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云南马帮(三更)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云南马帮(三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6 17:19:26

七星台安静了下来,夜风带着丝丝凉意,吹过朱允炆的衣襟。

刘长阁、汤不平带人在周围护卫,刘伯完、李春之等人被秘密押送安全局总部,由薛夏、庞焕等人负责审讯。与此同时,雄武成直扑白依依所在的住所,却早已是人去楼空。

钦天监监正杨峥跪在七星台下,瑟瑟发抖。

朱允炆看了许久的星空,才收回目光,一步步走下七星台,对跪着的杨峥说:“刘伯完的事,你可知情?”

杨峥重重叩头:“臣不知情,有疏察之罪。”

朱允炆停下脚步,深深看着杨峥,此人并不在安全局名单之上,长期以来并无过错,清心寡欲,清廉奉公。

“起来,陪朕走走吧。”

朱允炆没有追究杨峥的责任,刘伯完这种老谋深算能蛰伏多年而不被发现,确有他的本领。

星空之下,天地寂静。

朱允炆看向星空,问:“杨峥,你看星空,像是棋局吗?”

杨峥心怀畏惧,揣测着说:“臣????????????????以为星空只是天象,是浩瀚宇宙的本相,并非棋局。况且,若天为棋局,星为棋子,也只能是天子来下,其他人没有资格。”

朱允炆瞥了一眼杨峥,抬手指了指北极星:“星空指引了方向,可惜还是有很多人迷途不知返。太祖时期的冤案错案,朕已平反多年,他们还要闹腾,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处置?”

杨峥打了个冷战,这种事关人命的话怎么说,只好推脱:“皇上,钦天监只观星象气运,察历法天气,朝中之事不敢妄言。”

朱允炆沉声:“朕让你说。”

杨峥无奈,只好壮着胆子:“臣以为他们以下犯上,不知天恩浩荡,当以重惩处。”

朱允炆没有说话。

以重惩处,就要大兴囚狱,就要推用酷吏,就要斩草除根。

历史上,朱允炆登基之后不久就遭遇了朱棣的造反,一应史料并没有记载民间诸多问题,更没有涉及古今等人。而在朱棣上位后,更是重新设置锦衣卫,纪纲为首的酷吏杀戮无数,动辄就被打上奸臣的标签,然后处死。

虽说朱棣时期也遭遇了不少地方问题,白莲教也曾多次蹦跶,可没听说过阴兵、古今这些人折腾,也没听说刘伯完、李祺登台表演,永乐时期就没这些人的位置。

难道说,都被纪纲扫荡的时候给扫了?还是说这群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主,见朱棣动不动杀人,连十族都能砍,直接就蔫了?

朱允炆并不喜欢高压统治,武力是对外的,不是对内的,只要百姓安心种地,好好干活,不至于对他们恐吓什么。

这一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只要有一口饭吃,哪怕是卖掉儿女有一口饭吃,他们也不会去造反的。

只有真正走投无路,卖掉儿女连生的希望都看不到,被人当做畜生一样杀来杀去的时候,他们才会铤而走险。

朱元璋以武力开国,推崇武力解决问题和麻烦,但也遗留了众多的问题与麻烦,老朱一刀刀砍下去,伤口是大明朝的,流血的是大明,留下伤疤的还是大明。朱允炆很清楚,想要真正解决阴兵,解决古今,唯一的办法就是消除他们的仇恨,仅仅是平反冤狱,召回户籍地还不够,需要给他们补偿。

这些补偿,是用于抚养他们遗留的妻儿,孤寡老人的。

当朱允炆将这个想法透漏出来的时候,杨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说:“皇上,万万不可。”

“为何?”

朱允炆疑惑。

杨峥劝说:“皇上无错,太祖无错,他们阴谋危害皇室,本就是死罪,怎能宽恕于他们?且他们已于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元年平反,事已了结,又怎能再度将此事拉过朝廷讨论……”

受了伤,让它自己去好,别管,别理,总是会自愈。

这是杨峥的逻辑。

朱允炆抬头看星空,不知道古今背后到底有多少人,拉拢了多少洪武遗臣之后参与谋反,想要通过安抚、补偿来切断他们的根基,就他们的仇恨程度与痴狂程度,恐怕是不太容易的。

打蛇打七寸,可这个七寸在????????????????哪里?

返回皇宫后,朱允炆并没有前往后宫,而是直接留在了武英殿。

天刚亮,刘长阁、汤不平就匆匆求见。

朱允炆一边用早膳,一边听安全局的奏报。

刘长阁严肃地说:“据王全臻交代,刘伯完等人在谈论的时候,说起云南筹备了三千多战马,半个月后分批运抵京师,刘伯完说云南是他们最后的财源,不容有失。安全局正在核查,查看是否有如此大量的战马入京。”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说:“三千战马,云南?朕记得魏国公前些日子奏报过此事,说是沐晟经营茶马古道,与当地马帮通商乌斯藏,得战马良多,特遣送京师。”

“沐晟?莫不是他……”

刘长阁紧张起来。

朱允炆白了一眼刘长阁,喝了一口粥,平静地说:“沐家的忠诚绝无问题,倒是这马帮,恐怕与这古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差人去查,看看马帮背后到底是谁。”

刘长阁镇定下来,暗骂自己糊涂。

沐氏家族的忠诚是很难代替的,想那沐英可不只是大明的开国名将,更几乎是朱元璋的儿子,马皇后当年可是养育过沐英,马皇后走后,沐英几乎要哭死了。这种至孝至忠,又是云南实际镇守的家族,定不会背叛朝廷而勾结什么古今。

何况沐晟是参与过征安南之战的,见识过神机炮轰城的末日景象,他手里就一点虎蹲炮,连个新式神机炮都没有,怎么可能敢和朝廷作对。

马帮!

这是茶马古道上的一股商人力量,他们在云南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朱允炆有些疑惑:“只有王全臻交代了?”

刘长阁点头:“不等用刑,王全臻就全等交代了,包括夜间对话,全都复述下来,其中有些对话与郭栾等人听到的相同,基本可以证明他没有撒谎。”

汤不平见状,趁机说:“皇上,安全局监控盘谷等党羽以来,并不见王全臻参与其中。这次王全臻出现在七星台,多少有些意外。他本人自称是受邀看星星的,并不知刘伯完等人谋反意图……”

“看星星?”

朱允炆有些郁闷,你要看星星,待在自家怎么看不行,到底是看星星,还是看刘寡妇的?

“多查查,若他没有问题,让他吃点苦头,有个教训也好。”

朱允炆没打算轻易放过王全臻。

刘长阁继续奏报:“此番将刘伯完等人一网打尽,但安全局搜查多地,并没有找到纪纲踪迹,与刘伯完接触过的神秘女子也不见了踪迹。”

朱允炆有些不满:“朕记得安全局早就布控到位,缘何还会让她们离开?”

刘长阁有些无奈:“对方的宅子之下建有地道,直通西侧他人宅院,以致于安全局监控不到,以为其仍在原处。”

朱允炆暗暗咬牙,这群家伙就是老鼠,到处打洞,下令:“加紧盘查,不可放走纪纲等人。刘伯完等七人中或许有硬骨头,但朕不相信都是硬骨头,一定要尽早审讯出来,不择手段地拿到情报!”

刘长阁点头,询问:“????????????????皇上,查抄刘伯完、刘铭等人家眷,以什么罪名合适?”

朱允炆想了想,看向一旁的舆图,目光落在了市舶司上,随口说了句:“就以官商勾结,以权谋私为由吧。”

“啊……”

刘长阁、汤不平有些挠头。

刘伯完是钦天监的监副,刘铭是司礼监的掌司,李春之是刑部的一个书吏,这几个人怎么看都不像是能与商人勾结的主。

商人和他们打交代,能有什么好处?找刘伯完看星星,卜算财运?找刘铭学习上朝的礼仪?找李春之记录黑暗档案?找刘寡妇学习诗词?

这个理由,实在是不太高明。

朱允炆自然知道这个帽子不合适,但官商勾结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是时候狠狠整顿整顿了。刘伯完等人现在也没办法反驳,给他们一顶帽子也不能拒绝……

安全局递送了关于一份刘伯完的文书,朱允炆终于明白了刘伯完为何要隐忍至今,拼了性命也要为刘基报仇雪恨。

刘伯完,字观静,早年间随罗遁修习“学天文地理医卜之书”,精通术数之学,后为刘伯温赏识,以他人举荐的方式,举荐给了刘基长子刘琏,并在刘琏的帮助下,刘伯完进入国子监,担任灵台郎。

后经过刘琏,刘伯完拜师刘基,得刘基倾囊相授,视为恩师。再后来,刘伯温死了,就连刘琏也被胡惟庸逼得跳井自杀。

为了报答恩师,刘伯完施展平生所学,暗处谋划,收拢、收留、安置洪武四大案中后人。

安全局推测,刘伯完是古今势力中的关键人物。

朱允炆搁下文书,再一次拿起古今善字令,仔细端详,却也不见任何线索,从刘伯完的种种过往与惊天谋划来看,此人极为有可能是古今势力的构架者,他的落网,可能会波及到整个阴兵势力。

若朝廷没有尽早掌握更多的情报,阴兵很可能会转入地下,销声匿迹,到时候,麻烦将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朱文奎。

不行啊,当爹的总要为儿子扫除一切障碍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