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零九章 心肺复苏救人(一更)

第二百零九章 心肺复苏救人(一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东水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孙权时期,是古秦淮河流的枢纽。

十里秦淮的“龙头”,便是东水关。

朱元璋时期,为了控制秦淮河水位,将东水关作了改进。整个东水关为砖石结构,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每一层均有十一个“券”。

这里的“券”,并不是买东西的优惠券,而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偃月洞”,类似于桥洞。

最下面一层“偃月洞”设置有水闸,可通过水闸大小来调节秦淮河水位,上面两层,则是藏兵洞,外面设置有铁栅栏,以加强防御。

东水关是进出京师的水道要地,繁华已久,无数船只停留此处,鳞次栉比,铺满河面。

渡口处。

一艘中型河船靠岸,两位年过四十,背着木匣的中年人下船上岸。

左侧之人身材中等,略有些发福,面目和蔼,短小胡子,嘴角右侧长着一颗黑痣。右侧之人身材修长,偏瘦,每说几句话,总习惯性地捋下长胡子。

“郁兄,这便是京师金陵了啊。”

匡愚捋着长胡须,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

郁震抬手拍了拍并不明显的肚腩,看着雄伟、繁华的东水关,赞道:“看来破败已成过去,如今这世道,日益昌盛,此乃国之大幸。”

“哈哈,是极。不过灾民在何处,为何我没有看到?”

匡愚张望着,眼前似乎只有商贾、士民,并未见有破落之人。

“那里是商贾要地,也是官府码头,你看那里如何能有收获,匡兄,前面看不到的时候,就该回头了。”

郁震颇有深意地说着,然后转过身去。

匡愚也转身看去,只见河流对岸不远,是密密麻麻的单薄屋舍,数十缕炊烟袅袅而动,无数百姓正在官吏的引导之下,安置到屋舍之中。

“看如此多房舍,少说也有上万人吧。”

匡愚眉头浮出忧虑。

郁震微微点头,道:“匡兄,此时还想直接去国子监报备?”

匡愚摇了摇头,看向不远处的通济桥,道:“虽然我等受杨祭酒邀请,至国子监授课业医术,然灾民在前,我等若是不为,岂不是连医者仁心都失了?如此的话,有负医者之名,走,我们去看看。”

郁震欣然答应。

通过通济桥,便至了对岸。

这里名为扇骨台,看似很好听的名字,实则算是困顿之地,这里的百姓以制作扇子为生,平日里生活算不得好。

加之这里不挨着城,周围缺乏遮蔽树木,夏日暴晒炎热,冬日大风凛冽。

若不是灾民入京师,扇骨台也只是荒凉之地,隔着对岸的繁华,隐藏在黑暗之中。

可随着无数灾民进驻,扇骨台的烟火气逐渐升腾,一些小商小贩也瞄准机会,将铺子开在了周围,不过多以餐点、布匹为主。

郁震、匡愚走入一个屋舍之中,打量了下房间,虽是简陋,好在有个床榻,风雨吹不进来,加上空间还算是大,住三四个人并不觉拥挤。

“可有人身体不适?我们二人乃是郎中。”

匡愚询问道。

“我们这边没有大碍,倒是铁牛家的孩子吐得很厉害,两位神医可以去看看吗?”

年近花甲的梁伍站了起来,询问道。

“呵呵,神医什么的不敢当,还请长者带路。”

郁震、匡愚侧开身,请道。

梁伍走到院子里,高声喊道:“铁牛,铁牛,有神医来了。”

前面房舍的草席帘子被拨开,壮实的铁牛走了出来,见郁震

匡愚气度不凡,颇为自信,便忙回屋里,将儿子抱了出来,喊道:“神医,救救我儿。”

匡愚伸手道:“郁兄,请吧。”

郁震也没有推辞,看了看孩子的脸色,翻开孩子的眼皮,也没有把脉,便起身说道:“这孩子是在江上开始吐的吧?”

“是,是的,神医啊。”

铁牛即震惊也惊喜。

郁震笑了笑,道:“放心吧,没什么大碍,他只是连日赶路太累,身体虚脱,加上晕船,才导致呕吐,不妨事,只需喝点米粥,修养几日,便可痊愈。”

“当真?”

铁牛欣喜地问道。

“哈哈,若出了问题,尽管去国子监找我,我名郁震。”

郁震自信地说道。

“谢谢神医。”

铁牛终于放下心来。

郁震、匡愚在灾民中走动,把脉问诊,开方治根,直至天色黄昏,两人疲倦地走到清水塘边,相视一笑。

“你听说了吧,百姓抓药费用,官家一力承担,这在其他朝代,可是不曾听闻的啊。”

匡愚肃然道。

郁震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城,微微笑道:“你可没听清楚,不是官家一力承担,而是皇后一力承担。听这里的衙役说,皇后娘娘抢了二王一半的生意,在后宫也办了医用纱布厂,售卖的钱粮,都拿来赈济灾民了。”

“原是如此,皇后仁心,关照百姓,皇上又下旨营造居所,以工代赈,郁兄,匡某行医二十年,可是头一遭看到如此安民之策。”

匡愚感叹。

听闻父辈说起,元末灾民无数,生病了,只能看天意,熬过去你就活着,熬不过去就死。

抓药?

没钱,想都别想。

就是前宋繁华时,百姓遭灾,只是将其编入厢军,发给糙米而已,至于会不会冻死、病死,那跟官府没半文钱关系。

就在两人感慨朝廷政策的时候,一声“噗通”声便传入耳中,两人不由转头看去,在五十步开外,站着四五个孩童,在那里慌乱地大喊着。

水中,一个扎着鞭子的小脑袋扑腾着,刚冒起来,便沉了下去。

“有人落水了!快救人!”

匡愚急忙喊道,连忙跑了过去,等到了近前时,又有两个孩子跳到了湖里,明显是想要救人,却不料自己没多少水性,加上水深,也开始呛水。

“都不要下去!”

郁震拦住其他孩子。

匡愚丢下木匣,脱掉外衣便跳入塘中,来不及考虑先救谁的问题,将最近的一个孩子推到岸边,然后回头再去找另一个孩子,等到两个孩子上了岸,匡愚便潜入水中。

郁震看着岸边的两个孩子,只有十三四岁,两人明显喝了不少水,再晚一点,怕也会沉入水底。

周围百姓也围了过来,一个妇人跪在岸边,哭喊着:“欢欢,欢欢,我的女儿啊!”

清水塘的水面变得安静下来,让人十分不安。

一串水泡升出,匡愚的头冒出水面,扶着一个昏迷的七八岁女孩,拨水游向岸边,郁震伸出手,将女孩接了上去。

“欢欢!”

妇人连忙扑过去,却被郁震一把手拦住,喊道:“快,找口锅来!”

一旁的百姓连忙就近找了一口锅,郁震将锅倒扣在地上,然后扶着女孩,将女孩的肚脐与锅脐对着,以俯卧趴在锅上,匡愚抬着女孩的头,郁震双手按着女孩的后腰,一发力,女孩噗出一口水。

反复几次,直至女孩再吐不出水,郁震才松开手。

匡愚扶着女孩躺在地上,抬手检查着女孩的气息,瘫坐在地上,呆呆地看着女孩,一脸的悲戚。

没救回来。

匡愚心痛,若是自己先去救这个女孩的话,是不是她就不会死了?

郁震虽然看多了生死之事,但看着一条生命就这样离开,也有些悲伤。

“欢欢——”

妇人哭得凄厉。

匡愚感觉眼前一晃,不由微微抬起头,只见一位清绝秀美的女子将妇人拉至一旁,一位二十余岁,儒雅中透着威严的年轻人,俯身在女童身旁,食指与中指并拢,感知着女童的脖颈脉搏。

“溺水多久了?”

朱允炆皱眉询问道。

匡愚不解地看着眼前之人,回道:“大概六十几个呼吸。”

朱允炆盘算了下,大概过去三四分钟了,黄金五分钟的抢救时间不多了,便看了看围着的人,厉声道:“都退开一些,让出点位置。”

众人不解,无人动弹。

郁震盯着朱允炆,似乎透着几分期待,对众人喊道:“都让让,让开一些。”

骆颜儿看着朱允炆毫无帝王的威严,如一个医者,跪立在女孩右侧,检查过女孩的口腔之后,便双手重叠,手指相扣,手掌压在了女童的胸腔上部。

“皇上在做什么?”

骆颜儿眼神中透着疑惑与不解。

郁震、匡愚也是一头雾水,但看对方似乎有些本事,或是救治溺水之人鲜为人知的古法,便在一旁看着。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掌心指尖翘起,垂直按压下去,待胸腔按压至一定深度之后,收力,依靠胸腔弹性恢复,再度按压。

“一二三……”

朱允炆看着女孩苍白的脸色,嘴里数着数字,以每秒仅两次的频率不断按压,在数到“三十”之后,见女童依旧没有任何动静,便停止按压,微微抬起女童的头,以嘴对嘴,过了两次气息。

“你个登徒子!流氓!我女儿都这样了,你还欺辱她!”

妇人见眼前之人竟如此对待自己死去的女儿,不由红了眼,挣脱骆颜儿,便要冲上去找朱允炆拼命。

只不过妇人还没到朱允炆身旁,身旁一人便窜出,一把抓住了妇人的肩膀,微微向后一拉,妇人便蹬蹬退后,跌倒在地上。

顾三审冷冷地看着妇人,一只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之上。

百姓见此,也纷纷嚷嚷起来。

李九在一旁看着,恨得咬牙切齿,对一旁的李老三说道:“这娘的,人死了都不放过,还是不是人?老班头,我们揍他丫的吧!”

李老三气呼呼地看着,握着拳头,保留着几分理智,道:“这里可是京城,我们打了人,很可能会被送官府!”

“送官好啊,让皇上来评评理,凭什么这个登徒子欺负我们怀远的孩子,孩子都这样了,他,他还那样,你看,他又……”

李九有些忍不住了。

“滚开登徒子!”

“官差,你们抓人啊,为啥不抓人?你们都瞎了吗?”

“把他赶走!”

百姓看朱允炆欺负孩子几次了,群情激奋。

顾三审按下压簧,拇指微微挑着绣春刀的护手处,眼神犀利地看着向前的百姓,周围衙役挡住百姓,却被逼得不断后退。

“噗——”

一声轻微的动静,让原本嘈杂混乱的众人刹那安静下来。

女孩连着吐了两口水,缓缓睁开眼,看了看朱允炆,又看向其他人,见母亲坐在远处,不由哭了起来,喊道:“娘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