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编外卫融(二更)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编外卫融(二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白莲教何止百足?

佛母、韩天父、余丑母与王金刚奴等虽然死了,一干天王、护法也被砍了,但白莲教的教众没有死,他们不死,如灰烬待燃。

现在,有人吹了一口气,灰烬开始露出了红色的火光,正在点燃**,准备再一次惊动天下。

而吹这口气的人,正是朱允炆。

没错,建文朝七年,朝廷、卫所、农民、商人,生活都比以前好过多了,整个大明王朝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尤其是商业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国子监引领初级工业,社学、县府与国子监构建人才梯队,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与国土扩张,都给大明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但是,伟大的背后,依旧有着无数的牺牲与痛苦。

西域之战,征用民力无数,时间之长,路途之远,过程之艰辛,令人难以想象,不少百姓宁愿造反也不愿去西域运粮。

营造新都,需要大量的木材,但这些木材不是去旁边小树林里砍几根杨树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进入深山老林,稍有不慎,不是被摔死????????????????摔残,就是中毒或被吃掉,十个里面,总要有两三个倒霉的留在里面,谁是倒霉的?

为了避免强制征用砍木头,对抗朝廷,造反吧。

地方豪绅伙同官府,联合欺压百姓,被逼得没了活路,听说加入白莲教就有兄弟姐妹,可以相互搀扶,彼此帮助,朝廷打我,士绅欺我,就连路边的阿福都狂吠我,我干嘛不加入一群人保护我,让我依靠,让我活得有点安全感?

这是大明的现实,即有光明,也有阴暗,即有白莲教的危机,也有白莲教的机会。

王纤夫走了,冬日里没什么活,虽说大运河没有完全冻结,但靠近岸的地方已结了冰,走船并不安全,加上接近元旦,也没几个人着急南来北往。

张知握了握拳头,恨恨地说:“若不是你掌握着一批卫所出来的军士,早就把你除掉了!”

看了看周围,没有人。

张知便转身离去。

大运河在安静的流淌,几根芦苇管子从冰冷的河水里缓缓沉了进去,消失不见。

远处,徐九峰收回望远镜,对一旁如扛着木柴,五十多岁的老者说:“卫融,你可看清楚了,那个人当真是王延寿?”

卫融抖了抖身上的木柴:“都是燕王左护卫里的军士,熟得很,认不错。”

徐九峰暗暗咬牙,愤恨不已:“该死!他们怎敢与白莲教有所瓜葛!”

卫融舔了下干燥的唇:“他们与白莲教有所瓜葛,甚至于加入白莲教,我是一点都不意外啊。”

“为何?”

徐九峰目光冷厉地看着卫融。

卫融丝毫不在意,拉开袖子,一道长长的伤疤露了出来:“我们是什么,百战之兵,朝廷革军制,推新军之策,可我们呢?就因为体力大不如从前,就把我们给踢出了军营,领的是微不足道的钱钞!”

“我们理解朝廷想要强军,想要锻造出一支精锐之兵,可我们曾经也征战沙场,曾经也拼了命杀敌,可当新策来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半点好处?呵,若不是平安都指挥史多给了三十两钱钞,我都想加入白莲教了。”

徐九峰没想到卫融的话竟是如此大胆。

卫融放下袖子,叹息道:“事实上,王延寿暗示过我几次,被我装糊涂推掉了。毕竟,我还想老了老了被拉出去砍头,我还有两个好孙子,总也得看着他们有了家室。”

“可你没有尽职尽责,将这些消息告知安全局!”

徐九峰皱眉。

卫融摇了摇头,苦涩地说:“我只是安全局的经制外人,以情报换取奖励。平日里可是领不到分一张钱钞,即便是将这个没有证据的情报送出去,又能如何?你要知道,王延寿可是斥候出身,谁能拿住他的把柄?”

徐九峰有些无奈,安全局的情报网很是庞大,但真正属于安全局直属人员数量并不算特别多。在京师之外,一省多的两千人,少的只有一千余人,除开三司治所安排主要人手外,分摊到州县的安全局之人寥寥,有些地方只有十几个人,几个人。

为了实现情报搜寻,安全局的做法就是效仿洪武朝的检校,把一些市井之人发展为编外人员,刺探情报换取报酬。

换源app】

徐九峰没有追问、责怪,只是严肃地说:“我需要你接触王延寿,掌握到他到底想做什么,甚至是,加入他!”

卫融笑呵呵地说:“没有好处,我是不会冒险的。”

徐九峰看着卫融,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小包裹,递给卫融,严肃地说:“此事事关太子安危,我希望你能竭尽全力。”

“太子?”

卫融愣了,伸出接包裹的手停了下来:“你说,这事与太子有关?”

徐九峰重重点头:“想来你也听说了,奉天殿立柱发生意外。”

“那不是意外?”卫融打了个哆嗦,脸色变得苍白起来:“所以,你们调查过来,是因为王延寿他们参与了谋害太子一事?”

徐九峰点了点头。

卫融收回手,咬牙说:“太子的少年说我是听过的,我孙子极度崇拜他,说要长大之后,成为他的臣子。既然王延寿想要害了我孙子的君主,那我就替朝廷解决他们!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徐九峰对突然变了态度的卫融很是惊讶。

卫融严肃地说:“我要你以侦察兵的荣誉起誓,在解决完此间事后,让我的两个孙子见见太子。”

徐九峰没想到卫融会提出这么一个不是条件的条件。

“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会告诉太子你的请求,告诉你孙子推崇他,敬重他,希望见他一面,甚至可以将你的孙子带到北平内城,但太子见不见,我不敢也不能替他做主。”

徐九峰认真地说。

卫融摆了摆手:“你能做到这些,我就认了。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徐九峰无法理解卫融的改变。

在卫融心里,白莲教众就是一群人相互搀扶,以求活下去罢了。像是青州白莲教作乱,那些人是真的被齐王弄到了绝路啊,还有陕西的白莲教作乱,也是没办法了。

人活得好好的,谁会没事找死。

可听了徐九峰的话,卫融已经感觉到了白莲教在失控,他们活不下去了要闹事,这活得好好的还要闹事,这就是无理取闹,犯贱找抽了。

如果王延寿等人想要干掉一个知府,或干掉都指挥史平安,卫融都无所谓,反正死一个两个日子一样过。

可现在王延寿他们想要干掉的是朱文奎,这可不行,绝对不行。

卫融虽然少时不识字,但离开卫所之后,孙子上了免费社学,跟着孙子认了不少字,连《三国志通俗演义》都能看懂大半,知道战争与混乱对百姓的伤害最大。

而战争与混乱的开端,往往是皇室的衰落、无能、昏庸,眼下朱允炆可谓是一代明主,行事极有魄力,较之洪武爷少了一些杀戮,多了一些仁慈与宽松,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不少。

按照唐宋时期的皇帝平均寿命来看,朱允炆能熬过五十算是不错了,等他走了,谁来接管大明朝,谁来保证大明继续沿着朱允炆铺好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唯有朱文奎!

朱文奎在百姓中的名声很不错,他在北平也留下了不少名声,比如和百姓在一起的亲民,比如对纤夫的关怀,比如施工场里的吃苦,比如猜灯谜、做对子的聪慧……

很多人都喜欢朱文奎,希望他作为朱允炆的接班人,实现大明国运百年的昌盛。

现在有人想伤害朱文奎,那就不是伤害朱文奎,而是伤害大明百年国运,伤害大明无数百姓,卫融不答应!

自己活不到未????????????????来,可孙子能活到,为了孙子,干他丫的!

卫融听从了徐九峰的吩咐,背着柴回去了。

一名如同百姓的人哆嗦着走向徐九峰,呼着冷气:“他们的警惕性很高,我不敢靠近多少,加上有冰层阻挡,没听到多少消息,似乎是听到了小佛母,但我也不敢确认。”

徐九峰点了点头,说:“辛苦了,快回去暖热了吧,可不敢风寒了。”

军士点头离开。

在北平的沈宸收到消息之后,安排鲁迁负责朱文奎的守卫工作,亲自带人至通州。

卫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并没有冒冒失失直接找上王延寿,而是回家之后与家人商议演一场戏,然后喝得大醉,在王延寿经过的路上发酒疯,遇到王延寿之后,更是哭诉自己落魄,家里的钱还不够买几坛好酒。

王延寿抓住机会,再次游说卫融,并说有一件大活,只要卫融跟着自己干一票,愿给价五百两钱钞。

卫融推辞不同意,醉倒在了王延寿家中。

王延寿趁卫融醉倒,拿出白莲教名册,添加了卫融的名字,然后给卫融按下了手印,等第二日卫融醒来,王延寿拿出名册,卫融不从也只能从了。

因为曾经都是燕王左卫的人,知根知底,加上卫融也曾不满北平都司,明里暗里没少埋怨,王延寿认为卫融是有反朝廷动机的,所以也没怀疑,直接将计划和盘托出。

了解到计划的卫融自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这群人大胆到了极致,他们竟然从军营里弄出来一辆八牛弩,准备埋伏在朱文奎的必经之路上,以强劲的八牛弩射杀朱文奎!

八牛弩制造很难,对材料的要求也高,寻常匠人与百姓,根本制造不出来。他们恐怕也是知道这一点,索性直接从军营里弄出来一辆八牛弩。

是谁给他们的八牛弩?!这可是严格被管控的军械!

卫融一边假装答应,帮着王延寿寻找破绽,弥补计划的不足,一边寻找机会,将消息传递出去。沈宸、徐九峰等人了解到之后,更是后怕不已。

八牛弩啊,这种工程器械用于刺杀,他们也真是胆大包天!还有,这种级别的军械是怎么流出军营的,不查清楚,后果不堪设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