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 > 第一百零四章 朕不要你死,朕要你们都活着!

洛阳西郊,玉林观。

柳羽与荀彧跪坐在一张桌案两侧,两人面前摆放着一封诏书,这是一封经尚书台草拟,加盖天子印绶的诏书。

诏书的内容是册封荀彧为河东郡“督邮掾”。

正常而言,“督邮掾”是郡守属吏,掌管监察地方县城,是地方太守自己征召的官吏,俸禄也由地方发放。

可偏偏,如今的河东郡,并没有派遣太守。

也就是说,荀彧这一位天子敕封的督邮,并不受制于任何人。

说起“督邮”这个职业,《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位,因索要贿赂未得,于是联合乡里诬陷刘备,却被张飞给绑起来,用鞭子猛抽一顿。

至此,“张翼德怒鞭督邮”流传至今,而“督邮”也成了贪赃枉法的代名词。

事实上,这位督邮也是够冤枉的。

史实中,真实的情况是,因为黄巾军被平定后,天子大肆奖励有功之人,封以官衔,一时间造成了财政的巨大困难。

于是,灵帝就下令“裁官”,没办法开源,那索性就节流。

刘备就很幸运的出现在了“裁官的名单”中,之后就是“督邮”来到安喜县按章办事,裁撤刘备的县长之职,刘备去求见,想要稍微贿赂一番,结果被督邮避而不见。

刘备的“小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直接把督邮给绑在树上,举起鞭子就抽了督邮一顿。

还是张飞觉得大哥做的有点过分了,连忙相劝,这才饶过了督邮一命。

之后的罢官离去,那是好听一点的说法。

又有几人知晓,罢不罢官,刘备都要被裁。

督邮按章办事,不曾有一丝一毫的违法之举。

反倒是刘备为保官职行贿就算了,还一怒之下打了督邮。

甚至…

经过一番艺术加工,刘备倒成了英雄形象,害这位正人君子的督邮被黑了几百年。

由此可见,汉末“督邮”这个职业,算是个极其危险的职业了。

“文若,一旦成为这‘督邮’,那可算是真正踏上了刀山。”

柳羽感慨。

荀彧笑道:“唯独可惜的是,并没有替贤弟讨得一官半职。”

“这个无妨。”柳羽一点也不意外。“我的目的,本就是引起天子的注意,是否跻身官场并不重要。”

“贤弟昔日判断的不错,昔日与我会面,来玉林观的,根本就不是陈国国主刘宠,而是当今陛下,陛下从很早起,就开始关注你了。”

“这样最好。”柳羽浅笑。“这样我们会很安全,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会有人报送给陛下,天子看不到司隶以外,那咱们就为他画龙点睛。”qqxsnew

“可…为什么贤弟是要我请这河东郡的‘督邮’呢?”荀彧再度补上一问。“只是因为解良县那边出现胡虏么?”

“不。”柳羽摆手。“是为了几个人,文若现在并不认识,不过,我笃定,相识之后你们一定会成为挚友。”

“又是贤弟看重的人?包括,门外那个黑汉子么?”荀彧饶有兴致的把眼眸瞟向门外。

此时的张飞无聊之下,在画画。

“荀彧见过他了?”

“一面之缘,他说他是涿郡张飞,向我讨要纸笔,说是心情烦躁,要画画,倒是个有趣的人。”荀彧感慨道。

柳羽微微一笑。

“河东那边还有个红脸呢,他更有趣,一张面孔几个月表情都不会变,只不过,现在他的处境很危险,四月初七就要当街问斩!”

“四月初七,还有十几天,倒是还来得及。”荀彧感慨一声。

他见柳羽的心情一下子狠了下来,索性话锋一转。

“何时出发?”

“明早我与张飞先行一步。”柳羽早已做好了安排。“你等印绶下来,再行出发不迟,这便是我没有官衔的好处,文若在明,我在暗,咱们相机行事。”

“好!”

荀彧举起一碗茶。

柳羽也举起一碗,这像是男人间特殊的表达决心的方式。

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荀彧本要起身告辞,可心头还有一桩事儿,若是搞不清楚,怕是睡不踏实了。

“贤弟。”

“文若是想问今早的擂台么?”

“我知道,那南匈奴的王子是听命于贤弟的,可愚兄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南匈奴为何会听命于贤弟?为何会以贤弟马首是瞻?”

这个…

柳羽微微顿了一下,还是向荀彧坦白。

“文若,其实胡人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用武力或许能驱逐他们、战胜他们一时,但若想要永远的控制他们,制裁他们,在武力的基础上,还需要用一些其它的方法与手段!”

“这一次也只是我的一次尝试,证明‘经济制裁’、‘商业制裁’这条路是完全能走通的。具体的方法嘛,并不怎么光彩。”

“对付胡虏,无需光彩!”荀彧语气凝重。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因为一种药,名唤五石散的一种成瘾性的药物,此前,我便授意甄家以这等药物换取南匈奴的马匹,因为成瘾性,南匈奴地的各部首领都离不开这五石散,呼厨泉单于也要通过五石散的分发控制各部落的首领,加强其统治。”、

柳羽细细的解释道:“这种前提下,我只要略微降低‘五石散’的价格,别说是让南匈奴陪我演一场戏,就是让他们出兵攻打鲜卑,他们也不会犹豫!这便是‘瘾’,当然,这只是我提及经济制裁中极其微末的一环。”

“文若,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大汉对匈奴百年征伐,可这些异族生生不息,源源不绝呢?这是因为…武力从来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或许这一朝,我们能通过武力让他们臣服,可下一朝呢?下下一朝呢?真正能让他们畏惧的是另一种制裁…经济制裁!这才是能让他们彻底畏惧,彻底臣服的东西。”

听到这儿。

荀彧做出了一个十分惊讶的表情,不过很快,他像是能理解柳羽的话。

经济制裁!

尽管还没有太听明白,可他相信,凭着柳羽的算计,南匈奴定然会吃大亏。

窗外,暗夜如磐,灯下,刘宏一次又一次的看过手中的信笺。

这是羽儿借荀彧之手交给他的一封信。

也是羽儿昔日里帮助曹操治理顿丘的所有方法,他一边看,一边轻轻点头,似隔着一封信笺与羽儿隔空交流。

信笺中清清楚楚的写明了,昔日顿丘县的矛盾,主要来自于贫富阶层。

这些是集中在对田产的丈量和争夺上,富人仗势欺压百姓,穷人眼睁睁的看着失去薄田,倾家荡产。

或者富人将难以耕种的土地租赁给贫民,等到贫民将那块儿地伺候成良田,富人就借口抬高租税,用以勒索穷人。

很多穷人为了活下去,只能卖身成为富人们的奴隶。

如果穷人生病、修缮房屋需要向富人借钱,利息一年翻到三十倍,还不起就只好卖身为奴,欠下的债让子子孙孙来还,穷人的子子孙孙只能成为富人子子孙孙的廉价劳动力。

再加上,生存艰难,自然环境变化无常,穷人们之间为了争夺灌溉水源、黄河和濮河岸边的水草放牧等问题。

常常发生以宗族为单位,或者以里闾为团体的械斗。

而这些,又是地方官大肆敛财的机会。

触目惊心。

可以说,刘宏看到的这一切,下意识的感觉就是四个字——触目惊心!

在他看来,顿丘县原本就是贫瘠,经过曹操的治理,每年能上缴大量的赋税…

可事实上,这中间隐藏的矛盾之多,问题之广,早就出乎了刘宏的认知。

也只有在看过羽儿的这封信后,刘宏才会最直观的感觉到,那所谓的“底层治理”、“知行合一”并不是一纸空谈。

羽儿从很早就开始尝试改变这“底层”的现状,而顿丘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不是不能改变,而是缺乏一个能执行铁腕的人。

“这就是羽儿选择去河东解良县的原因么?”

刘宏口中喃喃。

他再度回想起,荀彧提及的,按照羽儿的说法,大汉的问题不是出在朝廷,而是出在地方,人言“强干弱枝”,大汉的主干没有问题,可他作为天子对各郡县的统治力量太薄弱了。

这才是造成,地方失序、失范、失衡的关键。

柳羽之所以会与荀彧提到这个。

是因为穿越前,也会出现那么几个“失序、失范、失衡”的地方,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会在这些地方上演。

若然没有媒体曝光,还不知道问题会挤压到何种程度?

至于大汉,别说是曝光了,天子刘宏压根就看不见这些,他能听到的,都是经过世家大族一遍遍过滤后的信息,这些问题会更严重十倍、一百倍。

“知行合一,底层治理。”

“知行合一,底层治理。”

刘宏口中不断喃喃吟出这八个字,他的心头浮想联翩。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顿丘县曹操治理的成功,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能延伸到河东解良县?经过羽儿与荀彧的一番整治,将这个“失序、失范、失衡”的地方重新引入正轨。

那么…

其它的各郡县也可以推广、效仿,从而达成解决这个底层治理的问题。

刚刚想到这儿。

“陛下…”

因为太过投入,刘宏都没有意识到蹇硕已经步入了此间书房。

刘宏放下信笺,整个人显得有些疲倦,但还是挥手道:“奏事。”

蹇硕如实禀报:“陛下让臣查的事,已经查清楚了,河东解良县除了出现胡虏劫掠之外,还有一事。”

“何事?”

“此前皇长子派师姐张玉兰去中山无极县送信,便是在这河东郡,被胡虏埋伏,周遭护卫尽数陨亡。”

唔…

听到这儿,刘宏抬起眼来,沉吟了片刻,方才感叹一声。

“原来如此。”

“陛下,此事蹊跷。”蹇硕继续道:“胡人南下劫掠往往是在秋季,为寒冬储备粮食,如今正直春季,是胡马发情的季节,也是胡虏粮食最短缺的时候,按理说这个季节胡人绝不会冒险南下劫掠,此事有蹊跷。”

“哈哈…”刘宏大笑。“当然有蹊跷了,若是没有蹊跷,羽儿怎么会去呢?看来,朕是真的瞎了,司隶之外,还不知道被这群世家豪门搞成了什么样子。”

说到最后时,刘宏已经有些愤怒。

“陛下…此行凶险。”蹇硕提醒道。

“沿途派西园军暗中护送。”刘宏语气冷然。

可这话脱口,刘宏还是觉得不放心。

“王越何在?”

“在…在西园当值。”

“传!”

不多时,王越双手捧着天子赐下的“中兴剑”,迈步进入此间,拱手道。“末将未有寸功,不该领此中兴宝剑,还望陛下收回宝剑。”

俨然,王越以为此番见圣,陛下是为了讨回“中兴剑”。

“朕赠出去的宝剑,何有收回的道理?”刘宏眼眸凝起。“蹇校尉。”

“臣在。”

“让尚书台草拟,封王越为虎贲将军,领千石俸禄,为其在京都安置住宅,将其家小一并接来。”

刘宏这话脱口,蹇硕一愣。

从一个西园校尉一下子提拔为虎贲将军,这是二百石俸禄跨越到一千石俸禄,这小子走大运了!

“喏,喏…”迟疑了一下,蹇硕还是领命。

“陛下…这…”王越有些受宠若惊。

刘宏却是不慌不忙继续道:“王将军,朕今日封你为虎贲将军,你家儿老小、你所有族人都会因为你而抬起头来,但,朕也要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

“臣万死不辞。”

“玉林观主柳羽即将往河东解良,你武艺高强,就由你沿途暗中护卫,若然柳羽有个闪失,朕要你脑袋。”

这…

王越顿了一下。

倒不是他不愿意保护柳羽,而是觉得…

这事儿太诡异了。

陛下竟会为了保护一个道人而重重的封赏他,这是不是预示着什么?

见王越还在遐想,蹇硕连忙提醒。

“王将军,还不谢恩。”

王越这才回过神来,“谢陛下,臣誓死保卫柳羽周全。”

此言一出,刘宏拍了拍王越的肩膀。

——“朕不要你死,朕要你们都活着。”

洛阳城郊,袁家庄园。

夜深人静,几许烛火点亮了整个庄园,院落中摆着一个个箱笼,袁逢正在接待远来的颜良,颜良态度谦恭,将一封礼单递给了袁逢。

“袁伯父,此为家父准备的礼箱,还望袁伯父笑纳。”

袁逢与颜良对视了一眼,一捋胡须,感慨道:“今年还没到时候吧?”

诚如袁逢所言。

许多氏族为了抓紧袁家这座大山,每年都会送来孝敬,可往往孝敬会在下半年送上,这上半年就送的,颜家倒是独一份。

“还是趁早送来,这样袁伯父放心,家父也放心。”颜良一改往昔的傲慢,在袁逢面前,始终保持着谦恭。

“老夫可听说,近来你们又伪装那胡骑劫掠商贾了?”袁逢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随口这么一问。

“这…”

颜良还想解释。

袁逢面色一冷。

“我跟你父亲说过多少次,伪装胡虏劫掠商贾,这种事情少做,一不小心就会引起上面的注意,要压下去颇费功夫,你父亲却还是一意孤行,唉…让老夫说你什么好?”

“袁伯父…”颜良面露苦涩。“河东解良那边的百姓都被榨干了,没有油水可榨了,若是不动动商贾,那…”

讲到最后,颜良的余光瞟向院落中的一个个箱子。

意思再明白不过,不劫掠商贾,这些哪来呀?

袁逢摇了摇头。

外人看起来,他们袁家四世三公,光鲜亮丽,可事实上他们更缺钱。

“千万小心一些。”

劝了一句,袁逢就打算进屋。

颜良连忙补充道。“袁伯父,倒是遇到一件小事儿。”

唔…

袁逢脚步一顿,他想到了,否则…颜家也不会这么早的送来孝敬。

“什么麻烦?”

“是…是此前的‘胡虏’本打算劫下一名女子,怎奈有几个多管闲事之徒,将这女子救了,我们查到其中一人,将他给…”

不等颜良把话讲完。

“唉…”袁逢无奈叹息。“又做这等事儿!”

“袁伯父,我们也没办法呀。”颜良继续解释道。“可除了查到的这一人外,还有个黑脸的,他往司隶来了…”

“黑脸?”袁逢一怔,他想到了,今日下午巷子里,玉林观主柳羽身边的那个黑脸大汉。

不会这么巧吧?

面颊上露出一丝惊吓,可很快,袁逢又恢复了神色。

“咳咳…”

他轻咳一声,“这件事儿我会留意。”

“多谢袁伯父,侄儿告辞。”

颜良拱手行礼,旋即,快步走出了袁府。

就在这时,屋内的袁隗缓缓走出。

袁逢抬眼望向袁隗。“方才那颜良的话,次阳(袁隗)可听到了。”

袁隗颔首,“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他眼眸一冷,“方才尚书台还传来消息,陛下敕封荀彧为河东督邮掾,监察河东诸县,恰恰又碰到这件事儿,这可不是个巧合。”

“你的意思是?颜良口中那黑脸大汉找到了柳羽?”袁逢一下子变得警惕了起来。“次阳,你说那柳羽是不是冲咱们来的?”

“不像!”袁隗摆手。“他哪里知道,咱们袁家与颜家的关系,只不过…不可不防。”

“我这就去告诉颜良。”袁逢慌忙道:“让他跟他爹在河东郡收敛一些,还有秦家、还有那文丑,特别是那假扮的胡骑。”

“还不够。”袁隗语气冰冷。“让他想办法堵住当地人的嘴!”

“当地人不是傻子?他们做的这些恶事,当地百姓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揭发罢了,而这种事儿要么不揭发,一旦揭发,根本就不可能捂住!”

呼…

袁逢重重的呼出口气,突觉责任重大。

他刚想迈步去追颜良,袁隗再度喊住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兄长,如若真的到万不得已,那该舍则舍!”

“依我之见,未必会到那一步!”袁逢转过身,“区区一个督邮、一个道人而已,难不成,就凭他们,还能把河东郡的天给捅翻了不成?”

留下这么一句话…

伴随着“踏踏”的脚步声,袁逢消失在了此间院落。

唯独剩下袁隗与一地的箱笼。

“唉!”

他叹出一口长气,一边看着这箱笼中的金银,一边感慨道。

“一切都是为了解除党锢!”

是啊…

袁家需要钱,需要钱去扶持起一个看似凶猛,可实际上羸弱不堪的“庞然大物”,他要借着这“庞然大物”,去反逼朝廷解除党锢!

这些…

这些哪一项能离开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