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四百九十六章 人才,比官更难得啊…

老汉看着朱允炆,咬牙反驳:“自己把自己害死,算什么英雄?你这公子若想要游览栖霞山,那就去,莫要掺和我们之间的事!”

薛夏刚想怒斥,朱允炆瞥了一眼,薛夏便不敢作声。

朱允炆没有回答老汉的话,而是对韩夏雨问道:“你想不想飞天?”

韩夏雨惊喜地问道:“真的可以飞天吗?我想,姐夫,快带我飞天。”

朱允炆含笑看向陶增光,道:“看吧,连孩子都有着飞天的梦,你爷爷追梦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想来他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结果。他可以承受生命的沉重,你却连无谓的骂名都承受不起吗?”

陶增光连忙擦掉眼泪,坚定地说道:“我承受得起!”

“飞天,飞天,不过是痴人说梦!”

老汉愤然说道。

朱允炆看向老汉,问道:“敢问先生是班背何人?”

老汉直言道:“班背兄长,班石。”

朱允炆抬了抬手,算是对长者的尊重,然后说道:“若陶成道飞天是痴人说梦,那班背创《火箭书》,岂不是痴梦的始作俑者?”

班石直接答应道:“没错,班背也是个白痴!若不是《火箭书》,他也不会死!”

朱允炆可以感觉的到,班石的愤怒,源自于他的在乎,他在乎班背的死,也在乎陶成道的死,他不希望任何人再因《火箭书》而死。

“如果班背还活着,他也希望自己的哥哥支持他吧,也希望自己毕生之努力,能真正实现吧。”

朱允炆轻轻说道。

班石脸颊抖动,想要反驳,却看到朱允炆站了起来。

“飞天,是真实存在的,陶成道也好,班背也好,他们的思路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他们的方法有问题,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将人安全的送到天上。”

朱允炆肃然说道。

班石、陶增光盯着朱允炆,心头惊骇不已。

宁妃眼神微微一亮,若有所思地看着朱允炆,至于韩夏雨、青青等人,只是单纯的相信着,并没有其他的心思。

朱允炆深深地看着陶增光与班石,他们不知道飞天的梦在后世实现了,但他们可以拥有一个飞天的梦,至少相信,飞天不止是一个梦,还有可能真正实现。

这种理想,不应该被嗤笑。

班石经过短暂的惊讶之后,连连摇头,道:“人怎么可能飞天!”

朱允炆问道:“陶成道不是已经飞起来了?”

班石嘴巴张合几次,都找不出合适的词。

确实,陶成道飞起来了,这是真实存在的,既然是真实存在的,又如何能否认人不能飞天?

“人死了,还有什么飞天的意义。”

班石只好拿陶成道的死来争取主动。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道:“科学的研究,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至少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一点,人是可以飞天的,既然人能飞天,为什么就不继续研究下去?只要解决了火药爆炸问题,解决了安全返回问题,不就可以了?”

班石无言以对,陶增光激动不已,确实,若当时火药没有爆炸,自己的爷爷未必会死,他当时已经考虑到返回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题,为此还准备了风筝。

眼前的公子说得很对,飞天是可能的,也一定是可以的!

朱允炆很清楚,在这个时代,要想飞天,那还是有很多办法的,问题就在于飞多高,飞个一两丈,五六丈,那也是飞啊……

想要飞到外太空,或者去找嫦娥开茶话会,在大明还是别想了。

“我刚刚听闻,你想要成为住坐匠,为何?”

朱允炆对陶增光问道。

陶增光越看朱允炆越顺眼,便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想去京师当匠人研究火药,效仿爷爷,重新制作飞鸟,再上青天!”

朱允炆敬佩陶增光的勇气,若不是遇到自己,他或许就此会回到婺城,而后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自此之后,陶家再无人提起与知晓陶成道的事。

既然有缘,那就帮他一把吧。

朱允炆问道:“你对火药很有研究?”

陶增光思索了下,说道:“翻阅过爷爷留下的典籍,自己也曾制作过一些火器,但因朝廷管制着硝石、硫磺,始终难以取得大的进展。”

朱允炆相信陶成道当年的研究是有可取之处的,或许眼前的陶增光是一个不错的火器人才。

“京师之中,最善火药的匠人都在二炮局,你可愿意去那里做事?”

“二炮局?”

陶增光惊呼起来,听说那里汇聚了大明最精锐的火器匠人,寻常人根本就进不去,自己最初的打算,也只不过是去兵仗局混个差事。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但进入二炮局之后,你必须用心钻研火药,至于飞鸟与飞天,只允许你在空闲时间去做。你可愿意?”

“我愿意!只不过,敢问公子到底是何身份,只一句话真能让陶某进入大明最机密的核心之地?”

陶增光不是傻子,知道二炮局的进入门槛有多高,多严。

朱允炆淡然一笑,看向孙栋,道:“他就交给你了,我们走吧。”

“等等!”

班石喊道。

朱允炆回过头来,看着面色不定的班石。

班石向前走了两步,严肃地说道:“《火箭书》不是杀人的邪书,对吗?”

朱允炆、陶增光看着班石从怀中掏出一本书,班石轻轻抚摸着书的封面,叹息道:“原想着将它带到棺材里,现在看来,它还是留在人间比较合适。”

陶增光走向班石,扑通跪了下来,对班石磕了三个头,才被班石搀扶起来。

“班石爷爷,我一定不辜负你的重托。”

陶增光看着《火箭书》,心头百感交集,这本书经历坎坷,几经周转,终又回到了陶家人手中。

“这位公子,飞天真的存在吗?”

班石再次询问道。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当然,我不欺你。”

班石咧嘴笑了。

朱允炆招了招手,算是告别,登栖霞山收获一人才,还是陶成道的后人,可谓不虚此行。

刚刚抵达渡口,一匹快马便飞奔而来,孙栋迎上前,接过文书转呈朱允炆。

朱允炆看了看,眉头不由一抬,道:“回京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船只再次启程,在夕阳的余光之中。

“可发生了什么事?”

宁妃询问道。

朱允炆没有说话,一门心思地翻看《火箭书》,随手将桌案上的文书推给了宁妃。

《火箭书》中记录了一种飞鸟,飞鸟的动力源是火药,类似于后世长征火箭,采取的是绑扎式布局,只不过长征火箭通常绑扎三四个,而这个飞鸟绑扎了四十七个,所以在点燃的时候,为了追求时间的同步,还必须将引线做得足够长,以满足四十七个人同时点燃……

虽然这种设计有着极大的局限与问题,但对于班背而言,或许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

宁妃看过文书之后,冷面皱眉,道:“这些大臣,竟如此无礼,他们竟还敢逼宫犯上不成?!”

朱允炆只轻轻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朝廷内部终还是出了点问题,群臣认为朱允炆病的时间太长了,一天天不上朝,是因为过于沉迷于后宫之乐,非要朱允炆出来主持朝政。

不出来,那就搞个游行示威……

据安全局密探所得,明日一早朝臣便会集结于文华门外,请求皇上临朝,甚至还摆出了一副皇上不上朝,我们就要死在宫门前的架势。

他们会不会死,朱允炆不想知道,但一群人冲着后宫的大门哭闹,是不是不太合适,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驾崩了。

“不过此事也无妨,我们子时就会抵达京师,只要皇上明日临朝,此事就不会发生。”

宁妃盘算了下时间,说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他们闹就随他们去闹,明日朕可没时间搭理他们。”

宁妃有些着急,这次朝臣的动静可不小,至少有三十余位官员参与其中,若皇上毫不理会,怕会寒了百官的心。

“皇上……”

宁妃想要劝服朱允炆,莫要因此事动怒,让事情更难收场。

朱允炆将《火箭书》收了起来,一把将宁妃带到怀里,道:“你想什么呢,朕之所以不理睬百官如此作为,是因为明日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朕一定要去。”

“啊?”

宁妃惊讶,还有什么事比维护朝堂稳定更重要。

朱允炆深深抱着宁妃,在她的耳边低声道:“明日一早是戴原礼的葬礼,国子监众监生服丧致哀。大明官员无数,可戴原礼只有一个,你说谁更重要?”

宁妃紧贴着朱允炆,环抱而过,温柔地说道:“死者为大,这是天底下共知的道理。皇上若亲临国子监,给戴原礼送行,相信他在天之灵,定会含笑九泉。”

朱允炆将头埋在香软处,闭着眼回忆着戴原礼。

在这个世上,生老病死实在是太过寻常。有了国子监的《医学》三典,他日未必不能培育出医学专业,试着让医学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快,更多。不止是医学,还有数学,物理学,化学……

基础科学不加速,大明再发展一百年,还是一百年前的大明。

西方文艺复兴方兴未艾,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大明绝不能落后于西方,而决定国运的根本,就在于教育,在于人才。

人才,比官更难得啊……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