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淋过雨的人,会想着给别人撑伞

宛城,城门大开。

那些一门之隔被阻拦在城郊的百姓,总算是又能再度涌入城内。

…以张仲景为首“坐堂”的县衙,顷刻间又涌来了无数人。

“张师傅…这个患者颇为严重,跟你教授的《伤寒症》中的症状均有些不同,弟子不敢随意诊断!”

——“抬进来,我来!”

“张师傅,县衙外患者太多,排起的队伍宛若一条长龙,更是有人等的不耐烦大打出手。”

——“凡是大打出手者,均不予治愈!”

俨然,张仲景已经有些手忙脚乱…

论及医术,他的弟子们和他张仲景本“景”的水平…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而这些身患伤寒的患者,因为长期在城外,病症颇为复杂,且具备一定的传染性,这让许多弟子无从下手。

往往这些…

都需要直接运送进来…张仲景亲自诊断。

而…另外一个问题便是排队,患者大量的增加,使得…宛城中张仲景与弟子们的医疗压力倍增,哪怕药材充足,可人手上还是捉襟见肘。

乃至于,还得腾出一些弟子去协助官兵管理秩序。

这个时候,官兵的话…可比不上医者有权威。

因为排队…打架者,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

“张师傅,许多…病患病情严重,却排在后面,且不说…这样聚集会加速伤寒的蔓延,单单…他们就未必能撑到诊断的时候!可若是将他们直接带来,又会引起其它病患的不满。”

之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一次出现。

张仲景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他哪见过这种阵仗?

关羽与徐晃也早就赶到了这里…

协助着官兵维持次序,此番看到了张仲景的为难,关羽提议道。“都是命,能救还是要救的,我提议…将那些重病的提前诊治!”

徐晃摇头道:“长生,不可如此,‘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原本排队诊治,这是天经地义,同样是命…非要分出个先后,保不齐…会让此间患者因痛失公平而更加混乱,不能提前诊治,开这先河!”

莫说是百姓,就连关羽、徐晃也意见不同…

关羽看重的是命,徐晃看重的是规矩,两人都有道理!

而这…

便是所谓的‘医患矛盾’的雏形。

先治重病…若是轻症者病情加剧,乃至于无力回天…那怎么办?

若是轻症家属医闹…这将会闹出大乱子。

听着弟子的汇报,听着门外关羽与徐晃的议论,张仲景努力的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他还在诊治一位病患。

就在这时…

“都听我的,按我说的做!”

一道清脆的声音传出…声音不大,可随着这道声音出现,整个县衙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至于原因…

说话的这位是新晋的郡守——柳羽!

无论是患者,还是官兵,谁不知道,如今能打开城门,四大家族开仓放粮、开仓放药,都是因为他的原因。

此番…恩人到来,谁还敢大声嚷嚷?还敢抱怨?

“恩人…”

病患中,不知道从哪里出现一个声音。

紧接着,“恩人在上,受小老儿一拜。”

“恩人在上,受小女子一拜。”

“恩人在上,受在下一拜…”

一道又一道声音接踵而起,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几乎整个长龙都向柳羽跪了。

“啪嗒、啪嗒”的声音不断响起。

柳羽连忙示意让百姓们都站起来…他们还是不肯站,柳羽就让官兵去想办法让他们站起。

做完这些…

柳羽才吩咐道:“仲景呢?”

“这里…”

县衙内一处偏房的房门打开,一位诊治完毕,喝过药的患者被抬了出来,张仲景亦是满头大汗。

眼眸中都是血丝…俨然,刚刚费了一番大功夫。

隔着几步,柳羽都能感受到他的疲惫。

看起来…

自己与四大家族斗智斗勇辛苦…张仲景在县衙诊治病患也不轻松。

而最不轻松的不是诊断的方法,是医患间的关系…这点,柳羽深有体会,穿越前…越是大型的医院,越容易出现医闹,越容易出现医患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

好在…这宛城的百姓似乎对他柳羽均颇为信服。

“仲景先生,你只管好好的治病救人,其它的交给我…”

柳羽一句话,像是让张仲景吃了一粒定心丸。

柳羽注意到了关羽与徐晃。“关大哥,徐大哥,烦请你们帮我个帮…”

“什么忙?”

“帮我搭一个高一点的台子!”

“这个好办!”关羽与徐晃互视一眼,当即就去用现有的桌案、胡凳去搭建,不多时,一个简易到有些简陋的台子已经搭好。

这中间,柳羽也没闲着,而是耳语文聘一番,让他去安排一些事情。

等到台子搭好,柳羽直接站到上面…

朝着百姓们大喊道:“各位乡亲父老,我便是此间太守柳羽…”

报出名字…

百姓中又是一阵山呼海啸。

这很容易理解…

柳羽对他们的感情,那就宛若恩人一样,放他们进城,给他们诊断,这相当于救他们一命…而救人一命无异于再造之恩,这相当于…他们的父母生了他们一次,柳羽又生了他们一次,这种情绪是无比厚重的。

“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

“大家放心,我带来的这位仲景先生是一位神医,伤寒…在你们看来,十分可怕、棘手,可在他看来很轻松就能够解决,只是…时间紧迫,为了确保大家都能够被诊断到,现在,我说几点,也请大家按照我说的去做。”

讲到这儿,柳羽顿了一下,方才继续扯着嗓门大喊道:“第一,我会派官兵给你们发放数字,这个数字便为号,要诊断必须按号码的顺序…到哪一个号码时,会有官兵去喊,如此…你们便不需要再行排队,分散开…找个地方休息下,等喊到自己的号码再来即可!”

说话间….qqxsΠéw

已经有官兵准备好了号码,按排队的顺序…一一分发。

这是用篆体小字写上的壹、贰、叄…等等数字,每一枚数字上盖上了县衙的印绶…而这些,便是治病的顺序。

这是第一条…要看病,先挂号!

既然排队会产生争执,那索性就不排队了!

看着百姓们交头接耳、窃窃议论着这些号码,似乎很快,大家就都明白了。

“咳咳…”

柳羽则轻咳一声,继续张口:“此外,除了正常的问诊之外,我们还会开设急诊…凡是伤寒症严重到一定程度的,可以直接赴急诊…若是不符合要求,会劝退…照例领号等待即可。”

“还有,这里是救人的地方,若然再出现任何打架斗殴,不论对错,双方均即刻驱逐出城,永远不能诊治。”

一个是挂号制度,一个是急诊制度…再加上驱逐制度!

柳羽前世并非医生…

所能联想到“三甲医院”的运营流程…无外乎也就这么一些了。

不过…

俨然,这个制度自从开始以后,原本混乱、抱怨、甚至大打出手的患者们…一下子都变得井然有序了起来。

单单一天,治愈的伤寒患者就上千人…

效率大大的提高。

而在柳羽的提议下,张仲景已经不能去亲自诊断病患,他的任务是教授当地医者《伤寒症》与《金匮要略》…

壮大医疗团队。

偶尔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急诊病症时,才会亲自上场…以具体的案例教授那些本地的大夫。

每一位被治好的患者…感激涕零,直呼柳羽是“神仙”…

更有许多患者的儿女,自发组织起来,为县衙的医官们打打下手,队伍越来越庞大,来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

第二日时,更是多出了许多年轻人,主动要来帮忙。

新太守救了他们的父母,他们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柳羽的所作所为,更是成为了南阳地区年轻人的榜样…

无论是庶民,还是士子,亦或者是寒门子弟!

真正淋过雨的人,会想着给别人撑伞的!

第二日…因为秩序愈发的井然,治愈的伤寒患者更是超过昨日的一倍之多。

第三日,除了年轻人之外,一些老叟主动的为衙署中的每一个官兵,每一个医者,每一个当差的人送来了饭菜。

一筐筐的鸡蛋、鸭蛋…

一筐筐的青菜…

本不富裕的他们,甚至省下来救济的粮食,做成香喷喷的米饭给县衙这边送来。

郡守柳羽依旧很忙碌,他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往往他的出现,再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要知道,管理一个“三甲”医院可并不轻松。

每一个被治愈的患者,临走前…都会在柳羽所在的官署门前,重重的磕一个头…他们甚至都不懂,何为急诊?何为伤寒?

但他们知道…就是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公子,救了他们的命!

沧海桑田…

南阳多少年没有出过这样的好官了?

好不容易来了这么一个官,他们一定要拥护到底,谁敢动太守…他们纵是老胳膊老腿,也要与之搏命!

第四日…

大量的临床诊断,张仲景的弟子们对《伤寒症》,对《金匮要略》的理解愈发的透彻,每一个弟子都够独当一面。

虽偶尔还有一两个复杂的病患,可无论是张仲景…还是柳羽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甚至…

压抑了整整四天,柳羽走出衙署,想要去呼吸下新鲜空气…

哪曾想…前脚刚出官署的大门,后脚…许多百姓们就蜂拥赶来,将他托起,众星捧月一般的抛向天空。

“青天大老爷!”

所有百姓口中直呼…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抒发他们内心中无限感激,无限悸动的心情。

要知道…

“青天”这个词不是柳羽教的,是百姓们由衷的呼喊。

历史上…有包青天,有海青天,偏偏柳羽这“柳青天”早了他们几百年。

一旁目睹到这一幕的关羽与徐晃感慨万千。

“他似乎永远都有办法。”徐晃眯着眼…

“要不然,怎么会是‘玉林柳郎’呢?”关羽罕见的笑出声来,一边笑,一边再度吟出了那是十四个字:“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玉林有柳郎!”

“哈哈…”徐晃也附和着笑出声来。“只是,苦了这宛城的四大家族,云台二十八将的后人…开仓放粮、开府放药…他们的心多半在滴血吧?”

提到滴血…

关羽的眼眸一下子凝起,“这么一通义诊下来,宛城患病者上万人,所需要的粮食、药材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单单宛城四大家族,怎么会够呢?”

这话像是意味深长,关羽顿了一下,继续道:“我听闻,两日前柳观主就派皇甫将军从玉林观又运来一大批粮食、药材…”

“长生是意思是…”徐晃像是猛地察觉到了什么。

“呵呵…”关羽一捋胡须,“千金散尽,柳观主才是真的视金钱如粪土,仗义疏财、义薄云天,此为我关羽最佩服的地方。”

此言一出…徐晃亦是肃然起敬。

不过,徐晃骤然想到了什么,连忙询问道:“这宛城的瘟疫局势已经稳住,依长生之见,接下来柳观主要去哪呢?”

“新野城的邓家…”关羽不假思索。“听闻五日前,这吴家族长认输时,曾特地劝柳观主,说是新野邓家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若是他服输…那整个南阳郡的瘟疫将迎刃而解,柳观主也提及下一站去新野城。”

“这…”徐晃眯着眼,旋即感慨道:“我素听闻新野城乃皇后阴丽华的故乡,邓家更是在新野一家独大,怕是…不好对付啊!”

“哈哈哈…”听到这儿,关羽笑了。“公明方才不是说,柳观主总是有办法嘛!比起柳观主,我倒是更担心,这新野邓家会如何惨淡的收场。”

此言一出,徐晃与关羽四目相对。

彼此间眸子中,一抹灿若烟霞的光芒乍现…

这光芒,更像是对这位“玉林柳郎”的无限期待与愿景。

古代,伤寒引发的瘟疫,对穷苦百姓来说是“人命关天”,是“命悬一线”,可事实上,很多大家族并不想让瘟疫过去。

因为…一场瘟疫,其中隐含的往往是巨大的财富。

宛城四大家族如此…

云台二十八将,南阳十一将的后人亦然是如此。

只是…

当宛城大门一连洞开五日,当装满粮食、药材的木箱,被骡车一箱箱的从宛城四大家族的庄园运出…运往县衙的方向。

所有南阳氏族的眼线…神色都呆滞了起来。

宛城四大家族竟…竟怂了!

各家的眼线越想越是觉得难以置信,没道理啊,有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二的吴家坐镇,这…宛城四大家族怎么就…就怂了呢?

不少各家氏族的眼线涌入宛城吴府…

“别偷偷摸摸的了…”吴仓俨然是输得起的人…他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老夫不是这位柳郡守的对手…呵呵,告诉你们的主子,都自求多福吧!”

没有从吴家问出具体的消息,各大氏族的心情亦是沉入谷底…

吴家都怂了…那他们?该怎么办?

“先观望一番,新野城的邓家…还没有认输了!”

“嘘,这话别让邓家老爷的人听到,不然,拿他与一个郡守相提并论,他会生气的。”

“邓家…邓家先祖可是被光武皇帝称之为‘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这是堪比汉初三杰之一谋圣张良的存在…他应该会使计、用诈吧?”

“呵呵…你们想错了,邓家跟咱们这些老爷家不同,邓家贵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他们的骄傲是与生俱来的,怎么会对一个区区郡守用计?用诈?势必是正面…只是…这郡守扛得住么?”

充作眼线的各郡各家的仆役们纷纷议论着…

当然,议论归议论,让所有人都无比好奇的是,接下来…这位柳郡守会去哪一家?

可让所有人震惊的是…

消息传来。

——这位柳郡守动身了!

——他要去…去邓家!

“快,回去…出大事儿了。”

“这消息不得了!”

“柳郡守要…要先去新野城,去邓家!”

消息迅速传开…

柳羽的离开,对于宛城四大家族而言,这无异于长长的喘出一口大气。

听到柳羽要去新野…

吴仓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掩饰不住笑意。

“这小郡守上当了!”

“他竟然真的敢去新野,敢去找邓家的麻烦,这可不是以卵击石了,这是螳臂当车!”

一旁的朱家族长朱安好奇道:“这小郡守可不好对付,若是他还用对付我们的方法,一招鲜吃遍天?便是邓家是他的对手么?”

“你太小看‘邓某’了!小看新野城了。”吴仓感慨道:“光武皇帝说过,娶妻当娶阴丽华,这阴皇后的故乡便是新野城,邓家在新野城又是一家独大…他们家单单皇后就出了三个,哪怕是邓禹的玄孙一代依旧出过‘邓猛女’这样的皇后!”

“也就是桓帝时,邓家被压下去了…可你若是觉得邓家因此就好欺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邓家族长‘邓某’虽然年龄不小,却是我们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他才不会吃这位小郡守的这一套!呵呵…”

讲到最后…

吴仓感慨道:“你们可知道,邓某手下有两员虎将,这两人往那一站…他柳羽就是入个新野城,怕也得拔下来一层皮!”

“有这么厉害?”朱、刘、任三家族长连忙问道…“谁呀?”

吴仓卖了个关子,方才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张口道:“此二人,一个是咱们南阳义阳人,名唤魏延…有万夫不当之勇,之前我去新野城拜访时,亲眼目睹,他一个就打翻了三十多个护院!”

呃…朱、刘、任三家族长一怔。

吴巨的声音还在继续。

“另外一个也是咱们南阳人,黄忠黄汉升…如果说魏延是万夫不当之勇,那这黄忠,他的武艺…就是三个魏延也不是他的对手!”

这…

吴仓这么一句话脱口,朱、刘、任三家族长连连眨巴着眼睛。

“吴老?依着你的意思…那邓家…是打算…”

——“呵呵…咱们且看看这出好戏吧!想让邓家认输,那当先得过了这魏延、黄忠这一关!”

不怪吴仓如此笃定。

要知道,这一年的魏延不过二十岁,而这一年的黄忠正当而立当打之年…

不夸张的说,当世之上,二十岁,尚在雁门打胡人“练级”的吕布…还真未必是三十岁巅峰黄忠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