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百二十八章 三道旨意宣战倭国(三更)

兵部。

擢升侍郎的古朴看着铁铉铁青的脸色,感觉到了一阵不安,不由上前询问:“部堂,发生了何事?”

铁铉将阳江战报的文书递给古朴,以满含杀气又低沉的嗓音说:“海贼,倭贼!若不彻底剿灭他们,为阳江战死的军士报仇,我铁铉就不当这兵部尚书!”

古朴看着战报,浑身打了个激灵,惊愕地问:“怎么会这样?”

铁铉夺过文书,大踏步走出兵部衙署,还没走几步路,便看到了匆匆出门的梅殷,拱手道:“荣国公行色匆匆,莫不也是因阳江之事?”

梅殷见是铁铉,连连点头:“刚刚收到文书,惊魂未定,阳江竟遭遇如此劫难,实在是令人痛心。”

“走吧,先去内阁。”

铁铉伸手。

梅殷一脸怒气,这种怒气倒不完全是因为阳江出了事,而是因为徐辉祖这才走了多久,自己接手五军都督府,这才刚刚熟悉情况,突然就冒出来如此大事件,这不是直接打自己的脸吗?

谁不让自己好过,自己也绝对不能让他们好过!

陈祖义?

这个该死的海贼怎么还没死!

倭人?

你妹的,腿不长,胳膊倒是伸得够长啊!

刚到内阁,就看到内侍传话,正好一路去了武英殿,至于水师副总兵陈挥,因为在长江边,想要过来还需要点时间。

武英殿。

朱允炆看了看义愤填膺的铁铉、梅殷,又看了看平静的解缙与郁新,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安抚几人等等陈挥。

陈挥听闻消息后,疾马入京师,入殿之后便跪了下来,厉声喊道:“皇上,臣请战!”

郁新与解缙皱眉。

朱允炆抬手:“起来商议吧。”

陈挥起身,站在梅殷身后。

朱允炆一脸严肃:“阳江船厂的消息想必你们也知道了,海贼陈祖义伙同倭**士,悍然闯入阳江海域,对阳江船厂发动突然袭击,阳江所军士损失惨重,匠人被掠走二百余,船厂毁于一旦。说说吧,此事你们如何看?”

铁铉不等解缙、郁新说话,先一步说:“皇上,阳江船厂被海贼攻破,船匠被掠,若不以雷霆手段出手,有损我大明国威,此例一开,南洋将乱!臣请皇上动员水师所部,全力搜查,围剿陈祖义所部,务求全歼,以正国威!”

梅殷、陈挥站出来:“臣附议!”

朱允炆看向解缙、郁新,郁新犹豫了下,走出来说:“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眼下水师主力去了西洋,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返回,以目前水师所部力量,只能护卫沿海重地,游弋南洋商船海道,若冒然抽调水师出击,四处搜寻,很容易造成破绽,反而给海贼可趁之机。”

铁铉皱眉,厉声道:“莫不是郁阁反对出兵?”

郁新摇了摇头,正色道:“郁某并不是反对出兵,而是陈说事实。以当下水师力量,根本不足以广寻海域,一旦抽出力量进入深海,很可能是劳而无功,反是削弱了沿海布防。若海贼抓住机会,再一次对泉州,对太仓州,对天津发起进攻,这种损失我们可承担得起?”

陈挥走出,反驳郁新:“水师乃是大明之水师,眼下阳江遭遇劫难,水师却按兵不动,岂不是让水师背负骂名,成为天下耻辱?皇上,臣宁死不当王八,要当,就留下那些退缩之人吧!”

“你说谁是王八?”

郁新愤怒了。

陈挥毫不畏惧,顶了过去:“谁缩头,谁就是王八!”

郁新求喘吁吁,对朱允炆喊道:“皇上,如此粗鄙之人岂能在这武英殿中大放厥词!”

朱允炆脸色一沉:“够了,说事就说事,莫要影射他人。”

陈挥虽然受了呵斥,却没有半点收敛:“皇上,臣是武将,一个粗人,不会写什么太平文章,也不懂什么军国大事,只知道,谁要是欺负咱,咱们就应该跟他们干到底。”

郁新气呼呼地说:“张嘴闭嘴就是打打杀杀,你也要睁开眼睛看看能不能做!不顾实际,不顾后果,不顾难处,乃是莽夫!”

陈挥刚想反击,解缙站了出来,道:“皇上,臣是支持水师出兵讨伐陈祖义所部的,只不过郁阁所言也需考虑,眼下水师确实担负着沿海重镇安防之事,水师力量也很是薄弱,轻易抽调不得。加上西北风云变幻,北平营造也耗着大量人力物力,水师还需承担一部分北运之任务。再说了,想要在茫茫大海上短时间内找寻到陈祖义,殊为不易啊……”

梅殷紧锁眉头,看着解缙、郁新,感情这两个人已经达成了共识:不能动用水师啊。

这怎么行!

徐辉祖临走之前曾交代过自己,朱允炆是一个有着雄图大略的君主,他绝不允许别人欺负大明,鞑靼欺负了,现在搬了两次家了,安南欺负了,现在成了交趾,八百大甸欺负了,现在八百媳妇已经改嫁了,帖木儿想要欺负,朱棣带十万大军已经出发了……

事实证明,军事上的问题,朱允炆就没有妥协二字,只有你打我一拳,我要你半条命,你踢我一脚,我要你一条命,若是再严重点,可能就要犁庭扫穴,不打出个你死我活,胜负分定不算完。

现在陈祖义欺负了大明,还连带着倭人也欺负了大明,以朱允炆的脾气,绝对不会让这件事轻易过去。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主战了!

话说,五军都督府,军人要的是军功,不主战,还能主和不成?

梅殷言辞呵斥了解缙与郁新:“皇上,臣弹劾解缙、郁新,国难当头,只谈困难,不论国情,国心,不论军心、军情,当重惩。”

解缙与郁新脸色有些难看,你们这几个人怎么就看不清楚,国库哪里还有那么多钱去支持打水战?修个井都已经借钱了,你们还指望有更多的钱去打仗?

不会真以为水师出战,不需要军饷,不需要物资,不需要粮食的吧?

“仔细说来。”

朱允炆看着梅殷。

梅殷肃然,声音高了几度:“我大明开国以来,虽有宵小之辈偶犯沿海,但从未有过如此惨痛之事,开国情之先例,当以重中之中考量,倾尽全力,也应为战。这些年来,朝廷大胜安南,设交趾,败北元,平八百大甸,但凡说起大明二字,国民无比骄傲与自豪,国心在此,谁敢逆人心行事?若朝廷出水师,是为顺民心之举!”

“军心更无需多说,军士无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作为大明好男儿,岂能容那海贼、倭人进犯而毫无动静?朝廷若不发兵讨伐,军心如何安定?他日谁来保家卫国,拿什么来祭奠战死军士的亡魂?再说这军情,战事已开,唯战一途,何来其他言辞?何来困难重重?多余!”梅殷发怒,郁新、解缙也不由地难受,也很难反驳。

朱允炆重重点头,看向解缙、郁新:“你们所言是有道理的,没错,水师主力不在,善水战的将士也不多,朝廷压力很大,但正如荣国公所言,战事已开,唯战一途。”

解缙哀叹一声,道:“臣只是顾虑沿海防护失措……”

朱允炆看向陈挥,问:“给龙江船厂两个月,能有多少宝船可以下海?”

陈挥连忙道:“两个月的话,正在营造的一艘大宝船,两艘中宝船下海应是没有问题。只是皇上,阳江船厂出了如此大事,无所百姓,无数军士都在看着朝廷,我们没有两个月可以等啊!”

朱允炆盘算了下,两个月之后,水师至少可以腾出五艘宝船,这些宝船横扫南洋足够了。但城如陈挥所言,大明没有两个月的时间。

但,也未必。

翌日,奉天殿朝会。

阳江船厂事件引起满朝轰动,请战者众。

朱允炆一连下达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旨意:

“传令南洋诸国,配合大明捉拿陈祖义及其头目,并告诫其国,谁若是收留、遮拦、保护陈祖义等海贼,是为大明之死敌,水师将至,天威将临!”

第二道旨意:

“倭**士参与阳江船厂,是为倭国对大明宣战之明证,大明即日起,对倭国宣战,但凡倭人出现于东海、东南海、南洋诸海域,格杀勿论!”

第三道旨意:

“敕令朝-鲜国王李芳远,即日起切断与倭国交易,配合大明封锁倭国。大明将派遣水师前往朝-0鲜,与李芳远商议对倭国作战事宜,及借用海道、补给事宜。”

三道旨意下达之后,朱允炆便传令水师副总兵陈挥、参将耿璇,带在京附近水师三千人下南海,同时传令泉州水师,广州水师,爱州港水师,旧港水师出主力封锁南洋、南海、东南海。

哪怕是西北大战在即,哪怕是京师营造正热,哪怕是户部很难,朱允炆都没有一步退让,大明水师与军士也没有选择退让!

随着一艘艘船只出海,随着军士远去,随着书信快马加鞭南下,一场席卷东南与东海的大局,正式拉开序幕。

刘长阁颤抖了,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朱允炆的图谋是何等的巨大,一个阳江苦肉计,换来的是一片海,一片岛屿!

怪不得朱允炆要派遣朱权去南洋,恐怕如此大局,也只有如此妖孽的人才能驾驭吧?

不,真正的妖孽是朱允炆,他才是这一切背后的棋手!

难道说,这就是帝王的本领?

大明国事纷杂,眼下西北的事更是令人紧张与压抑,可谁能想到,在种种复杂与纷繁之外,朱允炆却在思考着另外一个大局。

刘长阁并不担心南洋诸国,这些小国家一定会全力配合大明的,绝对不会将港口、沿海交给海贼。但总会有例外吧?

陈祖义带着匠人,是不可能在海上造船的,他想要船,只能去一个大的岛屿,或一个大的岛国,看遍舆图,能给他容身的地方,真的不多。

序幕拉开了,这一出戏到底谁是主角,谁最出彩?

刘长阁很是期待。

ps:

明天家里有点事,要出去下,估计没办法更,休息一天,还请谅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