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之我来了 > 第一百零三章 杨彪

第一百零三章 杨彪

书名:汉末之我来了 作者:云开月明19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0 19:38:40

幽州,渔阳郡治下,渔阳县。

渔阳,以在渔水之阳得名。

渔阳县令杨彪此时身穿粗布做面的夹衣,脚踏草鞋,带着县衙的一班差役来到田垄之间进行视察。

此时田里的浮麦早已经收割完毕。主要是检查翻地情况。

入冬之前,翻完地,可以让土壤里的害虫卵于冬日里被冻死,减少来年的虫害。

这是天子下令编的《大汉农书》的一行预防虫害的举措,刊行天下,要求县令和农事官必须读,学习。

杨彪走到田间,在一坎下,弯腰拾取一株遗落的麦穗,麦穗上的麦粒已经发芽长约四厘米。

这个现象,他是第一次见。

杨彪抬头望去,但见附近田地中,大多人都在刨草,翻地。

他在心里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到远处的一个老农,杨彪手握发芽麦穗走了过去。

“老朽见过县君。”

这老农自是识得杨彪,不待杨彪走近就急忙上前行礼。

渔阳县以北就是乌丸人以及鲜卑人的聚居之地。

孝桓帝时期,中央对此无暇顾及,时常遭到他们袭扰,直到桓帝晚期才稍微安定了许多。

自从华耀登基之后,寻机派遣卢植总领了幽州军事,卢植就屯兵于渔阳郡,直到现在,乌丸人和东部鲜卑才不敢轻易进犯。

自杨彪来到渔阳县之后,才发现这里和洛阳附近相比真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比起司隶地区的繁华,这里完全可以用十室九空来形容。

于是杨彪带着本地的差役整日游走于四方各处,收拢流民,鼓励开荒,并承诺…

收获之后,只取地税和粮食,而且口赋算赋和人头税可以全部用粮食抵扣。

再加上,天子整顿了吏治,又减了一人十文的口赋。

一时间,对新帝和朝廷恢复了一些信任的附近的流民,这才纷纷来投。

原本弃地而逃了的人也大部分都返回家中。

继而,杨彪又去当地的豪强地主家中以弘农杨氏的名义向他们借取钱粮,用以支撑流民和百姓开荒耕种的投入。

杨家的名头还是非常好用的,本地豪强地主们也并无吝啬者,纷纷慷慨解囊,只是希望能攀上杨家这颗大树,杨彪自然是来者不拒。

世家士族的名望如此威盛,此也是让华耀这个天子头痛又无可奈何的地方。

历史的发展变化是缓慢而又曲折的。

天子忌惮世家大族,又不得不用他们。

世家子弟也懂一点,而且很会凭借自身优势而于仕途上冲锋。

这让出身于世家士族的杨彪看来,他也不觉得自己借用家族的名头有什么不妥。

自身资源不会极限利用的才是傻子,因为坚持那些所谓的原则而不顾民生更是不配为官。

杨彪每日除了处理一些县内公务之外,就是学习农事。

游走田间地头指导百姓耕种,所以附近的百姓基本都认识这个身穿粗布衣的年轻县君,对他也是极为恭敬。

“老者不必多礼!”

杨彪和善地虚扶一下,看着眼前老农的脸色远比几个月前好看了许多,杨彪内心很是满足且充满成就感。

随后杨彪拿起手中的麦穗,递向老农,“马老,你看按这种麦穗,今年大亩产量有多少?”

“回禀县君,今年浮麦长势喜人,大部分都如这般,每亩不会低于两石,可能有更多一些也说不定。”

汉制,一石约一百二十斤。相当于后世的三十公斤少点点。

杨彪细细思量片刻开口问道:“也就是说,按照往年计算的话,扣除各项赋税,每亩地能剩余一钧?”(三十斤)

“是啊,今年是个丰年,应该不会挨饿了。”

这么少!难为陛下一直殚精竭虑的想着提高单亩产量了。

而老农还面带喜色,他们一户耕种了三十亩,虽然不能吃饱,但是也足够他们一家活下去了。

他似乎对于这高达近七成的赋税没什么感觉。

可是杨彪此时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农民耕种所得七成被收走,可是每年国库的收入平均下来却不到两成,除去各项消耗,近一大半就那么消失了。

回到县衙的杨彪仔细思考其中之关键,赋税不足除了中间官吏克扣,最大的原因就是豪强士族大量隐瞒人口所导致。

从光武帝靠着豪强起家直到现在,可以说是遍地豪强,他们兼并土地,私自畜养收拢人口,未曾编户的百姓更是不知凡几。

孝桓帝时期大汉的在户人口是五千多万,可是经过几次瘟疫和朝局的混乱,产生了大量流民。

而这些流民也就成了黑户,或是死亡或是被豪强地主畜养,成为奴隶。

而杨彪来到此处,也经常被当地豪强邀请去做客,对他们也有所了解,小地主名下的佃户就有几百人,而大一些的就高达几千人。

如果按照当下大汉的收税规则来看,只有名下有地的才上交口赋算赋人头税以及服徭役,没地的自然不用缴纳。

如此一来许多百姓才不得不弃地而去成为流民,或者以地投名到世家豪强门下。

杨彪粗略计算了一下,仅是他治下的渔阳县大小豪强就差不多有近一万的黑户人口。

而整个渔阳县的人口也才不过四万人,如此比例,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坐在桌案前的杨彪愁眉不展,虽然在天子强势的弹压之下,各地豪强有所收敛…

可也仅仅只是治标不治本,大汉或许可以平稳一阵,但想要取得发展,恐怕很难。

思虑久久,胸有热血的杨彪终于提起笔开始给天子上一奏章,将自己统计的各种数据一一书写在了上面,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他相信天子同样能看出其中的问题,而且一定会使用各种手段加以整治。

同时杨彪还给自己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希望扬赐能够支持自己并做好准备。

翌日,一骑快马离开渔阳向着洛阳而去。

~~~

德阳殿,华耀看完杨彪的信,幽幽叹息一声,有遇知音之感:“这个杨文先,果有良相之才。”

随后,天子命人将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司空刘鯈、大司马刘宠和大司农刘合找来,商讨杨彪意见的可行性。

五人看完了杨彪的信,也是久久沉默不语,因为杨彪所提的清查各地人口以及按亩收税,这两者中的利害干系实在是太大了。

前者工作量大,操作难度也太高,以往因为百姓婴儿、儿童夭折率很高,再加上许多百姓为了逃避人头税和各种徭役,都是故意隐瞒人口。

一旦彻底清查,势必会引起百姓和所有豪强的抵触甚至反抗。

除非免除口赋。可现在的大汉是不可能免除口赋的。

华耀减了先帝增加的一人十文钱,已经可以让人歌功颂德了。但国家财政收入少一块了。

按亩收税,对于国库收入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是对于豪强地主来说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

他们都良久之后,太傅先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按亩收税或许可行,但也要因地制宜,至于清查全国人口,还需从长计议。”

“此乃善事,可试点进行,看看反响,按亩收税就从幽、并、凉三州开始,”

胡广也很赞同,这对于贫苦百姓是好事。贫苦百姓才多少地,这分担了他们身上的重担。

这位老司徒又再前后思量一番后起身回道:“陛下,还应对外说明,因为三地时常遭受蛮夷袭扰…

导致百姓损失惨重,人口大量流失,故而才会采取按亩收税的策略,以保证国库收入。”

“臣附议!”

“臣附议!”

刘鯈、刘宠和刘合,三刘整齐划一,异口同声地表达了态度。

虽然这之后也会轮到大多数刘氏宗室出血,但毕竟这大汉天下是刘氏当主。

若大汉败亡了,他们肯定是不可能失大于得的。

大汉存续下去,他们身为宗室,是占尽了便宜的。

特别是当今天子,小小年纪心胸开阔,对宗室很是优待,根本不怕宗室子弟掌权。

军政两方面,陛下启用了许多宗室子弟,对于家境不那么好的,也大力扶持。

对于家境好的,也赐下许多治民的各家学说典籍,那些典籍之珍贵,不下于大量土地。

因此,此时的大汉宗室,异常团结。基本上信服华耀这个少年天子。

华耀前前后后地考量过后,也觉得胡广的意见正确。

“司徒言之有理,那咱们就这么办吧!其余之事,待时机成熟,再一并解决!”

扫视了几位重臣一眼,华耀又意味深长地说道:“诸位卿家请放心,土地人口上,大家会少些利,在别的上面,朕会补偿。”

“谢陛下!”几位大臣心领神会,真诚道谢!

其实在华耀看来,土地上得来的利是最薄的,如今不过是工商业不发达的原因。

过多几年,等粮食产量高了,工业产铁量增加了,纸业也全部铺开了,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豪强地主的存在本身没错,他们也是经过数代积累而来。

对于那些为非作歹,强取豪夺的豪强,他已经毫不留情的清理掉了,但是剩下那些良善的怎么办?

天子可以与他们交易嘛!

其实豪强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剥削,而是在人口和生产力上与朝廷的争夺。

天子带领的朝廷需要人口,需要生产力来支撑国家承续运转和理想抱负实现,所以才不得不拿那些豪强们开刀。

因为凡事讲究个度,失衡即是错误!天子需要调衡。

一日后,尚书台发出了三份急诏,分别发往段颎、张奂、卢植手中,由他们派兵负责协助收税,查税,用以作为军粮和军费,敢有瞒报和贪欲者,可就地正法。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