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道断修罗 > 第一百七十章 太子村里忆往昔

第一百七十章 太子村里忆往昔

书名:道断修罗 作者:列夕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15 12:59:55

刚刚登基的武帝终于从小侍女遇袭一事感受到了一丝冬日寒风,皇后娘娘却开始为小黑的安全担心。

青玉的伤口正在悄悄地恢复中,而宰相上朝依旧不苟言笑,仿佛一切没有发生过一样。

夏日里的暴雨下了几场,让御花园里的夏花开了又谢。

而带着晦明和尚和淑子的李修元,已经来到了当年的太子村。

过了幽州是明月,一路来到太子村的李修元已经找不到当年孟姜和老人住过的小院,黄沙漫漫数百年,早已物是人非。

倒是当年公子苏为相府修建的院子依旧隐匿在漫漫黄沙之中,等待着当年主人的归来。

当李修元挥手解除院子的封禁,一道金光升起之时,遮住小院的黄沙随着一阵旋风吹向远处,露出了数百年前的模样。

李修元看着淑子叹了一口气道:“这里便是公子苏和相府小姐当年在长城的宅子,他们应该在此居住了十数年吧。”

晦明一时没明白过来,但是他却感受到了面前浓浓的岁月之力。

随着李修元推开院门之下,跟两辆马车的车夫打赏路费和辛苦钱,让他们一路返回皇城。

再往前,就要在村子里租车了。

淑子移步院内,打了水洗清客堂,又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她看来,大哥或许要在此歇息一些日子,才会继续往前而去。

便是放下了过往的晦明和尚,也打了井水,自去收拾房间,这让李修元很是感慨。

原来曾经的帝王放下之后,也可以做一个凡人。

还可以一心向佛,去寻找他的长生之道。

忙到申时,李修元终于在客堂里烧了一壶水,准备煮一壶灵茶,消去一路风尘。

这时淑子也从外面回来,买了一篮子青菜和梨。

洗了几颗来到客堂,递给晦明一个,自己抓着一个啃,剩下的搁在李修元的面前,笑着问道:“这院子可结实了,竟然能扛下数百年的风雨不倒。”

直到此时,晦明才感慨说道:“原来先生当真是神人临世啊?”

淑子笑了笑:“我大哥本来就是神仙啊,要不怎么能从大秦来到大周?”

李修元也不回避此事,毕竟晦明以后怕是都不会再入尘世,而淑子断不会离开他了,两人都算不是外人。

能让将死之人起死回生,这本来就是一件逆天的事情。

李修元替两人倒上灵茶,叹了一口气道:“这宅子是当年我在太子村时,大秦的太子殿下修建给他夫人住的。”

淑子叹了一口气道:“哎呀,还好大哥来了,要不张良那傻家伙就不准就娶了相府小姐为妻,那淑子也不可能认识大哥和小黑。”

说到小黑,晦明忍不住眉头轻皱,看着李修元问道:“我们匆匆离开,把小黑一个人放在皇宫,会不会有事?”

淑子想了想,摇摇头道:“应该不会有事吧?”

李修元笑道:“便是有事,他也得学着去自己面对,总不成永远躲在我的身边吧?”

还有一些话李修元没有说,再怎么说新皇刚刚登基,还有皇后娘娘看着小黑,能惹出什么大事来。

就算退一万步,小黑解决不了麻烦,还可以溜出宫去。

只要回到四十七号,皇城里的风雨便再吹不到他的身上。

“大哥,这一路往前,就出长城了吧?”淑子对于大漠一直向往,眼见已经来到长城脚下,心里难免激动。

李修元淡淡地笑了笑,指着身后说道:“过了长城的关隘就是大漠地带了,当年蒙大将军带领秦军,跟匈奴大军不知打了多少回。”

晦明闻言轻叹,喃喃自语道:“便是匈奴那样强悍,最后也被突厥各大部落瓜分了。”

“匈奴没了?”

这事却是出乎于李修元的意外,在他看来如小虎那样的孩子,长大后应该不弱于当年张良的师傅,那个神秘的老人才是。

没想到,当年连秦王也头疼的匈奴王朝,竟然也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了。

边关的夜晩不似皇城那般酷热,让晦明头一次感受到了炎炎夏日还能有一道凉意。

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望着枝头挂着的青枣在月光下闪耀着幽光,便是李修元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看着两人说道:“按史书里记载,公子苏和蒙大将军最后为赵高和公子亥所害,世人却想不到我早有瞒天之计。”

晦明一惊,脱口说道:“原来他们没有死在奸臣的刀下?”

淑子想了想笑道:“若是那么容易,大哥当年也不会亲自护送相府小姐来边关了。”

替两人倒上灵茶,李修元啃了一口梨,感受到清甜的汁液在胸腹间流淌,心里终是有了几许得意。

淡淡地笑道:“便如你一样,用一张黄纸偷天换日……整个皇城,谁会知道葬在皇陵里的会是一张符文?”

“先生真是菩萨心肠,善哉。”晦明一听不由赞道。

李修元摇摇头,苦笑道:“公子苏是张良的朋友,我一时心软之下,所以给他们想了一个偷天换日的计谋。”

淑子一听,忍不住问道:“大哥,那后来公子苏带着相府小姐去了何处?”

“还有一个你们想不到的人,她也是我在路上捡到的。”

李修元笑道:“那便是当年千里来到长城寻夫的孟姜,我让她们一起往东海而去,去海上找徐福了。”

说到这里,李修元在得意地笑了起来:“任谁也想不到,当年我陪徐福往东海一趟,便已经改变了他的体质,跟你夫君张良一般了。”

“难怪世间再无公子苏和徐福的消息,原来他们真的出海了?”

淑子喃喃自语道:“早知如此,我当初应该让夫君出海去找徐福的。”

“原来传说是真的,徐福真的出海去找仙山了?”晦明也跟着说道。

“后来的事情我不知道,我陪徐福出海的那回,蓬莱岛上没有仙人只有土匪,我们回来的时候掉在海里,徐福差点淹死了。”

李修元叹了一口气道:“各有机缘莫羡人,我只是在不违反天道之下帮了他们一把而已,就跟张良一样。”

关于刺秦一事,后来张良在漫漫岁月中都一一知诉了淑子,说如果没有大哥的叮嘱,可能真的一冲动就死在大将军的剑下了。

而淑子一直惦记着大哥何时归来,又怎么会怪他?

在她看来,能陪着张良笑看两世皇朝的兴衰,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眼下她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跟在大哥和小黑的身边,去看更多的世界。

她要修仙。

说到这里,李修元看着晦明笑道:“你我的机缘却是因为那佛台上的地藏菩萨,你若是要感谢我,那便认真修行佛法吧。”

晦明眯着眼睛点头回道:“如此来说,晦明这条命却是菩萨所赐了。”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于我看来,佛与魔不过一念之间,同样的道理有时候生与死也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

李修元看着淑子叹了一口气道:“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枣树竟然能在漫长的岁月里煎熬下来。”

淑子浅浅一笑:“淑子也没想到,还能在无尽的岁月之中等回哥哥和小黑。”

……

天上的人在天上飞,地上的人在地上追。

早起的李修元一路漫步,来到了当年他和孟姜所住的小院之处。

老人的院子已经倒塌在岁月的风沙之中,便是当年的枣树也已老去,只剩下一个干枯的树桩。

默默地,神识释放之下,李修元想要从这里寻找一丝故人留下的痕迹。

一寸一寸地梳理,将地下的黄沙过滤了一遍。

就在他叹息之下,准备离开的时候,却无意中感觉到自己的脚下三尺之地有一些异样。

于是取出铁剑,动手开挖。

最后却是埋着三个酒瓮,显然是当年的孟姜留给大哥的信物。

挖出一瓮感觉很轻,于是小心地拍开,入眼之下却是一油布紧紧裹着的事物。

李修元叹了一口气,将剩下的两瓮酒收起,擦干净双手之后,这才小心展开油布,打开包了无数层的丝绢。

一看之下,却是孟姜留给自己的信。

大哥,孟姜今天太激动了,我终于突破到了金丹五重的境界,如果你还在此,该有多好?

皇城里来了圣旨,太子殿下和大将军人头不保,生死之间我们打开了你留下的锦袋。

……

我们决定离开太子村了,大爷和大娘的身体很好,他们不肯跟孟姜一起离开。

我们要去东海寻找新的生活了,就像哥哥说的那样,过去的太子殿下和蒙大将军都已经死了,相府的妹妹也死在了圣旨之下……

大哥,院子里的枣树今年结了许多,孟姜好想你……

大爷和大娘说,谢谢你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岁月……

再见在大哥,希望有一天我们在海上重逢……

短短几行字,看在李修元的眼里却倍感亲切。

默默地,将地上的土坑填上,挥手间,手里的丝绢在瞬间化为了飞灰。

这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就算告诉他淑子和小黑,那也只是说说而已。

曾瞒天,那便得继续隐瞒下去。

望着眼前已经死去的枣树,李修元忍不住问道:“师父,我那妹妹孟姜还在东海之上吗?还是已经离开了这方世界?”

其实他更想知道,倘若孟姜最后没有渡劫飞升,是不是已经入了轮回?

天空中只有呜呜的风声,并没有传来老道士那特有的声音。

叹了一口气之下,心道这事或许只有来年去问问秦广王了,若是轮回,肯定会有记录。

正自准备离一开,却听到身后的脚步声。

李修元黯然回头,却是一身着青衫的老人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紧张地看着他问道:“先生打从何处来?”

李修元微笑着揖手回道:“我当年的好友曾借处此处,今日路过,便来看看。”

老人叹了一口气,挥挥手道:“这都是什么年月的事情了,听我爷爷的爷爷说,这两个老人,可是村里的活神仙。”

李修元点头笑了笑:“没曾想到,太子村里也会出神仙啊?”

老人点了点头:“只是老神仙也有离开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们何时离开,也不知道这院子何时就塌了。”

李修元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道:“漫漫岁月,时间催人老啊。”

正待老人欲要回话之时,太子村外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马蹄声,以及人马沸腾的嘶吼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