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东北,两难题(三更)

朱允炆确实难。

猛哥帖木儿去年来,好办,晚几个月来,也好办,偏偏这个时候来,事情很难办。

后湖。

解缙看着坐在湖边垂钓的朱允炆,再一次进言:“皇上,斡朵里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已经带人入城了,会同馆还在等听朝廷定下接待规格,是不是先吩咐下去……”

朱允炆看着湖中刚冒头的荷叶,轻声说:“就按接待阿哈出的规格吧,远来是客,总不能太过怠慢,薄了名声。”

解缙点了点头,让一名护卫去通报会同馆的大使,看着安静的湖面,对朱允炆道:“臣思虑再三,还是希望皇上不要亲自宴见猛哥帖木儿,更不宜准其朝贡,设置卫所。”

朱允炆保持了沉默。

解缙也清楚招揽猛哥帖木儿的重要性,明白一旦斡朵里部臣服大明,卫所设置,大明将彻底控制建州至阿木河一带,形成事实上的军事存在。

一旦如此,他日无论是弹压女真各部落,还是让朝-鲜保持臣服,大明都游刃有余,大东北也将从一片羁縻之地逐渐成为真正的州府之地。

大明是真的希望猛哥帖木儿与斡朵里部女真臣服,可问题是,大明现在不能让猛哥帖木儿臣服,也不能答应斡朵里部称臣入贡,更不能设置卫所!

究其根本,不是大明不愿意,也不是猛哥帖木儿不愿意,当事人双方都很满意,只要手牵手,就能成为好朋友,至于他日是相爱还是相杀,那是他日的事,至少眼下能安稳过一段日子。

但偏偏这件事难住了大明,难住了朱允炆,原因在于第三者:

朝-鲜。

没错,就是朝-鲜。

朱允炆若是准许斡朵里部臣服,并在阿木河设置卫所,将军事力量直接安排到朝-鲜家门口,李芳远估计会跳起脚来,咆哮着与大明撕破脸吧?

虽说大明在自己的国土内设置卫所无需和任何人商量,可直接在别人家门口修炮楼,垛口,操练武艺,喊口号,是不是也不太合适,毕竟朝-鲜是友邻,不是敌国,总这样吓唬他们,很可能会引起明朝两国关系恶化,甚至引发边衅。

解缙不担心朝-鲜会对大明的东北构成威胁,大明虽然没有完全控制大东北,多数地方都是羁縻之地,但不是没有军士存在,不是没有卫所与都司,真要有战事,也是可以跨过鸭绿江去看看松京看看风景的。

问题就是这么不巧,现在大明需要朝-鲜的帮助,需要朝-鲜支持大明,一旦因为斡朵里部称臣入贡,朝-鲜必然会恼羞成怒,以李芳远的脾气与性情,不一定会派遣大军作战,但肯定是不会答应与明朝继续合作,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当小弟了,两国关系将跌落冰点。

寻常时候,大明可以不在乎朝-鲜合作与否,愿不愿意当小老弟,可现在情况不同,大明已经对倭国宣战!

倭国!

朝廷虽然宣战,却并没有直接打击我国本土的计划,暂时也没有这个能力。但阳江的血不会白流,朱允炆也绝不会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话,他准备联合朝-鲜,给倭国一个教训。

而这个教训的前提,是朝-鲜的配合,朝-鲜可以不出人,可以不出财,但应该出后勤,出停泊港口,出海道,出海图。

以目前水师力量,很难没有损失地直接横渡东海,即便是侥幸到了倭国,也不具备长期占领的条件。眼下最合适的路径,便是出水师至朝-鲜,由朝-鲜济州岛向东,威胁倭国及其附属岛屿。

这个军略是确定下来的,想要真正推动与执行,离不开朝-鲜方面的诸多支持。

一旦朝-鲜不配合,那大明只能铤而走险,横渡东海前往倭国,到时茫茫东海,风起浪涌,损失很可能出现,而且因为季风缘故,只能选在冬日出征,以少量的兵力进军倭国,很可能无法返航,增加兵力后勤根本无法保障,就食于敌吧,就怕他们也搞出一个坚壁清野。

事情绕来绕去,可行的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联合朝-鲜,给倭国一个血淋漓的教训。

难题就是这样出现的。

大明需要朝-鲜支持,朝-鲜不答应自己的“万户”猛哥帖木儿背叛自己投靠大明,“万户”猛哥帖木儿又偏偏在这个时候想要对大明称臣入贡。

大明答应猛哥帖木儿,就意味着联合朝-鲜打击倭国的计划破产,就目前来说,一个猛哥帖木儿与小小的斡朵里部,根本无法与明朝的关系相提并论。

可难就难在,人家千里迢迢跑来,是响应了大明朝廷招抚政策,称臣入贡的,来都来了,你们又说不招待,不答应,这不是耍猴吗?

一旦消息传回东北,保持观望的女真各部落如何看待大明,大明又如何取信于人?

朱允炆权衡许久,也没有找到平衡之道,内阁的意见很明显,将猛哥帖木儿放一放,先缓和与朝-鲜的关系,也好为联合打击倭国扫清障碍。

但如此一来,势必会寒了斡朵里部女真的心。

朱允炆不在乎猛哥帖木儿是不是心寒,也不在乎这个人未来怎么死,但很在乎东北大局,那么多人都看着斡朵里部入京朝贡,结果就看到他们灰头土脸的回去,那大明想要深入各女真部落,军事进入大东北的战略就无法推动。

鱼上钩了。

朱允炆收起鱼竿,将肥美的鲈鱼放在鱼篓里,对解缙说:“猛哥帖木儿进入京师,想必朝-鲜早就知晓,一直没有动静,应是在观望我们的态度。我们若如对待阿哈出一样对待猛哥帖木儿,在斡朵里部中设置卫所并驻军,李芳远怕是不会答应,毕竟,猛哥帖木儿现在还是朝-鲜的官。”

解缙连连点头:“没错,眼下朝-鲜的态度很重要,我们不应因为一个猛哥帖木儿而失去朝-鲜。”

一个小部落和一个国家,孰轻孰重,解缙拎得清楚。

朱允炆将鱼竿收了起来,交给一旁的内侍,信步走着:“猛哥帖木儿本身不算什么,甚至斡朵里部也不算什么,可他们毕竟是我们招抚的一面招牌,不把招牌亮好了,想要真正控制大东北如此广袤的区域,又要等多少年,这个过程中又要牺牲多少军士?”

解缙有些愁苦:“皇上,话虽如此,可事有两难,择一而选,想要兼得,找出两全法,怕是不容易啊。”

朱允炆呼吸着花香,看着鱼儿跃出湖面,开口道:“猛哥帖木儿来都来了,朕不见,不是待客之道。考虑到朝-鲜李芳远的态度,这一次就以猛哥帖木儿为朝-鲜官员为由,拒绝其称臣纳贡,不设卫所,不驻军。”

解缙松了一口气,但也有些担忧:“如此一来,会不会影响大东北战略?”

朱允炆背负双手,边走边思索,最终给出了一个折中之法:“虽然我们拒其称臣入贡,但在他们离开京师时,依旧可以给其厚礼,以示好辽东各地分散的女真部落。”

解缙连连点头:“如此一来,李芳远应不会发难,至少可以看出大明对朝-鲜的重视与态度。不过臣还是建议,再派使臣前往朝-鲜,说明情况,以免出现误解误判。”

朱允炆对这点没意见,国家大事,多通通气是好的。

奉天殿。

朱允炆不仅接见了猛哥帖木儿,还设宴款待。

看着这个留着八字胡的猛哥帖木儿,朱允炆不止一次地想,如果自己杀掉了这个人,或者将斡朵里部杀得一个不剩,还会有历史上清兵入关的事吗?

答案是什么?

朱允炆不知道。

历史说,元末纷争,即便是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张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历史没有说,明末气运已尽时,没有李自成,努尔哈赤,没有皇太极,会不会有孙自成,努尔哈黑,紫太极,来完成历史的使命。

杀掉一个人,灭掉一个部落,当真能改变未来吗?

朱允炆没有答案。

但实事求是地说,此时的猛哥帖木儿,甚至包括他儿子,他孙子,重孙子,对大明都没有根本的威胁,现在的斡朵里部,脆弱到连明朝的一个所军力都扛不住,更谈不入主中原了。

可问题是,自己愿意冒这个风险吗?

朱允炆有答案。

猛哥帖木儿笑得很开心,大明皇帝终究还是接见了自己,这就好,至少说明他很重视斡朵里部。只要大明重视,那朝-鲜就不会太过为难自己的部落。

朱允炆举杯频频,谈笑风生,只不过每当低头的时候,总透着一抹寒光,再抬起头时,又变得温和,笑容和煦。

杯子中的酒水晃动着,人的心,也在晃动着。

宴会结束后,朱允炆已有些醉意。

马恩慧看着躺在床上的朱允炆,皱眉问道:“阿哈出来时,阿晓穆入宫时,也不见你喝如此多,今日可是怎了?”

朱允炆虽然感觉很是清醒,但身体似乎不听话了,尤其是胃里。

“想清楚了一些事。”

朱允炆没有透漏更多,只觉得没了心结,剩下的就是战略定力,大局筹谋。

没有谁能阻止大明控制大东北!

这是天下大势!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朝-鲜,松京。

国王李芳远站在舆图前面,目光始终盯着阿木河的区域,猛哥帖木儿起身前往大明,朝-鲜很早就得知了消息。

大臣李叔藩建议李芳远趁机派遣大军,直接灭了斡朵里部,以惩戒猛哥帖木儿的背叛。

但河仑却坚决不同意。

河仑的担忧正是李芳远的担忧,一旦出兵,朝-鲜的军士便将进入大明的国土,朱允炆已经放出话来,大明在自己的国土上办事,轮不到朝-鲜插手。

若朝-鲜此时将手伸出去,朱允炆会不会挥刀,斩断这一只手,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算算时间,猛哥帖木儿也应该到南京了吧?

李芳远忧虑地盯着舆图,便在此时,禹玄宝匆匆走了进来,禀告道:“有急报,明朝使臣已过鸭绿江,有重要事商讨,这是使臣文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