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九十五章 盛世?一个耳光

第六百九十五章 盛世?一个耳光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建文四年,是一个平静的年份。

外无强敌犯边,内无天灾造反,该铺混凝土路的继续铺路,该造船的继续造船,该疏浚会通河的继续疏浚,农民耕作于田,商人往来于市,海船不断出海,河船到处摇晃,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事实上,对于古代封建王朝而言,只要皇帝没有什么特殊爱好,比如修道,当动物园管理员,从事木匠艺术,北出狩猎啥的,政治整体上是相对清明的。

而政治清明的结果,往往就意味着官府对民间的搜掠变得温和,甚至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完全不扰民,任由百姓自己发展。

治大国如烹小鲜,告诉所有后来统治者,国家这条小鲜,是经不起瞎折腾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才是王道。

朱允炆选择了这一条路,一条鞭法的出现,极大抑制了官府搜掠百姓的可能。毕竟一年就两次税,任何其他税都是违法的,在监察御史已经分散到州、安全局隐于民间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在收税期间动手脚,更不敢巧立名目。

没有了税目一条要钱的路,地方官吏再贪污、再**,也不可能祸害一大片的百姓,顶多对付对付若干百姓或若干富绅。

朱允炆是这样想的,不过多少有些天真无邪,一件事的出现,彻彻底底打了朱允炆的脸,也让朱允炆一直期待的盛世变得如同一个笑话。

五月二十日,休宁知县梁绪伙同地方士绅,垄断石灰矿,压榨与拖欠百姓工钱,致使百姓自开年起没有分文收入。

六月初,夏税开征,百姓家中无余钱,不得不聚集于县衙,要求知县发放工钱。

六月五日,休宁知县梁绪以乱民造反为由,抓捕了为首的百姓三十余人,打伤百姓数十人,并虚报知府衙门,要求重惩带头百姓。

六月八日,知府衙门派遣知州王茂前往调查,为梁绪贿赂,隐瞒事实真相。

六月十一日,八百休宁百姓聚拢在县衙,要求梁绪放人,梁绪请求新安卫出兵弹压。新安卫指挥史孟崇得到消息之后并没有出兵,而是直接上奏给了五军都督府,毕竟徽州府属于南直隶管辖,直接为京师管理。

直至六月十四日,朝廷才收到消息,满朝震惊。

朱允炆忘记了一点,一条鞭法是对农田的,可徽州府多山少田,百姓家本就贫瘠,好在混凝土道路施工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一条活路:挖石灰矿。

当矿工,就成为了他们生存的基本方式,有些农户甚至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下矿,为的就是赚点矿工钱。

可好好的矿,偏偏又被县衙与地方士绅垄断着,百姓家的几口矿还不准人找矿,他们只能被人剥削,人家说多少工钱就是多少工钱,多久给就是多久给。

一条鞭法保护了以农为主的百姓,却没有保护到以矿为生的百姓,加上地方官员的贪婪,终于惹出了民变。

这件事的出现让朱允炆脸很疼,就在不久之前,还有官员大谈盛世来临,说朱允炆是一代圣主,现在看来,所谓的盛世就是一个巴掌,呼在脸上还带声响的那一种。

朱允炆不顾内阁与六部大臣反对,下旨徐辉祖亲自去处理。

徐辉祖是什么人,是都督府的人,管的是兵,不是民,这是民政,县衙的事,显然归徽州府,归朝廷六部管,怎么能让徐辉祖去?

但朱允炆这一次没有退让,命徐辉祖带三千兵连夜去休宁县,将知县梁绪,包括参与此案的一切官吏、所有士绅全都抓入京师,同时命令徽州知府,先行垫付亏欠百姓的工钱,知府暂时代理知县职责,安抚民心。

徐辉祖的动作很快,加上休宁距离京师也不过五百里,打马疾驰,两天去,四天回,直接将梁绪为首的二十六日丢到了武英殿中。

朱允炆坐在宝座上,怒目而视,厉声喊道:“朕屡下文书,不得欺民,不得贪污,不得勾结地方士绅!而你呢,就在南直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也敢如此放肆?!”

梁绪吓傻了,听说过地方衙门越权办案的,没听说过皇上直接抢走办案权的,哆嗦地说不出话来。

解缙见朱允炆气得不轻,连忙出班:“皇上,此事交给三法司处置即可,定会严格处置,还百姓一个公道。”

朱允炆豁然站了起来,怒斥:“都已经激起民变了,还用三法司审理吗?将梁绪拖出去凌迟,其他人审理之后,无论什么结果,都加上一条,抄没家产,发配北直隶!”

刑部尚书暴昭见状,赶忙劝说:“还请皇上暂息雷霆之怒,只需两日,臣定能审查结案,到时候该凌迟的凌迟,该发配的发配。”

不经法司审判直接就干掉,不行啊,这个先例一开,以后刑部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弱,皇上要处理个人,甚至都不需要经过三法司了。

暴昭见朱允炆刚想说话,大声喊道:“明日此时!”

朱允炆强压愤怒,点了头:“明日此时,拿出结案文书,若没一个让朕满意的结果,刑部也该整顿整顿了!”

暴昭额头冒汗,这一次惹火烧身了,不把梁绪往死里审,对不起自己的官服啊。

梁绪等人被带了下去,朱允炆挥手退朝。

内阁。

暴昭看着解缙、郁新等人,皱着眉头说:“皇上最近有些沉湎于盛世之言中,眼下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实在是承受不了。你们内阁大臣就不想想法子吗?这次是派徐辉祖动用大军抓知县,那下次呢?会不会直接大军开至布政使司,把布政使也给囚送过来?”

郁新略有所思,道:“地方上阿谀奉承的实在是太多,一些文章又不能不送,任谁看多了这些文章,也以为盛世来了。”

茹瑺叹了一口气,说:“皇上毕竟是年轻,这才短短四年时间,就已东平倭寇,北御鞑靼、瓦剌,南收交趾,又开南洋贸易,眼下国泰民安,国运昌隆,有些天子气也是正常。”

陈迪摆了摆手,严肃地说:“我不这样认为,诸位应该知道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的吧?”

解缙眯着眼看向陈迪:“你是说唐玄宗?”

陈迪肃然道:“没错,想当初,唐玄宗一开始任用贤能,励精图治,这才有了开元盛世。然盛世二十年余,唐玄宗便无心治国,性情暴躁,沉湎声色,任人唯亲。好好的盛世,轰然之间就结束了。”

“陈阁,你把当今皇上比作唐玄宗,有些过了吧?”

郁新有些不满。

陈迪冷笑一声:“当真过吗?难道诸位没看出来,眼下皇上君威渐重,已沉迷于盛世之梦,去年每日处理朝政,今年两日处理一次朝政,听闻皇上与伊才人走得很近,伊才人什么本事诸位一定有印象吧,万一我们大明出个杨贵妃第二,这盛世还没开怕就要结束了……”

暴昭多少有些不适应,看着陈迪:“这,是不是危言耸听了?”

陈迪摇头:“但有苗头,不可不重视。”

郁新、茹瑺与解缙彼此看了看,都没说话。陈迪曾经执掌礼部,在这里干久了多少有点偏执。

暴昭思考了下,说:“依我看,盛世文章我们挡不住,只能递上去,但这些文章太过迷乱人眼,消除了皇上的治国心思,现在休宁县出现这种事,虽然对不起当地百姓,但对大明而言未尝都是坏处。”

“只怕一件事无法改变皇上的认知啊。”

郁新无奈。

解缙眼睛忽闪了下,对郁新等人说:“是啊,一件事无法改变,那多几件事不就改变了……”

“呃?”

郁新等人茫然地看着解缙,休宁出了事皇上已经要活剐了知县,再有这种事出来,怕是要挫骨扬灰啊。再说了,哪里去找该死的鬼去?

解缙幽幽说道:“我们可以劝说皇上再次微服私访亦或是外出巡游,亲眼看一看真实的地方,去见一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知道盛世文章只是虚言,大明距离盛世还早着呢……”

“去哪里?苏州,杭州?算了吧,那里繁华的紧,尤其是市舶司一开,商税猛增。”

郁新不满意这个方案。

解缙淡然地笑了笑:“谁说非要向南走。”

郁新、茹瑺等人眼前一亮,不向南,那就向北,北面是哪里?穷苦的凤阳府啊。

去那里看看,问问百姓幸福不幸福,就知道啥盛世不盛世了。

至于理由也好找,皇上登基都四年了,也该去凤阳谒陵一次了,不能因为老朱在南京,就忘记了老老朱还在凤阳埋着呢,得去看看。

于是,解缙、茹瑺等人将目光看向了陈迪,陈迪打了个哆嗦,有点想逃。

没办法,这件事只有陈迪出马合适,谁让此人精通礼数呢,至于他是去找礼部的黄观还是自己出头,都没关系,说服朱允炆去凤阳谒陵,顺便看看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在刑部定了梁绪死罪,附送凌迟艺术体验课程,连带着砍头五人,其他人抄家、流放之后,礼部尚书黄观写了一封奏疏,送到了武英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