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三十六章 被发现的蚁穴

第二百三十六章 被发现的蚁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翌日一早,郁新携随行官员前往周王府拜见周王。

这并不是郁新想去,而是按照朝廷规制,来一趟人家的地盘,怎么也需要给个面子,基本的礼数少不得。

何况周王朱橚是太祖第五子,当今皇上的叔叔,内地藩王之首,怠慢不得。

一番礼仪之后,朱橚将长子朱有炖、次子朱有爋等人介绍给郁新,笑道:“郁阁来一趟不容易,府衙毕竟有些简陋,不若搬至周王府暂住几日,本王也好略尽地主之谊。”

郁新先是感谢了周王好意,然后回道:“王爷,我等为查看沿河灾情,奔波劳苦,有个地方歇息已是不错,哪里还敢劳烦王爷。”

朱橚也清楚,郁新这一行人确实辛苦,不说定远赈灾,智斗白莲,就是这一路行舟,也够其疲累。

“说起那七月暴雨,可谓是危急万分,若不是此处堤高且固,加之张忠赈分流之策,这开封与开封府,恐要遭难。如今想来,依旧是后怕不已。”

朱橚感叹道。

郁新凝重地点了点头,当时的情况绝不容乐观,想到当下处境,不由苦涩地说道:“幸赖大雨终消,分河有法。眼下灾情虽远,仍不可掉以轻心,堤坝加固、整修、堰塘整顿,千头万绪,让人心力憔悴。”

朱橚微微点头,拱手道:“这些事,也只能劳烦郁阁与诸位了。”

对问一番,朱橚邀请郁新等人前往东书草堂,看着难以计数的典籍,郁新等人不由感叹。

“听闻王爷手中有一本《袖珍方》,是为难得一见的医书,不知郁某可有幸一览?”

郁新恭谨地问道。

朱橚笑了笑,示意长史王翰取书。

王翰走到一处书柜上,取出一本书,双手呈递给郁新,说道:“难得一见,只是因阁老忙于政务,这书已在民间广传,救死扶伤无数。”

“哦?竟是如此,王爷此功不可埋没,本阁回京之后,定奏陈皇上。”

郁新接过七寸大小的《袖珍方》,认真地说道。

周王朱橚喜医药,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

洪武二十三年,朱橚未请示朱元璋,擅自从开封跑到了凤阳。

凤阳那是什么地方,大明中都,龙起之地,跑到那里是想干嘛?

朱元璋琢磨了下不对劲,也不管朱橚是去旅游,还是想沾染点龙气,直接将朱橚发配到了云南。

那时候的云南尚未开化,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多,野人也多,加上大明没有旅游业,当地人生活的困难,生病的也多,缺医少药,生个病只能扛着。

王爷毕竟是王爷,流放也不是一个人的冷清,而是一群人的热闹。

朱橚安排跟随自己的名医李佰等人,就地研究医药,分类汇集医方,耗费近一年时间,完成了这《袖珍方》。

袖,即“易于出入,便于中笥”,方便随身携带。

珍,即“方之妙选,医之至宝”,所选药方珍贵。

因药方选择严谨,切合实用,在当地流传较广。后来朱橚结束了一年流放,又回到了开封,这《袖珍方》也就在开封府及周围传播开来。

“王爷一心向医,实乃仁善楷模。”

王翰严肃地说道。

郁新翻了下医术,对朱橚道:“长史这些年在王爷身边,能说出此言,足以证明王爷宅心仁厚,深得民心。”

朱橚和善一笑,轻道:“本王所作,不过是为朝廷分忧而已。”

开封知府衙门,后堂。

老船工不安地走动着,朝廷虽然派人来调查决堤之事,但其是不是与周王一伙还很难说,若是被周王收买,自己死无所谓,但这冤情怕是再无昭雪机会。

门外传来了动静。

一个安全局之人走入房间,端来了一些食物,也不说话,将东西放下便走出了门。

老船工打开门,看着门口站着的两个护卫,咬牙道:“我是囚犯吗?”

“大人有令,你不能离开这个房间,这也是为你安全考虑。”

护卫赵恺直言道。

老船工无论怎么说,这两人都不放行。

便在此时,开封同知王文涛走了过来,招呼道:“两位护卫辛苦,府尊去了王府,嘱托我要好好招待各位,来啊,送酒菜。”

赵恺微微摇头,行礼道:“同知大人,安全局想要饱腹,会自行去街上采买。大人好意,我等心领了。”

“哎,街上之物如何能招待你们?”

王文涛说着,便有几个衙役抬着桌子走了过来,身后还有布菜之人,酒菜满桌,香气扑鼻。

“这样会坏了安全局的规矩,还请大人撤去宴席吧。”

赵恺有些饿,但还是坚定地说道。

王文涛哪里听这个,拉着两人坐了下来,满上酒,道:“不过是浅酌两杯,吃点饭而已,能坏什么规矩?”

赵恺喜酒,忍不住喝了一杯,又忍不住吃了一口菜,满意地点着头。

王文涛是一个酒桌行家,没用多久,便将两人灌醉,王文涛走到赵恺身旁,低声问道:“赵兄,我们吃饱了,喝足了,可这房间里的人还没吃饭吧,是不是请他一起过来?”

赵恺摆了摆手,推开王文涛,道:“他可是重要人证,岂能出来吃饭,去,拿酒来!”

王文涛眼神一亮,连忙拿酒给赵恺满上,问道:“重要人证可是要保护好啊,若走漏了风声,被人知晓,就不安全了。”

“你放心,安全局看护的人,绝对安全。”

赵恺有些不耐烦,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身体一软,酒杯摔在地上,人也趴在桌上睡了过去,而另一个护卫,早已醉倒。

王文涛见状,转头看向房间,推开门,看着戒备的老船工,问道:“你不应该活着吧?”

老船工以为身份被识破,浑身一颤,厉声喊道:“你们这些狗官,害死了原武百姓,我就是死了,化作鬼也不会饶了你们!”

“原武?!”

王文涛眼神一寒,难以置信地看着老船工。

洪武二十四年的大水,吞掉了整个原武,百姓之家几乎全部罹难,后来重建原武,还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人口。

《剑来》

看样子,眼前之人竟是原武老人。

难道说,他知道当年之事?

“大人。”

王文涛还没有询问,身后便传来了声音,无奈之下,王文涛只看冷冷看了一眼老船工,便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雄武成便走了过来,看着烂醉如泥的两个护卫,直接掀了桌子……

郁新返回府衙,得知此事,召集了随行人员,面色阴沉地说道:“本阁一再言明,老船工是关键之人,没有我的许可,任何外人不得接触!呵,这才刚进入开封,就有人找上了老船工,雄武成,这就是安全局,这就是你保证的安全?!”

雄武成感觉自己的脸丢尽了,从未如此窝囊。

“大

人,我们应该将老船工转移出去,知府衙门未必安全。那王文涛知晓了老船工是原武人,必会警觉,万一有人想要灭口……”

高巍有些不安地说道。

郁新沉吟一番,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除了府衙,我们能将他安置在何处?初来乍到,谁都不了解开封,此时去寻觅藏身之地,怕也会落入有心人眼中。依我看,还是在这府衙之中吧,不过需要加强守备。”

高巍见郁新坚持,也不好再说什么。

“外出的人可打探到什么消息?”

郁新看向雄武成。

雄武成微微摇头,道:“周王在这开封城内并不扰民,百姓对其较为认可。虽然周王府征调了不少人,大兴土木,但也没出过苛责、殴民之事。”

郁新思索了下,问道:“知府这边呢?”

雄武成无奈地说道:“也没调查出什么问题,知府任毅、同知王文涛官声还是不错,虽谈不上爱民如子,但也算是勤恳善断,并没有发现有贪污、冤狱等事。”

“如此说来,这开封府倒还是晴空一片了?”

郁新冷声问道。

雄武成虽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说:“就当下安全局调查来看,是这样。只是我们进入开封时间太短,想要深入调查,这需要时间。”

“那就查,深挖!一个同知都敢窥视朝廷证人,其背后必有图谋。雄武成,你是安全局指挥同知,有权调查府衙乃至王府之事,既然皇上给了你权,那就好好用着。”

郁新按着桌子站了起来,威严地说道。

雄武成肃然答应道:“既如此,那便从王府调查吧。我总感觉,周王府里面的气氛有些微秒。”

“那就从王翰开始查起!他是周王府长史,必知晓不少事。”

郁新安排道。

雄武成微微点头,见郁新没有其他事,便带人离开府衙。

“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夺淮,死伤无数,此天灾之下,是否存在**,必须调查清楚。万望诸位用心,走访暗查,以寻线索。”

郁新说道。

景清、高巍、宋礼等人纷纷答应。

同知王文涛找到知府任毅,屏退左右,面带不安地说道:“那个被安全局看管起来的人,是原武人。”

“哦。”

任毅淡然地答应一声,并不在意。

王文涛见状,低声补充了一句:“洪武二十四年的原武人。”

任毅顿时打了个激灵,瞪眼看着王文涛,问道:“你想说什么?”

王文涛摇了摇头,说道:“府尊,我也不清楚,但我有一种直觉,此人极有可能知道当年之事,郁阁来这开封,很可能是带着秘旨来的。”

任毅起身,不安地走了几步,沉声道:“那一场水灾直冲原武,整个原武活着的人不过几十口,其中知情之人更是不可能活着,就算是有他一个人,也只是孤证,算不得什么威胁。”

“下臣知晓这些,只不过府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人说不定是个威胁,若他真是当年原武吏员、匠人,知道背后的事,王爷可就危险了。”

王文涛严肃地说道。

任毅思索良久,问道:“当年事并不曾假于王爷之手,再大的事,也牵扯不到他身上。”

王文涛着急地说道:“府尊,王爷是没参与过,但难保没人看到过王爷府的长史去过原武啊,当年给原武官吏置办舟船,可是王翰出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