上。」

毛瑞端起酒杯一饮而下,毫不在意:「王仲和又如何,他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大业,仅凭着我一个名字,又能奈何?只要我用其他照身帖行走,没有人能发现我。」

周密使看了看毛瑞,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走向一旁的隔间,关了门之后,再没有走出来。

毛瑞一直在等,可迟迟不见周密使出来,刚想起身,顿觉腹中绞痛,浑身冷汗直下,紧咬牙关,整个人倒在地上,不断抽搐着。

说书人正讲得精彩,没有多少人看到这一幕。倒是一旁喝茶饮酒的人见到,连忙喊了伙计,伙计见状,还没等找人送去医馆,毛瑞已是气绝身亡。

从毒发至死,一句话都没有留。

小茶楼对面楼上,一扇窗缓缓关闭,帷帽摘下,露出了一张-坚毅而冷漠的脸,双手搓了搓,坚毅散去,冷漠消失,转而变得温和、阴柔。

「暗杀朱文奎吗?」

声音轻微,透着犹疑不定。

大白天,喝个酒茶死了个人,自然引起了应天府府尹的关注,可衙役前脚跟到,还没勘察好现场,安全局的人就到了。

刘长阁看着死去的毛瑞,从怀里拿出一张画像比对了下,对一旁的汤不平说:「是毛瑞,看来有人在清理尾巴了。」

汤不平弯腰检查着毛瑞的尸体,又端起酒杯闻了闻,起身看向刘长阁:「钩吻之毒,用量不少,这里还应该有一个人在场。」

刘长阁重重点头,找来伙计询问,得知有一头戴帷帽,不露面目之人曾在此与死者对饮,至于两人说了什么,并没有听清。

「查!」

刘长阁有些愤怒。

毛瑞死了,不死在京师之外,而是死在京师之内,这是对安全局**裸的宣战!

刘长阁很清楚,有人在通过杀人告诉安全局,你们不是在追查毛瑞,现在我把他给杀了,你们还怎么查?

暴露的,即是被放弃的。

这一群人手段阴狠毒辣,隐在暗处如同毒蛇。现在,他们就在京师!

半日之后,京师安全局的全部力量被动员起来,一个个地痞流氓、市井恶霸率先倒了霉。可无论安全局如何调查,如何挖地三尺,都没有找到杀死毛瑞的人。

信息太少,身高七尺左右,消瘦,头戴白色帷帽,只有这一点点可怜的信息,找人询问,都问不出个结果来。

但安全局也不是没有收获,在毛瑞身上找到了五份照身帖,分属福建、江西、广西、南直隶、北直隶。

照身帖的名字不同,可简画的头像却都是毛瑞。

在大明想要办下来照身帖,无论是在京师户部,还是其他地方布政使司、各地府县,都需要其他人联名,如一家人集体办理,联名在内,背后写明

了家属名字,若一家只剩下了一个人,则需要邻居或其他人联名。

这种联名类似于担保,是「连坐」里延伸出来的办法。

毛瑞的每一份照身帖之下,都有联名,这些人是不是与古今有关,是不是对朝廷心有怨恨,还需要深入调查。

在古代,没有计算机数据库,无法控制一个人只有一份照身帖。朝廷虽然在人口户籍管控方面很是严格,寻常百姓想要补办照身帖的程序颇是复杂,还需调查核实,但总有一些人拥有特殊的手段,比如走后门。

安全局总部彻夜灯火,寒冬之下,依旧忙碌不休。

刘长阁、汤不平等人遇到了困境,找不到新的线索,调查陷入僵局。

霍邻加入了情报分析,来回翻看着五份照身帖,时不时拿起放大镜仔细看。

刘长阁叹了一口气:「如此庞大的力量却找不到一个人!」

汤不平看向刘长阁:「大琉球岛的事应该已尘埃落定,庞焕应该在回来的路上了吧?」

霍邻眉头微皱:「庞焕,那个传说中的血手阎罗,他在大琉球岛?」

刘长阁拿出了一份保密文书,递给霍邻:「你现在是安全局中的重要人员,有权限知晓一些事。只不过你要记住,保密之事,绝不准外泄。」

霍邻接过之后,文件里记录了庞焕、顾云化名陈二宝、陈大宝潜伏陈祖义身边的事,不由地敬仰起来:「英雄豪杰啊!」

庞焕、顾云的身份随着水师奉旨出征大琉球岛已经不再需要最高级别的保密,他们在配合水师完成任务之后,将会返回京师,结束长期的蛰伏生涯。

霍邻听说过庞焕,是安全局中少有的聪慧之人,就是手段有些阴狠,杀人不眨眼,人称血手阎罗。

「调查毛瑞与古今同党,不需要麻烦庞焕。」

霍邻将文书递给刘长阁。

刘长阁有些惊讶地看着霍邻,问:「莫不是你有办法?」

霍邻指了指桌上的照身帖,严肃地说:「这五份照身帖都是毛瑞的,但仔细观察办理照身帖的时间,看其刮痕、磨损、磕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毛瑞一直都在各地游走。为了不引起地方注意,他更多选用当地照身帖。」

刘长阁、汤不平认真听了起来。

照身帖是入城的重要信物,许多城门、关卡处都会检验照身帖。若是人是所在省的照身帖,城门查验会轻松许多,挥挥手就放过去了,可若是外地照身帖,则需要仔细查看、盘问与记录在册。

这些方法,原本是应对商人的,一直保留了下来。

霍邻拿起一份照身帖,严肃地说:「你们且看,福建与广西的这两份照身帖,使用很是频繁,已有一定磨损,说明他在这两个省份活跃过。而磨损最严重的还是南直隶,很显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都在京师或京师附近。」

刘长阁心头有些压抑。

毛瑞长期活跃在南直隶,可安全局并没有发现过他的存在。要知这里是安全局力量最集中的地方。能将一个人的隐藏在太阳底下,这不仅需要胆量,还需要其他人帮忙与配合,制造一个全新的身份。

不用说,京师之中一定还有他们的人。

霍邻拿起广西的一份照身帖,疑惑地说:「这份照身帖有些奇怪,办理的时间是建文六年一月,可以说是最早的一张照身帖,但毛瑞却很少应用这一份照身帖。」

汤不平意识到了什么:「你是说,在建文六年一月时,毛瑞人在江西,或者说,江西是他的藏身之地?」

霍邻将江西的照身帖递给汤不平,认真地点头:「若我没有猜错,毛瑞的这一份照身帖已经暴露了他的所在,只不过因为他改

名为毛复,自以为安全,就留下了这份照身帖。我建议安全局沿着这一份照身帖所在的地方去查一查。」

「江西哪里?」

刘长阁询问。

汤不平仔细看了看地点,不由地脸色有些难看,沉声说:「吉安!」

刘长阁眉头紧锁!

吉安,毛瑞选择在这里,到底是为什么?是因为有人给他提供庇护,还是因为其他?

朝廷中不少人是吉安人,比如解缙,比如杨士奇,而这两人,又是现下内阁大臣,朱允炆的近臣。

「此事应该与内阁那边没有关系,他们还不至于参与到这种肮脏的事中来。」

霍邻肯定地说。

解缙清楚朱允炆的能耐与智慧,又是红人,什么古今不古今,这个家伙能给解缙带去的只是杀头的危险,以解缙谨慎的性子与当下的地位来说,绝不可能跳到坑里去。

杨士奇更不可能了,此人忠厚仁孝,更是朱允炆一手提拔与培养出来的,士为知己者死,杨士奇是知恩之人,他入内阁,从不张扬,办事认真低调,这是满朝皆知之事,何况杨士奇在江西都没什么产业,别看杨士奇四十多了,一大把年纪了,他老婆也不过是刚怀孕,至今还没后人。

不过吉安的位置确实很重要,这里是文教盛行之地,若是古今在那里安排一些人,很容易通过科举混入朝廷,这对于朱允炆乃至整个大明都是极为危险的。

霍邻看向刘长阁与汤不平:「江西是需要调查的,但最应该关注的还不是江西,而是北直隶。」

刘长阁有些疑惑。

霍邻将最后一份照身帖拿出来,夹在手指之间,严肃地说:「北直隶的照身帖,时间是建文七年九月!」

九月?!

刘长阁、汤不平有些悚然。这个时间节点说明毛瑞在两个月之前去过北直隶!

他去北直隶做什么?

北直隶有什么事值得古今的人去关注?

汤不平脸色有些苍白:「北直隶有两件事是安全局最重要的事,第一件事,确保新都营造顺利!」

刘长阁脸颊上的肉不断抖动,一拍桌案:「他们真是无法无天!」

霍邻清楚,第二件事是确保朱文奎的绝对安全。

过了年,朱文奎就是十岁了,年纪虽然不大,但已表现出担当与勇气,他离开了舒适的京师,留在了大工程营造之中的北平。

那里匠人很多,征调的民力很多,官员很多,商人也很多。无数人都在那里汇聚,身份难辨,一旦朱文奎遭遇危险,那朱允炆可是要发疯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