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之我来了 > 第一百零一章 任重道远

第一百零一章 任重道远

书名:汉末之我来了 作者:云开月明19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0 19:38:40

秦墨投效一事,除王越、阳球和戏平等几个少数人知道以外,华耀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他已经慢慢学会了做事情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许多事情可以做,不宜说。

因为墨家出来做事,自己一旦大张旗鼓地说,势必挑动儒士敏感的神经。

静悄悄地让他们做事,让大家见习惯了,接受了,再慢慢说。

若是被自己一早抬出来,那么其他学说残留也会纷纷冒头争。

那样一来势必会对现在的政治格局,上下安稳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古代,学术之争其破坏力丝毫不亚于结党营私。

百家争鸣是好事,可以让这些学说在竞争和对抗中获得进步,并促进国家的发展。

对于春秋和战国时期来说,非常适合,可是对于大一统的王朝来说,就不在那么实用了。

而华耀想要的,是吸纳百家学说的精华,用以促进大汉文化和生产力的提高,至于主流思想,还是决定以儒家为主。

毕竟此时的儒学并未经过阉割删改,儒门学子也不是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迂腐儒子。

此时的学子对于儒学以外的技术和知识并不排斥。

从士子习君子六艺,文武并举之上可以看出。

而且,最近陆续太医者进入洛阳以后,还有不少对医学感兴趣的太学生和学子也上门拜访和了解。

所以,华耀才会吸纳墨家。

他看重的是他们的机关器械研造一道,还有一大帮技术工人。

墨家在干实事上很不错,相当于后世的物理工科学生。

德阳殿,负责少府沟通工作的毕岚,正向天子汇报关于安置了墨殇等人的事情。

“陛下,他们一共有七十八位人员,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安置到了北邙山下皇庄。”

“只是不知陛下准备将他们挂名进哪个府衙呢?”

“嗯?”华耀冷眼看过去:“不该你管的事情你莫过问。”

毕岚见天子眼神,便知道自己越矩了。

忙躬身请罪:“奴婢知错!请陛下原谅!”

“下不为例!”

“谢陛下!”

“嗯~”

华耀对墨家已经有了安排,吩咐道:“等一下去请曹少府来。”

七十八个墨家子弟都是精通研究机关器械之人,那就新成立一个“研造司”由少府统辖。

紧接着,华耀又郑重吩咐道:“哦,还有!给予他们尊重,吃穿用度合理,个人行动也莫限制。

只要他们不跑出大汉,他们爱去哪就去哪!”

“诺!”

毕岚也明白了天子对那群人的看重,之后单独派了自己的一名手下亲信去那里负责一应事务。

少府,相当于皇室的内务府,无论是新增还是裁撤都由天子自己说了算。

而且,这些人要是真能研究发明出什么好东西,对于天子个人名声和威望还是有很大的助益,所以当然要抓在自己手里。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具的改进,墨家既然精通器械一道,制造农具的手段定然强过一般得工匠。

而且,自己也可以趁机吸纳墨家学说,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主要的还是为了保护他们,让他们安心干事!

曹嵩来德阳殿以后,华耀与他商议了一下,成立研造司的细节,还有应该给怎样的年俸薪资。

最后定下,领头人的薪资暂定为六百石,从人为四百石。

若是以后有了成就、贡献,再一级级增长年俸,给以赏赐。

随后,华耀又召见了一些来考医师证的医者,以刘合为首的一些精通农事的官员来到了德阳殿。

待到众人见礼之后,他拿出了杨彪曾经的一份文章夸道:“文先这文章作的好啊!

国欲富,必先富其民,可是该如何富民呢?

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刘合站起身来说:“自然是粮食增产,家有结余,节俭度日,如此积累方可!”

“那该如何增加粮食产量?”华耀再次抛出一个问题。

“朕登基后第一次上朝那日,已经提过几项农业技术,不知道是否有农事官员执行下去?”

“这…”

一众农事官员也各自不禁想起了陛下的言论,精耕细作,种植交叉作物,开发荒地,沤肥等等。

他们纷纷重复了一遍,表示认同的。

张伯祖看了众官员一眼,也不禁起身道:“百姓身体强健才会有更多精力去耕耘土地。”

“身体是做事情根本,的确很重要。”华耀点点头。

这个良医的意见也很好。

但是,农事官员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亩的产量。

他通过系统买的良种不多,现在只在皇庄和河间郡试种,怕是需要十来年才能普及大汉。

而且,寻找本地优质种子很重要,再试验杂交。

“张让,把东西拿上来。”

听到吩咐,张让赶忙从一旁取出一袋准备好的稻米,交给天子。

“诸位先看看这些东西!”

天子将稻米交给了刘合。

“这是稻米!”

刘合接过袋子打开来看,稻米他还是认识的。

只是这袋内的稻米却是颗颗饱满,个头也比他见过的大上许多,与以往的似乎有些不一样。

“不错,是赵忠从江东带回来的,口感还不错,不知大司农觉得可否作为百姓主食食用?”

刘合微微摇了摇头,“此物只适合种植于南方水田当中,再加上南方人口稀少,而且产量不高,大规模种植,颇有难度!”

此时的大汉,人口主要还是分布集中于中原地区,至于南方那也只是后来大运河的开通,才逐渐的开发出来。

眼下想要将南方开发成大汉的粮仓,显然有些不太现实,至于开凿大运河?

华耀摇了摇头,暂时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能根据需要,开通一二段水利渠道就不错了。

南方可以慢慢来,有些事总是要做的。

他捻出几粒稻米,看向刘合,“大司农可知这稻米产量?”

“以大亩来算,应该是每亩不足两石,比之北方浮麦产量略低。”

“那能否增加每亩的产量呢?

以大汉目前的耕地数量,若每亩能增产哪怕是半石,也足以让整体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吧?”

天子的话让众人有些不知如何回答,自农业开始发展至今,经过无数代先民的经验累积…

每亩的产量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没人能觉得产量还能增加。

“这很难,谁不想增产呢?可除非是神农在世。”刘合叹气。

“大司农此话言重了!

只要农事官员有心就行。

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神农也是人,他的出现是因为人们需要耕种。

而眼下人们需要粮食增产…

朕觉得未必不会再出现一个神农应世,不是吗?”

“呃~这…”天子的话让众人不知如何反驳。

想想,他也是言之有理!

单亩增产一事,华耀自决定来大汉就想过,登基之后更是常常在想。

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又年少,仅凭他自己的那些想法,居然没人信没人去实践。

若是光靠解渎亭那些没有什么知识的百姓,迎接他们的也只能是失败。

大半年下来,如今自己这个皇帝说话才管用了,且手下也不缺一些专业性的人才…

这个提出多久搁置了多久的想法,再一次被他郑重提了出来。

“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陛下初登基之时,刘合还没入仕,而原大司农未把华耀说的增产一事放在心上。

那时朝堂上的官员都以为他是少年人,异想天开的热血而已。

所以,华耀很快知道了,哪怕是皇帝,朝堂上没有自己人,也是寸步难行,大事难成。

一天天下来,华耀也才明白了历史上的皇帝为什么要培植亲信。

此时,就刘合这个作为天子一手提拔的亲信看来,既然天子提出这个问题,肯定有他的想法。

自己等人身为臣子,就算有了方法,那也得天子提出来,他们再去做才行。

他的心里,首先对于天子的想法是抱着信任,并打算去执行的。

不像前面的老头,只当天子提出想法是在唱儿歌,他听过就算。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血脉和家族出身上的问题。

这个道理,朕以为同样可以适用于粮食作物!

其实粗俗点讲,就是种子和环境的问题。”

“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来壮大己身,植物同样可以,诸卿不妨从这一点入手!”

所有人不由得点了点头,培育良种,增加产量,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看到众人若有所悟,华耀继续说道:“眼下正在秋收,诸卿不妨到田地里去转一转,看一看。

选择其中长得强壮,密集者,研究其原因然后进行针对培养,就如朕改革的北军各营一样。”

刘合眼前一亮,语气真诚道:“陛下真乃天人,臣年长陛下一半多,却不及陛下事理通透。”

天子身后的张让和赵忠不由得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咱俩以后都跟人学着些。

这个刘司农,说话艺术已经超过曹嵩那个胖老头了。

他这拍龙屁的功夫居然如此炉火纯青!

天子笑着摆摆手:“只说漂亮话夸朕没用,还得做出成绩,朕才会高兴。”

随后,华耀看着他们激励道:“不管你们中的谁,只要能够做出成绩,或者推荐了做出成绩的人,朕不仅会赐爵封官升官…

还可以为其树碑立传,甚至是为他建庙立祠,流芳百世以供后世人瞻仰供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们不仅可以自己努力,还可以去发现和培养农业人才。”

“咝~”天子这话,出口就是圣旨了,不禁让在场的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又暗暗心喜雀跃。

树碑立传,建庙立祠,这种事情,古之少有,那都是圣人才会享有的东西。

“臣等定会殚精竭虑,不负陛下期望。”

以刘合为首的官员们纷纷跪倒在地,神情激动,脸色涨红,与以上那些相比,此刻的高官厚禄在他们眼里就不算什么了。

华耀满意一笑,虽然这件事情任重道远,但他相信,只要能够坚持走下去,总有实现的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