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五百五十五章 约定门生,一笔交易

第五百五十五章 约定门生,一笔交易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京师,福运客栈。

这是侯家在京师的产业,地址就在中城的秦淮河畔,只要走上几十步,就是莺燕花楼。

逛花楼的毕竟是富贵公子哥,随从可没那个本钱也没那个资格去享受,这些人在自家公子睡觉的时候,也得找地方歇脚,总不能一群人听墙根听一夜吧。

加上本就是繁华地带,福运客栈常常人满为患。

常百业与侯浅浅带人走入客栈,掌柜刘浩认出了侯浅浅,亲自带到雅间之中。

“东家一路辛苦。”

刘浩连忙向侯浅浅行礼,又对常百业拱了拱手。

侯浅浅瞥了一眼常百业,对刘浩说道:“刘叔,百业与我已是成婚,家族产业百业说了算,该怎么行礼,应该明白吧。”

刘浩听闻之后,有些错愕,但还是对常百业先行礼,转而是侯浅浅,然后道;“恭贺小姐,恭贺大东家。只是——缘何如此大的事,也没个消息?”

侯浅浅眯着眼,看向常百业,轻声道:“我们两个的婚事,只请了几位至亲,并没有大操大办。刘叔又在京师,我们就是想通知也来不及,这不是,亲自来京师,给刘叔说这个好消息。”

刘浩有些难以相信。

要知道晋商常家与侯家结亲,可以说是山西的顶级富商,怎么可能让两人如此不动声色地完婚?这种事,不应该办得惊天动地,大展财力之丰厚,引无数百姓羡慕吗?

不说弄个十里红妆,至少也不能低于八里吧。结亲送亲的队伍,不能低于两千人啊,可为何到头来,不见加米饭,不见添水,就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

常千里与侯西域这两人到底在想什么?怎么会将如此大的婚事儿戏了?

刘浩满腹狐疑,却得不到解答。

但不管怎么样,刘浩还是很高兴,毕竟常百业很是优秀,侯家后继无人,如此常、侯两家联姻,侯家产业也有了保障,至少不会无人管理,落魄下去。

“刘叔,先给我们准备三间上房吧,最好是紧邻的房间。”

常百业发话。

刘浩有些奇怪,来回看着常百业与侯浅浅,这两个人睡三个房间,是个什么睡法,一张床睡不开你们两个人吗?

哦,年轻人,体力好……

“东家,我们在京师置办有宅院,房间通畅,布置齐全,地板上还铺着精贵羊绒毯子,不会着凉……”

刘浩一脸堆笑,说道。毕竟这里是客栈,人多眼杂,有点动静那什么,虽然没人会投诉吧,但毕竟影响人家的睡眠质量不是,咱要以客人为上,

侯浅浅看着有些猥琐的刘浩,红着脸不说话。

常百业脸皮厚,直接说道:“三间上房不是准备给我们的,而是给三个客人的。其他不要多问,去准备吧。”

刘浩见此,便止住好奇,出门去安排。

三个魁梧大汉进入房间,看向常百业的目光中有些感激。

侯浅浅看了看常百业,便起身走向门外,见周围没有耳目,便站在走廊的尽头,看着京师的繁华。

常百业看着三人,严肃地说道:“周伟、孟璟、王元你们可要想清楚了,这是你们退出的最后机会。”

周伟、孟璟、王元三人坚定地摇了摇头。

孟璟上前,凝重地行礼道:“我等虽有些本事,但若无常家资助,一家老少定无法安顿得当,我等也不可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更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战马,来到这遥远的京师。”

周伟跟着行礼,道:“常家于我恩如父母,此番无论前程如何,都将永记大恩,他日必当重报。”

王元干脆就跪了下来,感激涕零:“公子大恩,永不敢忘。我等粗人,不善言谈,只在这里盟誓,他日常公子但有所求,我死也会相助。”

常百业上前,搀起王元,让孟璟、周伟免了俗礼,道:“无需如此,只希望他日荣华加身,手握大权时,莫要忘了朋友。”

“岂敢。”

三人连忙回道。

常百业拿出了三叠厚重且崭新的宝钞,道:“一个人拿五百贯,好好享受下京师,争取在武会试中夺得头筹。无论结果如何,都无需多想。但凡他日有所需,直接到京师的晋商商会找寻最高管事即可。为避人猜疑,日后只能我联系你们,你们不能联系我。明白吗?”

“明白!”

三人肃然答应。

常百业嘱托一番,安排三人住下,然后与侯浅浅离开了客栈。

在马车上,侯浅浅看着沉思的常百业,询问道:“你真的打算将他们收为约定门生?”

常百业走出了思绪,拉着侯浅浅的手,笑道:“约定门生什么的,是文人那一套。现在的文人都那么有骨气,不是我们商人可以轻易收买的。只有这些穷酸吴举人,才适合现在下手。”

很多人潜意识里有这么一个认识,那就是穷文富武,即所谓的穷人家的孩子去读书,富人家的孩子去练武。

至于理由嘛,听起来也很充分。

穷苦人家,没钱买蜡烛,还可以凿壁偷光,看书打瞌睡,还能悬梁刺股,没书可以去抄,请不起老师,还能去旁听。

总而言之,穷苦人改变命运的方式,那就是读书,考取功名,所谓的寒门出贵子。

至于练武,肯定是富家人才能办的事,比如要请师傅,要买装备,要马匹,偶尔还得吃点肉,补充补充营养,壮壮筋骨,没很多钱,怎么可能练成武艺?

很多人将“穷文富武”当做了真理,但他们似乎忽视了另一个成语,那就是“文贵武贱”。

话说,有钱的富人家,谁会舍得自家孩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整天舞枪弄棒,骑马跑步的?有那个钱,给孩子买个县官当当不好吗?

武人,那是武夫,是不入流,是没多少地位的啊。

富家人真要有考取武举的野心,那不应该先考虑考虑多生几个,教孩子好好读书,弄个举人,也比武状元长脸不是。

而且纵观千古,多少名将起于微寒?

春秋时期的白起,人家本就是一个农民啊,你指望诸侯争霸的时候一个农民天天吃肉?

西汉的韩信又穷又没品行,整天吃百家饭,吊儿郎当的二混子,多少人讨厌他,你能说他不是名震天下的大将?还有卫青,此人出身卑微,还被当做奴隶使唤,你指望他能吃多好,多有钱?

宋代的岳飞,那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幼年丧父,一个老母亲拉扯大的,你指望他娘缝缝补补,种两亩庄稼,就能让岳飞隔三差五吃点肉?

这些例子太远不说,就说朱元璋、常遇春、徐达……这些元末多少威名赫赫的武将,不都是要饭的?

说什么穷文富武,其他人点不点头不知道,反正上面这些人是啃黑窝窝长大的。

可以断定的是,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穷人不能练武的事,多少武术大家不是来自于民间?

同时也可以断定的一点是,文人上京赶考需要路费,武人上京赶考,那也是需要路费的,文人还能靠两条腿,这武人很可能还会将村里唯一一匹马给牵走,这一路上得当祖宗供着,花费反而更多……

所以说,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厉害的人物都因为路费给耽误了前程……

现在常百业给了他们一次机会,拿走了他们的忠诚。

一笔交易,就此成交。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