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四百一十二章 因果不空,老僧心乱

第四百一十二章 因果不空,老僧心乱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庞焕没有给郑刚、潘叔正等人开玩笑,不止是他们走不出去,就连整个府衙的人都被集中控制起来,看管在几个房间里,谁想出去都不可能。

安全局的律令很严苛,有几条高压线不可以触碰,其中一条就是安全局没有抓人与刑讯之权,除非取得皇上、内阁的许可。

这一条规定,堵死了安全局成为锦衣卫的可能,但也极大限制了安全局的行动。

考虑到一些突发事件与问题,安全局还有一条隐晦的规定,那就是:

事急从权。

这是一个极富有智慧的词汇,即紧急情况下,不要信守教条,要学会变通,意思很简单,操作空间却很大。

在庞焕看来,现在就到了事急从权的时候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孔讷被人下了毒,而是在于谁下的毒,具体来说,是下毒的那个女人!

自去年周王府与开封府事变后,各地安全局都收到了紧急文书,附带了两张画像,并将这两人作为天字级追索人物,命所有安全局人必须记住,时刻注意。

而这两张画像,是两位女子:红楼沫儿与广袖!

庞焕清楚,周王朱橚的死,便与这两人有关,尤其是名为沫儿的女子,是她在背后怂恿、影响朱有爋,促使朱有爋上了“大义灭亲”的奏折!

周王死,朱有爋也被放回了开封,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安全局始终没有撤销对这两位女子的追索,甚至每隔一段时间,各地都需要上报一次追索情况。

庞焕原以为这两位女子定是去了江南隐藏了起来,一开始并没有注意,但后来在剿灭白莲教教徒时,发现了一个关键的情报:

白莲教佛母在山东滨州,而在其身边,出现过沫儿与广袖。

庞焕带人直捣滨州,结果却扑了个空,一路追寻过来,直至任城,也没有找到佛母等人踪迹。之后辗转各地,调查佛母、沫儿等人去向,直至不久前收到消息,这些人很可能已经离开了山东。

后来庞焕就到了济宁,准备看看宋礼的“绩效之法”,然后从这里回济南。可还没看几天,就收到密报,衍圣公孔讷被人下毒。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事件,孔讷此人虽然不重要,但他顶着的衍圣公的头衔太重要,一代衍圣公若是被人毒杀,那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庞焕命人调查事情原委,并亲自出城调查茶棚,结果发现茶棚的原主家都被捆了起来,塞住嘴巴。若不是安全局的人警觉,调查毫不拖延,估计这些人全都会饿死、渴死。

茶棚是投药点,这些人就在郑刚、蔺芳等人的眼皮子底下,就在孔讷的面前,堂而皇之地下药,然后看着孔讷吃下去。

查明作案方法之后,庞焕便命人绘制画像,希望将茶棚下药的人给挖出来,这边处理好,天都亮了,待庞焕回到城中准备对“口供”时,才发现衙门里面发生了更大的事——孔讷被人二次下毒了!

而看着下毒之人的画像,庞焕惊呆了,这不正是安全局悬赏已久的“红楼沫儿”?

她竟然出现在了济宁城中,府衙之内!

庞焕知道沫儿背后牵涉极大,自然不会等什么许可命令,而是选择了“事急从权”,哪怕是承受罪责,也必须将此人给找到!

就在庞焕安排快马飞奔向四方,想要封锁济宁方圆百里的要道时,一艘船已顺汾水接近了兖州,随后不久,转入大汾河,朝着青州府的方向而去。

青州,窄巷。

老僧坐在墙角,看着寂寥的街道,满目悲伤,小和尚找来了一些野草,在河边清洗干净后拿给老僧,就这样一口接一口,以野菜充饥。

周围已经没有人可以施舍两人了,前些日子有户老人施舍给小和尚一碗粥,代价是断了一条手臂。

小和尚听闻后,害怕了几天,看谁过来都颤抖不已,生怕有人过来扭断自己的胳膊,好在老僧镇定,开导与陪伴着小和尚,这才得以度过心魔。

只是,老僧没有办法行走,只能靠小和尚养活,好在已是初夏,城外绿草如茵,总不至饿死。

野菜虽不好吃,但也好过树根。

“师父,城外的田地里好多野菜,我们这个夏天不愁了。”

小和尚认为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办法,很是欢喜。

老僧听闻之后,却长长叹息,道:“净思啊,田里长满野草,本就是一种罪过。我们今日所食,便是恶果。”

小和尚净思睁着大眼睛,问道:“师父曾说,有因有果,因果有序。不是我们的因,不是我们的田,为什么是我们的果?”

老僧正襟危坐,肃然道:“你要始终牢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变成果,因就空了;果变成因,果也空了。”

净思低头思索着,又茫然地说道:“弟子不懂。”

老僧呵呵一笑,道:“就如种麦子,我们需要播下一粒麦种,而这麦种便是因。待麦子破土而出时,麦种就没了,因就空了。而在麦子抽穗成熟时,便有了麦子,由此有了果。而这个果,又会在播种时变成因……由此,循环往复,因果永不消绝。”

净思连连点头,然后说道:“那我们当下品尝的果,也会化为因吗?”

老僧重重地点了点头,自信地说道:“会的,一切果,一切因,都在其中。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相信因果总有变化时,待那时,果即因,因即果!”

净思虽不甚了解,却记在了心底。

安静的街道,不像是城,倒像是世人罕至的荒凉之地。

“师父,那位御史还会回来吗?”

净思托着下巴问道。

老僧如同入定,闭着眼,轻轻说道:“所有离别,总会化作相逢。只不过,有时候离别是一个相,相逢是另外一个相。”

净思轻轻哦了一声,不再说话。

老僧微微睁开眼,目光中满是凄然。

言语轻松的人,未必没有背负沉重。

那个名为宋正臣的朝廷御史,就这样消失了,不知生死。

他不见了,青州的真相还会继续掩盖着,京师里坐着的帝王,只会将目光看向兖州,山西、广西与沿海等地,怕是看不到青州。

自己出去?让净思去送信?

算了吧,自己的腿断了,没有远方。

至于净思,即便他离开了青州府,以他一个孩子之力也无法抵达京师,再说了,谁会相信一个孩子的话?

别说孩子,就是平民去找官府说,也会当成奸邪小人给打死。

这些官员宁愿打死百姓,也不愿意牵扯到皇室的争斗之中,尤其是涉及藩王这种大事。

加上官官相护,即便是将消息打到了京师,怕也会处理得一干二净。

太祖爷时期都被瞒了许久,何况是新皇帝呢?

佛说因果报应,可只看到了因果,不见报应的时候还少吗?信奉了一辈子的佛,拯救不了自己,也拯救不了黎民百姓,所有的信奉,都只是奔着死后的极乐,而不是生的极乐。

儒家认为性本善,佛家认为的是性本苦。

儒家认为活着应该向善,做好事,留个好名声。佛家认为活着就是受罪,这辈子多做好事,死了不受罪,能享受。

可问题是,儒家与佛家虽然教导了如何面对恶,比如儒家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善去恶,佛家的冤冤相报何时了,但他们都没有教导,该如何解决恶。

约束自我恶的法子多,约束他人恶的法子少,这就是儒,是佛。像是道家替天行道的惊人之言,怕也不能被朝廷容忍吧。

毕竟,朝廷是最大的天。

老僧发现自己的心乱了,坚持了一辈子的东西是如此的脆弱。或许,自己从未入佛,从未真正理解什么是佛……

闭上眼,黑暗吞噬了世界。

睫毛微微颤抖,眼帘拉开,看到的是稀疏的星空。宋正臣艰难地坐起来,肩膀与后背上都火辣辣的疼,远处是昏暗的火把,还有巡逻的队伍,更远处还有军士把守。

想要不惊动人就跑出去,俨然是不太可能。

再说了,离开施工地之后呢?

青州城都在齐王的控制之下,他手中还有骑兵,自己又能跑到哪里去?

低低的哭泣声传了过来,宋正臣扭头看去,只见一丈开外的空地上,一个人正跪在地上,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更咽低语。

见没有人过来,宋正臣便小心地挪了过去,听到了不断重复的声音:“父亲”。

借着不太明亮的星光,宋正臣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而他的膝前则躺着一位花甲老人,将手放在老人人中位置,已感觉不到呼吸,手也已冰冷。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吃不饱不说,一干就是**个时辰,天不亮就开工,天黑了许久才休息,身上还带着伤,一旦有点病症,都可能会死在这里。

几乎每天都会有人被抬出去,丢到城外的乱葬岗。

宋正臣想要安慰年轻人,却不知如何开口,今天躺在这里的是这个人,那明天会不会是自己?

死没什么,只是朝廷一日不知青州真相,那青州百姓一日不得安宁!

自己离不开这里,也必须想发设法传出去消息。

只是,谁能帮自己?

宋正臣低头看着死去的老者,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