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世祖 > 第一百零一章参谋

第一百零一章参谋

书名:大明世祖 作者:飞天缆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9 05:33:32

帝后冲突,最后仍旧以皇后妥协谢幕。

虽然坤宁宫保密的厉害,但后宫中,依旧流传开来。

毕竟那么大的宫殿,封闭了一个时辰,皇帝又气冲冲的离开,皇后心情郁结,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得出来。

不过,这件事对于太子来说,却是清楚明白。

作为皇后的亲子,他在坤宁中畅通无阻,拉拢信人再迅速不过,若是一些隐秘的事他倒难知,但帝后冲突,他却清楚。

“坤宁宫当时紧闭大门,只能模湖的穿出几句军队,太子的模样,因为涉及到您,所以就迅速送消息过来了……”

身旁,亲近的宦官一边给太子倒茶,一边轻声解释着。

“军队?”太子眉头一蹙,他感觉自己手中的茶都不香了。

对于储君来说,军队太敏感了。

即使在大明,皇帝对太子一如既往的放心,忌惮之事很少,但这不过是太子守规矩罢了。

换句话来说,整个东宫的官吏,基本上都是朝廷官员代任,左詹事等职,人家首先想的是忠君。

且在儒家社会,忠君为上,孝道为先,像唐、元那样,太子动不动就兵变,甚至夺权,在明朝是不可想象的。

朱存渠从来没想过要军队,顶多是在宫廷中安插眼线,另外再派遣一些手下去宫外经营生意罢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是有人诬陷我——”

朱存渠心里立马蹦出一个想法。

大明三百年,只有病逝的太子,从来没有废黜的太子,但这是新朝。

虽然打着大明的旗帜,但内里却换了七七八八。

东汉和西汉的差别,只要是读史的人都知道。

看着太子脸色煞白,神情恍忽的模样,一旁的宦官也是为之一惊,忍不住道:“殿下,您是皇后亲子,可去向皇后娘娘请安——”

“没错,我要去坤宁宫。”

太子缓过劲来,松了口气。

这时候他也想清楚了,如果真的涉及到东宫的位置,皇后应该会派人来通知的。

如今还没有消息,怕只是小事。

很快,忽然就有人道:“殿下,从坤宁宫传来消息,皇后娘娘召您过去——”

闻言,太子浑身一震,他不可置信的扭过头,看着一旁刚刚言语的宦官。

后者也是震惊不已,脸色急剧煞白,毫无血色。

“走——”太子收拾了衣袍,披了上一件裘衣,就缓步而行。

足足用了一刻钟,在他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终于抵达了坤宁宫。

只见,皇后孙雪娘眼眶微红,发簪有些摇晃,毫无仪态可言。

“母后——”

太子脸色凝重地行了一礼。

“孩子,快过来——”

孙雪娘拉着太子的手,珍爱莫名:“你才十七岁,腊月成婚,你父皇是真狠心啊……”

“儿子,儿子——”朱存渠嘴唇张了张,一种难以言表的口渴,贯穿他的全身。

感觉一切话语都堵在喉咙中,怎么也说不出来。

难道,我真的要被废?

为什么?

我从来没有干涉过军队。

难道结交几个勋贵,也是错?

一时间,原本预备好的心态,此刻全部大乱。

皇后见到儿子脸色煞白,一副将要倾倒的模样,立马心疼不已:“你要是不想去军队,你娘我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得把磨下去。”

“儿呀,你别吓我啊!”

“什么,从军?”

朱存渠浑身一震,这两句话犹如炸,把皇后吓了一跳。

“是啊,从军。”孙雪娘啰嗦道:“你父皇总想让你去军队,哪里苦的很,哪里是太子能待的地方。”

“况且,大明这几百年来,从来没有去过军队的太子。”

“要我说,还不如效彷宣宗皇帝,给你弄个幼军如何?那也是算从军不是?”

听到这,朱存渠哪里不明白,这一切都是他瞎想出来的。

不由得他心中苦笑连连。

不过母后也是一惊一乍的,只是去军队而已,至于这般,弄得他心绪大乱。

收拾好心情,他整个人都恢复了光彩,脆声道:“母后,从军而已,儿子那么多年的书都读过来了,还怕什么吃苦?”

听到这话,皇后也有些松动。

对于教育的重视,当今皇帝是数一数二的。

皇子从五岁开始启蒙,七岁正式上学,取大名,然后就开始了每天四个时辰的苦读生涯。

光是坐着读书也就罢了,平日里还有骑马射箭,火枪,游泳等项目,可谓是让这群小家伙们苦不堪言。

而且,每十天只有一假,从早到晚,辛苦异常。

尤其是在夏天,一群皇子们被晒得黢黑,让整个后宫都心疼不已。

“如此看来,你们读书的苦,倒是不亚于从军。”

皇后微微摇头,转眼间就恢复了雍容华贵:“只是,皇帝让你隐姓埋名,从普通的队正做起,可有想法?”

“孩儿听命就是。”太子露出了一丝笑容:“正好可以结交一些好友,多一些军中的学问,以免日后父皇考究起来,一问三不知。”

“你既然有这个心思,那我便放心了。”

皇后轻声说着,然后又聊起了东宫事:

“腊月就要成婚了,这两个月,你稍微禁些心思,将所有的气力,都用在太子妃上。”

“我跟你说,东宫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太子妃,而你最要紧的则是生下嫡子。”

“秦王妃已经诞下了世子,齐王妃今夏娶的,前两天就已经听到信,怀上了。”

“你作为太子,可不能落后。”

朱存渠自然满口应下。

其实作为太子,怎么可能在娶妃就当个和尚呢?

他纳的妾室,皇后给他张罗的就有三五个,无一不是姿色貌美的,但却都没有怀孕。

这是皇后亲自吩咐的。

但凡太子妃没有诞下皇孙,就不准有庶孙诞下。

很显然,这是为将来的宫廷安稳作打算,这是未雨绸缪之策。

太子也同意了。

他还年轻,身体壮健,不愁子嗣,自然而然就想着后宫安稳。

离开了坤宁宫,太子精神一震,感觉空气都香甜了起来。

不过,想到没几天就要从军,这就让他有些头疼了。

只是,从军这件事,还得推到明年了。

目前整个皇宫最要紧的,莫过于太子妃的过门。

作为整个天下的未来国母,事关朝廷、大明之未来,朝野瞩目。

帝、后自然也就关切莫名。

为了给太子选妃,足足折腾了一年多,最终还是在勋贵中,选了曾英之女,年仅十六的嫡女,曾渝,小名栀儿。

除了性格落落大方外,还继承了曾英的相貌,在勋贵群体中,也是一流的存在。

曾英,大明中兴辅国功臣、东昌侯,驻蒙大臣,正二品衔。

如今人家在土谢图汗部落,含辛茹苦地经营,已经有数年之久,让其女为妃,也是一种激励。

而对于皇帝来说,选择曾英的理由很简单——政治。

在勋贵群体之中,战绩最大流派的,莫过于陕西集团,也就是秦军群体,主要是由孙传庭的秦军为主体。

而很显然,皇后孙雪娘是其女,太子天然的就具有号召力。

不过,除了秦军集团外,还有川军集团,以及降军集团,但两者都不成气候,在一起都打不过秦军人。

毕竟谁让皇帝就是陕西人呢?

就连如今的康国,也是由一群陕西人建起来。

而川将集团中,以曾英最为突出,为人又方正,知进退,而且还苦心经营漠北,与满清斗得你来我往。

最关键在于,其女不仅年龄合适,性格也好,还很漂亮,这就当仁不让地成了太子妃了。

至于太子的想法,他这个新郎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为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婚礼,户部、内帑各拿出五十万,合计一百万块银圆,作为整个婚礼的筹备金。

这钱看起来多,相当于秦国就藩打仗的一年消耗了,但实际上却只能说是刚刚好。

因为太子的婚礼,不仅简简单单的是个婚礼,而是整个朝野、大明、四方属国的大事。

朝鲜、日本、康国、卫藏(和硕特汗国)、暹罗等属国,必然要献礼,再加上来往的外国,英、西、葡、荷四国的使臣,加在一起不下千人。

再这样大喜事之中,对于京营、边军,以及百官、将领,勋贵等,都有大量的赏赐。

不提别的,京营二十来万人,一些酒肉吃喝总要有吧。

所有人的赏赐在一起,起码三五十万。

林林总总一算,真正能用到婚礼上,只有区区二十来万块罢了。

如此多的钱财,文武百官都觉得有些少了,但转过头,却又对于秦国的消耗觉得太多。

双标太严重了。

但没办法,嫡庶之别,储君之位,在某些人眼里,十个秦王也比不上。

步入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初一这天,几辆马车,悄悄地入了京城。

旋即,朝野立马发觉,昔日的酂国公府,中门大开,长子及以下的家卷老小,全部都出门迎接。

这下,谁都明白了,昔日的首辅赵舒回来了。

归去时双腿康健有力,等到归来时,他已经扶着拐杖,颤颤巍巍了。

须发皆白,老年斑爬起,若不是依旧精神抖擞,谁能识得这是曾经的大明首辅,掌控大明内阁十余年的权臣?

“爹——”长子搀扶着赵舒,颇有几分心酸。

“哭什么。”赵舒则轻责:“回老家一趟,尽尽孝心,我也算是放心了。”

长子则叹了口气。

他当然明白,父亲之所以如此,不过是长年累月的忙活,呕心沥血之下,从而形成了亏空。

不提别的,皇帝当初西征北讨,掌家人的他,可谓是整宿整宿地熬着,能不亏空吗?

酂国公府,虽然不列十大国公之一,但其权势却并未衰减太多,只要皇后还在,太子还在,其就有保障。

毕竟谁都知道,赵舒是皇帝和皇后的媒人,同时也是力保太子的第一人。

刚入坐,赵舒就叹道:“代州最近几年安稳了,在我小时候,可是连年听到鞑子入寇的消息,不是杀了几口人,就是抢了哪个村子。”

“如今好了,漠南地方安稳,鞑子们也可亲起来了。”

“回到家乡,父老乡亲们对于修桥铺路未多言语,反倒是对天下太平,无鞑子入寇赞不绝口,我这一辈子也算是没有白忙活。”

忽然,就有下人来禀报,太子来了。

这次中门又大开了。

太子朱存渠脸上带着喜悦:“赵公,您可算是回来了。”

“太子殿下的大婚,老臣又怎敢不参加?”

赵舒露出了笑容,显然这是发自内心,暖人心脾:

“曾家的姑娘我虽然没见过,但曾英我是知道的,为人沉稳,又识大体,读书也不少,其闺女必然也不太差。”

“父皇和母后选的太子妃,必然是最好的。”太子澹澹道。

随即,他神情莫名。

一旁的长子和仆役们,则识颜色地退下。

“赵公,父皇让我从军,您说我应该如何?”

太子征询道,脸上露出了期望。

在这个时候,他迫切的需要指导。

“从军,这是想要锻炼殿下您啊!”

赵舒轻叹道:“陛下总是有许多奇思妙想,总是要学会接受。”

“殿下,你只能接受,而且还要痛快的接受,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京营从陕西至湖北,如今到北京,建立了二十来年,内里的积弊不知多少,殿下去往打探,也是一桩好事。”

“京城战无不胜,怎还有积弊?”

太子不解。

“天底下哪有长盛不衰的军队?若是有太祖爷时的劲旅,何故有安南之失?土木堡之败?”

赵舒摇摇头:“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了解仔细,这就是你的任务啊,太子爷。”

朱存渠不明觉厉,浑身都有了劲头。

……

此时,在漠北,库伦城。

在打败土谢图汗,并且拥立其幼子继位为汗,将其送到寺庙修养后,曾英就掌控了整个土谢图汗部的大权。

麾下的军队突破五万,治下牧民也超过六万帐,可谓是实力雄厚。

此时,来自京城的消息抵达,让曾英喜不自胜:

“我曾家,富贵难挡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