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五十九章 佯攻,渡江(一更)

第六百五十九章 佯攻,渡江(一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使不得,沐侯爷快起。”

张辅连忙上前扶住沐晟,此人是黔宁王沐英之子,算得上开国元勋,又是世袭西平侯,奉命镇守云南,其地位俨然不下于一方诸侯,哪怕是藩王到云南,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珉王不愿意待在云南,宁愿从商,除了云南条件艰苦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因素,就是头顶上有座大山名为沐家。相比燕王在北平,周王在开封霸王的存在,珉王在云南只能算个小弟弟……

沐晟见张辅要扶,却没有起身,而是严肃而认真地行礼完毕:“沐晟乃是副将,今率偏师前来会师,拜见大帅乃是军中纲纪,不可疏忽。”

张辅仔细看着沐晟,没有从他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埋怨、不满之色。

此番南征,朝廷擢升自己为统帅,位居韩观、沐晟之上,但自己也很清楚,无论是比较年龄、资历,还是比较地位与家世,张辅都不如两人。

韩观好说,一个都司里面的,加上韩观十分欣赏与器重自己,哪怕是做副手,也没半点怨言。可沐晟就很难说了,一旦他心里不服气,来一句“我是侯爷,你算老几,怎可居我之上”的话,那朝廷大军就会出现裂纹,不说发生严重的内讧,但也会导致军令不畅,令行不止,战斗力减弱等问题。

事实证明,张辅有些多虑了,沐晟虽然有些不服气,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保皇派,一句话,他是跟着皇上走的,皇上只要给了旨意,发了话,沐晟就遵照执行。

这个立场,是沐英定下的家规,无论谁当皇上,沐氏家族的使命就一个,听皇上的话,好好镇守云南。

张辅放心了,闲聊两句之后,便侧身道:“沐侯爷请。”

“大帅先请。”

沐晟知道规矩。

既然已经打算听话了,那就听到底,听一半、不听一半的都是蠢货,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两人入帐,铁铉、韩观等人随之也走了进去。

军帐之中,自有肃杀之气。

张辅也没有过于寒暄,询问过沐晟战损状况之后,便将话题引到了多邦城:“眼下城高壕深,又有重兵把守,观察数日,不见其懈怠之色,守军将领怕不是一般人物,或有与我军决一生死的意志。”

沐晟淡笑:“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他们想要守城,收拢兵力,我们想要避免出现流窜之贼,聚而围歼。只要打下多邦城,安南足定!无外乎是折损多少的问题。”

张辅凝重地点了点头。

沐晟继续说道:“朝廷想要发兵安南,我们筹备日久,此番我自云南带来了二百门盏口将军,两百门碗口大将军,打算轰击多邦城,让他们死绝于城中。对了,张大帅带了多少神机炮?”

盏口将军,碗口将军,都是神机炮的名字。

顾名思义,盏口与碗口是大小,即类似于茶盏、碗口大的炮管,皆是洪武时期的火炮。

说到此事,张辅心情好了许多,道:“此番我部行军带了不少神机炮,新式火炮五百门,碗口大将军四百门,虎蹲炮有八百门,火铳一万把……”

沐晟惊呆了,哆嗦地问:“你,你打算把多邦打没吗?”

张辅摊开手,平静地说:“如果需要,可以。”

沐晟打了个哆嗦,这才想起来张辅人屠的名声,这个家伙现在看着人畜无害,长模人样,笑起来还很温和,但手段却是极残忍的,这多邦城,怕会沦为一片废墟啊……

“你去哪里?”

张辅看着要走的沐晟。

沐晟郁闷地说:“睡觉!”

不玩了,打多邦多难多难都是假装的,真要打起来,沐晟敢肯定多邦坚持不了多久,如此多的神机炮,什么坚城不可破?

张辅看了一眼铁铉,铁铉哈哈大笑,道:“不管如何,多邦城坚固无比,城高难破,重兵把守,皆是不虚。”

“那就请铁尚书拟写文书吧。”

张辅、铁铉、杨荣等人都很清楚,此番朝廷出动三十万大军远征,如果把安南说得不堪一击,一触即溃,仗打得顺风顺水,毫无压力,那这军功薄该怎么写?百姓听闻了之后,又怎么可能生出荣誉感,自豪感?

所以,安南的敌人是强大的,多邦城是很难打的。

事实证明,多邦城的守军不是隘留关、鸡陵关的守军,他们的战斗力是值得肯定的,隔江列阵,明军作势佯攻,对岸守军虽有些畏惧之色,却没有人逃跑。

考虑到三江汇聚之地河道较宽,不适合渡江,张辅在观察了三日之后,与沐晟等人商议,必须从上游位置渡江。

选择上游渡江的好处很多,一是河道相对较窄,容易过江,二是可以击溃多邦城上游守军,让其难以顺流而下,支援多邦城。

“能不能渡江,关系着我们是否可以合围多邦城。现在听我将令,神机将军徐凯带两万兵至嘉林地区,做大声势,广置船筏,佯作渡江之状,吸引敌人注意力。沐晟带兵至上游,夺取宣江、洮江二处江面,之后渡过洮江,占据北岸地带,等待大军。”

张辅下令。

众人齐声答应,各领命而去。

为了确保佯攻取得成功,张辅将杨溥派到了徐凯军中,徐凯听从了杨溥的建议,将大明旗帜、军旗插在了嘉林渡口处,同时命令军士砍伐树木制造船筏,并以虎蹲炮炮轰对岸营寨,声声震天,颇有从嘉林一举渡江的架势。

待在多邦城中的范元瑰果然被嘉林的动静所吸引,下令城外的大将陈大朴调兵阻拦,击其半渡,不准明军过江。

陈大朴考虑到对面就是张辅的大营,调动正面军队很容易造成防御空虚,传令上游军士夜间乘船而下,至嘉林地区抢夺明军的舟筏。

十月二十五日夜,嘉林渡口发生激战,安南调一万大军、百余舟船进攻徐凯的军队,徐凯率兵反击,凭借着火铳、弓弩、虎蹲炮,远程击杀安南军。

安南军的目的是彻底毁掉明军的船筏,而并不是打败徐凯,而徐凯的目的是借机杀伤安南军,吸引其更多兵力进入嘉林,为上游渡江争取机会。

双方都很拼命,安南军一扫往日颓废,杀出了气势,徐凯刚刚造好的船筏还没试航,就被烧了。徐凯愤怒了,命令虎蹲炮瞄准了覆盖江面,谁的船也被想跑!

一艘艘船在江面上炸开,成为了一堆残木,不少军士溺水而亡,江水被染成了红色。安南军见达到了作战目的,便整军撤回。

徐凯这边损失了三十余人,都是安南兵用火铳或弓箭射杀的,受伤的多达二百余。至于安南兵,那就不好数了,河水是流动的,尸体已经冲了下去。

为了更大限度的支持沐晟,徐凯又命人准备了一批船筏,毕竟安南树多,造船需要技术,速度稍微慢点,弄木筏可就不需要那么麻烦,弄个上百木筏还是容易。

陈大朴认定了明军会从嘉林渡河,因为正面的张辅在调动军队支援嘉林,为挫败明军过江企图,调动军士与船只,沿嘉林一带三里内布置了重重防御。

当日晚间,徐凯没了动静。

就在陈大朴怀疑徐凯是不是睡着了,忘记下令进攻时,河流中漂浮而来一具具尸体,军士来报:“沐晟带兵强度宣江、洮江,正逼近洮江!”

陈大朴脸色一变,当即下令船只溯流而上,大军向上游支援!

军令传出,一艘艘船只离开嘉林,而就在此时,徐凯不再沉默,下达了渡江命:“敌人已乱了阵脚,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今日若是不胜,我等如何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大明?!”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徐凯是张辅安排的佯攻部队,但佯攻不意味着不会真的进攻,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都是兵法,因势利导,随机而变,方可战而胜之!

陈大朴急匆匆刚走出五里路,就看到下游对岸一片火海,虎蹲炮再次炮轰岸边守军,而河流之中已有船筏不断过了江面。

“外围守不住了!”

陈大朴满是痛苦,明军一旦进入北岸,那就会彻底站稳脚跟,军队会源源不断进入,想要在这里与其战斗,将其赶走,实在是太难。

但范元瑰下达了死命令,务必要守住江面,否则就要自己的脑袋。

陈大朴一边分兵去阻击徐凯,一边调兵前往上游阻击沐晟,而就在陈大朴手忙脚乱的时候,对岸的张辅军营中不断传出神机炮的声音,对着北岸安南军不断轰击,陈大朴以为张辅要过江,当即转头跑向多邦城。

这里待不住了,必须进城。

陈大朴想要活命。

张辅看着对岸的守军,无数人失去了指挥,有人朝着江边杀来,有人朝着多邦城逃去,一些营寨乱杂不堪。

“报!”

“讲!”

“征夷副将军沐晟已进入洮江北岸!”

张辅指了指眼前的江面,说:“那就搭建浮桥吧,神机炮太重,转运几十里太耽误时间,就在这里搭建浮桥,正对多邦北城门!”

“遵命!”

韩观等人领命,安排军士准备搭建浮桥。

浮桥,即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姬昌于于渭河架浮桥的事。

东汉光武帝时期,四川割据势力公孙述曾在长江上架设江关浮桥,以对抗东汉光武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浮桥。

隋大业元年,河南洛阳洛水上建成天津桥,这是第一次用铁链联结船只架成的浮桥。后来李世民还走过这一条浮桥,写下了“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的诗句。

唐宋时期,浮桥搭建技术日趋成熟,到了明代,浮桥多为军用,临时性质的,眼下大军要过江,自然需要大型浮桥。

大明军士的执行力很强,后方山木不断被砍伐,舟船逐渐齐备,三日后,铁索连舟,横过三江江水,一片片厚重的木板铺设在船只之上,形成了一条通道。

张辅率兵过江,多邦城近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