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四百九十章 不争,便是最大的争

第四百九十章 不争,便是最大的争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解缙、郁新、黄子澄跪接旨意,在“痛呼天命不予,圣魂长在”传入耳中时,解缙看了一眼黄子澄,发现他的脸色有些苍白。

解缙微微一笑,争执来争执去,不考虑问题本身,只考虑谁说了算数,这不合适啊,到最后,正义也不会站在你身边。

内侍念完圣旨,又留下一叠文书走了。

解缙拍了拍衣服上不存在的灰尘,道:“当誉大明圣医,尊其遗志,葬于国子监太医院。雕铸人像,为后来者瞻仰。如此礼遇,岂是五品,从四品可比?”

黄子澄冷着脸,不知说什么是好。

确实,皇上这一动作,彻底肯定了戴原礼的地位,还将其视为“圣医”,如此人物,哪怕是裹个草席子埋在国子监,那他也是后世人敬仰的圣医啊。

几品官的礼仪对他已无多少意义。

郁新并没有介意这件事,而是盯着桌案上的一叠文书,牙疼不止。

打开一看,都是前段时间朝臣上奏的一些文书,虽然有些超出了十日,甚至半个月,但毕竟皇上都清清楚楚地处理了。

皇上是办事的……

现在棘手的问题就是,这《大明二世,吾皇应勤勉于政,临朝奉天》的奏疏怎么办?

要知道这封奏疏中心思想就两点,一是皇上不上朝,二是皇上不处理朝政。

现在皇上处理朝政了,这封奏疏一半的中心思想都没了价值,换句话说,整个奏疏都不能用了……

若是将这奏疏递上去,那不只是打皇上的脸,还打内阁的脸啊,内阁还得出面给百官讲清楚,皇上是处理政务的,这不是,奏折已经批复下来了……

黄子澄也想哭,这皇上也真是,你早不批复,晚不批复,非要等到百官联名之后再批复,这不是拿人开涮,逗人玩吗?

自己耗费心思,组织了一批人,就想要立威,赢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彻底在内阁中站稳脚跟。现在好了,自己组织的,还得自己去解散?

解缙很得意,优哉游哉地哼着《白蛇传》中的戏腔,看一眼黄子澄的脸色,解缙就开心多一分。

这些人太急功近利,太想要占据高位,想要权势了。

可是他们不了解的是,想要在朝廷混,第一要诀那不是和老板对着干,而是站在老板的身后,一切听老板的话。

想当初,自己面对太祖爷,那可是屡屡上书,就连韩-国公李善长被杀之事都敢插一脚,自己有的是勇气,有的是正义,可结果呢?

十年之后再用,这就是自己的下场!

在家的日子是如此的苦闷与无聊,如此的落寞与苍凉,认真来说,自己当初的失败,只是因为政治上的幼稚,没有看穿政治-斗争背后的真相。

所有的政治纷扰,只有一个真相:

皇权至上!

朱允炆是一个有智慧的帝王,他的见识、才情、能力、睿智,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开创太平盛世的伟大君主,在这种的帝王之下,自己要做的就是揣测皇上的心思,顺从他的心思。

至于其他的权势与地位,不争,便是最大的争!

而这些,郁新还没看懂,黄子澄更没有看懂,所以,他们不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郁新翻看过朱允炆批复过的文书,叹息道:“差人送通政司吧,至于《大明二世,吾皇应勤勉于政,临朝奉天》的奏疏,就由内阁驳回吧。”

黄子澄没有意见,也无法有意见。

但解缙不乐意了,道:“百官上书,无论如何都需转呈皇上,这件事就不需要争论了吧?依我看,还是递送给皇上的好。”

郁新、黄子澄脸色变得铁青,这话被解缙原封不动地奉送回来,这可就有些脸疼了。

黄子澄清楚,若是解缙一意孤行,想要将这份奏疏捅到皇上那里去,那谁都拦不住他,可一旦这样,这封奏疏上写下名字的这些人,那可就是罔顾事实,捕风捉影,胡乱弹劾,这可是要受罚的。

虽然说皇上之前是没有处理政务,但那是之前,不是现在,也不是后面几个时辰。

如果送上去,皇上看到奏疏的时候,明显是在他处理政务之后,好不容易开始勤于政务,这刚开了个头,就被大臣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万一怒火滔天,这联名的人可就真的倒霉了。

这些人倒霉,那黄子澄、郁新的政治力量可就大受损害,这个结果,两人并不想承担。

郁新沉吟许久,看着解缙道:“杨士奇管理国子监,收效甚大,又是鲜有奇才,我与黄子澄会联名请旨,提升其为礼部侍郎,兼任国子监祭酒,同时负责戴原礼的丧事。”

黄子澄惊讶地看向郁新,嘴巴张了张,终没有说出劝阻的话。

解缙深深看着郁新,这个老狐狸是在用杨士奇来保自己身下的这群人。

杨士奇与自己都是江西吉安府人,可以说有着一层乡谊关系,且两人在政见上多次不谋而合,交往甚密。在郁新、黄子澄等人眼中,杨士奇是自己一派的人。

只不过他们真的认为杨士奇的提升与否,是由他们来决定的?

就杨士奇的所作所为,建树功劳,吏部都看在眼里,皇上也看在眼里,即便是你们两个人再压制,也压制不住杨士奇。

但解缙终还是选择了接受,不是因为交换,而是因为只凭着一封《大明二世,吾皇应勤勉于政,临朝奉天》奏疏,无法真正拔除郁新与黄子澄。

砍掉一些小枝小叶,无法撼动他们的根基,反而会让他们记恨自己。与其那样,不如卖他们一个面子,等待下一个更有利的机会。

解缙起身,什么都没有说,离开了内阁。

郁新将那一份奏疏给烧掉了,黄子澄很是不甘心,道:“我们再写一封奏疏,只谈皇上不上朝之事!”

“还有这个必要吗?”

郁新看了看桌案上的圣旨与批复好的文书,很明显朱允炆已经不是简短的批条治国,而是认真地在处理政务。

既如此,他见大臣也不会太远,继续说皇上的不是,已经没什么意义。

但黄子澄明显没有这样的觉悟,道:“此事不宜做大,可找两三个御史发声。”

郁新摆了摆手,不情愿地说:“你看着办吧,我有些疲累了。”

山东,青州。

广袖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建起的营寨,心头有些发凉。

耿炳文不愧是耿炳文,这个大明极厉害的防守大将,将防守做到了极致!依托民居,封锁了青州城西面的岱宗门、南面的阜财门、北面的瞻辰门,只有东面的海晏门暂无明军,也不见封锁。

但是广袖很清楚,围三阙一是兵法常见之事,“阙一”不是“丢一”,耿炳文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活着从这里离开!

原以为手握数万人,足以击败耿炳文,继而攻略青州府,西窥兖州、济宁,一旦兵发会通河,定能吸纳数十万人加入白莲教,到时,白莲教众将控制山东!

然而!

耿炳文虽然最初人手不多,但他却极擅防守,又兼手下一批人勇猛善战,不畏生死,硬生生挡住了自己的进攻。

现在,耿炳文得到了各地卫所支援,兵力已达三万,而自己手中的教众,已经不足四万,更要命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站不起来了。

粮食!

城中太缺粮食了,哪怕是挖地三尺,将所有粮食都找出来,也不够那么多人吃的。

齐王害了白莲教,害了自己!

广袖眼睛有些通红,看着一旁沉默的沫儿,道:“你听到消息了吧,王金刚奴已经死了。”

沫儿微微点了点头,虽然消息是明军传出的,但沫儿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陕西那里就不适合造反,地势险要,盘踞一方还可以,想要跑到平原上与明军正面交锋,想要赢下来实在是太难。

王金刚奴的第一次失败,就已经说明了这个结果。可是他再次行动,被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也不知佛母如何。”

广袖有些担忧。

沫儿叹息道:“明军没有提佛母,说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佛母去找了天王,从这一点来看,佛母是安全的。”

广袖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笑意,道:“青州城我们是守不住了,但我不会让耿炳文好过,我会给他送一份大礼!”

沫儿转身,看了看城中的百姓,皱眉道:“姐姐,我们输了,就给他们一条活路吧。”

广袖一把抓过沫儿,刚想呵斥,却看到了那张苍白的脸上,已是泪流满面,不由心头一软,说道:“他们还有最后一个使命,完成了,他们就能活下去。”

“什么?”

沫儿轻声问道。

广袖没有解释,而是拉着沫儿下了城墙,命人搬出所有的粮食,让大家吃一顿饱饱的晚饭,然后下令道:“五大天王、五大金刚、七大护法,随我夜出海晏门,佯装逃往昌乐,明军必会调动军士追赶,我等于巨洋水伏击明军。”

“第二天王、第三天王,一旦明军东进,你们需出南门、北门,袭击明军的后路!沫儿,你负责带城中主力,袭击耿炳文的粮仓——玲珑山!”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