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三十六章 可怜的朱文奎

第六百三十六章 可怜的朱文奎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省躬殿。

朱允炆设宴款待陈天平、裴伯耆,只是为了送行,内阁大臣陈迪、解缙作陪,徐辉祖、铁铉也来了。

陈天平感觉自己备受重视,尤其是当朱允炆说起日后安南与大明关系时,陈天平俨然以为自己就是安南国王,侃侃而谈,承诺了一堆:“他日定会修好大明,年年朝贡,再无边患……”

朱允炆称赞陈天平:“你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国王。”

裴伯耆没有说话,只低头吃东西。

陈天平要回国了,安南的命运将会改变,只不过裴伯耆开心不起来。

裴伯耆微微抬头看向陈天平,心头有些疼痛。

从个人而言,眼前的陈天平不是自己效忠的君主,他也没有任何资格让自己去效忠。

但从国家大义而言,胡季犛父子祸乱安南,杀人无数,残暴该死,让陈天平借大明之手杀掉胡季犛父子,夺回王位是最好的结果。

只不过,裴伯耆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发现,陈天平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一个有着阴暗心思的小人,他善于伪装,善于表演,善于欺骗,唯独不善于爱护人。

阮元泰告诉自己,在他与陈天平独处的时候,陈天平曾无故对阮元泰又掐又打,还骂他为“狗奴”,这个称呼背后,隐藏着歇斯底里的恨意。

裴伯耆不知道自己回到安南之后能活多久,也不清楚阮元泰会不会活下去,事情比最初时,多了许多不确定。

嗝!

裴伯耆吃得太快,噎住了,咽下去之后又开始打嗝,声音很响。

朱允炆看向裴伯耆,没有理会,继续与陈天平说话。

嗝-嗝!

裴伯耆感觉很是失态,连忙请罪,又开始打嗝。

朱允炆很大度地谅解了,可再一次被打断时,朱允炆就发怒了,不等裴伯耆请罪,就让人将他带下去。

宴会结束了,陈天平一个人回去了。

陈天平在不安中等了一夜,也没有等来裴伯耆,礼部送行的官员催促陈天平上路,胡利平等人也随同一起出发。

“裴伯耆乃是安南大臣,我们应该一起上路。”

陈天平坚持道。

礼部董伦板着脸,道:“裴伯耆冒犯皇上,被下狱了,你确定跟他一起?”

陈天平吞咽了下口水,这打嗝也要下狱,大明就这么霸道吗?

“我认为时辰不早了,走吧。”

陈天平不再耽误。

老裴,荣华富贵与你无缘啊,兄弟我先走了。

在陈天平走后一个时辰,裴伯耆就到了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裴伯耆,笑道:“朕见过许多脱身之计,像你这般用打嗝脱身的,可是第一次,怎么,你不想回安南?”

裴伯耆连忙解释:“臣真的是打嗝……”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身走向裴伯耆,问:“你可知为何朝廷宴会上,从无有人连连打嗝的?”

裴伯耆不解。

朱允炆平静地说:“不是他们不会打嗝,而是因为不敢!惊吓是会治打嗝的,在皇家宴会上,谁如此失礼失态,自己都能将自己吓住,哪里来如你这般连连不止?朕最初以为是意外,可你连遮掩都不遮掩一下,真当朕不知你在打什么主意?”

裴伯耆冷汗直冒,跪在地上请求开恩。

朱允炆低头看着裴伯耆,问:“为何?”

裴伯耆咬牙道:“因为臣敬仰大明的强大与繁华,想要留在这里。”

朱允炆微微摇头:“这可不像你的风格,裴伯耆,你没有说实话啊。”

“臣句句属实。”

裴伯耆坚持道。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转身走回桌案后,道:“你隐瞒了什么,念在你对陈氏尽忠的份上,朕不追究,但你不能留在京师了,去天津塘沽,当一个市舶司主事吧。”

“我是安南的官……”

裴伯耆想要拒绝。

朱允炆一拍桌案,指了指门口方向:“你若想要追上陈天平,朕可以差人送你。”

裴伯耆脸色一变,深深行礼,道:“臣去塘沽。”

朱允炆让人送裴伯耆出去,虽说此人是安南忠臣,却不是大明忠臣,留他一条命,也不过是人尽其用,塘沽市舶司也需要人来管理,让他天天看海,给大明创造收益,也好过吃刀子。

钟粹宫。

宁妃正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散步,马恩慧走了过来,看着宁妃腹部高隆,羡慕不已,让侍女拿过托盘,打开盒子,道:“这是朝-鲜进贡来的老人参,你体质弱,分娩时用得上。”

宁妃没有推辞,虽然钟粹宫也有,但这东西谁嫌少……

“文奎怎么没跟来?”

宁妃有些好奇。

马恩慧面露心疼之色,道:“哎,去武楼了。”

宁妃伸手抚摸了下肚子,嘴角有些苦涩,不知道如何安慰皇后。

朱文奎被刘长阁摸了骨,说是个练武的苗子,之后朱允炆就安排了武学的课程,孩子只有四岁半,还不到五岁,这就被拉去下腰、劈叉、扎马步,着实有些残忍。

马恩慧找朱允炆说了几次,都被朱允炆挡了回去,还说是为了孩子好。

宁妃宽慰一番,道理马恩慧都明白,只不过谁看到自家孩子那么小就吃苦,谁不心疼,再说了,这是帝王家,还吃这一份苦痛实在是……

朱允炆站在武楼窗户后面,看着朱文奎坐在凳子上,双脚并拢放在椅子上,腿下面没有任何支撑,刘长阁拿起一块青砖放在了朱文奎的腿上,然后又加了一块,直加到四块,朱文奎就已经有些吃力。

刘长阁伸出手放在青砖上,手微微向下压,朱文奎刚想喊出来,又马上闭上嘴,倔强地坚持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哭也不会让这个可恶的家伙松手,索性不露怯。

朱允炆有些紧张,很想冲进去让刘长阁住手,但又止住了,身为大明的太子,未来的帝王,他必须有一定的武学基础,一是为身体,二是为国事,三是为国家。

皇子习武,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不说入关的那个朝代,四五岁时日日不间断修文习武,一年只有五天假,就说宋代,皇子教育中也有武事。

别看宋代重文轻武,但人家在皇室的教育中,也重视文武兼备。比如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十三岁的时候骑马射猎,一箭命中,要知道涉猎不是射靶,没有几年功夫打底,怎么可能射中?

在宋真宗时期,更是要求宗室子弟学习骑射,甚至宋真宗还亲自去检查骑射功课。哪怕是南宋时期,皇帝也会设置射堂,方便皇子与宗室子弟习武。

再说了,对于太子的官职设置,有三师、三少,三师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少自然不是某个人,而是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太子太师负责教导太子习文,少师协助。太子太保负责保护太子安全,少保协助保护太子安全。而太子太傅、少傅,主要负责的就是教太子习武。

没错,朱文奎还没被立为太子,刘长阁也不是太子太傅或少傅,但并不影响朱文奎接受教育。

爷爷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就抓吧……

吃点苦,锻炼锻炼身体也不算啥,老朱吃的苦还少吗?老四也没少吃苦,谁还没一点本事,就连朱允炆这种后天体弱的,现在也能开个二斗力的弓了……

二炮局。

后湖中出现了一个孤岛,这是人工填湖造出来的,岛不大,方圆不过十丈,一个加速度冲刺就能掉到湖里去了。

这座岛名为万户岛,是陶增光起的。

陶增光自从进入二炮局,因进献《火箭书》有功,被二炮局赏赐,陶增光推辞了赏赐,要了一座小岛,朱允炆答应了。

后湖本就是挖出来的,填一个岛还是容易,无外乎石头为基,再逐渐填土,简单。

陶增光的加入,为二炮局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炮局的神机炮是优秀,射程远,杀伤力大,但也有着一个很大的问题,炸膛率有点偏高,一百门神机炮总会有五六门经不起试验炸了,一旦炸膛,就很可能损伤到测试匠人……

陶增光很仔细,通过研究优良神机炮与炸膛神机炮的特征,然后去了铸造房蹲了几日,提出了一种“望闻问切”法,作为神机炮的检测标准。

望,指的是观察,查看铸造神机炮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炮管内部与外部。

闻,指的是听,通过小锤敲打神机炮的炮管,听其声音,若听到异常音,不同于优良神机炮的,则视为铸造出了问题。

问,是询问铸造人员,铸造环节,冷却时的状况。

切,是亲手去摸,感知炮膛内部有没有毛刺、凹陷、裂纹等缺陷。

凭借着这一套标准,陶增光可以清楚判断哪一门神机炮是劣质、容易炸膛的,后来二炮局拿去测试,但凡陶增光挑中的必经不起十炮便会炸膛,二炮局上下对其敬佩不已,并将这份标准普及开来。

陶增光的贡献远不是一套标准的问题,他认为,神机炮的作用有限,大明需要开发更多特殊的火器,开发一些更轻便的火器,最好是一个人能扛着走,到地方就能用的……

二炮局拿出了地雷与手榴弹,陶增光连连称赞,当得知有些想法出自于朱允炆时,不由惊叹。这个肯定了飞天的人,竟然对火器也有着极高的认识。

也是,整个二炮局有今天,都是朱允炆组织、设计与运作的结果,听说火药的改良,还是朱允炆亲手做的。

但对于地雷与手榴弹,陶增光试验了很多次之后,依旧感觉不满意。

地雷这玩意就适合埋在土里等人来踩,如果对方不走这一条路,那不是白埋了……

还有手榴弹,这玩意有点沉,自己只能丢个二十步,军士大概能丢个更远,但这个距离对敌是不是太过危险了?

如此火器,不足以普遍应用,距离和条件都有限。

陶增光开始了埋头苦思,为的是打造一种低于神机炮,但超出手榴弹之间的一类武器,而这类武器,将更能适应的战场,说打就打,说走就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