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一十八章 盐丁苦,盐丁叹

第七百一十八章 盐丁苦,盐丁叹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39:09

王昌虽然是粗人,可脑子一点也不笨。

对方做得是大逆不道的事,还能如此有恃无恐端坐在那里,就连巡检司的军士来了也没有半点惊慌,反而是饶有兴趣欣赏着鞭笞。

这样的人若没有半点依仗与身份,王昌是不相信的。

万维、蔡福看到巡检司王昌带人来了,顿时叫起来。万维更是喊道:“王巡检,把他们抓起来打死!”

王昌白了一眼万维,命令军士守在原地,连刀都不准抽出来,径直走向朱允炆,在五步开外停了下来,肃然行礼:“臣王昌,丁溪盐场巡检司巡检。”

朱允炆微微抬动眉头,眼前来的人倒有几分智慧。

简单的一个“臣”字,即说明了他知道朱允炆的身份,又没有点出来朱允炆的身份。

杨士奇与夏元吉也有些意外,不成想这小小的盐场还有如此聪明人,不由对视一眼微微笑了。

朱允炆指了指万维与蔡福,轻声说:“这两个人犯了错,我要处罚他们,你站在这里合适一动不动吗?”

王昌平日里与万维、蔡福私交不错,可私交比不上脑袋重要,连忙说:“巡检司掌盘诘盐引之政令,以盘查走私,查处夹带为职。盐课司、盐场相关人事与巡检司无关。”

朱允炆冷笑了一声,目光看向不远处的军士,无关还带全部人来,这话说出来谁信……

“我要去盐场,你来跟着,至于其他人,老实待在外面吧。”

朱允炆起身。

王昌松了一口气。

田老四、翠翠此时有些傻眼,不知道这几个人是什么身份。鞭打盐课司的大使,巡检来了都俯首帖耳,这在往日里想都不敢想。

“你们住在哪里,带我去看看。”

朱允炆对田老四说。

田老四连忙答应,带着朱允炆等人进入盐场。

空气中弥散着海风的味道,咸咸的。

盐场内有不少的设施,灶舍,围墙,仓库,水池,水车,堰坝等。一路走来,朱允炆看到了不少灶户,如田老四一样,皆是蓬头垢面,赤脚饥瘦,就连妇人与孩童也都在忙碌着,没有一个人歇着。

见是如此场景,朱允炆心头不由有些压抑,侧头对田老四问:“做灶户,真的这么苦吗?”

田老四想要流泪,咬牙说:“你们可听过《盐丁叹》?”

朱允炆摇头,夏元吉与杨士奇都表示不知。

田老四脸色悲戚,开始吟唱起来:

煎盐苦,煎盐苦,濒海风霾恒弗雨。

赤卤茫茫草尽枯,灶底无柴空积卤。借贷无从生计疏,十家村落逃亡五。

晒盐苦,晒盐苦,水涨潮翻滩没股。

雪花点散不成珠,池面半铺尽泥土。商执支牒吏敲门,私负公输竟何补。

儿女呜咽夜不炊,翁妪憔悴衣蓝褛。

古来水旱伤三农,谁知盐丁同此楚……

朱允炆听着这控诉的带血的歌谣,心头更是凝重,世人没有关注过灶户,没有关注过制盐的盐丁!就连朱允炆登基四年,吃了不少盐,也从未想过这些盐是一群怎么样的人制出来的,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

《我的冰山美女老婆》

现在看,现在听,这里不是想象中美好的乐园,挖个坑等着日头就能收获盐,这群盐丁苦,苦得要死啊!

“儿女呜咽夜不炊,翁妪憔悴衣蓝褛。古来水旱伤三农,谁知盐丁同此楚!”

从翠翠与其他灶户来看,他们的儿女都是营养不良的,甚至连一些妇人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男人干脆就半裸着!

几年执政,每日说关心百姓,爱护百姓,可自己的目光都给了自耕农与农户,没有给灶户啊!这群人似乎就没有出现在历史中一样,朝廷每年收到的奏折无数,鸡毛蒜皮的事多了去,唯独没有一封奏折是说灶户盐丁的!

掌握着大明子民必须的盐,他们却连饭都吃不饱,连衣服都穿不了,就连这灶舍都低矮地可怜,不弯腰进去都撞头!

谁能想,会这样?

朱允炆脸色铁青。

田老四唱完之后,说道:“盐丁苦,盐丁苦,终日熬波煎淋卤。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所有灶户全家人都需要起来,去到亭场担灰摊晒,或是刮泥,亦或是汲取海水,从天不亮干到中午,来不及吃两口饭,就需要收灰,扫盐。如果遇到淋卤,还需要挑灰挑卤水。妇童要灌淋海水,帮忙搅拌盐灰,还需要人去草荡滩涂采草取薪。”

“一直忙到黄昏日落,就需要煎煮,全家人都需要用铁盘烧熬取盐,这需要控制火候,还需时间,等取够当日的盐之后,已经是半夜三更。每日都是手脚并用,浑浑噩噩……干活累点苦点也就罢了,可你看看这灶舍,不说低矮吧,有些直接就待在海河的堤坝后面,随意搭了个草棚。”

“这种草棚说他遮蔽风雨吧,不假,但到了夏天可是皮肤如同着了火,冬天寒风刺骨啊,苦不堪言。还有吃的,我们是灶户,这附近是盐场,没有庄稼地,根本就没粮食,每日只能吃野菜啊,夏天还好,冬天没了野菜,还怎么活啊!”

夏元吉插了句:“盐场难道没有配发粮食吗?”

田老四走到一家屋舍里面,直接提出半袋子米来,打开给朱允炆等人看:“那,这半袋子就是一家五口一个月的口粮,还他娘的掺了沙子!要不是这附近挨着河,偶尔能打两条鱼,大家早都饿死了!”

朱允炆伸手抓了一把大米,里面米粒少得可怜,还有米糠,沙子,不由问:“这半袋子有三十斤吧?除去沙子、米糠能剩多少?”

田老四没有回答朱允炆,而是对一旁忙碌的大汉喊道:“老九,这个月你家有多少净米?”

那人听闻后,骂了一句,喊道:“七斤半,黑了个心的。”

朱允炆胸口有些起伏!

对于一群群出力气活的灶户,一忙就忙到半夜,一个月五口人竟然还分不到八斤米?换成自己的话不逃走也该造反了,这根本不把人当人看啊!

哪怕是有渔猎,有野菜,有其他可以补充,但什么也无法代替主食啊,再说了,其他东西也不顶饱,一干活全都消化了。

田老四拉了拉翠翠,苦涩地说:“干累活,苦活,吃不饱饭,穿不了衣,一年一年都是如此!若到时间完不成规定的盐,还会被打,这也就罢了,潮灾死了人,也没有半点抚恤,我们不想死在这里啊。”

“等等,潮灾?什么潮灾?”

朱允炆不解地问。

田老四哭丧着脸,有些痛苦地说:“两淮各盐场濒临大海,其海水自料角嘴引入各盐场。一旦海水倒灌,潮水反过来淹没盐场,那待在河堤后面的灶户都会被淹死!洪武二十七年,死了四百余人,三十一年,死了三百余人,建文元年,死了六百余人,建文三年,死了一百余人……”

“这么多?”

朱允炆难以置信!

洪武年死了人也就死了,那时候朱允炆还没有主持朝政,不知道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建文元年死了六百多,三年死了一百多,这七八百人死了,自己是一个消息都没听到!

朱允炆将目光看向夏元吉与杨士奇,杨士奇很无辜,自己管的是国子监,吃饱了闲得慌也不会去问盐政的事,夏元吉也低下头,自己是管户部的,天下账务,不管盐场的事。

要算账,应该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具体来说,就是找都转运使丁初晨,不过这个人已经在扬州被砍了脑袋……

朱允炆愤怒不已,感情自己就是个聋子,什么都没听到!

见朱允炆要暴走,杨士奇连忙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朱允炆发了火:“他们不是羊,这里也不是羊圈!去,把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官员都给我叫到这里来,无论大小,都给我叫过去!”

汤不平连忙答应,转身就走。

跟在一旁的巡检王昌差点跪了,这事情似乎有些大啊。听说丁初晨已经被杀了,这还不打算放过其他人,帝王一怒,伏尸多少里……

朱允炆冷冷地看向王昌:“海潮的事为何没有人上奏?是盐课司的意思,还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意思?是谁掩盖了消息?!”

王昌再也忍不住,跪了下来,求饶:“臣不知情啊。”

朱允炆环顾周围,如此多的百姓衣不蔽体,生活毫无保障,但他们却保障着大明,守护着国运之基!

大明亏欠他们太多太多!

“每一个盐场的灶户都是如此吗?”

朱允炆痛苦地说。

王昌点了点头:“大致差不多。”

朱允炆走向一处高坡,看了一眼落日,到:“让所有人都停下来吧,今晚上不煎盐。”

王昌犹豫了下,对田老四说:“你还愣着干什么,让所有人过来啊,今晚上都不要点火煎盐,都来这里!”

田老四忐忑不安,说:“可使不得,煎盐都是在晚上,若晚上不煎盐,这个月的份额定是无法完成,到时候大家就会吃鞭子……”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夏元吉明白,上前一步,厉声道:“告诉大家,大明建文皇帝亲至丁溪盐场,今夜不煎盐,有什么苦,有什么冤,都来这里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