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零九章 朱允炆要收盐引

第七百零九章 朱允炆要收盐引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没印象。

朱允炆沉思了稍许,轻声说:“虽我是第一次来扬州,但衙门中人还是知道一些,可从未听过刘詹之名……”

陈大山见朱允炆疑惑,便苦叹:“刘詹这个名字很少有人提了,转而名作不老松。此人极有背景,听说曾侍奉过太祖爷,后被委任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同知,但其仅仅做了两年,便告老致仕。自牙行再开之后,其影响越来越大,就连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运使、同知都需要卖他个面子,听闻批验盐引所与巡检司都有他的人。”

朱允炆眯着眼,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同知,可以说是盐使司运使之下第一人,掌握有实权,此人虽然只做了两年,却能安插进去如此多亲信,对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有着极大影响,怕是不简单。

“这扬州还有如此厉害人物。”

朱允炆感叹。

陈大山、楚翰连连点头。

可大家都为利,人家动动手指头的利就能收获无数,谁管什么边商死活。这边压低边商,低价买入,然后囤积高价卖给内商,这其中的利益可不是几千两。

“你们应该听到了吧,皇上即将北巡,这第一站来的便是扬州。”

朱允炆提醒。

陈大山、楚翰对视了一眼,连连摇头。

楚翰叹息:“年公子啊,皇上北巡,一不是我们所能轻易见到,二来即便我们见到伸冤,皇上就能管得了吗?”

“还有皇上管不了的事?”

朱允炆面色凝重。

陈大山摆了摆手:“不是皇上管不了,而是皇上日理万机,不可能为这点小事而插手,耽误了行程。再说了,即便皇上用心,也会先派遣御史、户部来核查,可这扬州官场怎么查,如何核对账,都是没有问题的,天衣无缝的事,如何能定罪?”

楚翰悲愁地说:“即使朝廷查到不老松刘詹头上,也无可奈何。要知道我们边商手里的盐引卖不出去,就如同运来粮食卖不出一个道理,商人卖不出货物,朝廷谁会管?若朝廷今日管了此事,他日其他行当售卖不通,朝廷也要管吗?一旦朝廷介入过多,对商人可不利啊。”

朱允炆算是听明白了,他们不相信朝廷能处理刘詹,知道此人狡猾,没有漏洞,还顾忌朝廷会因此事而过多干涉经商。

“眼下商人已经没办法解决问题……”

朱允炆深深看着两人。

楚翰与陈大山低下头,没错,是这个道理,但大不了亏一次本,但若找朝廷最后还没搞定的话,日后怕是彻底无法从事边商了,以后这扬州城估计也是进不来了。

宁吃眼前亏,也不能断了后路。

朱允炆见状,起身说:“滞留在扬州的边商有多少,手里有多少盐引,我全收了,会如何?”

“你?”

楚翰与陈大山瞪大眼,来回打量朱允炆。

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你一个边商想要跨行成为内商啊?你知不知道内商也需要听不老松刘詹的,要不然你去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谁给你办-证,去盐场谁给你支盐,去批验所,谁给你批准?

真以为收了盐引,你就有钱赚了?

一旦打破了规矩,得罪了刘詹,这扬州没你的立足之地啊。

陈大山好心提醒:“年公子切莫冲动,成为内商,还需下场支盐,其中的门道深的很,没有熟人领路,是一斤盐都别想从盐场带出来啊,况且与那不老松为敌,还可能会祸及家族……”

楚翰也在一旁劝。

这件事确实不能头脑发热,亏了一切不说,还得罪了这扬州大人物,人家若真有什么后台,一句话的事,说不得就会有衙役上门找茬,检查检查防火措施,卫生、安全通道之类的事。

朱允炆并没有接受两个人的好意,下定了决心:“你们手中的盐引,我收了,去年什么价,我就多少价来收,如何两位没意见,我们现在就可以去皇家中央钱庄去交易。”

“年公子,你可要想清楚了,此事很大,要不要与家里的人商量商量?”

楚翰虽然很想交易,但眼前公子明显是年轻气盛,不知江湖深浅,这若一步踏错,很可能是万劫不复。

朱允炆呵呵一笑,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这个家,我说了算,怎么,两位不愿意交易?”

“不,不,我们愿意。”

楚翰与陈大山见朱允炆如此坚持,也不再勉强,反正他们所求的只不过是利,能走往年价,至少还能赚个几百两。

“走吧。”

朱允炆带解缙、夏元吉、刘长阁等人到了中央钱庄。

在户部提供支持,皇室提供信誉保障的基础上,皇室中央钱庄的数量越来越多,整个大明已有五百余分店,只不过有些分布不均。

三百余家都集中在了南直隶、北直隶、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河南与山东,越向西,数量越少,山西与四川还好一点,像陕西、云南、贵州、湖广,整体上中央钱庄的数量并不多,如四川大省,也不过只开了八家分店。

这也急不得,扩张必须保证有充分的资金作为准备金,有吸纳与放贷的能力,西部一些省份百姓生活并不好,手里都没几个钱,没办法吸纳存款,只能以商人为主体,如果商人不来不去,那这钱庄就无法运作下去。

别看扬州城不大,却有着三家皇家中央钱庄,一座位于扬州京杭大运河大码头附近,一座位于扬州逐渐扩建的西城,一座则位于中城区域,位置优势极是明显,因为这座钱庄的隔壁斜对门就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两者大门距离不过五十步。

无防盗

朱允炆、陈大山等人去的地方,正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旁的皇家中央钱庄,这里的生意不错,进出商人不少,还有二十几人坐在不远处排队等着叫号。

“先在门外取号。”

陈大山见朱允炆想要一头走进去,连忙提醒。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夏元吉无奈,只好拿出自己的玉贴,持有玉贴入皇家中央钱庄者无需排队,主事亲自接待。

陈大山与楚翰惊呆了,听说皇家中央钱庄自开设以来,玉贴发行的数量还不到二十张,唯有存在钱庄钱钞不下五十万的富户方才有资格享受。

没几个商家愿意拿出五十万放在中央钱庄的,除非其身价过百万,只有这样,才不影响其日常运作。可整个大明就没几个如此巨贾。

年六百?

一个没有听说过的商户,竟拿出了如此珍贵与罕见的玉贴?

看来对方想要收购边商盐引,不是没实力的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夏元吉代表户部在中央钱庄里注资可不少,中央钱庄如此快速的增长,没户部的资本支撑是不可能的,他手持玉贴很正常,像解缙、刘长阁就算了,有个铜卡就不错了,实在是没那个财力。

钱庄主事娄安听闻有人手持玉贴而来,不由连忙出门迎接,这一幕也惊到了不少商人,眼睁睁看着娄安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地引朱允炆等人走到了贵客厢房,不由纷纷揣测起其身份。

娄安引众人落座,自有人送茶,娄安又亲自鉴定了下玉贴,确系无疑后,方开口:“不知公子今日前来,是想要取钱,还是存钱。”

朱允炆将茶碗推到一旁,认真地说:“我打算让中央钱庄帮我打个招子,挂在门外。”

“招子?什么招子?”

娄安有些不解,再说了,这也不是钱庄的业务范围。

朱允炆轻轻说:“我愿以每大引六百五十文,收购所有边商手中仓钞或盐引,仓钞或盐引到,钱庄即刻提取钱钞,当即付清。”

娄安惊讶地看着朱允炆,犹豫了下,说:“公子取钱,中央钱庄照办。只不过这招子,钱庄这边不好挂。若公子不介意,可自行找人广而告之。”

钱庄不是某个人的仆人,虽说要服务客户,但给其打广告,不是钱庄的本分。超出权限与范围的事,娄安不敢做。

毕竟中央钱庄分店有着严苛的管理制度,每个月都必须向京师奏报巨细与账务,若被人告一笔自己违规办事,那后果可就有点严重了。

夏元吉见状,帮着娄安说了句:“他也是个懂规矩的人,招子倒还简单,相信这两位会帮我们。”

陈大山、楚翰当即点头,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虽然我们是小商人,但在这扬州城还是认识不少边商,传个话还是没问题。”

朱允炆点了点头,让中央钱庄准备十万两宝钞,这自然是由夏元吉来提供信物、凭证,考虑到身份保密,夏元吉与娄安在另一间房里勘验过身份后,娄安有些打摆子,腿脚晃得厉害。

户部尚书亲自来取钱,那外面的年轻人是什么身份?

娄安脑子转得很快,出来见到朱允炆的时候差点扑通跪下,强忍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这才将事情交代清楚。

朱允炆只是平静地让解缙拿出一千三百贯宝钞,然后对陈大山、楚翰说:“按六百五十文一引,这些足够买下你们手中的两千盐引,交易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