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七十章 可恶的朱允炆

第一千零七十章 可恶的朱允炆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4 21:13:48

翌日,天蒙蒙亮。

御史周董逸才、葛青两人结伴走向江东门,却见江东门外乌泱泱挤了一群人,商人、百姓喧哗一片。

葛青看到这一幕,还以为前面出了什么欺民之事,拉过行人问了问才知晓,江东门的城门没开。

董逸才抬头看了看东面开始泛出红光的天空,很是疑惑:“葛兄,若是我没有记错,自建文皇帝改制以来,京师城门只关闭丑时、寅时一个半时辰吧?”

葛青抓着胡须,踮着脚尖看着城门方向:“是啊,按规制这城门早就应该开了,今日为何紧闭不开?”

董逸才担忧地说:“前几日我们递了折子,今日早朝若是去晚了,恐怕会被治罪啊。”

葛青何尝不知这个道理。

但无奈,两人家境相当,都无法在城内租住下来,只选择在了江东门外三里的便宜地段。虽说朱允炆给的俸禄足够养活一家人,甚至还有些存余,可这些存余,还真不够御史这种小官员长期租住城内。

????????????????两人挤过人群,抵达城门口,给守城军士说明情况,守城军士却连连摇头:“皇上旨意,城门关闭,不得放任何人进出。诸位还是不要为难我们,安心等待吧。”

董逸才、葛青对视了一眼,满是不解。

自朱允炆登基以来,京师关闭城门,高度戒严的次数屈指可数,无一不是大事件,如齐王造反。可眼下天下太平,也没听说出什么事,怎么突然就关了门?

京城,围城。

想进去的人进不去,想出去的人出不去。

安全局全城抓捕纪纲,就连京师禁卫军都参与其中,悬赏捉拿的画像贴得到处都是,可偏偏就是找不到纪纲的踪迹。

中午时分,朱允炆下旨,解封京师,搜寻告一段落。

刘长阁、薛夏等人跪在武英殿请求处置。

朱允炆并没有惩处刘长阁等人,反而是宽慰:“你们查出纪纲勾结白莲教,这已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不过是没有抓到纪纲罢了,放心吧,他不是鸟,可以飞出这城墙,加紧盘查过往之人,一定可以找到纪纲。”

刘长阁等人谢不治罪之恩。

朱允炆想过纪纲会出问题,会摔跟头,以他的性格来论,早晚会死在强烈的权利欲之上,准他进入安全局,只不过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让他露出破绽,杀之有名。可他实在是不争气,坑还没挖好,直接就跳水塘了。

好吧。

你既然找死,那就怪不得朕了。

逃,你又能逃到哪里?

“着令宣传局,于建文报中登载悬赏,命天下各地查找纪纲,提供线索者,重赏。”

朱允炆下旨。

内侍有些疑惑,这纪纲很可能就在京师,可建文报发行是疆土全域,京师雕版之后,会雕出多个版,然后分送各省,之后大量印刷,沿着驿站、府县一重重铺向遥远,覆盖极广。

为了一个小小的纪纲,值得在建文报上登载吗?

内侍不敢问,只好去传话。

兵部铁铉看到建文报中登载的消息之后,不由地笑了,这哪里是抓捕纪纲,这分明是要把纪纲往死里整啊。

现在满天下人都知道有个叫纪纲的心怀不轨,勾结白莲教,参与了刺杀太子一事,而且画像雕版的那个清晰,特征那个明显,只要纪纲冒个泡,一定会被人发现,加上各地海捕公文跟进,说不得卖菜的大爷大妈也会参与其中。

朱雀街,南茗轩。

刘铭直奔清幽后院,手中握着一份建文报,脸色极是凝重。

小池碧荷,白莲正开。

琵琶声呜咽而起,听到脚步声,又止住声音。

刘铭径直走向前,将建文报直接拍在了石桌上,严肃地说:“你看看吧,现在天下恐怕无人不知纪纲,他现在已经成为了烫手山芋,一旦他暴露,我们都得死。”

白姑娘将琵琶放在一旁,接过建文报看了一眼,不由地蹙眉:“建文皇帝好????????????????大的手笔,因为一个纪纲,竟做到这一步。”

刘铭咬牙:“纪纲不能留了,他必须死。”

白姑娘又拿起琵琶,拨动了弦:“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盘谷的意思?”

刘铭冷哼一声:“自然是盘谷的意思,还有,你和你的姐妹也不能留在京师了。你应该知道,楚芸、林玥这些阴兵不仅活着,还成了安全二局,一直都在替朱允炆办事。一旦你们遇到她,必然会暴露。”

“楚芸妹妹吗?呵呵,倒有些想她们了。可惜,路不同了,哪怕是遇到,也只能是敌人。”

白姑娘有些叹息。

刘铭双手支撑在桌子上,俯身对白姑娘说:“盘谷的意思是让你们处理了纪纲之后马上离开,一旦盘谷落网,你知道后果会有多严重。”

白姑娘看着发怒的刘铭,淡淡地说:“你知道的,我不是盘谷的人。”

刘铭猛地握着拳头,抓得建文报皱巴起来:“白依依,你难道要违背古今令不成?”

白依依的手停顿了下来,看着刘铭的目光变得阴冷起来:“你再喊这个名字,我会杀了你。回去告诉盘谷,我要见他。”

刘铭打了个冷战,似是被一条阴柔的毒蛇叮了一口,向后退了一步说:“好,我会转告盘谷。可眼下风声正紧,你们是否出城避一避?”

白依依轻飘飘地说:“无妨,就在这里,安全局不会找到这里。”

刘铭脸色有些难看,终还是离开了。

白依依轻轻叹息,看向一旁的楼阁,纪纲就在那里,醉德一塌糊涂,不省人事。

这个人,确实不能用了。

朱允炆不惜代价,将纪纲公之于众,谁用纪纲,谁就倒霉,只要露脸,所有人都得被连累。

可恶的朱允炆!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用之人,武艺高强,手段阴狠,可堪大用,可现在,偏偏又不得不舍弃!

忙碌一个大局,结果都成了泡影。可恶!

纪纲的风波并没有影响到朱允炆,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辽东、北平将官等齐聚武英殿。

东北舆图高挂,密密麻麻的文字不是山川河流,就是卫所与女真各部落。

徐辉祖站在舆图前,手中拿着竹木指点,声音洪亮而有力:“自朝廷于建文五年招抚东北女真各部以来,至今已近三年。三年以来,建州女真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臣服朝廷,又有海西女真兀也吾、合兰等八十一大小部落臣服朝贡于京师。”

“随合兰城卫、兀也吾卫、易马忽山卫、塔鲁木卫与阿速江卫等设置,铁岭至鲸海一线基本已在卫所管控之下,兼有朝廷派驻官员,安抚地方,施王道教化,习我礼仪风俗,已非羁縻之地,实为朝廷治所。”

“建文七年,海西女真频频内乱,尤其是忽儿海、幹朵伦两个部落,虽臣服朝廷,却现争印之祸,周围十余个部落惨遭不幸,朝廷为安抚民心,靖平地方,兵力出松花江,覆忽儿海、幹????????????????朵伦,至八年四月,完成依兰、扶余、通辽、虎林四卫部署。”

“然自今年开春以来,海西女真多部敌视朝廷,不听招抚,而更北面的野人女真、北山女真更有伤害使臣之举,前往教化的孔州等十余人殒命于古鲁河。招抚已难行进,眼下想要彻底控制东北女真各部,唯有用兵一途,臣请增兵东北。”

朱允炆听完徐辉祖的话,凝视着东北舆图,开口说:“铁尚书,你们兵部如何看?”

铁铉走上前,慎重地说:“皇上,兵部认为,东北之地两年前刚刚供应自给,随朝廷几次增兵,卫所设置,粮食与物资供应多倚仗海运。若再增加兵力,恐怕需要更多水师船队参与其中以保后勤。此外,今年已是年中,再过三个月,最多四个月,东北温度骤降,大雪封山,道路难行,今年已不适宜动刀兵。”

气候问题是个大问题,北方冬日漫长,严寒难挡,若准备不足冒然行军,恐怕会冻死、冻伤许多将士。

杨荣紧跟着说:“臣以为,今年仍应以招抚为主,或可给出最后通牒,告知海西、野人女真各部,身居中国之土地,当臣服于朝廷,跪拜君主,若是不然,则应迁出大明土地。”

朱允炆点了点头,东北女真问题,朝廷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这水都烧了三年了,可青蛙还没煮熟,究其原因,还是火不够烈,需要添一些柴火,狠狠烧一把才行。

不能再拖下去了,鞑靼最近有些不老实,正在草原上征战,整合各部落,势力正在壮大。瓦剌老实是老实,但瓦剌不是老实人,而是蛰伏的狼。不解决东北问题,始终无法彻底放开手解决鞑靼与瓦剌。

朱允炆沉思良久,看向辽东都指挥史杨成等人:“招抚至明年春二月,若还有女真不同服,抵抗朝廷,当勒令其迁徙。若他们自己不走,那就让大明帮他们搬家。”

杨成肃然领命。

给他们脸,一次次招抚还不答应,既然不要脸,那就别怪大明刀兵北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