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红楼鼎革 > 第221章 舌战群臣

第221章 舌战群臣

书名:红楼鼎革 作者:无衣佩瑜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16 22:23:00

第二天晚上柳芳再度登门,满面喜气:“莲弟所言众家已允,明日绝不阻挠!”

“大兄辛苦了。有你出马,自是手到擒来。”柳湘莲拱手称谢。

柳芳谦虚两句,又表功道:“不过,若非为兄愿意首先试训,他们可不会松口。答应为兄之事,你可莫忘了。”

这是提醒柳湘莲帮他安插心腹,柳湘莲含笑应下。

次日早朝。议事环节。

一件政务议毕,柳湘莲咳嗽一声,手持象笏出列,行礼后奏道:“臣兵部侍郎、协理京营戎政柳湘莲有本启奏。”

“念。”永隆帝淡漠道。心说你小子可算来了,当真是能拖就拖,一天也不肯早的!

众朝臣知道此奏必然事关京营练兵,也支起耳朵来听。

这阵子柳湘莲闹出的动静着实不小,设卫队、开大会,四处挖墙角。这且罢了,柳家的生意还红红火火,不知惹得多少人眼红心热。

不少人瞧不起柳湘莲为人粗鄙学识浅陋,但对他做生意的本事不得不服。

站立御阶之下,柳湘莲端着奏疏,朗声道:“月前兵科给事中王汝恒奏请革除京营积弊,陛下命臣详查并出具整饬方案。臣先命各团营自核自查,俱称王汝恒言过其实。又经暗中访查,京营确存弊窦,然王汝恒所言亦不免夸大。

其所议革弊之策并无独到见地,老生常谈而已。历任协理行之者众,见效者寡,且不免祸及自身。故此,臣以为其策断不可行,否则京营整饬未成,臣已死无葬身之地,陛下殷殷期许亦将付诸东流!……”

“放肆!”“荒谬!”“危言耸听!”……

未等柳湘莲奏完,那些期待他执行王汝恒之策的官员已怒不可遏,纷纷叱骂,又有科道言官出列弹劾:

“臣弹劾柳湘莲出言无状,殿前失仪!”

“臣弹劾柳湘莲畏葸无当,难堪重任!”

“臣弹劾柳湘莲私设卫队,靡费钱粮!”……

殿中朝臣喧哗,御座之上,永隆帝也快被柳湘莲的话生生气笑。

文武官员在皇帝面前谁不是摆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姿态?尤其文官,向来以“不畏死”自我标榜。像柳湘莲这般近乎直白的说自己怕死的,倒格外新鲜。

一众喧嚷官员很快被纠仪御史出声喝止,殿内恢复安静。

永隆帝笑容玩味,问道:“你是说,你怕死所以不敢做事?”

“当然不是!”柳湘莲断然否认。

虽不像这个时代其他人那般在乎脸面,也不能说当着皇帝的面承认自己怕死啊。

满脸正气,柳湘莲慨然说道:“苟利国家,臣何惧生死?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然王汝恒之策用之必败,遗患非小。臣甘受一死,亦难从命!”

众文官骚动起来——柳家小子也太嚣张了!竟摆出宁死不从的架势,这不是偷师我们么!

王汝恒更是羞恼交加,虽说他所提的那些“良策”乃“驱狼吞虎”之计,就是要柳湘莲碰个头破血流,最后“杀身成仁”。可你也不能大庭广众之下说“用之必败”啊,这不是打我脸么!

他越众出列,想和柳湘莲当场对线,忿然奏请:“陛下,臣想请教柳协理!”

永隆帝也知王汝恒奏疏不安好心,面无表情道:“王卿且退,稍后再辩。”

他问柳湘莲:“你既言之凿凿彼策不可行,你有何良策!”

柳湘莲高声答道:“《周礼》曰‘猛药去疴’,然猛药亦可毙命,不可不慎。先贤有言,‘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臣才疏智浅,日夜苦思,窃以为京营革弊不可过猛,而当以渐,循序而行。

故此,臣建议实行‘轮训’,逐营轮练,逐营除弊,日积月累,必有成功之日。

若臣能于半年内练出一营强军,则练完十二团营只需六年。初次轮训后,再次轮训耗时必会大为缩短,若只需三月,则轮训一遍可缩短至三年。每团营练成之后,每年加以不定期短训。如此周而复始,可保京营战力不堕。”

柳湘莲并不是真的认为轮训有这等良效,效果如何归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执行情况。但他必须给皇帝画一张足够有诱惑力的大饼。

永隆帝也并非不知轮训之效有限,可总要有应对之策,择其善者而行之罢了。

他问道:“如何轮训,详细说来。”

柳湘莲答道:“这正是臣奏疏中要说明的。首先,当设协理戎政府,负责实施轮训制。今之协理戎政,空有练兵之名,实无可练之兵,亦无人可用。臣空有双手,纵然尽心竭力,肝脑涂地,又作得甚事?”

这分明是在给邹文盛上眼药——我完全被架空,什么都做不了!

邹文盛闻言大怒,几欲成狂,这小子比文官还讨厌,因为说的全是永隆关切的!

可眼下不好发作,柳湘莲请求分家实际上是对他让步,以后节度府大权还是归他!

众朝臣也听出这个意思,有些人不免想——你们搅合在一起狗咬狗不是挺好么?何必分开?准备一会儿坚决反对。

永隆帝一怔,许是先前筹饷太过成功,令他对柳湘莲期望过高,似乎刚刚意识到,柳湘莲在京营没有任何根基。空有“大权”,却无人可用,处处掣肘,怎么能办成事?

连带着,他对邹文盛愈发不满起来——你作为节度使管不好京营,朕要管你还使绊子!

柳湘莲继续道:“协理戎政府将设配属机构,包括:

一、设轮训大营。受训部队入营后,将官士卒分离,分别受训考核。如发现营中存在弊病,可从速革除。

二、设京营武学堂。一者,培训在职将官。二者,收纳学生,培养将官。

……

待诸事筹备妥当,先择选一团营进行‘试训’,以积累经验,探索完善。……”

柳湘莲读罢,朝臣大哗。

武将当然明白其中存在危险,自己会大受损失,但此前已经透过风,而且获得了“补偿”。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相信柳湘莲能够长久贯彻下去,最多只需一二年,见不到成效永隆帝便会放弃。故而选择袖手旁观。

而文官是真恼了!他们一直想控制京营,奈何没这本事,好不容出个柳湘莲,不是科举出身,好歹也算文官不是!他若做的好,等将来他卸任,下一任文官不就方便多了?

怎料这柳二郎年纪轻轻,办起事儿来却像是小脚老太婆走道儿,一步一挪,拖拖拉拉。等你轮训完得等到什么时候?

真正的反对原因当然不能明说,于是有人质问:“各营团均有驻地,何必另设轮训大营?京师本有武学,何必另设京营武学?徒劳无益,靡费过重……”

有人指责:“柳湘莲私心过甚,欲图开府揽权……”

有人干脆旧事重提:“陛下!王汝恒所奏诚为整饬京营不二法门!非此无以强军,余者皆是邪路!”……

永隆帝看戏一般瞧着他们表演。屁股底下是御座,他和这些文武官员想的都不一样。

此番整饬京营,目的有二:其一是彻底掌控京营,排斥掉那些仍旧掌权却不归心于他的老牌勋贵;其二才是提升京营战力。

他不在意勋贵利益是否受损,除非会引发乱子。以柳湘莲的行事风格必有应对之策,今日所见也确实如此,武官即便反对也不甚坚决,其中必然做了“交易”。

至于文官反对,想要行王汝恒之策,听起来似乎很好,但办不到又有什么用!

倘若按照柳湘莲的法子,真的能走出一条新路,哪怕多耗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他心里已倾向于同意,见柳湘莲安安静静,并不辩驳旁人对他的指责和质问,有些好奇:“柳协理何故一语不发?反对者如此之众,你难道就没什么要说的?”

听到永隆帝的问题,柳湘莲看了眼最为活跃、吵闹不休的那批文官,奏道:“陛下委臣重任,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求成功?然京营积弊,何止今日?历任协理,何止一人?

行王汝恒之策者无不功败垂成,身败名裂!臣身死是小,辜负皇命是大!况且辽东事棘,京营护卫京师,至关重要,臣何敢重蹈覆辙!”

他转身面向那批文官,愤然扬声道:“此辈腹无良谋,唯知空言,徒发议论,于国何益?其所思所行,臣亦深知:

今日轰然盛赞王汝恒之策,众口一词促臣行之。若敢不从,则怫然怒哉,指臣为佞为奸!

若臣从之,倘或明日事成,此辈必广而告之,洋洋自得曰——‘此皆吾之功也!’

倘或明日事败,此辈又必言——‘非汝恒之策不良也,奈何不得良臣行之!此皆柳湘莲之过也!’

届时必交章弹劾,鼓噪追责,非置臣于死地不可,非如此无以遮掩此辈之罪!

总之!事成全是此辈功劳,事败全是臣之过错!既无须为成败负责,自可大言不惭,信口雌黄!

且此中未必不有包藏祸心者,欲迫臣行此不可行之策以令臣死,而后陛下整饬京营之意可休而勿论矣!

臣不畏死,唯不愿折辱于此辈宵小之手,蒙冤受辱!陛下圣睿,祈请明断!”

柳湘莲洋洋洒洒说话,无异于破口大骂,把这些人的面皮丢在地上踩,他们成什么人了!

虽说他们历来都是这么做的,可是能做不能说啊!其他人最多奏疏中抱怨几句,还从没有人敢在殿上公然讲出来的!实在太不讲究了!

很多人听的懵了,缓了许久才发觉刚刚不是幻听,随即爆发怒骂:“竖子!”“狂徒!”……

一众官员脸红耳赤,喘着粗气,顾不得朝堂威仪,纷纷喝骂不休,甚至撸起袖子准备一拥而上干架!

不料柳湘莲还不住口,环视众臣,冷笑喝道:“尔等既说王汝恒之策可行,柳某愿退位让贤,尔等谁肯担此重任?站出来!”

刚刚还在怒骂叫嚷之人听的一怔,顿时收声,忙后退几步以示谦让——毕竟大家都在退,自己不退岂不就“站出来”了?

有人心里暗骂,京营练兵是人干的事儿么?谁想死谁去!

“退位让贤”一出,很多旁观的文官气愤不已,这不也是他们的手段么!柳二郎又偷师!

不过他们以辞官作威胁,也不会这样玩儿啊——你退你的,怎么牵扯起别人来了!委实不当人子!

“悖逆!”“目无君主!”……

短暂安静之后又是一片轰然大骂,似乎今日要将柳湘莲当堂骂死。

武勋本来事不关己一般,见柳二郎和文官斗嘴竟不落下风,一时都啧啧称奇,换作他们可是尽受气的。

柳湘莲也不想这般撕破脸,可是没办法,文官一心进取,绝不会轻易退让,他必须摆出鱼死网破、宁死不屈的架势来。

现在京营成了一个角力场,皇帝坐在上面,四两拨千斤,一方勋贵实际控制京营,一方文官想要插手其中。

柳湘莲完全听皇帝的就会得罪勋贵,听勋贵的就会得罪皇帝,但基本不会死。而听文官的,则是死路一条!故此只能得罪文官,让勋贵和皇帝觉得是自己人,先混过去再说。

吵闹良久殿内方安静下来,现在文官在意的不是如何练兵了,而是如何处置柳湘莲!纷纷奏请将之治罪。

永隆帝反问:“处置柳湘莲不难,你们谁愿意接手京营练兵?而且保证能办成?”

众臣垂头看脚,各自沉默,无人应答。

永隆帝等了等,道:“既然如此,那就给他半年时间。届时练出一团营精兵且罢了,练不成一并治罪!”

还有人想反对,可一想到关键的问题——谁来练兵,便心生退意。

在他们眼里武勋都是蠢货,可偏偏这些蠢货祖宗太强,遗泽至今,难缠的很,一般文官真不是对手。

最后随着一阵阵“陛下圣明”,柳湘莲“轮训”之议通过,剩下的就看他如何施展了。

退朝后文臣主动离柳湘莲远些,似乎他是瘟疫之源。

一帮子武勋走过来,伸着大拇指赞叹:“柳家二郎名不虚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