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卫所是一座囚牢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卫所是一座囚牢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8 22:25:29

瓯江,江流浩渺,奔入东海。

这一日,蒸汽机船染着夕阳的红润,与瓯江不断拍手,激起阵阵浪花。当夕阳告别,瓯江也变得平静,似乎都回家了。

宁村所。

军士张大头坐在破旧的码头上,眺望着远处的大海,见有蒸汽机船靠近也没有任何动作。

水师运转南北,经停宁村所是常有的事,他们只不过是歇歇脚,最多补充下淡水,并不会久留。何况这里只有两艘船,不需要通报千户。

蒸汽机船缓缓靠岸,在停稳后,朱允炆一副商人、黄淮一副老管家的模样出现在码头,至于汤不平、顾云,自然是粗衣伙计。

张大头看到这一幕,猛地抽了下鼻涕,站了起来,随手将一旁插着的红缨枪拿起,一步步走了过去。

汤不平看了一眼,对顾云使了个眼色,便开始观察起周围的动静。顾云盯着张大头,见对方接近两丈以内,便伸出手喊道:“站在原处,莫要再近了。”

张大头冷着脸,呸了一口唾沫到手心,紧握长枪,上前一步喝道:“大胆商人,竟敢私用国器。谁是水师官将,竟忘了水师规矩不成?今日遇到我张头大,你们休想离开!”

顾云都差点出手了,听这个家伙一顿喊,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应对,只好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对于张大头的表现很是满意,水师不私用,蒸汽机船只更是水师中利器,目前也不会对商人开放,如果出现商人使用蒸汽机船只,就说明存在水师与商人勾结,谋取私利的情况,张大头的所作所为是对的。

朱允炆向前走去,开口道:“安全局办事,让开道路吧。”

汤不平掏出令牌。

张大头见是安全局的人,顿时出了一身冷汗,连忙收起长枪,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朱允炆安抚道:“你做得对,所有卫所军士都应该向你学习,盯着水师,不准他们走商、迎商。若有违背军纪、规矩的,当拦下奏报千户。”

张大头连声答应。

朱允炆走过之后,回头看了看码头上孤零零,却依旧站得笔直的张大头,皱眉问:“卫所码头,应该配多少军士?”

汤不平答道:“重要卫码头,配二百名军士,非重要码头,三十名军士。所配五至二十名军士。”

“那这里缘何只有他一人?”

朱允炆指了指码头。

汤不平严肃地说:“应是宁村所玩忽职守。”

朱允炆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不远处的炊烟,说:“走吧。”

千户陈廉正在与妻女用餐,一名军士走进来通报安全局的人到访。

陈氏不安地看着陈廉,小女儿几乎哭了出来,母亲说过,安全局是专门抓坏人的,自己哭鼻子的时候,母亲就用安全局吓唬自己,现在他们来,该不会是抓自己的吧?

陈廉安抚妻女,起身刚走出正门,安全局的人已经到了院子里,连忙上前询问:“在下宁村所千户陈廉,不知……”

汤不平拿出令牌,让陈廉莫要打听。

朱允炆看着局促不安的陈廉,迈步走入房间,扫了一眼桌上简单的两个菜一个汤,坐了下来,对躲在陈氏身后的女孩笑了笑说:“好可爱的孩子,陈夫人可否介于加一双碗筷?”

陈廉跟了过来,看着不知所措的陈氏,微微点了点头,补充了句:“加个菜。”

陈氏拉着孩子走了,陈廉坐下不敢先说话。

朱允炆看着桌上的萝卜、青菜和豆腐汤,问:“这就是你们平日的晚膳?”

陈廉皱眉,安全局的人不都是办大事,查大案的,找自己来不问正事,问晚膳是什么意思,莫不是他想蹭吃蹭喝,让自己给他摆上一桌酒肉?

“实在是招待不周。”

陈廉表示歉意,然后看着朱允炆。那意思是,咱家就吃这,你想吃酒肉,这里没有。

朱允炆接过陈氏送来的碗筷,看着热腾腾的米饭,对陈廉说:“傍晚入港,为何只有一名军士值守?”

陈廉见朱允炆问的是这件事,放松下来,解释道:“今年各地都重耕作,卫所自不例外。军士都被我安排开荒去了,只留了一人值守。”

朱允炆毫不客气地夹了一筷子青菜,品尝过之后,又问:“垦荒是好,可你想过没有,宁村所处在海边,一旦有海贼、倭寇进犯,一个人值守如何能确保安全?若应对不及时,卫所岂不是顷刻之间沦陷。人死了,要田何用?”

陈廉接过陈氏端来的韭菜炒鸡蛋,说:“大人想来对温州府外海并不了解。”

朱允炆招呼陈氏带孩子坐下,陈氏不敢上桌,朱允炆冷着脸说:“有话问你们,坐下。”

陈氏这才带孩子坐了下来。

朱允炆看向陈廉,示意继续说。

陈廉解释:“温州府外海有岛屿众多,水师为了提防海贼、倭寇入侵,同时也为了保障夜航贸易船只的安全,在多座岛上安置了灯塔与军士值守。灯塔昼夜有军士值守,一旦有危险,则以烽火通报。加上外海中有水师游弋,海贼、倭寇不能深入。”

“万一深入了呢?”

朱允炆问。

陈廉叹了一口气:“万一深入,宁村所也有一战之力的。宁村所军营与码头之间存在一道宽大的鸿沟,以一座桥梁连接。军营与码头的距离是三百步。一旦有人入侵宁村所,只需要十名至二十名军士扼守住桥梁,便可守住军营不失,等待主力抵达,可进行反攻。”

朱允炆想了想宁村所的布局,还真如陈廉所说,看得出来,他并不是没有任何防备,况且军营本身也有了望塔,凭借着望远镜,足够将码头的情况尽收眼底。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分配军士去垦荒,扩大生产的做法无可厚非。

朱允炆看向陈氏,目光落在了陈廉的女儿身上,见小女孩发质发黄,人也有些消瘦,眼巴巴地看着韭菜里不多的鸡蛋,不由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不敢说话。

陈廉笑着说:“小女陈珂。”

朱允炆夹了一块鸡蛋放在陈珂碗里,看向陈廉:“你是千户,所领取的俸禄应该足够吃上鸡蛋吧?”

千户是正五品官员,月俸二十四石,折合钱钞十二两,如何都不算低收入群体,不至于困顿到连鸡蛋都吃不起,看这孩子吃鸡蛋的样子让人心疼。

陈廉微微摇头:“这似乎与安全局并无关系。”

朱允炆一愣。

没错,官员大吃大喝,花销巨大,安全局去查,是不是存在贪污这很正常,可人家清贫,每天吃青菜豆腐,还问什么?

陈珂天真地看着朱允炆,轻声说了句:“父亲是好人,他把俸禄分给军士了,你们别抓他,他从来都不哭鼻子……”

朱允炆有些惊讶地看着陈廉,将俸禄分给军士?

陈廉抬手,揉了揉陈珂的脑袋,对朱允炆说:“虽说朝廷有新军之策,可一些军士之家依旧困顿潦倒,我看不下去,都是自己兄弟,帮个忙而已,这不算是邀买人心吧?”

朱允炆放下筷子,凝眸说:“算不算邀买人心,需要看过才知道。陈千户,可方便带路,去看看那些困难的军士?”

陈廉起身,伸手道:“请。”

朱允炆冲着陈珂笑了笑,然后走出了房间,在陈廉的带领下走向军士居所。

陈廉到了一家军士院前,简单的篱笆围着,里面是四间木屋。陈廉隔着篱笆喊了声:“林木三,出来。”

朱允炆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

四个木屋的门先后被推开,两个五六十岁的老人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五个中年人,还有七个孩子或站在门口,或躲在窗户后面,几个妇人也围着围裙走了出来。

“陈千户啊,可吃过饭没有,快屋子里请,木三啊,快点行礼。木大,凳子呢,木五,去弄点菜来……”

汤不平、顾云护在朱允炆身旁,警惕得看着。

朱允炆推开汤不平,看向陈廉,又看了看眼前二十几个脑袋,不由地问:“陈廉,这是什么?”

陈廉面色凝重,目光中透着伤感:“这是宁村所,军士林木三及其家眷。”

“家眷?!”

朱允炆有些难以置信,寻常军士家眷不过五口之家,这里呢,娘的,至少有二十四个人,四个房屋,你们是怎么睡得开的?

“这位是安全局的人,想看看你们家。”

陈廉对林木三说。

林木三有些紧张,安全局的都没什么好货,找自己来干嘛?倒是年近六十的林大森很是看得开,呵呵地迎接朱允炆等人入内。

朱允炆走入正房,被屋子里浑浊的空气差点呛到,什么味道都有,好像还有一股子尿骚味。看着妇人抱着的孩子,朱允炆也就理解了。

不大的房间里,安置着四张木床,还是双层的,可容八人休息,过道很是狭小,人都坐在了床边,只有一个不稳固的桌子,谁走过蹭一下,都要摇晃摇晃。

陈廉找了一个凳子,擦了擦给朱允炆:“有些军士,生活的很是困难。恕我直言,朝廷需要引起重视,否则会惹出大麻烦。”

“为何会如此?”

朱允炆皱眉。

陈廉咬牙,沉痛地说:“卫所,是军士的光荣之地,但也是一座囚牢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