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的科学时代 > 第三百零七章 手工定装弹!

第三百零七章 手工定装弹!

书名:我的科学时代 作者:仲渊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4 21:38:43

“根据上级安排,他将会担任军工局局长,负责军工生产和工业发展,这算是内行领导内行,比我强得多。”陈康微笑道。

“我知道了。”余华轻轻吐出一口气,点头回道。

毫无疑问,李强 庄前鼎 自己 林婉的科研团队组合,将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待到方玉和周远学成归来……

根据地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才团队。

“临走之前最后问你件事,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造子弹?”陈康斟酌言语,说出了一直以来想问的事情。

何时能开始造子弹?

这个‘造’,可不是现如今的复装子弹,而是正儿八经的定装弹!

余华懂得陈康这句话的意思,沉吟一番,缓缓说道:“制造子弹是一件系统性工程,从原料到成品,前后涉及上百道工序,以根据地现有的科技水平,大概两个半月以后可以达到满足生产定装弹的基准要求。”

论制造一枚7.92毫米定装弹的工序有多少?

弹头:黄铜被甲材料生产,冲压有底空心件,被甲覆盖,钢芯材料,钢芯冲尖,钢芯与被甲装配,密封漆,模具高精度校准及加工……

弹壳:黄铜原料冲压,剪切,清洗,钻传火孔,防潮漆,模具制造……

发射药:单基发射药或双基发射药。

底火:发火砧,击发剂雷汞。

子弹装配:弹头与弹壳涂抹密封漆,弹壳与底火涂抹防潮漆,高效成弹装配设备,称重,质检,封装。

这便是一枚7.92毫米定装弹的生产工序。

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撑,缺一不可,若不然,就造不了子弹。

而这,仅是满足制造定装弹的基准要求。

能造子弹是一回事,能造好子弹则是另外一回事。

整个子弹生产难度远高于枪械生产,没有一个涵盖化工、钢铁、机械加工和能源供应的基础工业体系,想要造子弹并不现实。

现如今,根据地科技水平仅能满足制造发射药和底火的基准要求,而弹头和弹壳处理工艺还不行。

专业冲压机床,引伸加工设备,弹壳剪切机,子弹组装设备……这是弹头和弹壳必须的加工设备。

“两个半月……还好,不算太久,主要是现在部队子弹奇缺,人均子弹不超过5发,所以不得不问你一下。”陈康听到余华给出的时间,心中微微一松,随即解释道,言语满是无奈。

如今,各部队弹药极其匮乏,主力部队人均子弹能达到10发,实力稍弱点的部队人均子弹仅有2发,甚至于有些新编部队人均子弹低到0.2发,平均5个人分到一发子弹。

要知道,这可是总的人均子弹,而不是一次战斗可分配人均子弹。

至于步枪就更不用说了,近半战士没枪,只能用大刀长矛。

就这,还是北方部外购武器弹药运输到根据地的水平,若是放在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结束后,弹药储备水平还得下降一半。

“如果这样的话,为了缓燃眉之急,我其实还有一种现在就能造子弹的办法,采用全手工方式,用车床加工一批专用弹壳金属棒,解决弹壳生产,原理类似冲床,用金属棒对准弹壳原料,一锤不行两锤,直到锤出弹壳性状为止。弹头的钢芯同样用车床加工,而黄铜被甲和盂子壳与弹壳制造相同,最后手工涂抹防潮漆和密封漆,装入发射药与底火,完成子弹组装。”

听到这番话,余华眉宇微皱,差点忘了部队如今面临的状况,简单思索一番,脑海里浮现自己前世作为军迷的时候,为八路军构思的土法定装弹生产方式,整理思绪,缓缓说道:

“比起大规模工业生产,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为零,优点在于能让部队或者兵工厂制造急需的子弹,缺点很明显:一,子弹质量不稳定,易出现卡壳问题,二,对工人手艺和设备有一定要求,毕竟唯有手艺好的工人能保证质量,且需要简易车床。三,生产效率低,产量低。”

子弹问题?

没关系,我现在也是技术领域的哆啦A梦!

“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每天产量能有多少?!”听到余华冷不丁抛出的这个方案,陈康无疑是懵逼的,过了小半秒,整个人猛地反应过来,赶紧追问最关键的数据。

言语透出急切之意。

子弹质量不稳定?

能有复装七八次的子弹不稳定?

对工人手艺和设备有一定要求?

队伍里可不缺工人出身的战士,听这情况,设备无非就是车床而已。

陈康最在意的只有一点——余华口中的产量低,具体数据究竟是多少!

“抛开原料供应环节,一条七人手工定装弹生产线每天产量能到100发—300发左右。”余华给出日产量数据,微笑道:“根据地目前能产标准发射药和底火,铜和钢也有,原料供应不是问题。”

车钢芯,锤被甲,锤弹壳,钻火孔,涂漆,装发射药和底火,子弹组装,这是全手工定装弹生产线的七道工序,每道工序最低一人。

一台车床和七名工人即可满足手工定装弹生产的最低要求。

这个方法是余华当初在贴吧上与人吹牛的时候,根据工业化生产子弹得来的灵感,核心思路就是你有你的工业化,我有我的手工化,只要有原料,我就能搞子弹。

《逆天邪神》

刚好合适,根据地已经具备发射药、底火、铜、钢等原料供应能力。

对于工业国而言,这种方法可谓吃力不讨好,但对现如今的根据地而言,对人均子弹5发左右的部队而言……

还要什么自行车?

反正一句话,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用的问题。

“100发到300发,够了,完全够了,哈哈,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们。”陈康面露喜色,眼眸中的困倦之意再次消散,心中的喜悦情绪无以复加,没想到出来送余华一趟,竟然得到了解决子弹生产的有效办法。

诚然,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方式的效率低,产量低,质量存在不稳定缺陷,与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子弹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但这又如何?

这些缺陷影响什么?

论缺陷,部队长期采用的复装子弹最多,提高膛线磨损,精准度不够,有效射程低,杀伤力不足等等。

比起复装子弹,余华提出的这种手工定装弹,简直好的不能再好。

马列在上,这可是每天100发到300发,取最高数,一个月下来那就是整整九千发,四舍五入岂不是一万?

七个人 一台车床=月产1万发定装弹。

而七十个人 十台车床=月产10万发定装弹。

这是什么概念?

现如今红军八万人,每个月十万发定装弹则意味着部队人均子弹总量,以每个月1.25发增涨。

说真的,陈康高兴到已经快要落泪的程度,这可是真正的定装弹啊……

不是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装子弹。

“还有,为了适应缺乏电力,提高便携性,还可以造一种人力车床,采用类似缝纫机脚蹬结构,加一个飞轮,实现纯人力生产,如此便能随军行动,子弹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不过提升了适应范围,毕竟大多数地区不具备电力供应条件。”

余华想了想,高速运转的脑海随即给出一种改进方案,微笑道:“您把这个方法告诉教授就行,教授知道怎么做这种车床。”

类缝纫机动力结构 飞轮,两个人脚踩的力量,足够满足车床进行车削加工的转速,这种专门车削弹芯的车床无需造的太大,只要能满足加工直径几毫米的弹芯就行。

如此,车床重量完全可以控制在50公斤以内,拆分为各部件后由三名战士携带,随军行动,极其适宜游击战和敌后作战。

至于原料,一是由根据地供应,二是自我筹集。

“好,非常好,如此一来,甚至是一支连级部队都能生产子弹,自给自足,可以预见,你提出的这个方案将使部队弹药补给压力大幅度缓解。”陈康听到余华这个天马行空却极具实用性的改进方案,顿觉心动,连连称赞,作为出身部队的军事主管,他非常清楚余华提出的这种人力车床非常实用。

连级部队可常设基于人力车床的手工定装弹生产线,战时随军而行,闲时生产弹药,大大缓解后勤的弹药补给压力。

“临行之前一个小小的想法而已,很高兴我的知识与智慧能帮到战士们,陈局长,就到这里吧,不用送了。”余华面容含笑,立于原地,向陈康说道。

不知不觉,两人已从柳树沟深处来到入口,道奇卡车停在数米开外。

“余华先生,一路保重。”陈康深吸一口气,眉头收敛,面容肃穆且郑重,挺直背脊,向年纪轻轻的余华敬了一个军礼,尊称道。

先生二字,绝非恭维,而是尊敬。

在陈康的心中,余华虽仅十八出头,仍可担先生之称。

“再见。”

余华笑了笑,转身迎向道奇卡车,随后在吕俊羽和三名携带无线电台的警卫员陪同下登车。

为了保持通信畅通和安全,军工局特地配备了无线电台,无论是信息交流,还是紧急事情,都能第一时间通知。

“嗡!”

伴随着一道汽车引擎启动运转声,整辆道奇卡车驶离柳树沟,迎着清晨时分的阳光,踏上前往榆林的路途。

属于1937年的大炼钢时代,来了。

什么二棍斜轧机,什么手摇球磨机,什么手工定装弹,什么人力车床,统统没有氧气顶吹转炉重要。

有了钢铁,才有一切。

……

“有意思,手工定装弹生产线,人力车床,论剑走偏锋,还是这小子在行……本质上这种手工定装弹模式属于复装子弹的演变,但相较复装子弹,定装弹的精度和杀伤力肯定更佳,同样缺陷非常明显,质量不稳定,产量低,如果要保证手工定装弹的质量,对人员的手艺要求较高。”柳树沟兵工厂厂部办公室,正准备完善10MW级汽轮机设计的庄前鼎,听完陈康讲解的内容之后,啧啧称奇,脑海已然浮现手工定装弹的各个生产细节画面。

一手铁锤,一手铁棒,砸出弹壳、被甲和盂子壳。

一台车床,车出弹芯。

讲道理,庄前鼎还是第一次发现,原来定装弹还能这么生产,余华的奇妙想法真是再次刷新了他的认知。

有趣。

真的特别有趣。

办公室里坐着林婉,她对于余华提出的手工定装弹方案满是意外,部队无法生产子弹的困难有目共睹,哪想到这才多久的功夫,余华搞了个手工定装弹出来。

重要的是,这不是瞎搞,而是极具实用性。

如今,兵工厂厂部的这间办公室和周边区域已经腾出来专供最高科学技术小组使用,保卫工作由总部警卫团接手。

“教授,我们能不能做这种人力车床?”陈康点头问道。

“没问题,这完全是机械结构,人力车床暂时不急,我们先去机械加工车间,把三种金属棒加工出来。”

庄前鼎点点头,内心对余华提出的手工定装弹模式颇感兴趣:“林婉,你负责记录一下,水泥生产的事情先不急,把这个搞定,余华这小子去榆林之前也要给我找点事情,头疼……”

子弹生产关系重大,稍微费一点时间,帮助组织部队解决弹药补给的问题,庄前鼎并不反对。

只是,余华这小子的想法实在是太多了,从昨晚上的二棍斜轧机,到半夜的传送带设备和手摇球磨机,临走之前还折腾了这个手动定装弹……

算了,还是那句话,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是,教授。”林婉笑了笑,她原本要去柳树沟铁厂旁边负责水泥立式土窑的技术指导,听到这个临时安排,只得同意。

话落,拿起笔记本和铅笔。

一行人离开办公室,来到兵工厂机械加工车间,心中已经有了腹稿的庄前鼎,很快找了三根直径十毫米左右的钢条,而后麻溜操控车床,加工出三根顶头形状不同且直径为7.92毫米的金属冲棒。

弹壳冲棒顶头呈瓶型,这是因为汉阳造步枪的7.92毫米圆头弹,采用瓶型弹壳,一般而言需要收颈工序,但有了瓶型顶头则可以一步冲压到位。

被甲冲棒顶头呈圆形,很简单,因为子弹呈圆形,若是中正式步枪的7.92毫米尖头弹,则需要改为圆锥状顶头。

底火冲棒顶头呈圆形,周围高,中间凹,一锤子下去,就能产生挤压切割的效果,将底火壳冲出来。

三根冲棒表面光滑,似如艺术品般散发银白色光泽,庄教授马不停蹄做了与三根冲棒相互匹配的底座模具。

没有匹配的底座模具,可无法实现这种人工冲压。

做好了底座,只差最重要的弹芯,庄教授三下五除二用车床加工了五颗银光闪闪的钢芯出来。

林婉安静站在车床旁边,不断记录整个加工过程和相关信息。

“黄铜板,密封漆,防潮漆,还有颗粒发射药和底火,陈局长麻烦你找过来,黄铜板我记得氧气顶吹转炉材料清单有,随便搞一片就够了。”做完工具,庄教授向陈康说道,给出所需材料:“顺便叫些工人来,我教他们怎么上手。”

“好的,马上。”陈康点了点头,赶紧去找材料。

兵工厂内一直在搞复装子弹,这些材料基本齐全,唯一缺的就是黄铜板,正巧,氧气顶吹转炉项目采购的材料清单里便有这玩意儿。

进口黄铜板,正宗美国货。

不一会儿,陈康和七名工人回到车间,将材料逐一放下。

“我先演示一遍,如果不懂再问。”庄前鼎向围在四周的工人们说了一句,而后拿起黄铜板,用剪刀裁剪出一块小铜板,接着放在弹壳底座模具上,左手持铁锤,右手掌冲棒。

“咚!”一锤子下去,黄铜板在冲棒作用下迅速变形,进入底座凹槽内。

但一锤子还不够。

“咚咚咚!”

铁锤击打冲棒的声音传遍四周,不一会儿,一枚犹如瓶子般外形的崭新弹壳出炉。

看到这一幕,站在四周学习的工人们脸色瞬间一变,满脸吃惊和不解,啥情况,几锤子下去就造了一枚弹壳出来?

“这是弹壳冲棒,配合底座模具一次性成形,接下来是制造被甲,注意看,被甲很薄,所需材料要比弹壳少的多,如果裁剪多了则会增加被甲厚度,影响子弹性能。”庄教授仔细讲解内容,而后用剪刀再次裁剪一块更小的黄铜板。

这次放到被甲底座模具之上,被甲冲棒对准。

“咚!”铁锤砸下,落在冲棒尾端,薄薄的细小黄铜板顿时没入底座。

接连七八锤,一个圆形黄铜被甲崭新出炉,进入周围所有工人的视线。

不可思议!

真的不可思议!

看到这一幕,拥有丰富复装子弹经验的工人们全都不淡定了,一副见了鬼的表情,几锤子就成形的瓶型弹壳,几锤子就砸出来的圆形被甲……

要知道,弹壳和被甲的制造难度,子弹生产工序之中属于第一梯队,仅次于底火座。

面前这位自家首长无比尊敬却陌生的男人,竟然用了区区几锤子就搞出来了!

老天爷,要不要这么夸张?

陈康见到崭新的被甲,再看了看弹壳,眼中满是欣喜,虽然人工效率很低,但真的能造定装弹。

“被甲冲棒顶头为圆形,只能冲压汉阳造的圆头弹被甲,不能冲压中正式的尖头弹被甲,这点你们需要注意,而后就是底火座冲压,还是用底火冲棒,力气尽量大点,一次性冲压搞定,最后修边。”紧接着,庄前鼎最后再用底火冲棒,冲压出精度一般的底火座,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大家看懂了吗?”

“看懂了。”站在操作台最近位置的工人赶紧点头回道,此刻,他已经明白了庄前鼎在干什么,也明白了他们即将干什么。

造子弹!

造真正意义上的子弹,而不是复装子弹!

此刻,虽然他不知道庄前鼎的姓名和身份,但这名工人对庄前鼎发自内心的尊敬。

“有了弹壳、被甲、底火座,再加上弹芯,就是一枚子弹了,接下来我们组装子弹,记住,密封漆涂在弹头与弹壳连接部,防潮漆涂在底火和弹壳连接部,不能搞混了。”庄前鼎转过身看向众人,严肃讲解知识,而后在众人注视下,演示组装子弹。

被甲包裹弹芯,涂防潮漆漆,安装底火座,装入底火,涂密封漆,装入颗粒单基发射药,最后再将弹头通过挤压方式塞入弹壳瓶口部位,整个组装过程与复装子弹没什么区别,但不同的是,这是一枚正儿八经的定装弹。

很快,一枚7.92毫米圆头弹组装完毕,根据地历史上第一枚定装弹就此诞生。

“小林,花了多少时间?”装好子弹,庄前鼎微微放松,目光看向身边的林婉。

“总共6分钟。”林婉回应道。

“大概24小时240发,如果能到五分钟的话,基本上一天能生产300发子弹。”庄前鼎简单计算得出数据,肯定地点了点头,目光看向周围的工人,正色道:“碍于保密原则,我无法向大家告知我的身份信息,不过,你们现在可以尝试生产子弹,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尽量解答。”

“先生,为什么几锤子下去就能弄个弹壳出来,还那么准确?”年龄约莫四十岁的中年工人尊敬问道。

庄前鼎解答道:“这是一种冲压工艺,你们仔细看冲棒顶头和底座模具,只要施加压力,顶头就能把黄铜板下压,配合模具造出弹壳,被甲和底火座均是这样。”

“原来是这个样子……我懂了。”中年工人闻言,立马仔细查看冲棒和底座模具,虽然不懂什么是冲压工艺,但能理解其意思和原理。

另外一名留着胡子的工人问道:“先生,子弹心怎么做?”

“用车床加工出来,非常简单,很容易上手。”庄前鼎说道。

车床?

四周工人顿时恍然大悟。

“大家还有问题吗?”见到没人再提问题,庄前鼎双眼看向众人。

一众工人纷纷摇头,他们只是惊讶几锤子下去造个标准弹壳的情况,至于生产过程,他们表示已经看懂了。

一句话,抡铁锤和车子弹心。

这些他们都会。

“那大家先尝试生产子弹,会车床的人来车弹芯。”庄前鼎随即下达指示。

既然要教,那就好好教,先让工人们学会掌握技巧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