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丁景福的愤怒是有缘由的,凭空多了一个宣传司没什么,顶多就当一群人写写文章、发发帖,翻不起什么风浪。

可现在这些家伙,写文章也就罢了,还公然与“朝廷”作对,而且这种文章怎么能公然发出来?

舆论的主动权,应该握在巡抚手中啊。再不济,也需要经过自己这个布政使审核一二,春秋两笔,怎么能张口就说是谣言呢?

布政使在征调民工,筹备粮食,都司在整合军队,准备入陕作战,你一个小小的宣传司,就敢说我们扯谎造谣?

丁景福咬牙切齿,虽然陕西都司不给力吧,但无意中帮助了自己一把,受战事波及、民工征调等消息影响,各地移民登记人丁越来越多,若保持如此态势,秋日之后移民五十万未必完不成。

自己还暗暗祈祷王金刚奴可以多活几日,希望陕南的消息越多越好,可现在竟然出了个建文报,公然说战事为虚,万一被人信了,一摊手,天下太平,老子不走了,这剩下的移民工作该怎么做!

必须要处置这个胡濙!

丁景福发了话,衙役自然是不敢怠慢,十几个人直接冲入宣传司,二话不说,就把为首的胡濙、周述、周孟简三人给抓到了布政使衙门。

“这份报是谁主笔?站出来!”

胡濙打了个哈欠,昨晚忙了许久,眼盯着刷印了五百份报纸,天一亮又分发给卖报小郎君们,坐立不安地等消息,直至抢购一空,这才松了一口气。

建文报的首秀没有扑在泥坑里,而是真正引起了士绅与商人的重视,当然还有一些士民,不过他们文化有限,只能带耳朵来“看”报。

不到一个时辰,五百份报纸发售一空,这个结果是值得欣慰的。

胡濙立刻命人加印,天黑之前能出多少是多少,这还没整理几份报纸,就被官差给抓到了府衙。

面对一脸怒容的丁景福,胡濙、周述等人却十分坦然,丝毫不见畏惧。

至于原因……

因为宣传司现在是直接挂在皇上门下,还没具体分配给内阁与六部,无论胡濙等人犯了什么错,丁景福有权骂人,但没权处理人。

抓来又能咋滴,你还能给关起来不成?

“大人说得是哪一篇文稿?这其中主笔先生可是不少,还有几多官员……”

胡濙这话并不是虚言。

丁景福愤怒至极,直接将建文报甩到胡濙面前,厉声道:“我问的自然是这篇《陕南白莲教作乱,乃虚言耳》的文章!”

胡濙弯腰捡起了建文报,拍打了几下,平静地问道:“每一章文章下面,可都记载有主笔之人姓名。莫不是丁大人不识字?”

丁景福指着胡濙怒喝:“你休得胡说!”

文章下面是有名字,但那名字是都司衙门祁连山,他是什么人?

一介老粗!

丁景福还不清楚他,能把自己名字写利索了,那已经是他全家烧高香了,还写文章,这辈子想都别想!

胡濙叹了一口气,将建文报放回了桌案,直视丁景福,道:“大人,天下人皆可作文章。此篇文章还真是出自祁大人之口,若大人不信,可去都司一问。”

“口?”

丁景福愣了。

胡濙点头,谁说写文章非要用笔?

人家祁同知就用口述的,纵论局势,言简意赅,只需要将那些骂娘的话过滤掉,化成文墨,不就是一篇上等的时策?

不信大可以去问,他一定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承认。

估计此时他正在给建文报烧香呢,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多少人一辈子连邸报都没上过,他竟然有机会登上建文报,还是头版头条,不好好拜拜,也说不过去。

丁景福弄清楚了文章来源,但问题并不是谁说了这些话,而是谁将这些话传出去的!

胡说八道的人可恶,传递这些话的人更可恶!

“你知不知道此事会给山西带来多少不利,知不知道可能就因为你这份报纸,导致朝廷移民之策无法施行!”

丁景福质问道。

胡濙只反问了一句,就将丁景福的话给堵死了:“丁大人是想要做赵高吗?”

丁景福脸色一变。

赵高?

没错,就是那个指鹿为马的家伙。

胡濙这是在告诫丁景福,真相就是真相,你不能指鹿为马,以假充真,也不能花非花、雾非雾搞一些朦胧的哲学,事实就是事实,要实事求是……

丁景福这才感觉到胡濙的厉害,此人看似年轻,实则深沉老道,内心还有些阴暗,时不时准备阴自己一下。

“按照布政使接陕西军报,陕南出现白莲教作乱,形势危急!你不知前线状况,在此胡乱言语,有扰乱民心与军心之嫌,我定奏报皇上,将你们革职查办!”

丁景福威胁道。

胡濙施了个礼,然后说道:“那就烦请大人上奏的时候,捎带一份建文报到京师。”

看着大摇大摆离开的胡濙,丁景福脸都气青了,喝了几口茶,还摔起杯子来,想去找茹瑺商议对策,却不料被人告知茹瑺与杨溥出了府衙,尚未归来。

太原城中的无名茶楼中,茹瑺与杨溥正坐着喝茶,不远处的茶桌上围着二十几个百姓,中间一名文士端坐,弹了弹建文报,便开始念道:“王金刚奴乃是丧家之犬,不足为虑,大军一旦南下,定会一举荡平……所谓倾覆之危,风雨飘摇,皆是虚言,不足道尔……百姓当安居乐业,各司其职……”

茹瑺看向杨溥,低声问道:“你就这么相信胡濙,若他错了,你这个担保人该如何自处?”

杨溥抿了抿茶水,眉眼微微一弯,道:“我并不是相信胡濙,而是相信一点……”

“哦?”

茹瑺发出了疑惑声。

杨溥淡然地说了四个字:“急马难停。”

茹瑺低头沉思,点头道:“这倒是,不过骑术精良之人,还是可以做到。”

杨溥看了看周围的百姓,摇头道:“他们可不擅骑术。”

茹瑺会意,笑了。

文士读完之后,喊道:“店家,上一壶好茶!”

有人买单请客,自然不能寒酸了。

店家笑着答应,周围围观的百姓并没有散去,而是对文士问道:“老牛,这到底是真是假?我咋听着不对味,这些天全是陕西军士败退的消息,突然间冒出来这么一篇文章,太邪乎了吧?”

“对啊,这布政使都开始征调民工了,怎么可能是虚假之事?”

“太原卫可是出了近一万人,队伍出城就用了半个时辰。若陕南没有白莲教作乱,太原卫怎么可能会出动?”

“那这篇文章说陕南没有白莲教作乱,或只是很小的作乱,一定是在骗我们了吧?”

牛文士摆了摆手,认真说道:“诸位,这建文报来历不小,我听说是朝廷委派过来的新科进士开办,叫什么宣传司,说不得还是上面那位派来的,要不然怎么敢叫建文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周围人顿时惊讶,面面相觑。

在一片寂静中,有一个卖布的掌柜低声说了句:“若上面的人知晓陕西白莲教作乱,可又偏偏让人发了如此文章,那他们是怎么想的?”

“还能怎么想的,依我看,就是安抚民心的伎俩。你们想想,文县失守,略阳被围,几万大明军士丢盔弃甲而逃,这可都是有人证的啊。可这文章,只有同知自说自话,可没什么证据啊……”

“怕是事态已很是严重,朝廷生怕百姓人心惶惶,仓皇逃难,这才出此下策。”

“若是如此的话,倒解释得通了。朝廷就是怕山西百姓混乱逃命,这才发了假报!一定是陕南情势比我们知晓的还要严重,依我看,西安府也未必可以支撑得住啊,不行,我得回去收拾收拾,去外地避难。”

牛文士皱眉,连忙劝道:“你们要相信朝廷,也许这建文报内容为真呢,陕南白莲教根本就没那么严重,只不过被人夸大了。”

“呵,老牛你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但我们还是上有老下有小,可不敢耽误。”

“是啊,总得给家人留个活路。”

牛文士叹息一声,慢条斯理地说道:“我说你们若真想离开这太原,几个人走走也就罢了,可若是一群人都离开了,你们认为布政使衙门能答应吗?都司那边能答应吗?我们活着是太原城的人,死了也是太原城的鬼,走不掉啊!”

“谁说走不掉!眼下不就是一条路?”

“什么路?”

“移民啊,朝廷文书写得清清楚楚,只要签名黄册,移民东去,不仅可以分许多土地,儿孙还能免费入学堂,他日若能科举,说不得还会得到重用。”

“对啊,移民,这是我们离开的唯一办法了!”

“走,去布政使衙门!”

“同去!”

牛文士看着离开的百姓,目光中透着一丝狡黠。

杨溥将茶杯放在桌案上,轻轻笑着,对茹瑺说道;“大人,这一招反其道而行之,如何?”

茹瑺很满意。

胡濙的观点是,建文报出世,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真实。

只有发布真实的消息,才能树立牢不可破的印象。

日后一旦遇到事,他们也知道先买一份建文报,看看报纸上怎么说的,而不是再一次道听途说。

既然民间已经认定了陕南战事惨烈,这个时候再继续宣传战事多大实在是没多少价值,不如反过来,否定一把,即可以确保建文报的消息真实无误,还能让形成思维定势的百姓误认为这是朝廷的缓兵之策、安抚之言,认为战事已岌岌可危,很快便会波及到山西,继而主动选择移民。

日后事情澄清,百姓们会忘记王金刚奴,会忘记征调民工的布政使,会忘记陕南的事,但绝不会忘记建文报是一份好报,这里的消息,是真实可信的。

有了真实,他日建文报才可以更大范围的影响山西,服务于移民大局。

胡濙参与了朝廷的“阴谋”,只不过他选择站在岸上,而没有下水……

他没有下水,朱允炆却跳到了水里,开始扑腾起来,除了仰泳之外,也就会一个丑陋的蛙泳了,好在水性还可以,淹不死。

江南河流遍布,湖泊众多,若没点水性,实在是太危险。毕竟,出门之前总要多做点准备……

ps:

今天加班,欠一章记账上,他日必补。

有票的还请支持下,惊雪谢过。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