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四十三章 晋商的图谋(三更)

第六百四十三章 晋商的图谋(三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文工团一路南下,沿途百姓听闻女子都在买粮救民,各地官府闻风而动,召集富户,只为了说明一个问题:

你们要不要比女人差。

富户不愿承认比文工团的女子差,于是捐钱的捐钱,捐粮的捐粮,为了避免官员贪污,找了老人亲笔写了功德文,一笔一笔记录在案,并各出人送粮。

寻常百姓家没有办法,商议之后,找到了县衙,希望官府能帮忙送点粮食到凤阳府,知县感动不已,写了奏折送向朝廷,然后组织百姓送粮。

在华北大地,在黄河以北,在一条条道路上,不少百姓报备官府之后就行动了起来,无数独轮车,就这样被两只手推向凤阳府。

汗水满面,擦擦。

累了饿了,吃口硬邦邦的馒头。

晚上困了,直接在路边睡一觉就是。

朱允炆培养了近三年的人心,终于在这一刻结了果子,山西移民感激朱允炆,感激朝廷兑现了承诺,一条不差的落实了。

河南百姓感谢朱允炆派来了齐泰、景清这样的大清官,山东百姓感谢朱允炆疏浚会通河,给了无数百姓饭吃,北直隶的百姓感谢朱允炆一条鞭法,减免了苛捐杂税,少了无数狰狞索要的衙役……

人心是金子,闪闪发光。

待在京师的常百业收到了山东伙计送来的快信,也决定放弃利益的考量,豪捐十万两于晋商商会,站出来号召所有晋商,全力买粮,支援朝廷救灾。

晋商商会动员了京师周边的几乎所有力量,购置了二十万石粮食,并买来大量成衣,打着晋商商会的旗号,浩浩荡荡进入苏州、松江府等受灾地区。

徽州中的主力沈一元等已下南洋,周大匠显然缺乏商业敏锐性,无法挑起徽州大旗,等回过头时,才发现原本属于徽州自留地的苏州、太湖、松江、宁波等一带区域,已遍插晋商旗帜。

常百业不愧是晋商的领军人物,在侯浅浅的支持下,只凭着十万两开路,就硬生生在徽商、浙商主导的要害地区开辟出了根基。

经过这一次救灾,常百业相信浙西的百姓将对晋商印象大为改观,甚至会在情感上更为信任晋商。而徽商、杭商也行动了,只不过他们选择的是凤阳府等地,而这一步,显然不如常百业高明。

浙西是富饶之地,哪怕是遭了灾,底子毕竟还在,哪怕啥都没有了,两年之后必会再次繁华。可凤阳府是个什么地方?

对比苏杭,说它是穷乡僻壤毫不为过啊!哪怕是给他五十年一百年,也不可能富比苏州、松江府等地。

常百业正在与侯浅浅商议在苏州、松江府等地开设什么店铺,开多少家为上,常晋掌柜敲门走了进来,送上一份信,道:“东家,这是吉安府佟掌柜送来的信,似是话中有话。”

常百业接过之后,展开看了看,然后交给侯浅浅。

侯浅浅看过一遍,为蹙眉心,念道:“夫君,佟掌柜这一句‘粮草堆积如山,军兵守备,严禁靠近,日日收粮,从不出粜,自广信、抚州、吉安等地途中多见之,甚是怪异’,怕是有所意指。”

常百业打开扇子,给侯浅浅送着风,道:“军兵守备,说明这批粮食是朝廷卫所军粮,而非是地方赈济粮,也不是商人粮库。堆积如山,依旧日日收粮,从不出粜,可见这批粮食需要很多人才能吃得下。八叔,我记得朝廷在吉安府设了一个大型粮仓。”

常晋点头,道:“朝廷设八大粮仓,其中是有吉安仓。不过佟掌柜信中所言,不像是吉安仓,更像是一个临时仓库,没修筑围墙,只修筑了寨墙。”

侯浅浅仔细看了看信,指出了一处重点:“自广信、抚州、吉安等地途中多见之,朝廷设置八大粮仓,可没有广信与抚州。”

常百业转身从桌案上拿出了一份舆图,指了指广信、抚州、吉安等地,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侯浅浅盯着舆图,道:“这三地,似乎在一条线上。”

常百业示意常晋退下,然后关了门,对侯浅浅道:“这件事怕是了不得,若是我没有猜错,大明怕是要打仗了。”

“什么?”

侯浅浅惊讶地看着常百业。

打仗?

眼下凤阳大旱,浙西大涝,朝廷哪里还有力气去打架,再说了,江西这一片地也没敌人啊。

常百业指了指佟掌柜的信:“佟掌柜是常家的老人,绝不会在这种事上撒谎。你看看,佟掌柜写的是粮草,不是粮食,又有军兵守备,定是军粮无疑。”

“就算是有军粮,也未必会打仗,或许只是储备地方,以备不测。”

侯浅浅直言。

常百业笑了笑,指着舆图:“你看清楚,这些军粮设在江西,江西安定,没有一地有叛乱,要储备地方,也应该储备到京师及其周围去,比如扬州、镇江等地。”

侯浅浅看不明白:“那你说,朝廷为什么在这里储备军粮?”

常百业将手指按在舆图的京师方向,然后缓缓向左下移动,点在了宁国、徽州位置上,再向下,又点在了饶州、广信、抚州、吉安等地,手指没停,直指左下,点在了赣州、韶州,最后落在了浔州、南宁!

“如果找人去问,我相信在这些点上,一定也会有大批粮草!”

常百业严肃地说。

侯浅浅盯着南宁的位置,目光微微向下移,那就是思明府,再向下,就是安南国!如此清晰的一条线若当真存在的话,那战争的对象已是不言而喻。

“你是说……”

侯浅浅看了看门口方向,压低声音:“大明要对安南用兵了?可是我听说,安南国乞求投降,让出王位,朝廷送那陈天平回安南,事情已经结了啊。”

常百业皱眉道:“事情怪就怪在这里,朝廷送陈天平回安南是一月中旬的事,可眼下已是五月下旬,至今没传来陈天平回安南继承王位的消息,四个月时间,是不是太长了?”

侯浅浅猜测:“兴许是途中生了病,修养了一段时间。”

常百业看了一眼侯浅浅,笑道:“就算是他病了,此时也应该到了广西。依我说,安南乞降未必是真,朝廷送陈天平回国,未必会顺利。浅浅,你没见过建文皇帝,你不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天子。”

侯浅浅莞尔一笑,起身倒了一杯凉茶,端给常百业:“都说他是个仁君,爱惜百姓,甚惜民力。不过再我看来,他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大胆。”

“大胆?”

常百业抬动眉头。

侯浅浅咯咯笑过,自信地说:“若非大胆,怎会做出如此多违背祖制的事?若非大胆,怎么会在齐王造反时,还优哉游哉地留在杭州?若非大胆,怎会让燕王、宁王在北地与北元起了战事?”

常百业连连拍手,称赞侯浅浅的见识,之后折扇一收,道:“不过大胆可不能说明他的一切,我见过他,他的眼眸极是犀利,似乎能看穿人心,他的见识极是广博,无论是商道的伎俩,还是匠人的手艺,军人的战术,百姓的生存之道,他似乎都信手拈来!”

侯浅浅沉默了,这些事好像都是事实。

被列为军事用品的医用纱布与酒精偶尔会流入贵族手中,常家有幸也买来三箱,听说创造者就是朱允炆,而新式炉子,纯澈的玻璃,放大镜,羊毛衣……这些的背后,都有着朱允炆的影子,甚至有传言二炮局的火器改良效果奇大,在关外迫降朵颜卫时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二炮局又是朱允炆一手设置的……

他是大明的君主,又不像是一个单纯的皇帝,没有老老实实在奉天殿办公,而是时不时捯饬出来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又被百姓接受,在很多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百业对侯浅浅认真说道:“叔曾评价建文皇帝,深不可测。我对其的认识是,雄才大略!”

“所以?”

侯浅浅眼若星眸。

常百业拿起舆图:“所以,他做一些事来证明自己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从这里的消息可以看出,朝廷准备这一战,恐怕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

侯浅浅问道:“若与安南开战,总需要一个理由吧?”

常百业尚未说话,侯浅浅就叹了一口气,感慨着:“陈天平是吧,这个可怜的人……”

“其实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常百业双手支撑在桌案上,盯着舆图上的安南位置。

“你不会是在打安南的主意吧?不行,那里太过危险,没有伙计会跟着去的。”

侯浅浅当即拒绝。

常百业笑着问:“沈一元为何敢去南洋?”

侯浅浅不假思索:“有大明水师在,哪里不可去?”

常百业点了点头,握紧拳头:“一样的道理,有大明军队在,哪里不可去?听闻安南升龙府里面藏了无数的奇珍异宝,香料堆积如山,更有千年古木,若我们能跟着军队去一趟升龙府,岂不是……”

“你疯了,军队怎么可能允许商人跟着……呃……”

侯浅浅有些不确定,大明水师确实允许商人跟着。

只不过大明水师主要任务是出使地方,维护南洋和平,同时进行官方贸易,一旦朝廷发动大军进攻安南,那就是纯碎的战争!

常百业自信地说:“总会有办法的。”

碧蓝的海,清爽的风,令人沉醉的珊瑚岛,到处都是棕榈树,这是一座岛。

教士威廉看着岸边被撞碎的船只,满脸泪水。

雅各布死了。

杰罗姆也死了。

领航的两位年轻的船长,都死在了海上。

自威尼斯启航,满载货物的五艘船,不是被打劫,就是遇到风暴,众人还被奥斯曼帝国给抓了起来,关了许久,放出来之后,货物没了五分之三。

雅各布坚持航行,一路向东,向东,可那遥远的塞力斯(中国)到底在哪里啊,遥远的看不到,看不到啊。

一场风暴结束了所有人的梦。

船毁了,人死了。

威廉收拢着船员的尸体,突然发现一个少年还有气息,不由连忙拖到岸上,这个少年威廉认识,他叫亚当,是一名出色的水手。

亚当醒来,看着死去的船长与众人,对忙碌的威廉问道:“教士,我们还能到塞力斯吗?”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