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愚昧的常百业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愚昧的常百业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腰牌,信物,笔墨纸砚,钱钞……除了衣服外,一切身外之物都被抢走了。

黄薄名与徐源看都没看一眼宋正臣,转身离去。

差役也没客气,一脚就将宋正臣踢倒在地,然后补了七八脚,对走过来的彪形大汉邀功道:“刘监工,这可是个花肥。”

花肥,自然要用在土里。

这句话一出口,已经决定了宋正臣再无活路。

刘监工满意地点了点头,这王府营造人手总是不够,还有不少泥腿子消极怠工,时不时打摆子的,来一个花肥,也得榨干之后再埋掉。

“来人,让他去背石头。”

刘监工安排道。

走出两位王府护卫,提着宋正臣往里走去,直至一处石台广场,这里数百匠人正在石头旁雕刻,还有一些民工在移动原石、已经雕好的石像、废弃的石料。

“把这些废石头给背出去,倒在城西的废石堆,给他个篓子。”

一名护卫不容拒绝地下令道。

宋正臣怒视护卫,高声喊道:“我乃是朝廷监察御史,你们如此胆大妄为,朝廷必会降下雷霆之怒!”

“啪!”

一鞭子抽在了宋正臣脸上,一道血红的印记令人颤抖。

“监察御史?我呸,在这里可没有什么御史,敢乱说话,小心老子把你的舌头给切了!”护卫不耐烦地看着宋正臣,将背篓丢到一旁,厉声道:“要么背石头,要么死!你选!”

宋正臣感觉整个头都是木的,右耳嗡嗡直响,火辣辣的痛灼烧着自己的灵魂,刚刚站起来,便又挨了一脚。

“你听清楚没有?背石头!”

护卫高声喊道。

宋正臣站了起来,摇晃了下脑袋,盯着两个手持鞭子的护卫,看了看周围,匠人也好,民工也好,都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活,没有人在意自己的死活。

“我不畏死,但我畏惧没有完成使命。”

宋正臣嘴角微微动了下,伸手将背篓扶正。

绝不能让青州的事继续掩盖,绝不能让青州的百姓一直被奴役,自己要活着,要将消息传出去!

捡起破碎的小石头,丢入到背篓之中。

有些碎石很锋利,划破了掌心,血渗了出来,又沾染在石头之上。

“快点!”

鞭子扬空,发出声响。

宋正臣顾不得手上的疼痛,连忙将废石放入背篓中,很快,背篓被装满,冒尖。

可是……

宋正臣背不起来,真的背不动,二十几年来即没有体育锻炼,也没有下地劳动过,平时连个仰卧起坐都没做过的人,凭什么能背得起七八十斤的石头?

背不起不要紧,有鞭子伺候。

在身上挨了几鞭子之后,宋正臣卯足了力量,终于将背篓背离了地面,刚过了小腿,宋正臣已是满头大汗,脖子青筋直冒。

“啊!”

宋正臣费尽力量,终于将背篓背了起来,只是,刚刚上前一步,整个人的重心便瞬间失衡,背篓下坠,直将宋正臣贯倒。

后背重重摔在了背篓之上,石头的棱角划破了皮肤,幸是石头散落出来,总没有伤到脑袋。

“起来,装死吗?”

护卫厉声呵斥。

宋正臣仰望着天空,此时,太阳要落山了,光要彻底消失了。

山西太原。

常百业并没有在抵达太原之后,马上去布政使衙门走动,而是安排掌柜、匠人与伙计出去打探消息,一是寻访可能有煤矿的地方,二是打探朝廷移民状况。

在一处宅院里,常百业正审视着舆图。

掌柜常晋、常绍联袂而来,面带喜色。

“大管事,好事,好事啊。”

常晋兴奋地喊道。

常百业将舆图折在一侧,对两人打过招呼,道:“八叔说好事,定是令人欣喜的消息。”

常晋、常绍虽是常家的掌柜,但也属常家旁亲,二十多年摸爬滚打,为常家贡献了半辈子,故而常百业对他二人极是客气。

两人虽主动提过几次,让常百业喊自己掌柜即可,可见常百业从未改过口,便也受用地接受了。

“大管事,老匠人传来消息,在阳曲县发现了煤矿山。”

常晋笑道。

常百业眼神一亮,连忙问道:“储量几何?”

常晋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常百业。

常百业知自己失态,自责道:“让两位叔叔笑话了,百业还是年轻,心性不够,没有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虽经历了许多,常百业自认心性了得,但面对常家数百年基业,还是有些急切。

从发现煤矿山,到确定储量,再到是否适合开采、运输,这不是三两天可以搞定的事。

常百业镇定下来,提醒道:“忻州黄家的局面绝不能落在我们常家,无论适不适合开采运输,常家都需要将地契拿到手,而且需要是绝契,不可有半点差池。”

常绍主动请命道:“大管事,阳曲我熟悉,与那里的知县打过几次交道,那下地契应不是问题。”

“那就辛苦十二叔走一趟。”

常百业施礼道。

常绍避开,还礼之后便先走出了房门。

常晋给常百业添了茶水,道:“太原这边煤矿山应是不少,前几日榆次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若我们顺利拿下榆次、阳曲的煤矿,便可在这太原站稳脚跟。只是这运输问题,还需提早谋划……”

常百业重重地点了点头。

阳曲与榆次都有水利可用,但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枯水期走船困难。而且山西船业并不发达,船只有限。

由此,想要解决煤炭运输的问题,还必须要有一支骆驼队。

常百业也想弄马车队,可这年头一匹马的价格足够寻常百姓之家吃几十年的了,马都是宝,平日里摆摆排场还可以,弄马车队运煤矿,估计自己也会被常千里给打死。

骡子也不错,不过从载货量与成本来看,骆驼明显更占优势。而且山西、陕西等地的骆驼较多,一些百姓家没有毛驴的,也会找骆驼代步。

常家是有骆驼队的,总数量超出八百头,但其中一半以上都处在大同等地,剩下的三百余又分散在其他州县,就太原府而言,常百业手中的骆驼只有二十头。

这个数量根本无法支撑起煤矿运输的使命。

“分出伙计收购骆驼,但不宜动作过大,以免骆驼价格走高。”

常百业清楚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若是常家动作很大,且不说会导致周围骆驼涨价,需要花费更多的钱钞,还可能会引起其他晋商的注意。

一旦其他晋商介入太原煤矿,那常家与其争锋,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心血。

“好,我会安排人到周边收购,待时机成熟后集合至太原。”

常晋认真地说道。

常百业点头,又铺开舆图,询问道:“八叔,你认为山西移民会成功吗?毕竟是五十万人口,不是小数目。”

常晋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索良久,才说道:“大管事,我也说不清楚,但自建文登基以来,我朝一扫洪武时期的压抑之气。新皇帝励精图治,即改农税,又推出了新商之策,这在两年前都是不敢想之事。”

“建文帝虽不如太祖爷手段凌厉,杀伐果断,但也称得上有为之君。他意在山西移民,并委派了内阁大臣茹瑺为山西巡抚,听闻沿太行山驿站已兴建了许多粮仓,河南、北直隶等地更囤积了大批粮食,由此可见,朝廷一直都在为大规模移民做准备。”

“既然准备了那么多,朝廷断然不可能让移民之努力付之东流。且此番移民之策极是诱人,但凡有识之士,有心之人,定会响应移民之策。只不过他们碍于不相信朝廷,加之故土难离,在移民初期怕不敢迈出第一步。”

常百业赞叹地看着常晋,商场看穿了,对大局的把握也比寻常人强多了,就他的这些见解,绝对超出了山西大部分坐等朝廷笑话的无数官吏。

那些人还不懂得什么是大势,以为眼前有困难,就一定不会成功。

但常百业不这样认为,抛开什么筹备、什么巡抚,只一个理由便可以断定,移民一定会成功,而这个理由就是:

移民之策是朱允炆亲自设计的计划。

朱允炆这个皇帝有野心,从他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包括有些急躁的革新政策来看,他是一个希望做很多事的皇帝。

当下的大明国内民安,支撑得起来这位少年天子的雄图伟业。

他说到做到,绝不会半途而废。

这就是朱允炆!

常百业清楚这一点,也判定山西移民绝对会执行下去。

“既然百姓不敢迈出第一步,那就由我们商人迈出这第一步吧。差人打探下消息,看看茹巡抚在哪里。”

常百业目光深邃,沉稳地吩咐道。

常晋深吸了一口气,直接找茹瑺茹巡抚,这可是一招狠棋。

只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按照原来的计划,常家先会通过与布政使右参议李彬的关系,传递常家的声音,可李彬此时忙碌着驿站改制邮局的事,此时并不在太原府。

事情有了变化,若还一味死守原来的计划,不懂得变通,那是愚昧,常百业不是一个愚昧的人。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