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四十九章 全民参与,以宋进言的皇后

坤宁宫。

徐妙锦埋怨地看着抱着孩子的朱允炆,说道:“国子监监生也是大明的学子,为什么不让国子监参与?”

朱允炆见朱文奎已然入睡,便交给了一旁的马恩慧,低声说道:“朕还以为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若不是监生找你,是不是准备元宵时再入宫?”

徐妙锦第一次感觉到消息闭塞是一种令人难过的事。

无他,国子监的学生尊重自己,知道自己有用,但徐家的人可不这样认为。

徐辉祖作为五军都督府第一人,主持五军都督府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编制工作,听说还邀请了不少勋贵上门,可就是没人通知自己!

若不是监生找上门,自己到现在还闷在鼓里。

“监生通知了我,说明我还是可以听闻到窗外事。再说了,不过间隔一天而已,国子监未必会落后于内阁、五军都督府与中枢六部。”

徐妙锦知道参与大明国旗、国徽、国歌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更知道这是千载难逢,错过不再有的机会,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朱允炆也有些犯难。

国子监的直接上级是礼部,可现在礼部没搭理国子监,而是转身和其他五部官员合伙。六部人员共同参与,人数与力量上,已是饱和,礼部估计是不会考虑国子监的监生再参与其中。

“皇上,皇上。”

双喜跑了进来,脚步轻快,一脸的兴奋。

“小点声!”

马恩慧狠狠瞪了一眼双喜,低头看着孩子,幸是没惊醒。

朱允炆看向双喜,问道:“何事?”

双喜一脸堆笑,见过礼之后,说道:“皇上,皇后,大喜事。外面传来消息,京师之人汇聚中正街、马府街、西安门外大街、西十八街等地,请愿参与三大国事之中,愿为国旗、国徽、国歌,献绵薄之力。尤其是布行、染坊、工匠坊,呃,就连翠烟楼的姑娘,都打算为国而歌……”

“放肆!”

马恩慧一跺脚,一脸冰寒,吓得双喜连忙跪下。

“国旗、国徽、国歌三大国事,岂容妓子参与其中?若被后世人知道,大明如何立于天下?岂不是把脸丢尽了?这些人,该打!”

马恩慧不满地说道。

徐妙锦连连点头,自己都没机会参与呢,一群卖弄皮肉的家伙,也想沾染国事?

朱允炆安抚过马恩慧,笑着说道:“在朕看来,这倒不失一件好事啊。无论是做买卖的,还是市农,亦或是妓子,剥除他们的身份之外,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大明的国事,朕虽然说了算,但能不能深入民心,万民认同,还需要大明子民说了算啊!”

“既然百姓支持,想要尽力,我们皇室,又何必计较身份?让朕说,国事之事,当全民参与。双喜,你告诉解缙、徐辉祖、陈迪,让他们通告京师市民,不,是全国两京一十三省,各府各县,让他们各出方案,于今年九月,由三司使送抵京师。”

“至于最终方案,则交付朝廷决议,各地三司使同时参与讨论,争取在十月,确定最终方案,明年国庆节之日,应传遍全国。”

双喜连忙答应,匆匆离开。

“皇上,这样的话,岂不是增加很多耗费?”

马恩慧有些担忧。

朱允炆拉着马恩慧坐了下来,轻轻说道:“耗费是一件小事,但皇后也应该看到,万民参与,才可凝聚人心,人心所向,可比金银可贵的多。”

“皇上哥哥,那我们国子监也可以参与了?”

徐妙锦连忙问道。

朱允炆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国子监自然要参与其中,只是徐妹妹,这件事过后,你再找不出国子监的问题,女子学堂可就别想了。”

徐妙锦嘻嘻一笑,起身道:“何须等到十月,本监丞二月便可完成。”

“哈哈,皇后,你看,妙锦还是很有才能的。”

朱允炆笑得很开心。

马恩慧含笑点头,称赞道:“妙锦自是有妙锦,本宫也希望妙锦,可以为大明锦上添花。”

徐妙锦盈盈施礼,道:“臣定不辱使命。那臣,告退了?”

朱允炆挥手道:“去吧,你定没心思留下用膳。告诉国子监的监生,朕希望看到他们的成果。”

“谢谢皇上哥哥,皇后姐姐,妙锦走了。”

徐妙锦满怀欣喜地离开了坤宁宫。

马恩慧微微摇了摇头,看着拿起《东京梦华录》的朱允炆,问道:“皇上对前宋颇为在意,是在思考前宋弊政吗?”

朱允炆翻看着《东京梦华录》,这本书中记载了前宋的繁华盛景,轻轻念道:“皇后,且听这一句: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二五百两银器。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皇后以为如何?”

马恩慧思忖道:“前宋果是富裕繁华,动辄便敢借出二五百两银器。这若在我朝,应难得一见。只是皇上,前宋虽是富裕,但民众疾苦无人知晓。据臣妾纵览《宋史》等籍,发现宋立国三百余年,农民揭竿而动,几乎从未断绝,细细数之,大小超出四百余次。”

“若皇上想求前宋财富,却致万民于水火,那大明虽有盛世,也将是皇族、贵族的盛世,而非大明盛世,非万民盛世。臣妾恳请皇上,莫为财富而刮民,所行之策,当谨之慎之。”

朱允炆将《东京梦华录》放在一旁,看着马恩慧,认真地说道:“若朕即可取财,又可不伤民,皇后是否便不反对解禁商人,时时进言了?”

马恩慧悚然一惊,连忙跪下,说道:“臣妾有错,还请皇上恕罪。”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朱元璋定下的铁律。

虽然朱允炆不在乎这些,时常与马恩慧讨论国事,但马恩慧知道,后宫干政是大忌。

只是,每当朱允炆需要她的时候,她又不能拒绝朱允炆,也不想拒绝自己,一次,又一次,逐渐养成了习惯。

朱允炆若问,她便参与,说上一些意见。

若朱允炆不问,便专心后宫,从不主动说起国事。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上前扶起马恩慧,说道:“朕不怪你,有些事,不辨不明。你是朕身边最亲密的人,若朕连你都说服不了,又如何去说服百官?”

“皇上想要说服臣妾,可不容易。”

马恩慧心有余悸,但却坚持认为解禁商人是不可行的。

朱允炆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笃定的目光,说道:“不容易吗?朕看未必。皇后,医用纱布进度如何了?我们去看一看,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